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爆發,讓各國性工作者遭受不小的衝擊,而這些性工作者中,又以單親媽媽及未婚媽媽為多數。
一起看作家林立青從《女性貧困》一書看台灣的社會現況~
————
#女性貧困|#林立青推薦序✍️
▎沒有未來的女性 ◎林立青
在社會沒有給予機會和希望的環境下,性工作的經營者卻提供了托育、生涯規劃、理財諮詢、同事之間的關心,以及僱主對於這些女性精神及工作表現上的寬容。性產業的老闆並非真的要改善她們的處境。經營者盤算的是托育及住宿的服務可以吸引女性願意投入這個產業。這些為了讓女性能夠上班所衍生出來的附加價值,卻可能是經濟弱勢者唯一可以接觸到的社會溫暖。
NHK的記者們試圖將這些案例曝光在社會大眾眼前時,卻發現指責來自於各種認為「可以有其他選擇」的聲音。這些指控多半表示她們可以選擇求助、可以前往其他組織,或者認為可以繼續找其他工作。記者們雖然也說這些女性有精神困擾及服藥的狀況,卻得不到同情。
相較之下,臺灣的狀況其實好不到哪裡去,女性的就業率偏低,非典型就業和時薪制度的工作更加普遍;即使缺工,也沒有反應在薪資上。疫情爆發以後,許多行業瞬間將女性優先裁員。而臺灣的生育率更是比日本還要低迷。
看完這本書以後,令我更加難過的是這本書完成於二○一四年,卻完全可以預言到臺灣現在的二○二一。
►► https://reurl.cc/R0ndMx
林立青推薦序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佳庭|#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林立青推薦序✍️
▎陪你活下去 ◎林立青
這不是一本無限關懷無家者的書,更不是政令宣導和社工系入門教科書,這是一本真實的第一線觀察紀錄。你在本書中會看到的個案,都是活生生的人,既然如此,他們也會有感受,也有自己的人生和過往的記憶,他們並不是那些「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更不可能是完全沒有情緒的受助者。他們會在賺到錢以後喜孜孜的跑來和社工分享,也會在酒後對社工進行情緒勒索。
人們常說臺灣人善良,卻常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自己的善良;臺灣人隨時可以行善,卻難以改變自己的偏見和觀念,因為我們不常有這樣的紀錄和書寫。
還好,我們有一位年輕坦承的社工。
在她筆下的每一個人,沒有全然的潔白,更沒有全然的灰暗,連同她自己都有矛盾,都會喪志灰心。也因此,這本書得以挖掘出城市街頭,那褪色人生之下的光輝。
►► http://bit.ly/2LpJRTQ
林立青推薦序 在 《文訊》 - 【作家相談室】走進日常的生猛底蘊: #林立青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的第一本書《慈悲》由林立青推薦作序,而後來林 立青《做工的人》在中國推出簡體版,則是獲得路內的 推薦。 作家的書寫反映著觀看世界的眼光,而最生動鮮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