「為我運動健兒鋪上更給力的道路」線上記者會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視訊時間: 110年8月9日(週一)上午9時30分
參、主 持 人:高永光(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
肆、預計邀請與會來賓:
一、民意代表(依姓名筆畫排序)
陳偉杰(新北市議員)
萬美玲(立法委員)
二、專家學者(依姓名筆畫排序)
余宗龍(中興大學教授兼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
林義傑(SUPERACE運動品牌創辦人)
連勝文(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
黃志雄(中華奧會執行委員)
戴遐齡(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伍、討論事項
一、背景說明
我國選手在東京奧運捷報頻傳,得牌數已創下歷屆最佳紀錄。隨著媒體報導選手培訓的艱辛歷程,以及教練、陪練員、防護員或其他工作人員之待遇問題,讓體壇及社會各界發聲檢視臺灣的競技運動環境,包括選、訓、賽、輔、獎等重要環節,並紛紛提出改革建議。為此,本會希冀邀請專家學者就臺灣競技運動環境的現況與發展,提出精進與修法建議,為我運動健兒鋪上更給力的道路。
二、討論題綱
(一)國內目前選、訓、賽、輔、獎等競技運動制度的缺失。
(二)完善國內選、訓、賽、輔、獎等競技運動制度的建議。
(三)健全國內競技運動環境的體育政策及修法建議。
「林義傑背景」的推薦目錄: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新聞] 超馬好手涉非法包攬訴訟事務林義傑20萬-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K-MOVIE 第一段落:小學的開始第二段落 ... 的評價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每日必看】林義傑查水表疑雲PO文"小傑無涉不法"@CtiNews ... 的評價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林義傑公司涉非法"包攬訴訟" 裁定20萬交保|"做正義事卻被當 ... 的評價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林義傑背景-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林義傑背景 在 林義傑背景-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林義傑背景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台灣的大人不喜歡看漫畫?】
《千年一問》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但面對現實,它的票房確實是失利了。
台灣人究竟重不重視漫畫?在不在意漫畫?這個問題很複雜,可以說是,也能說不是。
台灣讓人比較印象深刻的漫畫現象,是每年世貿舉辦的漫畫展,每個販售日本漫畫的攤位前大排長龍,銷量非常驚人。但大部分的焦點還是在日本漫畫上,本土的創作很難被注意到。
《千年一問》是台灣第一部以漫畫家生評當主角的紀錄片,鄭問的一生是台灣漫畫產業現象的縮影,影片裡記錄著他不甘心的眼淚、不被認同的才華,以及多次奮力一搏得疲憊。每一次立圖振作的頹敗,都在磨蝕著他的靈魂。
影片裡鄭問總是再反覆的問自己「哪裡不好」,這也是台灣當前漫畫界許多作家在反問自己的問題,我們的作品真的比不過日本漫畫嗎?
『紀錄片在台灣的市場反應』
王建民和林義傑的紀錄片,在台灣有不俗的票房成績,然而以鄭問個人生平拍攝的《千年一問》表現差強人意,全台不到兩百五十萬。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異?
運動類型的紀錄片,比較能給人勵志的感覺,而且運動選手大部分都會參與大型國際賽事,一個人的成功就會讓整個國家的人民覺得自己被代表了,換句話說就是「台灣之光」。「台灣之光」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人物的知名度能快速擴展。
台灣人或許真的愛看漫畫,但對於這個職業並不是很理解,因為漫畫家這個職業的生活經驗離大家都太遙遠。一來漫畫家這個職業很難常出現在螢光幕前,也不常在報章雜誌這種資訊媒體廣泛的流傳,漫畫家的知名度就被侷限在一個媒體的範圍內
比起籃球員、運動選手,漫畫家這個職業在大眾眼裡更陌生。運動選手因為有許多國際賽事,所以他們的鎂光燈就比較密集。但漫畫家除了圈內人知道的國際展覽活動,我想真得很少有高曝光度的國際活動能引起國人的注意。
早在《千年一問》問世前,鄭問老師的作品就已經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參觀人數有十萬人次,然而票房的反映上似乎沒有跟這些參觀人數有太大的重疊。因為故宮算是台灣國際性的景點,這十萬人之中有多少人只是暫時過境的觀光客我們無從得知,或許有不少人是到了當地才知道鄭問展的存在,這也需要經過詳細的客群數據分析,才知道展覽受眾與電影受眾究竟重疊了多少。
『我們太在意成人對漫畫的看法』
近年來漫畫圈很常呼籲「漫畫不只給小孩看,還能給大人看」的說法,但我覺得漫畫問題的癥結點絕對不是年齡的差異,而是我們社會對於漫畫這個載體是否有感情。
還記得我學生時代的時候,總是在網路上疾呼漫畫本來就不只是給小孩看,但那時候有個網友給我一記當頭棒喝:「就算是給小孩看的又怎樣?一個大人想要重溫小時候的回憶,哪裡有錯?」所以那時我才開始不斷的反思,我們不斷強調「大人看的漫畫」這件事情是否全然正確?
編劇大師Howard Suber曾出過一本書《電影的魔力》,裡面闡述就算是主打兒童向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因為有消費能力買票的人還是大人,為了吸引父母願意帶小孩進電影院看,所以還是有吸引成人的元素在,就像當初小時候我爸因為喜歡《風中奇緣》的配樂,才藉口買一捲錄影帶當作我的生日禮物,甚至他自己也跑去收藏了原聲帶。
就算漫畫內容再怎麼充滿社會議題性,如果受眾從小時候就對漫畫這個載體沒有感情,那個既存的門檻就很難讓他們跨越過去,好比像是民歌無法吸引周杰倫之後的世代。
因為以前父母輩認為玩樂是沒意義的事情,所以很少願意讓自己的子女投入到這個行業,再加上過去審查制度的關係,因此台灣這個產業的基礎相當薄弱。然而近年台灣在推廣漫畫的時候刻意主打大人的市場,或許是因為大人的消費能力比較穩定,但是「漫畫不只是小孩看」的共鳴,或許只能在當年被日本漫畫滋養得我們這群人裡能有迴響吧?但我認為從來沒接觸過漫畫的市場眾,很難對於「大人的漫畫」這件事情有感覺。
我並不會責怪為什麼台灣成人不喜歡看漫畫,因為那牽扯到很複雜的文化背景因素。如果大人強迫我們必須接受他們年代的老歌會不舒服,那站在同樣的立場,我也不會去強迫別人接受陌生的漫畫。
『小孩其實是動漫產業很重要的市場』
日本有不少成人漫畫作品,例如以《二十世紀少年》聞名的浦澤直樹、以畫政治漫畫聞名的川口開治等,但他們之所以能有生存的市場空間,是因為這群消費者從小時候到青年就已經習慣了漫畫這種載體的存在。
日本的《數碼寶貝》今年適逢二十周年紀年,當年收看第一部作品的人已經是日本中堅的社會人士,動畫裡的主人翁們也從小學生們長大成社會人士。他們跟隨著主角們一起成長,經歷了社會殘酷的洗禮,螢幕與現實有了同步的共鳴。
美國的《變形金剛》系列出現在80年代,那時候還只是低年齡向的孩之寶的玩具商品,後來西元2007年的時候被改編成高年齡層的電影,裡面還夾雜不少青少年跟成人的玩笑,三部作品為派拉蒙帶來可觀的收益。
另外動畫《鋼彈》一開始的訴求便是以賣玩具而設計的,雖然一開始因為沉重的政治元素而讓收視率不太理想,但之後隨著口碑的傳遞而讓魅力日漸發酵,最後產生龐大的產業鏈。
上述的這些IP都會讓當年的受眾有一起長大的感覺,玩具與動畫一起經歷了社會的更迭,產生各種形式的蛻變。就算數碼寶貝當年瞄準的是十二歲以下的幼童,但二十年之間也會跟隨不同年齡層設計不一樣的產品,變形金剛後來也出現成人消費為主力的電影作品。因此無論或日本動漫電影產業,他們都是從小孩的市場就是開始培養十幾年後的成人產業。
所謂大人看的動漫這個基礎,是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歲月去堆積的,並不是用藝術訴求就能輕易達成的。最近的《鬼滅之刃》現象更凸顯了小孩與青少年市場還是有很重要的地位。
針對小孩或青少年設計的動漫作品,並不是以低估他們年齡層的方向去進行製作,而是讓作品產生一種能陪伴他們成長的作用,理解他們面對求學與家人之間的尷尬,理解他們想要獨當一面的渴望。
『動漫是否為藝術,是否為最迫切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面對商業市場的困境,台灣一些漫畫作品反而會追求藝術性的認同,想要用更高層次的認同來爭取台灣大眾的認識,這也回到了前面一直強調「大人的漫畫」這件事情上。
但就我個人而言,那些讓人回味再三的《七龍珠》、《爆走兄弟》、《絕對無敵雷神王》、《幽遊白書》等作品,一開始日本的編輯絕對不是為了刻意獲取藝術的認同而進行製作。這些占據許多人童年很重要的作品,都是能讓讀者某段歲月引起很大的共鳴,這些漫畫就像是夜市的小吃或是海港邊的熱炒店,那些能讓異鄉工作或求學的人們能在寂寞時馬上懷念的味道,我很難想像哪個人會藉由故宮裡的翠玉白菜或清明上河圖解鄉愁吧?
啟發畢卡索畫風的是非洲土著的雕像,但這些雕像在當地人都是很稀鬆平常的景象,那些留名青史的藝術作品,反而是從他人的日常獲取關鍵的力量所產生的。我很喜歡十八世紀至二十紀初的藝術運動,在工業革命的衝擊下,藉由觀察巴黎日常景象在藝術上找回人性,台灣近年的有些漫畫創作也頗有這樣的感覺,我很讚賞這樣的意圖,在日常細節的堆疊裡反思本土文化與國際性衝擊的關係。
然而我覺得刻意追求藝術性,反而會讓受眾對於漫畫這個載體更有距離感。縮短漫畫跟受眾的陌生,是目前很重要的事情。就如前面所說,小孩其實是動漫眾要的市場,動漫除了能成為小孩認識社會的緩衝外,它更能成為親子溝痛的話題,讓動漫發展的領域更為寬闊。
很多的事物並不是因為它是藝術而變的偉大,而是因為它親近許多人的生命經驗而偉大。
『生不逢時』
《千年一問》是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它沒有枯燥的嘮叨,更沒有情感勒索的呼籲,我們只看到一個藝術家在不屬於的他年代裡,短暫的輝煌發熱,然後在寂寞裡消逝。很可惜大眾對於漫畫這個載體還是很陌生,很難對這樣的坎坷產生共鳴。雖然在票房上不盡理想,但卻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痕跡。
《千年一問》票房的失利問題並不出於電影本身,而是整個文化的脈絡,身為喜歡電影與漫畫的我,覺得很痛心與無奈。鄭問孤寂的背影,是許多創作者無聲的眼淚。希望這條孤寂的路不用走得太久。
林義傑背景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文章是出差時,在飛機上寫下來的感受,
想說沒機會投書,乾脆投自己FB,
看看十年後這篇文章是幼稚?還是遠見? 敬請大家指導。
我們台灣體育的寫實現況
這是一支又高又遠的全壘打~~~~~~ 最終中華隊以7:0打垮韓國,讓韓國不愉快!真是爽快,可是,大家知道嗎?
選手螢幕前得到了掌聲,也讓所有政治人物貼近,頻頻在自媒體上表露著「台灣之光」,一定要支持體育。
實際上呢?
球員開心與民眾迎接勝利,背後我看到的更多是未來他們路在哪裡?他們知道過了這道門後,接下來10年,甚至退役後的舞台在哪裡?保障呢?
十幾年前,體育從教育部升格成為體委會,換湯不換藥,所有的業務工作一樣在體育教育領域範圍,也因如此,對於世界上體育動脈成長根本毫無概念,成天只喊著要奧運金牌,鑽石陣容,於是,十幾年過了,業務一樣在「教育範圍」,當然,不久後又縮編回去到教育部,打成原形變成體育署,以後,體育運動就是教育的一切。
體育運動是什麼
21世紀了,體育運動不是只有教育,不是只有訓練跟賽務與全民運動。
體育可以包括在教育裡面,也能到觀光,也能到產業,更能到經濟議題上發揮。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運動產業是目前在世界產業總體經濟,每年還可以4%持續成長。Plunkett Research的統計,2016年全球每年運動休閒相關產業的總產值達1.5兆美元,從2005年以來的全球運動休閒產業每年以5.7%的幅度成長。依此推測,到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的帶動下,全球運動休閒產業的產值有機會達到兩兆美元門檻(聯合報 2019)。
想一下,若我們保守估計,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4%代表什麼?是某世界大品牌4%廣告產品嗎?!
當然不是,這可是全世界運動產業經濟4%成長率,如果可能的話,劃分4%結構中,其實你可以看到有許多貢獻都來自於台灣人之手,包括運動機能紡織、運動機械製造、職業運動、運動服務業、運動觀光、運動飲食…..。
這個世代體育已經轉變 怎麼說?
台灣是一個島國,天然資源極少,所以我們只能靠發明科技來爭取世界經濟地位,而體育產業,過去有傳統機械腳踏車製造,紡織廠等參與世界經濟體,撐起台灣一片天,當時代逐漸改變,上述這些工廠早已經逐漸轉型,舉例:腳踏車是交通工具變成生活休閒與競技運動精品,紡織從棉襯衫開始創造環保機能布料滿足世界運動品牌,這樣的產值,早已經超越500億台幣,若再加上運動服務業、經紀及職業、廣告、觀光、運動數位科技等…我們可以想到是,體育運動產業每年在台的產值早已突破800億大關?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產業到哪去了?
我們需要體育運動產業鍊
答案是,各自苦撐,各自生活。因為沒有產業鏈政策。
為什麼,而這樣結果造就了什麼?
我國對於體育兩個字只在專注於「運動教育」這碼事,所找到的專家學者都是「教育出身」背景,對於產學跟稅務、體育經濟及跨領域產業轉型、法學理論都少有概念,即便有概念,也都是找人問了算,本身並無血戰沙場經驗,因此,過去原體委會獨立出來後,再度被收編到「教育部」,我們可想而知,體育運動總是被列到「邊緣人」角色。
教育是教育,體育不是教育而已
即便前兩年進行所謂「國民體育法修正」,從法條來看,也都以體育教育思維進行改造,甚至大家可以翻閱「運動發展條例」的歸屬單位,編列到教育部。 想一想,教育是百年公共事業,怎麼會是商業?若以教育看體育是否過為短淺? 而教育怎麼懂經濟?怎麼知道如何應用稅務及資本市場來正興體育運動?
那麼實務呢?更慘!!!
體育運動需要觀念升級
因為大家嘴巴所說:運動產業! 根本就沒有這個產業。我們可以翻閱相關機關,哪一個屬於「運動產業法」?可知道是東湊湊西補貼,一點頭緒章法都沒有, 可怕的事,當全世界都已經走到運動黑科技區塊市場,我們呢?還停留在舊思維,體育相關法規無所適從,所以在體育上奮鬥的熱血青年只能獨立作戰。
我們常鼓勵青年人創業不要做「小打小鬧小確幸」,大家知道嗎?運動呢?小打小鬧嗎?問題是運動產業要結合資本市場時,根本沒有稅法可套用,就算要IPO公開募資也只能掛到「觀光股」還是「文創」?等於產業硬擠,借一個框框名上市,硬把體育運動產業搞成牛頭不對馬嘴成為觀光文創。
實例:前幾年就一個運動服務產業「健身工廠 柏文8462」不就是觀光股?健身產業就是運動服務業,怎麼健身這件事跑去觀光?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這是柏文8462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就是因為我們在經濟部上根本沒有運動產業,等於沒有家。
好,我們就看,柏文8462掛上觀光股也沒什麼不好,要是你經營事業以IPO為目的,那有車就上,也算成功。
台灣體育運動需要政策支援
另一個案例,或許我們資本水池就是比他人小,前陣子商周才報導座落在南台灣一家製造飛輪運動器材公司被美國超級獨角獸Peloton併購案。
我個人看了這新聞只想到兩件事,在台大就讀商學院時,教授就跟我們說:創業有兩條路走,一條是被併購成功,一條是創立品牌成功,台灣通常為前者最快,但是最可惜。
如果將教授所言,上述被美國大廠併購應該很開心才是,但站在民族自立自強立場,我認為政府要負最大責任,為什麼?因為我們投資相關的法制上,對於產業創業者最沒有善意,原因在於我們股票都是10元10元在買賣,不像西方國家可以用0.1元進行股票買賣,保護創業者,我們很可惜,很多產業我們明明都是世界冠軍確坐等併購,把一生所付出的血汗拱手讓人,創業者,創什麼?誒~這是畢生奮鬥的夢想,誰不想把自己孩子留下來?我們靠的是實業起家~~~~
體育運動悲劇不斷輪迴
這樣的因果關係變成什麼?
變成運動產值全都流到所謂「不對位置」經濟價值,若我們在把立場拉高來看,經營公司常以「利潤中心制」來管理營業部門,試問,當一個部門每年產值都很小的時候,你還會注重他的改變?他的企圖?以及給他資源?
更可怕是,當資源是你的,但要掛到他人成就時,影響不只是「運動經濟」這件事,還影響到天下所有人對於「運動員」的印象。 到底我家孩子當了運動員,念了體育相關科系,出來要幹嘛? 絕大多數家長我想,都應該是「沒前途」吧。
下一個十年的體育運動
他是產業,他是產業,他是產業,有產業才有價值,才有人願意投入,才有人更願意受體育教育,有體育教育,就有競技人才,就有國力。
體育運動產業,早已經進入到下一個世紀,已經不是過去只有教育這件事來作為探討,倘若我們能將體育獨立出來,升格到國家經濟層面,深入教育層面,能影響的不只是現在,更是未來符合世界潮流。
我們再也不要看到哪位選手退役後,生活窮困,鋪柏油、倒垃圾、開小吃店,甚至在媒體前說著:我需要工作。首當紅時,被列為沾光對象,光環退了,人也散了。
體育需要專業立法,需要體育法
過去十幾年,政府馬首是瞻,投資了科技產業,大力鼓勵製造業產業轉型,鴻海不就是這樣出現?台積電呢?倘若沒有當初優惠政策、產業鏈整併及租稅優惠等,會有「台灣科技島」這樣美名?
這已經是好幾個十年的過去,一般人要看到好幾個十年以後,好難,立法者應該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倘若大家只為自己的利益前途著想,沒人捲起袖子揮汗創世紀,我想,我們只能把大好優勢拱手讓人。
2019年,在科技加持下,我們成為世界產業運動大國,但缺乏有專業、實務經驗人士投入國會,整併產業,設立專法,因此讓每年全球體育運動產值1.5兆美元白白流逝。中華隊加油~
今晚電視正在瘋狂轉播,刷開FB and IG大家都在拍手叫好「中華隊打敗韓國7:0,讓韓國不愉快」。
快樂後十年後呢? 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體育運動,我想我們的體育學弟妹們,包括我自己,永遠走不出「邊緣人」位置。
強烈呼籲,體育專法專立,才是永續。
2019/11/13 林義傑 沒有情緒的寫出來
林義傑背景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K-MOVIE 第一段落:小學的開始第二段落 ... 的推薦與評價
您好,我叫林義傑,我來自松山,我想參加西湖田徑隊可以嗎?沒有優秀的運動背景,沒有較高的身材條件,更沒有運動員的言語霸氣,老師問着我:你確定你是國中畢業嘛? ... <看更多>
林義傑背景 在 【每日必看】林義傑查水表疑雲PO文"小傑無涉不法"@CtiNews ... 的推薦與評價
超馬好手# 林義傑 #爭議案#律師法#運動員#跨足#盜版#內幕曝光#中天新聞前超級 ... 使用者 管理員有權隨時修正規定YouTube音樂庫無版權配樂免費 背景 音樂 ... ... <看更多>
林義傑背景 在 [新聞] 超馬好手涉非法包攬訴訟事務林義傑20萬-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