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李屍朝鮮》改名 — 不是爭持歷史而是爭持史觀】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李氏朝鮮後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BREAK POI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李氏朝鮮後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李氏朝鮮後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臺中消防-清水分隊- 【李屍朝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問卦] 有沒有韓國皇室後代現況的八卦cuckooflower ... - PTT 的評價
- 關於李氏朝鮮後代 在 太宗李芳遠終於上位,他兒子世宗李裪是朝鮮史上難得的君主 ... 的評價
李氏朝鮮後代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李氏朝鮮後代 在 BREAK POI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是不是常常因為種族歧視或偏見,
就對這些人有不好的態度呢?
台灣人常常自詡是善良熱情的,然而,這是真的嗎?一個長居台灣的英國友人就曾直接告訴我:「台灣人並沒有對所謂的外國人熱情,而是只有對白人而已。」網路上甚至許多所謂西方人在台灣的社群網頁,直接點出台灣人嚴重的種族歧視。一個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三代華人,有英語教學碩士,來台灣應徵幼兒園英語教師,卻被直接回絕,理由只是:「你不是白人,家長希望看到小孩給白人教。」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0749235809478&set=a.1236188121054.30243.1719763981&type=1
世界最美的風景
在一家連鎖藥妝店,兩個來自菲律賓的移工在二樓藥品部想選購東西,她們兩個看不懂中文,用英文跟店員詢問。那是個女店員,她看到兩個菲律賓人叫她,臉上的厭惡之情溢於言表。她沒有回這兩個菲籍移工,她轉頭向另一個同事說:「你來講,我不想跟她們說話。」我看到這一幕震驚極了。我觀察這兩個移工很久,她們似乎也有感受到自己受到的不友善待遇。
下了樓梯,她們準備去結帳,我就在隊伍後面繼續觀察。她們又用英文像櫃台店員詢問折扣,這個店員更不耐煩了,她直接用中文講說沒有什麼折扣這種事情。輪到我了,那店員的臉龐露出一抹跟剛剛完全不同的微笑,很誠懇的問我需不需要辦張會員卡,或者要不要加價換購折扣商品。我愣住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何德何能能享受這樣的尊榮待遇。是因為我身為台灣人嗎?不,我想不是。
出了那家店,那兩個菲律賓女孩繼續聊天,我聽到她們講電話,用流利英文跟朋友對談,原來她們根本不是移工,她們兩個是來台灣找朋友的大學生。這時候我也羞愧了,我忽視他們身上時髦的穿著,只因為她們的菲律賓外表,就認定她們是移工。我愣在那門口,有點不知所措,原來我也是歧視的共犯。我一直以為,我是非常有國際觀的人,我才發現,那只是我的幻想。
讀歷史系的我,以前常常沾沾自喜,因為我了解很多西方國家的政經局勢跟歷史背景。我可以跟同學吃飯時滔滔不絕的講起烏克蘭跟俄羅斯的愛恨情仇,以及俄羅斯怎樣從基輔羅斯經過彼得大帝以後變成東歐甚至世界強權。我喜歡跟同學分享我對德國歷史的喜好,告訴他們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奇聞軼事。甚至談到拜占庭滅亡後西亞局勢的轉變。因為我讀大學時學過這些,這些西方的歷史,我可以選到中東歐史,甚至歐洲的身體法制史這種冷門學科;我知道羅馬人對奴隸的法律觀,我卻不知道寮國的首都在哪。
我在學校時完全不了解東南亞,因為當時太少機會了解。我在學校從來沒學過越南曾經被中國統治一千年,到五代時才獨立。我也不知道清邁原本是個獨立王國,被緬甸入侵過,後來跟泰人聯合驅逐緬人,成為泰王國的屬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正式被曼谷直接統治;比起曼谷,清邁人跟寮國更接近。我不知道越南南部曾經是個印度教王國占婆,一直到近代才被北方的安南王國所滅。我也沒聽過元朝的真臘風土怎樣詳細記載柬埔寨的地理人文史料。
在這個距離菲律賓飛機航程只有兩小時,越南不到三小時的小島上,比起研究西方的學者,很少東南亞專家,幾乎沒有什麼東南亞通識課程。當每年有幾乎3,000個高中生在選修德語作為第二外語,想增強自己競爭力時,卻不知道在台灣德國人不超過1,000個,而且德國是歐盟最高比率能以英語溝通的國家。而從家鄉來台灣的越南移工卻有十萬人,加上新移民跟其後代,台灣越南人將近四十萬;光是越南人,就逼近原住民總數了。當很多有為的年輕人每天看BBC跟CNN,試圖了解國際局勢,知道西方政經變化,討論希臘負債問題,伊斯蘭國暴行,卻很少人知道,就在這幾天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亞太安全會議在新加坡舉行,會中各國代表對中國填海造陸表達不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謂國際觀變成用西方的人角度去看世界。伊斯蘭國的確是世界大事,但不只遠在幾千公里外的燒毀古蹟暴行需要被關注,就在我們南邊幾百公里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抵達日本會見安倍要聯日抗中也值得我們了解。但是台灣的新聞可以說隻字不提,全然不知。台灣的國際新聞通通都是翻譯西方媒體,一個在東亞的國家,卻是用歐美的眼光看世界,這不是很荒謬嗎?我們把自己困在這島上,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在泰國,從小就會教育東協各國的知識,讓孩子知道自己身在一個各國密不可分的世界,甚至到大學,布告欄都會有東協十國簡單會話教學。我在清邁的書店驚訝他們的童書竟然是東南亞各國的傳說故事。東南亞國家知道彼此是亞細安大家庭的一份子。在學校時的歷史,就會介紹其他鄰國的情況,文化,政經局勢。到了各國的節日,孩子們會穿上鄰國的服飾,體驗該國習俗。
在這個天真爛漫的小島,歷史教育卻始終圍繞在有沒有夠本土化,要用中國中心觀還是台灣主體優先。沒有人提到另一個重要的盲點,台灣的人文教育,能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嗎?不要說東南亞,就連韓國,也很少台灣人知道,韓國曾經在漢唐時統治過數百年,而李氏朝鮮的冠服,其實就是明代的禮制。台灣人對韓國的了解,都是從韓劇跟韓流衝擊而來。這其實是很值得反思的。
台灣人常常自詡是善良熱情的,然而,這是真的嗎?一個長居台灣的英國友人就曾直接告訴我:「台灣人並沒有對所謂的外國人熱情,而是只有對白人而已。」網路上甚至許多所謂西方人在台灣的社群網頁,直接點出台灣人嚴重的種族歧視。一個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三代華人,有英語教學碩士,來台灣應徵幼兒園英語教師,卻被直接回絕,理由只是:「你不是白人,家長希望看到小孩給白人教。」反而許多根本不英語系國家的,只因為他的長相,就獲得青睞。這在西方國家,已經是違法的嚴重種族歧視。
我一直很好奇,真的有個旅客會批評造訪的國家嗎?台灣真的風景美人善良如此嗎?還是這只是深植在華人心中的天朝思想,當我們沾沾自喜認為台灣小吃多好吃,人民多善良時,會不會在外國人眼中這種自豪其實就跟韓國起源論一樣不可思議?
連國小生都知道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都能講出要有國際觀的論點。但是什麼是國際觀?什麼叫做全球視野?如果我們連鄰居長什麼樣子,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就算對西方政經局勢有多深刻的見解,會不會只是像住在山邊的,人每天談論大海的廣闊,卻連屋外的樹林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呢?
現代化不等於西化,而國際觀也不等於西方觀。我淺薄的認為國際觀不代表自己懂多少外語,要比英文,美國的乞丐絕對贏八成台灣人。國際觀也不代表去過多少國家,造訪過多少地方,大陸土豪大媽也去過幾十個國家。而是最自己身處的世界有了解,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就算只是就坐在電腦前,或者滑著你的手機,你也可以很有國際觀,只要願意去認識、了解就在我們身邊不同的人事物,思考自己在世界的定位,我們才有機會帶著台灣走進世界。
*後 記:這篇文章六月寫的,隨著七月開齋節突然很多人注意到。有幾個網友留言問說為什麼當時沒有出面捍衛這兩位菲律賓友人,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半年前了,我當時十分愧疚,事後常常想起這件事情。
而這篇文章的契機就是因為我在反省自己自以為是的國際觀跟隱藏在心中的歧視心理而不自知。所以有些許朋友指責我文章開頭對菲律賓友人的不作為跟分辨心就是種歧視,我完全接受這樣的指教。因為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就是我自己在檢討我當時內心的歧視心理跟荒謬的國際觀。
如果你問我現在會怎做?我會告訴你,不管是誰,只要他生而為人,讓我看到受到不平等待遇,我會站出來捍衛跟幫助他,不管它什麼身分地位,都值得被了解跟關心,因為我曾經眼睜睜的看著別人被歧視,卻不敢發聲。我很謝謝那幾個朋友真切的分享,也會繼續記著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讓周遭的人有新想法。
李氏朝鮮後代 在 李氏朝鮮後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李氏朝鮮後代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gingerbaby也提到許皓鋐獲得三星LG 應氏春蘭百靈代表權王元均獲得LG 代表權李維林立祥獲得應氏代表權雖然棋王天元這 ... ... <看更多>
李氏朝鮮後代 在 臺中消防-清水分隊- 【李屍朝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李屍朝鮮、李氏好險,傻傻分不清楚】 好險李氏的後代子孫,掃墓沒有燒雜草,讓祖先不會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聽說要改劇名為屍戰朝鮮#有人跟小編一樣追劇的嗎. ... <看更多>
李氏朝鮮後代 在 李氏朝鮮後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李氏朝鮮後代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gingerbaby也提到許皓鋐獲得三星LG 應氏春蘭百靈代表權王元均獲得LG 代表權李維林立祥獲得應氏代表權雖然棋王天元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