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 并序》
——導言:1927年6月2日,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先生以自沉昆明湖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好友陳寅恪寫下《王觀堂先生挽詞並序》,稱得上韻體文字的大著述,寫法很像王國維《頤和園詞》。《挽詞》長一百一十二句,可謂觀堂(王國維)其人學問與政治命運的哀歌。其主旨在於書寫王國維的學問歷程與高才隆遇,多述掌故,既深惋王國維之死,也藉此自抒懷抱,以清詞麗句編織結構而成絕唱。
此詩陳氏應初撰於1927年王國維自沉後兩三月間,後復撰一序及一挽聯,暢發其旨。挽詞、序言與輓挽聯乃是一個整體。陳氏曾將此詩奉贈羅振玉等師友指教,也下發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生研讀,並通過《國學月刊》《學衡》等雜誌發表。
當代著名學者劉夢溪先生在《王國維、陳寅恪與吳宓》一文中認為,陳所撰《挽詞》的長序,闡述了作者的文化觀點及王之死因,不僅對王之選擇赴死給以文化意義上的正解,同時也是解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社會變遷謎團的一把鑰匙。「中國文化」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晚清和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反省其檢討傳統的用語,對中國文化本身而言,是「他」者的概括。所以上一個百年,這個概念雖被過旋轉不停地給以討論和解說,而終無結果。以至於晚年的錢鍾書先生,與來訪的學人開玩笑,說誰再是講東西方文化,我「槍斃」他(說的時候他拿起一支筆)。
陳《輓詞》序的過人之處,是指出以綱紀之說為表徵的中國主流文化的意義,具有「抽象理想的之通性」,也就是柏拉圖的所謂理念。實際生活中是否能夠完全做到是另一回事,但它是傳統士子倫理上的人生規範。晚清以降的劇烈變動,既是社會結構的變遷,又是文化思想的變遷。簡而言之,傳統文化的核心從此崩塌了。因此為傳統文化所化之人的失落與痛苦,可想而知。王國維就是這樣的人。但失落與痛苦可以有不同的走向。由痛苦而新生,為更多的知識人士所選擇。既是未趨步新潮,也不必即死。但陳寅恪先生認為,像王國維是以文化託命之人,「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因此,王國維之死,不是殉清,而是殉為其所化的那種文化、那種文化理想、那種文化精神。
「吾儕所學關天意」,王國維先生曾說:「國家與學術為存亡,天而未厭中國也,必不亡其學術。天不欲亡中國之學術,則於學術所寄之人,必因而篤之。」九十年後再讀斯文,我輩學人,當知王國維先生之死對於文化中國的深刻影響,陳寅恪先生和血痛書的所切所籲。——2017/06/03 來源:鳳凰網)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Ej5G54.html)
王觀堂先生挽詞序
——陳寅恪
或問觀堂先生所以死之故。應之曰:近人有東西文化之說,其區域分劃之當否,固不必論,即所謂異同優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義焉。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爲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爲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爲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爲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爲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爲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爲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國古來亦嘗有悖三綱違六紀無父無君之說,如釋迦牟尼外來之教者矣,然佛教流傳播衍盛昌於中土,而中土歷世遺留綱紀之說,曾不因之以動搖者,其說所依託之社會經濟制度未嘗根本變遷,故猶能藉之以爲寄命之地也。近數十年來,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沈淪喪於不知覺之間;雖有人焉,強聒而力持,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鉅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爲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至於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辯,故亦不之及云。
漢家之厄今十世,不見中興傷老至。
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
曾賦連昌舊苑時,興亡哀感動人思。
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
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
當日英賢誰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
忠順勤勞矢素衷,中西體用資循誘。
總持學部攬名流,樸學高文一例收。
圖籍藝風充館長,名詞瘉埜領編修。
校讎鞮譯憑誰助,海寧大隱潛郎署。
入洛才華正妙年,渡江流輩推清譽。
閉門人海恣冥搜,董白關王供討求。
剖別派流失品藻,宋元戲曲有陽秋。
沈酣朝野仍如故,巢燕何曾危幕懼。
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註。
羽書一夕警江城,倉卒元戎自出征。
初意潢池嬉小盜,遽驚烽燧照神京。
養兵成賊嗟翻覆,孝定臨朝空痛哭。
再起妖腰亂領臣,遂傾寡婦孤兒族。
大都城闕滿悲笳,詞客哀時未返家。
自分琴書終寂寞,豈期舟楫伴生涯。
回望觚棱涕泗漣,波濤重泛海東船。
生逢堯舜成何世,去作夷齊各自天。
江東博古矜先覺,避地相從勤講學。
島國風光換歲時,鄉關愁思增綿邈。
大雲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
考釋殷書開盛業,鉤探商史發幽光。
當世通人數舊遊,外窮瀛渤內神州。
伯沙博士同揚搉,海日尚書互倡酬。
東國儒英誰地主,藤田狩野內藤虎。
豈便遼東老幼安,還如舜水依江戶。
高名終得徹宸聰,徵奉南齋禮數崇。
屢檢秘文升紫殿,曾聆法曲侍瑤宮。
文學承恩值近樞,鄉賢敬業事同符。
君期雲漢中興主,臣本煙波一釣徒。
是歲中元周甲子,神皋喪亂終無已。
堯城雖局小朝廷,漢室猶存舊文軌。
忽聞擐甲請房陵,奔問皇輿泣未能。
優待珠槃原有誓,宿陳芻狗遽無憑。
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
南齋侍從欲自沈,北門學士邀同死。
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
學院遂聞傳絕業,園林差喜適幽居。
清華學院多英傑,其間新會稱耆哲。
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勳列。
鯫生瓠落百無成,敢並時賢較重輕。
元祐黨家慚陸子,西京羣盜愴王先。
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
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
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
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
齊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儕皆茍活。
但就賢愚判死生,未應修短論優劣。
風義平生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寰。
他年清史求忠蹟,一弔前朝萬壽山。
王觀堂先生挽聯
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賸水(昆明湖)殘山(萬壽山),留與纍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籖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觀堂先生靈鑒 後學陳寅恪拜挽
說明/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魚藻軒。其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當此事變,義無再辱。」清祚告終於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距離王國維之死17年,「十七年家國久魂銷」即指此。「牙籖」指書籖,「謬承遺命」指遺書中委託陳整理書籍之事。此聯一出,時人紛紛贊之,被譽為挽聯中最佳之作,無論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深刻價值的作品。
李煜死因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元照讀書館 最新上架講座《從裁判看資產傳承與遺族照顧》
👨🏫【主講人】黃詩淳 │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yhq
▪近年經公、認證的遺囑數量持續增加,顯示法定繼承所預設的平均、共同繼承方式未必符合被繼承人(通常為65歲以上之高齡者)的需求,愈來愈多的被繼承人使用遺囑甚至是其他法律工具進行遺產傳承與分配。此些工具包含信託、保險、保險金信託、委任、死因贈與等,超越了傳統繼承法的範圍。律師在面臨相關諮詢時,往往必須具備複數領域的知識。老年法學倡導此種「以客戶為中心」的跨領域整合技巧,本講座將先簡介老年法學的概念、目標與發展可能性,以及並說明實際從事遺產規劃時容易發生的問題。其次,將針對個別的遺產傳承工具,舉出法院相關裁判,說明其優缺點。
《相關書籍》
遺贈與贈與/林秀雄.黃詩淳.吳煜宗.戴東雄.劉昭辰
http://qr.angle.tw/l4k
繼承法講義/林秀雄
http://qr.angle.tw/lpg
信託法制案例研習/李智仁.張大為
http://qr.angle.tw/3ej
信託理財面面觀/潘秀菊
http://qr.angle.tw/nf8
【元照網路書店】只要 #加入會員👉http://qr.angle.tw/nyt , #全館享85折優惠 👉http://qr.angle.tw/ymj, #活動至5月13日,敬請把握!
【新書目錄】
4月新書:http://qr.angle.tw/nnn
5月新書:http://qr.angle.tw/dg6
更多講座( #月旦雜誌訂戶免費參加)↓↓↓↓
http://www.angle.com.tw/event/library/media.asp
📌月旦智匯學院影音(法律爭點解析)↓↓↓↓
http://www.angle.com.tw/media/Group.aspx?iC=7190
📌元照智勝學院院影音(實務專題應用)↓↓↓↓
http://www.angle.com.tw/media/Group.aspx?iC=7669
李煜死因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M38th20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南唐時也像花間詞一樣,是適應統治者酣歌醉舞的享樂生活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但由於
南唐統治的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較西蜀高,文化基礎也較厚,故南唐詞人除了追求花
月歌酒的感官刺激外,還追求更高雅的精神生活,涉足於其他一些學術、藝術領域,因此
,南唐詞和西蜀詞比較,所表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造詣都存在著差別。
* 南唐詞的作者,多為帝王、宰相,文學素養高,風格和情趣皆與花間詞人大不同。
南唐詞人的主要代表是馮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其中以李煜成就最高。
◎ 馮延巳
曾位居高位,一生致力於詞作,「雖貴且老不廢」(陸游《南唐書》本傳),有《陽春集
》傳世,存詞百餘首,是晚唐五代詞人中作詞最多的一個。
馮延巳當政時,南唐國勢已漸衰頹,馮在政治上無所建樹,又捲入當時激烈的黨爭漩渦,
曾被御史中丞江文蔚斥為「善柔其色,才業無聞」,以之為朝廷「四凶」之一。這種處境
造成種種複雜情懷,在其詞中有所流露。
認為馮詞都有政治寄託,不免穿鑿,但其多數詞中,或寫猜疑之意,或表希冀之情,或抒
留戀、怨恨、憂傷之感,皆有情境恍惚而難以實指者,又不能說與他的處境和對國事的憂
慮沒有關係。
總之,馮詞境倘恍迷離,似有寄託,似無寄託,耐人玩索。
☆ 馮詞的藝術成就:
馮詞的題材雖與花間詞並無二致,多寫歌舞宴飲、相思離別,但他既不像溫庭筠那樣醉心
於描繪女人的容貌舉止和服飾,也不像韋莊那樣多寫具體情事,而是著力於描寫一種心理
體驗,塑造一種感情境界。
王國維評之為「深美閎約」(《人間詞話》),這對李煜詞有一定的啟發。
馮延巳所著重抒寫的心理體驗主要有兩類:
A 內心深處不可明言的哀愁。
B 為擺脫這種處境而作的痛苦的掙扎,雖是枉然,卻始終不放棄。無怪乎王國維要以「和
淚試嚴妝」來評價其詞品。
* 馮詞不僅長於抒情,也長於寫景狀物。
馮延巳在晚唐五代與溫庭筠、韋莊鼎足而立,處於溫韋之後轉變詞風的關鍵地位。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唐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即指馮詞在刻畫人物深層心態方面給北宋人開了先河。
劉熙載亦指出:「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詞曲概》)
馮詞吐屬清華、情致纏綿等特色,確實給宋初晏殊、歐陽修很深的影響。正因如此,馮詞
在後世流傳中常和晏、歐之詞相混。
◎ 李璟
初名景通,世稱南唐中主。
他為自己的小王國和可悲處境憂愁難已,因此其詞作雖仍寫男女情事,卻融進了感時傷亂
的慨歎,滲透了國事風雨飄搖的危苦心情。其詞僅存四首,以〈攤破浣溪沙〉傳頌最廣。
詞寫悲秋念遠之情,格調雖低沉,但構思新穎,情景和諧,語言清新流暢。全詞層次轉折
多,但靈活跳盪,且意境闊大,概括力強,令人感到其旨遙深。
王國維《人間詞話》更認為起拍兩句大有《離騷》中「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這種
脫去浮艷氣息的詞,顯然成為李煜後期詞的前驅。
◎ 李煜 李後主
(公元937~978年)初名重嘉,字重光,即位時改名煜,號鍾山隱士、蓮峰居士,為李璟第
六子。天資聰穎,又,從小生長再一個附有文學藝術氣氛的環境中,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
能。他工書畫,知音律,精鑒賞,好藏書,善詩文,尤擅於詞。他著述頗豐,有《文集》
三十卷,又著《雜說》百篇,惜多散佚,後人將其詞和李璟的詞合刊為《南唐二主詞》。
☆ 李煜詞的特色
李煜詞流傳下來較可靠的有三十多首,以亡國為界限,呈現兩種不同的面貌。
前期詞主要寫宮廷中的豪華生活和男女之間的柔情密意。他的艷詞雖未脫花間窠臼,但其
筆下的女性形象已具備個性特徵和自然真率的感情。李煜前期詞還有一些描寫離情別緒的
佳作。
總之,這些詞都善於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烘托,創造出一種深遠的意境以及在特定環境中
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感情波瀾。
李煜後期詞全部寫他國亡家破的深悲巨痛和撫今追昔的無窮悔恨,風格亦由前期的風情綺
旎、婉轉纏綿一變而為厚重純樸、沉鬱淒愴。
* 後期詞是篇篇佳作!
〈烏啼夜〉兩首在傷春悲秋後面,表現的是對永逝不返的往昔歲月和「別時容易見時難」
的故國的無限追戀及無可奈何的悲哀。
〈望江南〉〈浪淘沙令〉因為不堪忍受現實環境和心情,使李煜常在回憶中和夢中尋找失
去的歡樂,他這時期寫夢的詞又多又淒娩。
〈虞美人〉此詞感懷故國,寫得悲憤至極。(據說是直接造成李煜死因)用高度誇張和貼
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以春水喻愁,既寫出愁的深和多,又表現愁的奔騰洶湧
,永無盡期。至此,人生似乎只剩下一片滔滔滾滾的無窮哀愁了。
故俞平伯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概括李煜的詞品,認為它表現了一種「無盡之奔放
」的感情境界。(《獨詞偶得》)
☆ 李煜的藝術成就
李煜從一個江南富國的風流帝王淪落為一個「以淚洗面」的階下囚,這種非常人所能體驗
的巨痛卻使他的創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國維說他的詞是「以血書者」,認為「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
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李煜上承韋莊,將歌筵酒席上倚聲而作的艷曲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作家個性的言志之作,
擴展了詞言志抒情的領域,對宋代蘇、辛等人以詩為詞、以文為詞起了某種先驅作用,並
影響到宋詞各種藝術流派,這是李煜在詞作上的突出貢獻。
但李煜之所以成為五代詞壇上最偉大的作家,還由於他創作上獨闢蹊徑的藝術成就:
a 直抒胸臆,真率自然
將自己的親身感受無拘無束地寫入詞中而不借助於別的手段,自然給人鮮活親切之感。
b 藝術概括力強
善於造境,在他的詞中,產生某種感情的境界,往往既是具體的,又是極為形象的,與
馮言巳的境界往往倘恍迷離不同。而是把某種具體的感情作更深入的概括,使之上升為
帶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經驗,因而能使不同時代和階層的人在讀他的詞時常易忽略其產
生某種情感的具體誘因,而從其帶普遍性的概括中受到觸發和感應。
雖然這是表現亡國之君的哀愁,但因這哀愁是借助典型化的景物和富有詩意的比喻抒寫
出來,又具有感情真摯沉痛的的特點,故極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具有不衰的藝術生命力
c 結構完整細密,意境渾成高遠。
能通過完整巧妙的佈局使全詞從句到篇都圍繞一個中心結合成和諧的整體,在此基礎上
,再以極形象的語言提煉概括,總攝全詞並開拓出新的藝術境界。氣勢渾成而又搖曳生
姿,確實進入了「神秀」的境界。(《人間詞話》)
d 形象鮮明,情景交融
善於透過人物動作、神態來構造富於立體感的畫面,予人以清晰鮮明的形象。
善於抓住客觀景物中最富特色的方面,注入主觀感情,造成特有的藝術氛圍。
e 語言明白如話而又精煉雋永
不用深奧的典故、艱澀的詞句和鏤金錯采的詞藻,主要用白描的語言,但讀來卻如行雲
流水,舒展自然。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說:「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易佳,粗頭
亂服,不掩國色。飛卿(溫庭筠),嚴妝也;端己(韋莊),淡妝也;後主(李煜),
則粗頭亂服矣。」確實道出了李煜詞風韻天成的審美意趣和藝術風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