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自治是為了學術自由
#不該成為傷害師生權益的藉口
大學自治可以變成公私立大學要外界不要介入,好維持其傷害師生權益狀態的藉口嗎?
范雲辦公室去年下旬接獲的一個陳情案,讓我們看到這個問題的任意性:
國立東華大學有3位學生「未繳清校內違停罰款」所以「無法完成離校程序」,最後「未取得學位證書」。
這個攸關學生學位取得的重大權利案,歷經學生聲請假處分、提起訴願、東華抗告等程序,最後東華大學才在教育部訴願決定前發給學生學位證書的情形下落幕。
個案雖然暫時落幕,但留下幾個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議題。
⁉️❶大學可自行規定綁住「辦完離校手續」才能「取得學位證書」?
《學位授予法》第5條規定,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並符合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格者,授予學士學位。
取得學位的重點是「符合畢業條件」,那「辦完離校手續」是畢業條件嗎?
「離校手續」有點像上班族要離職的「離職手續」。依勞動法規,勞工若不辦妥離職交接手續,依法也不會影響離職的效力;但勞工對於雇主因此所受的實際損害,應負違約之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回過頭來,「離校手續」通常也是學校為了確保學生還書、還宿舍、還鑰匙、繳回學生證等事由,所設的「方便行政」的程序;和學生有沒有「符合畢業條件」,是否取得學位資格,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很讓人驚訝的,依據 @NSUTsince2019 昨天發布的調查結果,發現全台灣159間大專校院,竟然至少有:
-79間另訂辦法要求辦理離校手續方能取得畢業證書;
-22間學校以學則明文規範辦理離校手續方能取得畢業證書。
也就是至少有64%的大專院校,都用了「方便行政」的「離校手續」來綁定「學位證書」。
而教育部對此事,尚未表達立場。
⁉️❷ 校方可自訂超嚴苛停車管理規定,傷害師生權益嗎?
大學法第1條規定「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
大學自治的範圍在哪裡?大學法和大法官解釋(如450號、563號等)都非常明確指出,憲法第11條之講學自由賦予大學教學、研究與學習之自由,並於「直接關涉教學、研究之學術事項」,享有自治權。
不過,以校園內的停車管理為例,現在也被教育部和學校認為是大學自治的範圍。結果,各大學多自訂停車管理辦法,亂停車的除了可能被罰上千的罰款外,嚴重的還會被鎖上超大鎖;不知情的校外人士也一樣被管。
在台灣違規停車,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為法源,罰多少錢、怎麼罰,都有法律規定;要移置或扣留車輛,一定要由交通警察等人員為之。
但在一堵圍牆內的校園,彷彿成為「法外之地」,學校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各校的罰款數額,甚至扣留車子上鎖之類,隨便各校自己訂!
「停車」跟「教學研究與學術自由」有關嗎?該屬於大學自治的範圍嗎?
#大學自治是為了保障學術自由
#維護老師和學生權益
#不該成為處罰師生的尚方寶劍
以上兩個議題為例,都是大學圍牆內持續發生的現實:學生畢業證書被離校手續綁定、校園內的停車管理沒有基本規範。
教育部與各大學校方長期習慣的回應是「大學自治」。但,大學自治應該框在保障學術自由的範疇,原本為了維護老師和學生權益的精神,怎麼會現在反過來變成自訂嚴苛辦法來「處罰與傷害」師生的藉口?!
這只是目前從實際個案衍生來的議題,也歡迎大家給我意見。
我後續將持續跟教育部討論,校園內涉及類似「行政處分」侵害人民財產權的「校規」,或是為了行政方便而侵害學生畢業權利的「程序」,都應該檢討改善。
解方可能是教育部研擬基礎規範或行政規則,交由各校在不侵害老師和學生權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更好的大學,我們一起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東部地區有許多學校規模小,又因少子化及人口外流衍生許多相關問題,一方面有裁併校的相關爭議、另一方面教師們因為人力不足,所以除了一般教學責任以及額外的行政工作,還須肩負其他像是父母不在孩童身邊的家庭教育問題。本席認為評鑑工作應朝化整為零方向進行,減緩偏鄉老師教學以外的行政責任。此外,過去...
東華 大學 校規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罰款還是繳一繳吧 👀
👆挺蘋果!新聞即點即看
📱掌握時事,《蘋果》APP免費下載→https://tw.adai.ly/h70aWHaF23
🍎看《蘋果》無廣告,升級壹會員獨享→http://bit.ly/2Z9Gqny
#東華大學 #罰款 #畢業證書 國立東華大學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東華 大學 校規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口頭質詢─
▶東部地區有許多學校規模小,又因少子化及人口外流衍生許多相關問題,一方面有裁併校的相關爭議、另一方面教師們因為人力不足,所以除了一般教學責任以及額外的行政工作,還須肩負其他像是父母不在孩童身邊的家庭教育問題。本席認為評鑑工作應朝化整為零方向進行,減緩偏鄉老師教學以外的行政責任。此外,過去夜光天使計畫本意良好,但因裁併校使學校離家距離遙遠,這些小孩下課後參加學校課後輔導,如果沒有專車、校車接送回家,也許就降低參加課後輔導的意願,也因此本席認為,學校和社區或者是 NGO 以及家庭,彼此之間要產生互補的關係。偏鄉的家庭結構特殊,而過去整個教育部的資源還是著重於正規教育,也就是學校附設的相關計畫。如果在整體資源有限的情形之下能夠做一些調整,讓學校老師所背負的責任有所調整,另一方面鼓勵一些有立案或者是有意願來從事社區型、部落型,或者是在偏鄉地區從事輔助型的、陪同小孩成長的工作的 NGO 或宗教團體。
▶偏鄉私立幼兒園幾乎不可能存在,除非它有宗教團體的支持,因為這沒有什麼利益可言,所以很多相關責任也在小學附設幼兒園的系統裡面。幼兒園相關交通工具的法規相當嚴謹,包括針對陪同人員的訓練,然而基於資源很有限,而載送兒童和使用的交通工具,相關規範又有所不同,所以須使用不同的車子、不同的規格、不同的人做接送工作。而且也因為裁併校之後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交通工具又是更迫切需要的,如果幼兒園不去載的話,諸多家庭可能就會放棄讓孩童到幼兒園就學的機會,甚至有可能衍生孩童午餐或與照顧問題。應思考相關法規適度鬆綁的可行性,或是做整體的規劃,譬如補助其他的公共交通設施來積極解決。畢竟偏鄉孩童就學的權利對於他整個人生經歷會有很大的影響。
部長:在偏鄉教育會加以一些輔助措施,方便接受學前教育。
▶12年國教架構裡包含免試入學及高中照戶籍地就地就學方式,惟有些地方學校與學校距離相當遠而且品質差距也相當大,以花蓮為例,花蓮中學、花女到玉里高中之間,也就是所謂要繼續升學而非職業的這些學校,距離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學校承接的資源落差也差異相當大,讓想升學的孩子選擇變得有限,這些學校本身條件的均值化也很關鍵,玉里高中曾提出要與東華大學來作併校,成為東大附中的提案都無任何進展,希望能針對這些問題更積極的看待來解決。
部長:玉里跟東華大學程序會提供書面資料。

東華 大學 校規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口頭質詢─
▶今年度僑務工作新增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海外系列活動,對日抗戰是中華民國在中國一段悲慘的歷史,之中固然有國軍英勇故事,但這段歷史有多元記憶,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這段記憶是不一樣,當時的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不少人被強徵到南洋參戰,台灣本土被美軍轟炸,並非與當時的中國政府並肩作戰。近來,各部會進行的紀念活動只卻呈現一種歷史記憶,也就是以中國為主體的史觀,完全忽略當時多數台灣人承受被殖民的傷痛。本席認為海外紀念活動一旦涉及國家經費的補助,就要注意歷史平衡、多元的史觀,台灣多數的看法與官方推行的歷史版本不宜有落差。
委員長:僑委會鼓勵僑界自主性籌辦海外活動,比照以往僑團辦活動的補助方式,金額不多。僑委會有提供國史館素材供展覽。
▶僑委會鼓勵僑胞第二代寒暑期回台至偏鄉輔助英語教學,順便學習中文,既可推廣其對台灣的認同,強化其對台灣的連結,也使台灣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有助益。本席在這個計畫上不僅大力協助,也考量偏鄉學校規模漸小,師資有限,教師無法在寒暑假期間留下額外執行英語教學,為避免造成當地小學的包袱,建議與地方NGO、教會或大學合作舉辦。再者感謝有海華基金會參與計畫,吳董事長募款鼎力協助。不過未來該計畫的施行包含規劃住宿空間,以及長期系統性的規劃尚有改進空間。
▶本席甚至大膽建議未來可以規畫各小學與大學一齊舉辦英語夏令營,讓偏鄉孩童住大學宿舍體驗不同人生經歷。而針對海外青年僑委會也能設計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創造雙邊互惠。說不定日後除能繼續舉辦,還可擴大規模招募更多學生,使中南部學校也能比照辦理。
委員長:去年是第一次舉辦,與東華大學、玉山神學院合作是未來應該走的方向,藉由經驗的累積,未來希望能將活動設計得更好,使海外青年能真正了解台灣,愛台灣,解決偏鄉落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