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處、公車處業務報告|基隆捷運、停車問題、公車營運改革】
5月7日(五)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交通單位:交通處與公車處的業務報告,我也特別針對 #基隆捷運 規劃進度、 #停車問題與停車管理基金 以及 #公車處營運改革方向(要降低虧損才能永續經營!),並也特別建議太陽能板智慧站牌的設置。
🖥交通處與公車處業務報告D-live
上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07DR_0.mp4
下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07DR_1.mp4
🚆#基隆捷運現在到哪裡 #通勤族影響如何評估
「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也就是去年好不容易進入綜合規劃階段的基隆捷運全名,然而基隆捷運規劃的進度從去年北北基軌道政策溝通平台後(四長會議)定調八堵-南港段的規劃、運量增加並與民生汐止現整合。目前基隆-八堵間在技術層次還沒定案,可能會是增建第三軌的三軌方案(捷運運行兩軌、台鐵運行一軌減少每小時班次)或「四軌」甚至「換路廊」等方案的討論。
我不論是在議會上、在相關記者會上都強調,基隆捷運之計畫目標之一為改善「通勤便利」,但從輕軌道捷運整個規劃階段沒有相關資訊來跟使用者說明,並沒有嚴謹的通勤族起訖調查並明確點出受影響使用者,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就更不可能讓計畫更完善。在去年四長會議定調後,這半年多來,我們仍沒有看到任何資訊說明,也沒有看到比當時可行性評估更完整的使用者調查。
因此,上個月我們煩請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鐵道局要求捷運規劃與進度等資訊公開,並要求通勤族相關資料。而後從鐵道局提供的簡略資料來看,從台鐵基隆、三坑站上車後,南下出站的比例以台北站最高,南港站第二高,第三高是松山站,也有一定比例是從萬華站、板橋站及樹林站出站。
從這些數據看起來,捷運的路線選擇,會影響到至少「三分之二」以上南下使用者的轉乘次數和搭乘習慣,然而由於資料太過簡略,相關的轉乘資料無法整握,確切的狀況還需要更嚴謹的調查。因此,在這次交通處的業務報告上,我特別詢問市府是否可以協助輔以實際使用經驗需求調查來讓分析更貼近市民需求?也有利於未來在溝通平台討論時,市府可以為基隆市民發聲,評估最符合效益、使用需求、未來發展的捷運方案。
👨💼交通處長回覆說:目前捷運規劃皆由鐵道局規劃,基隆市政府也很難有經費與能力來協助相關的調查。
🚕 #停車問題及停車管理基金
整個基隆的停車問題非常嚴重,市府近幾年投入心力於市中心周遭增建停車空間,但在住宅區、如安樂區的大武崙地區,以及國家新城、安和一街、崇德路、麥金路周遭等沒有設置地下停車場的老公寓,停車問題也非常嚴重。
根據交通部2019年的統計,基隆平均每戶持有小客車數量達1.3輛,家裡有一台車的家戶比例則超過七成,但是因為私人住宅設置停車空間相當少,自有停車格和租用停車格的比例仍遠低於持有的狀況。因此,我特別在議會上詢問交通處,在市區、觀光重點改善區以外,尤其在住宅區的停車問題改善規劃是什麼?
另外,在都市規劃的各種研究中,都顯示不管蓋再多停車場、畫再多停車格,如果市民的私人運具持有成本很低(不像日本要求買車需要有嚴格的審核且需要有停車位且違停的罰金非常高)、車輛持有數量沒有下降,甚至可能因為停車場興建、公有停車場低廉的停車成本,而變相鼓勵市民添購、使用私人運具,更加劇停車空間需求遠大過於供給的問題。
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具體透過提升市公車等大眾交通運輸(捷運要等九到十年了),來降低私人運具的使用與持有,目前這部分的規劃,我也請交通處說明。
而在平等的交通規劃中,會提到提升佔用道路容量卻無法有效運輸的私人運具成本應該提升,並藉由政府的相關規劃,將公有停車費、違規費用等挹注到大眾運輸的改善上。過去中華大學進行的「提升基隆市公車營運效能研究」裡面,也是基於公平的交通政策規劃提出大眾運輸永續財源的建議——成立本市「停車管理基金」來收取私人運具佔用公共建設的成本並挹注大眾運輸發展,讓大眾運輸的品質能提升,我也跟前處長提過無數次,但始終沒有得到過正面回應,這次特別希望新任處長可以針對此進行回應。
👨💼交通處長回覆:住宅區持有車輛的議題會透過都市計畫與都審會來把關、要求新建案須提供每戶1輛或每戶1.3輛的停車空間。而市府先前已透過基礎的停車調查掌握住宅區的停車議題(但沒有提到要怎麼改善)。市府目前已有爭取許多中央補助興建停車場,停車收取的費用大多都納入大眾運輸的補助,成立基金還是會有稅收的議題,不一定需要這樣做。
🚌 #基隆市公車營運改革的規劃進度
基隆市公車虧損嚴重的議題,在我和議會幾位議員的關心下,終於在去年市長提到會來檢討無限制的社福卡制度、檢討重複路線、研討跨區公車的可行性並成立與議會一起討論的「公車營運改革小組」,將公車營運議題定期檢討。(我參加的議會民政小組是由在議會坐我隔壁、同樣也很認真厚話的王醒之議員代表本組進行討論。)
根據公車處回應我的業務詢問,目前公車改革營運小組研議的改革方向包括「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使用調整規範」和「站牌間距」。
然而公車處的營運成本是否能確實反映在收入(票價)甚至討論票差補助符合實際狀況,就得透過運價來進行實際討論,而如雙北都有運價評議委員會,我特別提問運價與票價的計算與改革是否可以列入營運改革小組討論議程中?
而在公車營運改革小組的討論中: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這三項檢討改善,其實都需要有精準的上下車刷卡資料來進行分析,也就是必須加裝上下車刷卡機,我也特別請交通處說明加裝下車刷卡機的評估如何?
接下來,針對社福卡使用規範調整的部分,牽涉到社會福利相關業務,除了法規調整外,還有點數制是否需要結合其他公共服務或場館設施等,都需要與社會處和其他單位討論合作,我在議會上問了非常多次,但目前都沒有看到相關相關的研議進度,市長的施政總報告也沒有回應去年市長的宣示,我除了詢問社福卡的點數制度,更建議除了市府和議會的改革小組會議外,希望能夠建立起局處間的討論平台,儘速研議改善的方向。
👨💼👨💼交通處和公車處回覆:目前基隆市公車如中華大學的研究提到,成本每公里達76元,運價要到36元,這是由於公車處還得協助站點維護更新或政策支援等非一般業者的業務使得成本相當高。針對精確旅運資料,不論是自籌或向中央爭取,會朝向下車刷卡機安裝的方向來努力。另外在社福卡檢討與點數制還在討論中。
☀太陽能板智慧站牌設置規劃
每年公車處都會和中央爭取智慧站牌之設置,而在設置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需要較大的腹地且工程需要挖掘人行道已安裝電線與網路管線。目前許多縣市使用的太陽能板智慧站牌可以在白天時儲存太陽能並用於電子紙顯示各路線公車的到站時間,其相關資訊也可以使用wifi來連線,大幅降低設置的時間成本、並可以便利更換與利用腹地,希望公車處可以納入新技術,加速智慧站牌的設置並減少行政與時間成本。
另外我也特別提醒,其實有設置「太陽能智慧站牌」的台北市,從2012年到2020年,只有一年的平均日照時數高於基隆,整體來說,基隆的平均日照時數是高於台北市的,因此基隆真的可以來評估使用這樣節能又方便的新技術。
👨💼公車處回覆:會來了解相關的技術並來評估可行性。
松山車站 新建案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215蘋果 夜市宅特權 半夜吃喝倒垃圾都方便 吵到半夜沒人抗議
新聞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1215/FIUJBYTDMNBCFJ4J3ECU7NBLLQ/
住宅週邊有夜市,不少人認為生活機能好棒棒,下樓就可以買吃的,但也有居民認為會影響作息和睡眠。因此,夜市、市場被列為台灣住宅週邊的嫌惡設施。《蘋果新聞網》請房仲彙整饒河街夜市周邊房價,一坪約68.1萬,和所在松山區房屋均價價差一坪4萬,約5.4%。
(林佩萱/綜合報導)……↓
不過當地的居民早就習以為常,「會來住在夜市週邊本來就要有心理準備」,夜市每天「吵到半夜」住戶也未抗議,甚至在3~4點快要天亮的時候,會有垃圾車過來多趟清理垃圾,雖然吵,但住戶有個方便,可以將自家垃圾拿到夜市丟掉,每天都有垃圾車會來載走。
雖然夜市和市場被列為嫌惡設施,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買房還是希望不要距離生活採買的商場、市場、甚至夜市太遠,尤其是夜市和市場,距離太近,民眾會擔心噪音問題,但若是騎車10分鐘以內可到的話,對生活採買確實加分。
住在夜市附近優點和缺點都有,從小在饒河街夜市長大的知名房仲陳泰源提到,住夜市「一定吵到半夜」,尤其在星期五至星期天的週末十分熱鬧,甚至在凌晨3~4點太陽快出來的時候,垃圾車才會出動來清理垃圾,加上垃圾很多,要分好幾趟載運,但是當地住戶「未曾抗議」,因為已經習慣了,「會來住在夜市週邊本來就要有心理準備」,甚至當地居民有個便利,可以拿垃圾到夜市丟掉。
他說,本地住戶通常都習慣了夜市週邊的熱鬧,但外地人想在附近買房,建議先租房幾個月試試看能否接受。至於夜市週邊房價,陳泰源說,面向饒河街、松河街的舊公寓會比較吵,房價一坪不到50萬。周邊緊鄰夜市的新建案,如「松河大美」近一年成交價一坪不到75萬、「富饒」近一年成交價一坪約77萬、另外還有「揚昇君苑」開價破百萬,各建案的中低樓層會賣得比較辛苦。
《蘋果新聞網》請房仲彙整今年饒河街夜市周邊房價均價,一坪約68.1萬,和所在的松山區房屋均價一坪72萬,價差一坪4萬,約5.4%。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夜市商圈人多吵雜,加上噪音、油煙等問題,雖然帶旺區域商業發展,但對於居住品質卻有負面影響。以饒河夜市來說,近捷運松山站,區內擁有不少排隊名店,更有慈祐宮信眾來往與彩虹橋觀光客加持,商業行為相當熱絡,不過,因為進出份子複雜,加上夜市週遭房屋普遍老舊,近年房市表現相對受限,今年即便房市熱絡,饒河街夜市平均房價68.1萬,不僅尚未回到歷史高點,與松山區的平均房價,也還有5.4%的差距。
陳傑鳴說,夜市宅因商業行為熱絡,雖導致房價受到影響,但如果位處精華地段,加上有良好的交通條件,因生活、交通機能都方便,依然會是不少人的購屋首選。例如饒河夜市有捷運、水岸、商場,未來如果能將夜市管理升級或轉型,提升區域生活品質,長遠來看房市仍有相當不錯的成長潛力。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12/201215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