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開始準備結婚
買的第一樣東西通常都花比較多錢🤣
我們第一樣買的東西是對戒
(是多麼想訂下彼此啦)
買東西真的要從便宜的看起
聽 @annyingw 的推薦
跑去看 @linshiaotung
看完再去看日系品牌....
怎麼看都不喜歡🙄🙄🙄
第一個看太好看太設計款了
不過先生自己也覺得好看
所以我們就買了!
但既然是要帶一輩子的
換算下來好像也沒那麼貴了
林曉同設計師是七月生日
所以優惠是最好的
認真覺得要貨比三家
同個品牌不同地方價格竟然不同?!
後來我用95折去搜購「百貨公司禮券」
所以對戒也省了七千塊左右
結婚真的要精打細算啊!
#訂婚對戒 #結婚對戒 #結婚戒 #情人對戒 #對戒 #台灣品牌 #台灣珠寶設計師 #百貨禮卷 #精打細算
林曉同婚戒價格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認真想 ] 浪漫的愛情符號學 💕
.
#這是愛與死亡的故事 #哭慘
.
個人們透過社會化知悉如何使用愛情的符號。愛情符號(意符)與愛情(意指)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人為建構的結果,人們必須透過學習才有可能知曉與掌握這些愛情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未經完整社會化的幼兒就不可能知道如何「解讀」心形與骷顱頭形狀兩者所象徵之天差地遠的社會意義。此外,年幼的孩子經常透過惡作劇或者過重的身體觸碰(如扯辮子)來傳遞愛的訊息。正因為我們必須使用冗餘(redundant)的符號來展現我們的愛情,即使是成年人也不斷地經驗著愛情符號的持續社會化。在手機通訊軟體盛行後,人們學會必須盡快回覆情人傳來的訊息;而「已讀不回」往往象徵著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仍然有許多成年人不知道如何透過適當的愛情符號來為自己代言,於是有許多的雜誌專欄甚至是專書被用來傳授讀者應該如何替自己的情人選購禮物,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與情人互動等知識;也有許多的廣告試圖說服觀眾它們所販售的商品將有助於買家大膽與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愛意。
.
社會化的人們往往也會將某些道德規範的標準加諸在愛情符號之上。人們需要學會並知悉愛情符號,以避免自己會不小心地將負面訊息傳遞給自己的情人,又或者錯誤地將愛情的訊息傳遞給自己不感興趣的對象。在台灣選擇鞋子當作禮物意味著「我希望你走」,而贈送梨子則因為諧音而代表「分離」。無法適當地使用象徵符號來傳遞愛情有時會引來懲罰。不和情人共度寶貴的周末卻沒有給個合理的解釋時,可能會被對方責怪是自私或者不忠;不和情人分享私人空間時則可能被懷疑是有第三者介入;而在特殊的日子卻沒有贈送禮物則會被指控為小氣吝嗇或者無情。
.
愛情符號在不同的脈絡下並不具有一致的意義。在某些文化中親吻臉頰或者牽手意味著超乎友誼的正向情感,而在另外的文化中只是社會禮儀的一環。當某些人將性交視為是明顯愛情的象徵時,娼妓與「花心大蘿蔔」則拒絕這樣的論述。愛情符號的世代差異也透露出符號的意義會根據不同時期而有所改變,在傳統社會中,擁抱經常代表著情人之間的愛情,在現代社會中,擁抱往往只是普通朋友之間打招呼的舉動。儘管某些年長者認為高頻率的聯繫與共享食物意味著愛情;年輕族群可能認為這些只是普通朋友之間從事的行為。
.
從愛情符號來分析,不難理解有些人為何對於結婚的各項排場如此重視;對於婚戒的品牌、鑽石的大小、實際的價格那麼費心;以及對於臉書上頭的交往狀態這般執著。這些都是錯誤地將愛情的意符視作愛情本身。更有趣之處是所謂的愛情本身的確就是得透過這些象徵符號才能加以再現,才有可能被情人們捉摸。這些愛情符碼構成了迷宮般的符號叢林,讓人們有時宛如陷入迷霧、難以穿越。往往是苦了陷入情網之人,但許多人們仍對此甘之如飴[vi]。本文指出認知社會學的取徑讓我們得以理解愛情符號的社會建構性,愛情符號僭越了愛情本身,搖身一變成為某種不同於日常凡俗(mundane)的存在[vii]。也因此,人類社會從古到今、無論西方東方,都有著無數的歌曲、戲劇、詩詞、繪畫等各種作品試圖勾勒雋永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