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台灣已經相對幸福許多了,而今猶如不定時炸彈的疫情再度升溫,相信這次我們可以再度守住,也能夠一起度過這個難關。雖然金穗影展取消相當遺憾,還是要呼籲大家配合政府政策,做好防疫措施,盡量保守行事,這時候就要老套地說,當世界不得不慢下來的時候,消磨時光的最佳休閒娛樂,當然莫屬挑一部電影,選一本好書,重新尋找自己與外界的平衡。因此,不免俗要來推薦近期的入手書單,這次不但有五月選書《聊天記錄》,有自己的書《光影華爾滋》,同時還在美麗的華山 青鳥 Bleu&Book 策劃了神秘特陳與延伸選書,之後再來詳細介紹,也歡迎大家假日可以隨意前往參觀。
⠀⠀⠀⠀⠀
⠀⠀⠀⠀⠀
那我們首先來看,已單獨介紹過的每月一書莎莉魯尼《#聊天記錄》,我們還有一場相關講座「《聊天紀錄》新書分享會 ── 當我們聊天時我們在聊什麼」(https://fb.me/e/1mtGnWCvm),歡迎事先報名,若疫情有任何影響也會另行通知。講述 21 歲的女大學生法蘭希絲,熱愛詩和寫作。某次,她和前女友玻碧,因為一場詩歌朗誦會,意外結識藝文圈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梅麗莎和她的演員丈夫尼克,一對年輕人自此踏進一個有豪宅、派對和度假別墅的布爾喬亞世界,她們深受新朋友吸引,雙方妙語如珠,無話不談。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一段複雜的四人關係逐漸開展。向來膽怯、不擅長表達情感的法蘭希絲,與尼克愈走愈近,這樣的親密關係迫使她面對自己前所未有的脆弱。小說處理現代人隨時可能面臨的情感難題 —— 渴望一段親密關係,卻又擺脫不掉焦慮感。莎莉魯尼是心理描寫的高手,探討人如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又藉此來定義自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人與世界連結的開端。有真心朋友,又煩又享受。這部刻劃愛與友誼的精彩小說,語言清澈直白,無疑是為新一代年輕女性而寫,一方面對性愛和創作充滿自信,敏感且好強的內心卻又受困於肉眼看不到的柵欄。《聊天紀錄》對人的觀察更為聰慧,魯尼筆下能言善辯的人物或許沒能表達脆弱的自我,她卻用獨有的聲音替他們發聲。
⠀⠀⠀⠀⠀
其次,還是稍微提一下介紹過非常多遍的《#光影華爾滋》,這裡就不用太多篇幅贅述。關於三十場燈亮之後的內心獨白,寫給耽溺於幻象中的癡迷靈魂,這是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是她對電影的情感日記,也是影中人物亟欲表達的無聲之聲。她以如手術刀般鋒利的文筆,剖析一幕幕幽微的意在言外;再用溫暖、寬容的文字,接住每一個情之所至的受傷靈魂 ── 那是影中人,同時也是午夜夢迴的我們。
⠀⠀⠀⠀⠀
接下來是考慮五月選書時也斟酌過的兩本小說,一本為繼帕慕克之後土耳其最受全球注目的當代作家艾莉芙夏法克《#倒數10分又38秒》。出生在凡城的萊拉天真無邪,不明白為什麼阿姨說她才是自己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家裡不許有任何西方世界的東西;不明白叔叔一再爬上自己的床,父親卻要她假裝沒這件事。終於有一天,她逃離那個家,投奔所有對現實不滿的人都會來到的、充滿夢想的城市:伊斯坦堡。但伊斯坦堡卻沒有善待她。為變性飽受折磨仍意志堅定的娜蘭、靦腆內向卻為萊拉打開一扇窗的席南、被賣到伊斯坦堡當妓女的黑人潔米拉、會咖啡占卜的侏儒甄娜、因家暴而出逃的修美拉,這五個朋友和萊拉一樣,是繁華伊斯坦堡裡的邊緣人,在世人唾棄的眼神中成為彼此可靠的肩膀,攜手為萊拉奮力搏鬥。這是一部極其動人、令人著迷的作品,以獨特的結構、非凡的人設、暢快的節奏,精準捕捉現代土耳其的多樣性。作者曾說伊斯坦堡是一座流動的城市,她不緬懷過去,而是與這城市的此刻一同呼吸。
⠀⠀⠀⠀⠀
另一本為幾日前推薦的 Kiley Reid 一鳴驚人文壇處女作《#什麼荒謬年代》,本著「人之常情」與「人人立意良善」的各種角度鋪陳,以年輕黑人女子艾美拉為核心,尚未覓得人生方向的她,現階段先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白人家庭錢伯連夫妻擔任保母。而這個故事的導火線發生在一日深夜,由於錢伯連家中有些臨時狀況,太太不得以臨時於保母下班後,請她回來將孩子暫時帶至附近超市。一名衣著火辣的黑人與一名白人小女孩在超市高調熱舞,引發不少關注,路人指指點點,警衛趨前介入,情勢一度陷入緊繃。直到錢伯連先生聽聞消息趕至現場,才讓此場擦槍走火的紛爭落幕,而艾美拉也結識了一旁拿起手機全程錄影的年輕白人男性凱利。面對這一場風暴,艾美拉只希望能息事寧人,錢伯連太太畏懼落人口舌成為種族歧視的幫兇,主動表示善意並積極展現自己的關愛,而目擊一切的凱利則在追求艾美拉之餘,也小心翼翼地處理膚色造就出的鴻溝。深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網路公審以及輿論撻伐的對象。此書便以此三位人物為核心,Kiley Reid 以小說家最擅長的方式,舉重若輕戳破政治正確所粉飾的曖昧性,透過略帶諷刺意味的通俗情節發展,巧妙翻轉各種隔閡與權力關係隱隱作祟下,是如何從根本滲透且處處影響現代人的感情、交友、成長、親子與家庭日常生活。
⠀⠀⠀⠀⠀
再者,也相當想拜讀 Zadie Smith 的《#搖擺時代》,故事一開始,是「我」難堪地被老闆遣送回家鄉倫敦。外人或許很羨慕「我」:我的母親是個靠自學取得學位、為了服務同胞選上議員的優秀黑人女性;我的老闆是世界巨星,身為充滿熱情與天分的歌手,我跟著她搭乘私人飛機跑遍全世界,幫她打理各種事務,包括在西非蓋一間給當地女孩的小學,也在這間小學,我跟我老闆同時愛上了一個耀眼的男老師,最後導致「我」做出了完全失去理性的行為。回到倫敦,我曾經的閨蜜,一個充滿天賦的舞者,如今生活淹沒在孩子與尿布之中,儘管我的母親想幫助她,她卻指責我的母親沒有盡她的議員之力給她最好的協助。如今我回來了,她嘲笑我:現在,大家都知道你的真面目了。我的真面目是什麼?或許我一直就是那個愛跳舞但舞步拙劣的小女孩,跟著這世界卻跟不上。還有這本 1939 年的經典《#鹿苑長春》,這是一本關於成長之痛,也是關於父子之愛的不朽名著。小男孩裘弟和他的爸媽,還有兩隻獵犬,住在原始灌木叢林中的小木屋。離他們最近的鄰居,住在六公里外。潘尼自己從小營養不良加勞動過度,成年後長得瘦弱矮小。他為了補償自己不曾有過的童年,幾近寵溺地守護著兒子裘弟。故事描述了男孩蛻變成大人的關鍵一年。作者以她深愛的十九世紀末美國南方原始灌木林為最美麗的背景,將男孩的蛻變,與大自然天地不仁的運行法則,細膩地交織成這個動人的故事。當小鹿在男孩槍口下斷氣,飢餓、死亡、人性的殘酷等現實蜂擁而至。男孩和父親都在心碎中認清了成長的本質。
⠀⠀⠀⠀⠀
備受矚目的還有《#榆樹下的骷髏》,愛爾蘭犯罪小說女王、《神秘森林》作者塔娜法蘭琪全新作品,故事敘述托比在愛爾蘭郊外的家族舊宅「常春藤屋」度過大半童年,有年紀相仿的堂哥里昂和堂妹蘇珊娜相伴,探險、嬉戲、談天的時光無憂無慮,在那裡,他總是相信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麻煩都能化險為夷。但是,離鄉已久、邁向而立之年的托比,再度回到常春藤屋時,卻已不再受到幸運的眷顧,托比和蘇珊娜與里昂重新聚首,準備陪伴當年悉心照顧堂兄妹三人的慈祥伯伯雨果最後一程,同時期待在親情的溫暖中休養生息、重新出發。不料,蘇珊娜帶來的兩個孩子在老屋庭院玩耍時,竟從一棵榆樹的樹洞裡挖出一個骷髏頭。警方前來調查、挖遍房屋周邊找出完整屍骨,發現這具屍體是堂兄妹三人的高中同學多明尼克,距今約十年前死於勒殺。同學間的霸凌傳聞、失竊的庭院鑰匙、匿名的惡作劇信件等,在警方窮追不捨的質問下,十年前托比待在常春藤屋最後一個暑假的諸多插曲,都成了凶殺案的隱約線索。但即使是在同一時間地點、經歷同樣一連串事件的血親,也無法看穿深埋於彼此內心的記憶與祕密;托比過去引以為豪、深深感恩的「幸運」,或許不是機緣巧合的天意,而是一道讓他難以辨清周遭人、事、物真實面貌的障眼法。
⠀⠀⠀⠀⠀
另一本翻譯作品《#從零開始:一段從失去中,重新找到家與愛的旅程》是回憶錄,也是一個觸動靈魂,論及悲傷探索、飲食書寫與跨文化的愛情故事。作者滕碧洛克在佛羅倫斯的街上與來自西西里的廚師薩羅一見鍾情,但西西里家庭的傳統並不接受一位非裔美國女人成為媳婦,即使是女演員也不例外。薩羅與家人關係決裂,毅然決然搬到洛杉磯與洛克結婚。他們擁有各自的事業、深厚的友情,熱愛自己的生活,並領養了女兒佐拉。終於,他們與薩羅的家人和好,薩羅卻面臨了消耗夢想與生命的癌症。丈夫過世之後,洛克帶著女兒回到西西里島的奶奶家度過三個夏天,在奶奶的餐桌上找到慰藉與滋養,在純樸的鄉村找到不變的傳統與智慧,在旅程中體會對死去丈夫的憤怒、不捨、思念及無法抹滅的愛情。在西西里島,每個故事的開頭都離不開婚姻或死亡,而洛克的故事兩者兼具。
⠀⠀⠀⠀⠀
此批書單中唯二兩本日本作品,先來看芥川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紀錄保持人綿矢莉莎《#掌心裡的京都》,以家鄉京都為舞台背景,因為離開過、思念過、眷戀過,更知道所謂的京都人一切習性怪癖,所謂的京都獨樹一格的地域風情。自從母親宣布從主婦身分退休,奧澤家三姊妹開始輪值做晚餐。有時精心燉煮牛肉燴飯,有時隨興做路邊攤口味炒麵,有時各自吃便利商店買來的微波晚餐。三個女孩熱鬧共享同一張餐桌,咀嚼的卻是三種不同的生活滋味。所謂的「京都人」,一旦動了離開的念頭,內心都隱約知道,終有一天,還是會被這個群山捧在掌心般的奇妙城市召喚回來。無論是二十歲的青澀徬徨,或是三十歲的故作勇敢,春天的鴨川波光、夏日的祇園祭、秋色裡的紅葉、冬季積雪的渡月橋,四季流轉之中,古都的一景一物都靜靜擁抱著三姊妹。以及上個月被推薦的《#片斷人間:貓、酒店公關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隱身於日本社會的沖繩人、部落民與在日朝鮮人、遺忘於陽光下的黑幫小嘍囉、酒店公關與易妝者、不斷送盆栽的老奶奶、頭上穿洞的泥巴小貓、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 社會學家與他們實際相遇,撿拾理論也無法分析的片斷人間。岸政彦是一位專長生活史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家。他以社會學之眼看書、看電影、閱讀人生百態,並以文學之心,寫下那些散落於日常的「無意義」,寫下那樣的片斷所集結而成的這個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正與某個誰所產生的某種連結。
⠀⠀⠀⠀⠀
這次有大半都是華文作品,特別想先拜讀的有徐振輔的《#馴羊記》,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
其次為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是台灣文壇首部以 1945 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是台灣少見的空難加上山難,柔情繾綣又波瀾壯闊地述說:一個被緘封化灰燼、無人知曉的灼人愛戀,那是一部懺情、表白、告解之書;一段驚心動魄的高山救援,那是一個與天、與地、與時間拚博的艱困任務。海拔 3000多公尺的惡地高山,颱風肆虐、尖銳冰雹轟炸、失溫使人瘋魔,救援隊命懸一線,人人逼近獸。哈魯牧特是救援隊的唯一倖存者,經歷欲望漩渦與內在糾葛絞纏,當他從人間地獄返回,身上背負多名幽靈的他,攜回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當然還有期待已久的黃崇凱新作《#新寶島》,2024 年 5 月 20 日,臺灣新任總統宣誓就職,正式開啟史上第一位原住民總統的新紀元。慶典般的氣氛才稍稍褪去,跨入二十一日午夜時分,由於不知名的原因,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兩千三百萬臺灣人在鄰近美國的古巴島上醒來,眼前是陌生的加勒比海。一千一百萬古巴人則來到臺灣島,隔著海峽與中國相望。兩國人民互換到相隔一萬四千五百多公里的陌生島嶼,劇烈擾動國際地緣政治的秩序,也瞬間改變兩個島國的命運。在時空的層疊開展下,小說多線並置,以訪談、書評、讀書會紀錄、重層虛構等形式複調演繹,消融既定疆界。小說時而從近未來迂迴邁向新世界,時而從新大陸通往繁複存在的可能歷史,也一再叩問當下:臺灣意味著什麼?
⠀⠀⠀⠀⠀
再者是《黑日》作者韓麗珠的《#半蝕》,2020 年疫情與政治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世界。許多地方日常中斷,進入一種「半蝕」的狀態。外在的世界變得不安全 —— 或因為病毒,或因為政治。人們發現,原本以為如陽光普照、無處不在的安全和自由,現在突然蝕去,人類正在進入一種新的生存狀態。韓麗珠以她敏於內省,富同理心的思索,諦觀這半蝕的宇宙。她從反觀自我寫起,也見證城市改變。當世界處在半蝕或明或暗的變動之中,她既向內也向外探測,感知個體與共同體的邊界,看見善與惡、生與死,彼此交織的羅網,城市的毀滅其實也是重生。《半蝕》從香港這個現場出發,實際上是一本寫給全世界、給經歷當下流轉變幻之人的書。還有中國作家余華睽違八年的長篇小說《#文城》,全書共二個部分,上部述說林祥福離鄉背井去尋找一座有名無實之城,他來到一個名叫溪鎮的地方,在那裡他歷經了時代的亂世、匪猖狂綁票、軍閥襲擾、槍彈流於民間。下部倒敘林祥福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紀小美一生的經歷,她在命運潮浪裡的選擇、在時代紛雜裡的幸與不幸,動人肺腑。此書探索人生、命運、時代,余華以底層視角,關注一般人「活著」的壯美故事,從不同角度講述林祥福、紀小美,以及出現在兩人生命中相濡以沫的人們,他們的愛恨悲歡、顛沛流離,繼而引爆的時代之殤,作者用時而細膩、時而鋒利的筆觸,有時更流露獨特的黑色幽默,勾勒出一部荒誕悲愴的命運史詩。
⠀⠀⠀⠀⠀
當然還有華文詩作《#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收錄 1991 到 2021 的作品中精選五十首詩,十八篇散文,從十七歲的少作,到絕版的夢幻詩作,更有從未收錄的全新創作。內容分為五卷,亦是凌性傑寫作長期關注的五大面向。卷一「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是愛的理由充滿。卷二「寂靜之光」思索生命難題與課題。卷三「希望或失望的淚水」多選自首部詩集《解釋學的春天》,以動物眼光觀看世界。卷四「關起來的時間」作品多半來自生活觸發。卷五「一個人守著文明的道理」是思索確切,文明的道理。新作則散落於各卷之中。凌性傑說:「書名中的那個『你』是多義性的,可能是不同人物,或我私心指涉的誰,也或許不存在現實世界,是我信仰的神或其他,甚至一種概念,詩與美,或對文字的想像。真正艱難的,其實是『相信』。」
⠀⠀⠀⠀⠀
壓軸兩本是電影相關,一為《#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備受推崇的導演文溫德斯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影響了溫德斯,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嘗試透過書寫來尋找,他通過試圖理解藝術家們的個人觀點來找到這巨大問題的答案,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以文字來釐清思緒,並透過書寫來發掘這些藝術家眼中的視野。他的文字體現了詩意,而這也是他電影與攝影作品的一大特徵。
⠀⠀⠀⠀⠀
最後為已經介紹過的《#羊男的迷宮》延伸小說,奧菲麗亞覺得她的心像是一個空蕩蕩的盒子,裡面只剩下傷痛引發的回聲。最疼愛她的父親死了,母親再婚,而對象正是那個像「狼」一樣的男人。他把嗜血當成本領,把暴戾當作魄力,奧菲麗亞痛恨他,連帶也痛恨狼的孩子 ── 母親肚子裡那個即將出生的「弟弟」。大多時候,奧菲麗亞會逃到童話故事裡,故事往往比大人假裝的世界更真實,而且只有書本會談論大人不希望小孩問的問題:生與死,善與惡,還有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事。大概因為如此,那一晚當精靈造訪時,奧菲麗亞沒有任何猶豫,就跟著她走入黑夜,走進迷宮,走到「那個東西」的身邊。他有五分像人,五分像羊,藍色的眼睛像偷來的天空碎片,皮膚則像乾裂的樹皮。他是山,是森林,是大地,而有人叫他「羊男」。羊男告訴奧菲麗亞,是月亮生下了她,她是一名公主,而地下王國才是她真正的家。羊男奉國王之命,要為奧菲麗亞開啟回家的大門。然而在那之前,她必須完成三項任務,唯有誠信、勇敢與無邪之人,才能通過試煉。地上的世界讓人心碎,地下的世界傳來聲聲召喚。奧菲麗亞又怎麼會知道,邪惡很少立即現出真面目,起初往往只是一句耳語、一個眼神、一次背叛。
⠀⠀⠀⠀⠀
⠀⠀⠀⠀⠀
⠀⠀⠀⠀⠀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林沖夜奔翻譯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5月號 已故藝術家專題||
當宇宙膨脹快於光速,未來人類將被閉鎖在彼此獨立的星系中,再看不見星系外的繁瀚,也無從習得宇宙由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或許早了一點,但埋首書卷之際,見古籍邈遠、當下的資訊零碎,偶爾也會生出這種感慨,也因此更欽佩學貫古今的文人。楊牧於三月驟逝,Facebook隨即刷起其詩作〈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但楊牧不只是詩人,他最令人欽敬的,是其淵與博;也因其淵博,使其創作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楊牧,原名王靖獻。早年以「葉珊」為筆名,出版五本詩集後,改筆名為楊牧。以詩聞名,又旁溢散文、評論、翻譯、編纂。20歲由藍星詩社出版處女作《水之湄》,詩集計有15種、散文18種、譯著7種,其間不斷求變。上至《詩經》,遠至愛爾蘭,近至花蓮,均在楊牧筆下。
.
那一代的文人,古文是土壤,外文是天空,有志創作的年輕人都投奔外文系,甚至有揚言與傳統切割、自西方嫁接詩統的、也有要剪掉散文辮子的。楊牧雖讀外文,但不只未與傳統割蓆,更接受整理、研究。22歲負笈美國,師承陳世驤,專攻比較文學,學術論著包括研究《詩經》的《鐘鼓集》及研究六朝詩論的《陸機文賦校釋》,後者熔鑄了古今中西的文學批評觀念,繼往開來。而作為一學術著作,楊牧卻以筆名出版,儼然以詩人的身份,與古詩人神交。
.
學術以外,楊牧詩作對傳統的繼承發展,更不在話下:〈延陵季子掛劍〉、〈續韓愈七言古詩山石〉、〈秋祭杜甫〉、〈林沖夜奔〉等以古典文學為素材的作品,不勝枚舉。比較詩學中,有言中國傳統重抒情,西方傳統重敘事,而楊牧得力於對西方文學的研究,「敘事以抒情」,嘗試戲劇獨白體,焊接中西傳統,嚴於治學,敢於創求。除此以外,楊牧亦不乏以英美詩人或本土為主題的創作。楊牧奉愛爾蘭詩人葉慈(W.B. Yeats)為理想詩人典型,以其呼喚喀爾特傳統的心,歌頌台灣的神話,歌詠花蓮的自然風物。
.
之前跟友人提到楊牧的死訊,他回應說:「又一顆。」楊牧處女作由藍星詩社出版,那時的藍星、現代派、創世紀三社,是49以後撐起華語詩壇鼎足。那一代赫赫有名的詩人,這十年間流星群般殞落:商禽、鍾鼎文、紀弦、周夢蝶、羅門、余光中、洛夫等,然後楊牧,動筆之際還有秀陶,像要把一部文學大系目錄中的生卒年都填滿。感慨之餘,也不禁興幸自己生於這一個年代,能在星空遠去之前,去記認、歌頌。
——〈一個文人的完成〉
楊牧
.
文 / 故常 @yiu1024
.
完整內容載於五月號雜誌中。
.
五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楊牧 #藝文青5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林沖夜奔翻譯 在 樂咖DJ 楊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會思考,但不一定時時刻刻能想通
用你的方式,尋找自我吧!
都快2個禮拜,整個人還沒從”國王小徑”抽離,不只是身體的痛,整顆心有如被徹底挖空,又填滿了一樣。
左腳趾水泡裡還殘留著濃濃的血,變形腫脹的右腳踝,仍麻麻的10隻腳趾尖,鎖骨因緊繫背包肩帶造成的紅腫疼痛,兩側髖骨為了hold住登山包被勒的瘀青,雙手指尖皮膚龜裂,不停地脫皮...
這些身體的不適,多半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但烙印在心理的卻是很深的印記,走在台北街頭,常常突然一個畫面閃過,鼻子還是會酸酸的。
這不是一場秀,它沒有華麗舞台,歡樂劇情,別想沿途打卡拍美美的照,七天沒有浴室,無法洗澡洗頭,戶外大小便必須自行挖坑掩埋,雖然每兩天會經過一處公共糞屋,但相信我,裡面的味道會讓你根本排不出來。
從踏出的第一步起,就要有萬全的心理準備,除非你的身體受到嚴重意外,需要直升機救援送離現場,否則你必須靠自己走完全程。你的隊友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你的小幫手,他們有各自的問題要解決,還有可能需要你協助,因此在這趟旅途中,你絕對是一個人,請務必照顧好自己。
我的團隊有14位成員,年齡約26到40歲(還有我這個50的),從電影導演、金馬獎得主、藝術總監、創業家、企業管理階層、名模、鐵人三項運動員、體適能教練、閱讀空間經營者、咖啡達人等。配置2位優秀專業嚮導,31歲的Fred(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成員)以及33歲的Kristin(山徑越野長跑高手),一位領軍一位壓底,確認團員們都跟上速度,軍事化控管,不浪費時間,有效率的前進,一小時維持在3-4公里,依地勢險峻調整,每小時休息10分鐘,期間可以脫下重重的登山靴、厚厚的羊毛襪,讓腳ㄚ休息呼吸。
我喜歡走在嚮導後方,不僅可以聊天,讓心情放鬆,還能觀摩他們的步伐,如何在眾多大小不一的尖端石塊間,找到有利於腳底棲息的平面,穩穩地抬起,再輕輕放下。
出發前,主辦單位就告知一切從簡,所有衣物帶一套身上穿一套,當然,假使你想多換幾套,也沒有人會阻止,不過就是得自己扛。
背包負荷的重量不超過個人體重1/3,以我50公斤左右估算14-16公斤(最終13公斤)背包裡最重的就是帳篷、營釘、睡袋、床墊,而這些也佔了絕大部分空間。出發前在營地預先領取的乾燥糧食包,一天三包,每兩天補給一次(口味有17-8種,我最喜歡牛肉洋芋泥、甜酸豬、檸檬雞、義大利麵,聽說咖哩也是美味到不行)以及烹飪的瓦斯罐、鍋子、2個耐100度高溫水壺(另外準備一個保溫壺,在零度的夜晚,喝到一口熱騰騰的開水,絕對是幸福)。
行經中耗費大量體力,身體需要不停補充水分,沿途每每經過溪邊,我們都直接取溪水飲用,甘甜解渴,冰涼好喝。順便裝滿水壺水袋,儲備接下來一整天需求的水量(每餐烹飪料理包需要大量熱水,每晚睡前水壺裝滿熱開水,再套上穿了一整天潮濕到不行又沾滿泥巴的毛襪,是野外最有效的烘乾方式)。
這是一場無極限的極限旅程,再艱難也沒有人會幫你,再落魄也沒人在乎你,就算攜伴同行,對方能為你分擔背包重擔,但行進時也是自己一個人,那種孤寂無助每分每秒在上演,你必須接受這一切,無論遇到什麼狀況,咬著牙都要撐過去。
每天步行8-10小時,沿著山林曠野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在像前人致敬,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處這麼美的國度,我們要更加尊重與疼惜這片土地。不製造垃圾,不浪費資源,任何食物落地,當下立即撿起來吃下去(絕對不誇張),一張薄薄衛生紙可以擦嘴擦手擦鍋碗勺子,徹底用到淋漓盡致,一只鍋子煮水煮湯做飯,還能喝水漱口,生活需求變的很簡單,慾望指數降到最低,所有垃圾都集中在一只袋子裡,家當全背在身上。
七天健行110公里,從Nikkaluokta出發,第一天的15公里走的異常興奮,沿途每一個景象彷彿國家地理頻道才會出現的畫面,走到哪都迫不及待拿出手機拍照,深怕漏掉什麼。第二天我們直接挑戰21公里,更是讓人信心大增,還記得當時嚮導說,團隊進度超前,直逼專業的五天團,大家真的都沒在怕,當然也忽略了身體的痛,我的好勝心推著我卯足勁地狂走,連著兩天搶先在隊伍最前方,走到右腳踝瘀青變形,腫的跟小饅頭一樣,一碰到鞋子邊緣就痛到不行,第三天在嚮導建議下,穿了兩雙襪子保護腳,避免持續摩擦造成更大傷害,也藉此減緩步行速度。
13公里在又濕又冷的雨中度過,走到幾近垂頭喪氣,還好抵達check point時,有溫暖的”自助”桑拿小木屋迎接(“自助”顧名思義就是所需的水,必須自己提著水桶去溪邊取),原本很排斥在眾人面前裸露的我,已顧不了什麼顏面,脫了衣服沖完身、直奔蒸汽室,把全身每個毛細孔的汗水逼出來,疲憊的身軀徹底放鬆,藉此呵護一下自己的小心靈,也為隔天更大的挑戰準備(我生平第一次的桑拿就獻給了Salka/瑞典)。
第四天18公里,我們來到Tjaktjapasset ,堪稱國王小徑最艱難的一段,全程45度陡坡垂直而上,如同翻過一面與身體平行的牆,登頂前望著它筆直豎立在眼前,團員們都驚呼讚嘆!我們知道它的困難度,但我們不害怕,因為有著相同的信念,於是大夥一個接著一個、一步一步往上爬,每一個轉彎處,每一塊跨過的大石階,每個人用盡全力的喘息聲,每一次遇到顛坡的叮嚀,一個帶著一個,就這樣我們共同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登上了海拔1140高峰。
這裡的氣候變化莫測,前一秒大太陽曬到全身冒汗,下一分鐘很可能暴風雨來襲、急速降溫,行進中我們的穿著必須隨時做調整,不能太熱也不能著涼。風大了,頭巾、擋風夾克即刻登場,雨來了,趕緊拿出雨衣、防雨褲、防水手套,還要為登山包扣上防水套,避免裡面的帳篷、睡袋淋濕,而我們也被訓練到團隊更衣整裝的速度一致,不耽誤每一次的10分鐘break time時段。
每晚睡前我會把所有的保暖衣裹在身上,頭戴至少三層帽子,胸前抱著兩瓶套好襪子的熱水壺,再鑽進睡袋裡,拉鍊一路拉到頂。前三晚輾轉難眠,一會兒被凍到手沒知覺、一會兒被爆雨打在帳篷上的霹靂啪啦聲驚醒,害怕整個帳篷連風帶雨被吹走。
第四晚是我第一次熟睡到做夢的一夜,隔天起床發自內心歡喜,我知道自己已經融入在這裡,一旦心的這關過了,身處環境再惡劣、遇到的挫折再艱難都顯得微不足道,專注“走完”就對了。
於是,帳篷成為了我的家,而不是臨時棲息地,背包是我身體的一部分,而非累贅,登山杖如一位智者,指引著遠方的去向,我認真毛起來紮營、搭帳篷、拉繩索、搬石頭,我細細品嚐原本吃起來像碎紙般的料理包,每晚顫抖地坐在瓦斯爐邊不停燒水倒水變得好療癒,全身淋濕步行雨中成為了一種享受,並學會與身上的傷痛共存,七天無法對外通訊,團隊是我最強的後盾,也是心靈最深處的依靠。
不為任何目的而來,就不會有期待、不刻意找答案,反而有一堆想法湧進,如回音般在耳邊迴盪,像是在提醒些什麼,於是我開始傾聽,是自己對自己說過最誠實的話...
我說:怎麼可以這麼自私,為了圓自己的夢來到這,把媽媽一個人留在家裡。
我說:曲家瑞很自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他人的協助總視為理所當然,完全忽略每個人的感受與存在。
我更不是一個好情人,感情上犯過的錯誤與逃避,連一句對不起都沒有說,不值得那些對我好的人。
過去的我一直倡導把自己的與眾不同拿出來,發揮到極致,而忽略了一個人的”缺點”,現在我要把這些缺陷找回來,正視自己的不完美,看見它的珍貴與價值。
我還對自己說:凡事平常心,不要什麼都搶第一,學習與平凡共存,才活得真真切切。而什麼是平凡?什麼又是不凡?我一生追求的不凡,在 Fjallraven Classic 遇見的隊友,他們的人生故事才真的精彩豐富,來到這兒的目標也都很明確。反觀我,從第一天踏出第一步起,髒話就沒離口,遇到狀況就"Fuck"天南地北、幹東幹西、踢石頭跺腳,感謝大家對我的包容,陪伴我面對挫折,讓我領悟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氣。
大自然是一面鏡子,它讓你看見最美與最醜陋的自己,140小時翻山越嶺,展現出過人體力與堅強意志,也揭開了最不堪的模樣。過程中,我不斷與自己抗衡,往往突破了身體的障礙,卻過不了心裡那一關,這一來一往都是糾結。
征服了高峰,接下來是一連串的極速下坡,由於雨下個不停,走起來步步驚心,雙腳不是陷進爛泥巴,就是浸泡在湍急溪水中,一個不小心還可能失足滑落。為了舒緩緊張情緒,我們開始邊走邊唱,阿妹王菲Jolin魏如萱江蕙張學友那英孫燕姿田馥甄蔡琴陳淑樺ELVA蔡健雅陶晶瑩陳奕迅五月天SHE林俊傑林宥嘉陶喆蕭敬騰張雨生張洪量范曉萱范瑋琪林憶蓮陳小霞蕭煌奇辛曉琪黃小楨何欣穗哥哥與妹妹...等等。你一句我一句,歌聲此起彼落,音符把我們串連在一起,歌詞帶著我們回味,第五天的14公里就這樣一首接著一首唱完了。
沿途遇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大部分和我們一樣由嚮導領軍的10幾人團,也有三五成群自由行,我遇到兩位德國戶外掛的女生,全副武裝,拿著一張地圖就啟程了,還有兩個羅馬尼亞女孩,完全沒料到天候狀況,沿途爭執不斷,但因為共同的目標,就算全身濕透鞋子泡水,依然樂在其中。學生們趕在開學前由老師領軍來健行,老先生老太太相互扶持慢慢行,不少人牽著毛茸茸的愛犬悠閒走,年輕夫妻背著小寶寶的畫面最溫馨感人,還有很多人走著走著來到一處河邊,隨性就停下來搭起帳篷。
而我的團隊,是最不同凡響的,我們默契絕佳、尊重彼此,速度慢的走前面,維持一致的步伐節奏,大家還參與了一對新人(Agnes*Chris)的婚紗拍攝(由天余導演掌鏡,柏宏熱心指導動作,藝術總監國禎現場採了小草編織成新娘頭冠,我當然就躲在旁邊偷偷地哭)。途中誰說餓了,一定有人主動拿出各種口糧分享,遇到危機狀況必立即提醒,假使身體不適,也有人協助按摩推拿,行進中無論向前看or回頭看,隊伍永遠成一直線,象徵大家的心緊緊繫在一起,相互守候、不曾分離。
不知不覺來到了第六天,也是旅程的最後一晚,結束了13公里健行,在Kieron營區生起火,圍成一圈烹煮晚餐。之前由於天候狀況,只能各自待在帳篷內用餐,因此這一晚對我們意義深遠,如同回家吃團圓飯凝聚在一起,每一口都特別美味飽足。飯後我拿出看家本領-看圖說畫,讓每個人畫一幅圖,再分析他/她的人格特質及愛情工作運勢,大家都聽的不亦樂乎,結束後,還被2位團員欽點進帳篷繼續剖析(曲老師應該算的蠻準吧!)。
這麼多天下來,團員們的身體陸續出現很多狀況,有人七天沒大便,有人高燒不退,更別說腳底水泡、破皮、足底筋膜炎、全身上下傷的傷痛的痛,對照出發前陽光燦爛笑容,此時此刻的憔悴模樣,伴隨著整張浮腫的臉,每個人都來到一個身心俱疲快要崩壞的臨界點。最後一天的16公里,完全靠著意志力在支撐,就算走到絕望,也還是要走下去。
步行了5小時,來到此行最耐人尋味的一站,一處山邊,地上一顆不起眼的石頭刻著這樣一句話:「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within」,天啊!不就是我們來到這裡要思考的嗎?大家圍著這顆石頭,瞬間像悟出了什麼又停了好幾秒,每個人試著翻譯,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段話,翻山越嶺克服萬難終於走到最後一天,以爲完成110公里的挑戰就征服了一切,殊不知「最漫長的旅程是面對自我的獨白」。感恩我們都沒放棄,才能夠親眼見證,為此行下了最好的註解,2小時後團隊抵達終點站Abisko。
無論你是為什麼而來
絕對比想像還要艱難
假使為了逃避現實的不如意
這肯定比現實還要殘酷惡劣
每小時都在上演意志力被擊垮的戲碼
每一秒都在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踏出去
如果你為了某件事來尋求答案
在這裡叫天天不應
每天累到連好好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那還有時間找答案
但我還是要向...
延綿不絕的山脈致敬
我願為河川祈禱
親吻每一株野花小草
擁抱一望無際的遼闊曠野
我要靜靜聆聽大地的喘息
凝視遠方壯麗的瀑布
等待下一次彩虹的降臨
讓靈魂隨著空氣流動
心跟著風一起飄盪
就算人已經回到台北
那雙沾滿泥巴的登山靴
依然逆著風在雨中前行
20180904 4:33pm 曲家瑞
每一個孤寂的靈魂,同一個終點的旅程
感謝我的團隊:小夫、天余、柏宏、國禎、Spencer、Nicole、James、Mico、Agnes、Chao Chao、Chris、Ken、Max 、 Kristin、Fred
必須經歷身體的傷痛
再面對心裡的孤獨
才能看見純凈的自己
#它會一直在我心裡
#推動我向前的力量
#第一次離絕望這麼近
#把自己的平凡找回來
#等你走完再告訴我你的故事
#7天110公里142小時21分19秒完賽
#期待明年再戰一輪
#fjallraven
#fjallravenclassic
#跟我一起逆著風在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