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玲也說,新型學測命題走向跨科、跨領域,以社會科考卷來說,單科也要找史地公三科教師討論,「一組跨科試題,命題到審題,好幾天跑不掉」,主因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要套用生活情境來呈現,不是件容易的事。
.
新北板橋高中歷史教師黃惠貞也說,過去一天能出完一份段考考卷,但素養題型「一天出不到兩題」。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考題] 111學年度板橋高中第1次教甄國文科試題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市立板橋高中 - 高中段考題庫網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網路上關於板橋中山國中段考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網路上關於板橋中山國中段考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網路上關於板橋中山國中段考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國中考古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張志成數學(官) - 賀!!新北市板橋高中第一類組榜首連惠穎同學 ...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108課綱高一數學第一冊【實數與指對數】 1-3 指數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考古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考古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考古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考古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高中歷屆試題、板橋高中段考試題在PTT、社群 - 分類評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海山國中考古題、中山國中段考時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海山國中考古題、中山國中段考時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高職資訊通,標籤: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102學年度- 國立板橋高級中學. 科目. 年級. 學期. 高一. 高二. 高三. 國文. 第一學期. *第一次期中考解答. ... <看更多>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市立板橋高中 - 高中段考題庫網 的推薦與評價
想下載高二地理段考試題嗎?本篇為新北市市立板橋高中97 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段考(期中考)試題下載整理。 學校:市立板橋高中科目:高二地理學年:97 學期:上學期 ... ... <看更多>
板橋高中段考試題 在 [考題] 111學年度板橋高中第1次教甄國文科試題 的推薦與評價
111學年度板橋高中第1次教甄國文科試題
共五大題,答題時間:120分鐘
一、成語解釋:請寫出下列各題成語的原義與引申義。(10分)
1.告朔餼羊
2.出爾反爾
3.慘綠少年
4.難兄難弟
5.率爾操觚
二、閱讀下列二文,說明各自的含意;並比較儒家、法家對於「法」的差異。(20分)
甲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
乙
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
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為孝,舉而上之。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故令尹誅而楚姦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而人主兼舉匹夫
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韓非子˙五蠹)
三、賞析下列二文,並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說明什麼是「文學」?
2.根據下列二文,請設計兩堂課的討論課程,包含討論問題、能力指標、如何引導學生思
考與評鑑標準。
3.根據下列二文設計一則情意感知題,須包含引文與題目。
甲
假想有一個湖,湖裡當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楊樹,這一排白楊樹當然是實體的世
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覺到它樹幹的凹突的質地。這就是我們平常理性的現實的世界,
但事實上有另外一個世界,我們不稱它為「實」,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邊的白楊樹
,不可能沒有倒影,只要白楊樹長在水邊就有倒影。而這個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樹幹,而
且它那麼虛幻無常:風吹起的時候,或者今天有雲,下小雨,或者滿月的月光浮動,或者
水波如鏡面,而使得白楊樹的倒影永遠以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質感出現,它
是破碎的,它是迴旋的,它是若有若無的。
但是你說,到底岸上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實,還是水裡的白楊樹,才是唯一的現實
?事實上沒有一個是完全的現實,兩者必須相互映照、同時存在,沒有一個孤立的現實。
然而在生活裡,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裡頭,就是岸上的白楊樹那個層面,手可以摸到
,眼睛可以看到的層面,而往往忽略了水裡頭那個「空」的,那個隨時千變萬化的,那個
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
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你: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
就是湖水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
你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楊樹,而不知道有水裡的白楊樹的話,你做出來的價值判斷
很可能是一個片面的、單層次的、簡單化了的價值判斷。(節錄龍應台﹤在迷宮中仰望星
斗﹥)
乙
當我想起讀這些書,寫這些文章的日子,想起像〈鄭伯克段於鄢〉這樣的古老文學是
如何來到我生活裡而我又如何藉由它們思想,我也會想起北京的霧。那時的霾還沒有後來
的嚴重,而霧賦予了北京的太陽和夜裡的街燈,一種屬於那座城市特殊的朦朧和色溫。它
像是矇在我的感官與孤獨之上的一層遮罩,將我引向了這些閱讀與這些感覺。年輕時候看
世界,總想看得分明,覺得它應該分明。中年看世界,就明白有些事物確實是籠罩在霧裡
的,這世上也有只在霧裡才會出現的風景,像是鴨蛋黃般紅色的太陽,和東長安大街按距
離排列的暈黃。你要把霧連同世界一起看進去。看作是此刻的一筆數據。
比起明亮的日光朗照,閱讀文學或是古典典籍,更像是在這如霧籠罩般的世界裡,尋
找月色的照明。文學與藝術,或許不是直接應答現實世界的問題,給不出口號主張和表面
的是非對錯,但它們挑動的是某些更細微的神經是這個閱讀者,感受者,這個想要理
解世界的人的神經,然後,他可以自己去回答世界。有時我感到其中有答案,那答案經常
是來自有什麼折射了我自己。一種既指涉又共振,既朝外又向內的辯證關係,你既是問問
題的人,也是問題的本身。有時你是感動於在文學與藝術裡看到的探求,而不只是那作品
的好壞。有時你在極古老的書籍裡,發現有一則記述,穿越時空來標示此刻的你。然而在
得到這些啟示之前,多少要有一種勇氣去放棄。放棄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披掛穿戴的
那些短促、有所憑依的立場,放棄那些張口就來、標籤化的是非與功利。而自願走進比霧
更深的地方,去獲得對世界另一維的理解。
這集子裡大部分的文章,是這樣寫出來的。我認為那是必要的。如果看得夠清楚,就
會知道那樣的深入霧中不是作為什麼崇高的犧牲。而是時至今日作為人類活在世上之所必
需。若非如此,那些人云亦云的成見,或出口咄咄,或嘻笑討巧,那些十分便於在社群網
絡上引來讚聲的話語,其話語的跟風再跟風只會將我們繞進沒有出路的迷宮。有時我感到
我們是一個霧中的世代,被標舉在亮處的價值太多,話語太多,義正詞嚴太多,但集體卻
失去方向感在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霧裡。
如果不可解的世界是霧,我們還是能嘗試去到比霧更深的地方,從那裡回頭看自己(
首先是自己),在霧中的形狀。這個經驗是重要的。放下了鮮衣怒馬的幻術,回到無所有
之處,能看見多少自己,才能看到多少世界。(節錄張惠菁﹤比霧更深的地方˙自序﹥)
四、根據下列二文,設計新式混合題組(至少包括一題單選,一題簡答,分數自訂),選
擇題須有答案、解析、評量指標,非選擇題須有參考答案、評分標準。(25分)
甲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枯淡
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佛
云:「如人食蜜,中邊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二
也。(東坡題跋˙評韓柳詩)
乙
「平淡」是中國古代美學史上的一種重要的藝術風格。蘇軾對「平淡」的認識見於他對陶
淵明詩歌「枯淡」美的批評。蘇轍的《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中記錄了蘇軾對陶淵明「枯
淡」詩風的批評:「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
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軾還在《評韓柳詩》中
進一步論述了陶詩的「枯淡」風格:「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
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在蘇軾看來,陶淵明詩的「枯淡」美就
體現在其「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審美效果上。從表面
上看,「枯」、「質」、「癯」與「膏」、「綺」、「腴」是兩組截然相反的美學概念,
但蘇軾卻認為陶淵明詩歌將兩種不同的美學風格融合在一起了。「質」和「癯」是外在表
現,「綺」和「腴」是內里蘊含的趣味,從而達到了外表質樸、內里豐腴,「似淡而實美
」的審美效果。
針對如何處理「質」與「綺」、「癯」與「腴」關係的問題,蘇軾在《評韓柳詩》中說:
「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邊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
是,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二也。」顯然,蘇軾是不贊成「中邊皆枯淡」和「中邊皆甜
」的。這二者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如果結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創作來看,「中邊皆枯
淡」應該是指鍾嶸《詩品序》中所說的「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的玄言詩,而「
中邊皆甜」則是指當時興起的過度注重雕琢修飾的詩風。前者因缺乏詩歌藝術應有的美感
而顯得「枯槁」,後者則因為過度修飾而破壞了「平淡」美。根據蘇軾的理解,「枯」、
「質」、「癯」應屬「邊」的範圍,指的是陶詩的平實質樸的外表日常生活化的景物
、白描式的描寫、樸實無華的語言等;「膏」、「綺」、「腴」則是「中」的要求,是陶
詩用字精準、對偶巧妙、暗合格律、用典自然等特點的代名詞。陶淵明詩區別於同時期詩
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它承玄言詩之餘緒卻擺脫了說理詩「淡乎寡味」的弊端,處於
追求華麗修飾的風氣中卻以「平淡自然」獨樹一幟。所以,只有像陶淵明一樣做到「質而
實綺,癯而實腴」,才是真正的「枯淡」。
五、請根據新課綱所訂古文15篇為範圍,結合「三面九項核心素養」,挑選高一至高三任
一年段,設計12小時的微課程。(25分)
注意:
1.至少須包含2項核心素養
2.內容須包含課程名稱、課程大綱、能力指標、教學活動內容、預期成果等項目
3.可結合其他選文
案:核心素養有附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38.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650691370.A.86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