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你們的名字(1975) 張曉風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以久的放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的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兩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敬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儒家傳統對仁德的嚮往。"邵國甯"、"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江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
我常驚訝,為什麼世人不能虔誠的細味另一個人的名字?為什麼我們不懂得恭敬的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個名字,無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鄰里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聯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額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麼是醫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更飽漲的月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裏,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什麼是醫生呢?孩子們,當一個生命在溫濕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佈這神聖事實的人。當那蠻橫的小東西在嘗試轉動時,你是第一個窺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跳的人。當他陡然沖入這世界,是你的雙掌接住那華麗的初啼。是你,用許多防疫針把成為正常的權利給了嬰孩。是你,辛苦的拉動一個初生兒的船纖,讓他開始自己的初航。
當小孩半夜發燒時,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物件。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是一個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進急救室的人。有時候,也許你只須為病人擦一點紅藥水,開幾顆阿司匹林,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你甚至有的時候必須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個稚嫩無辜的孩童而束手無策的裂心之痛!
一個出名的學者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脾氣暴烈的牙痛病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氣結的哮喘病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來見你的時候,也許什麼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氣,拖著一個中風後癱瘓的身體;掛號室裏美麗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個長期失眠、精神衰弱、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的最後一次心跳。你開列出生證明書,你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字,你的臉寫在嬰兒初閃的瞳仁中,也寫在垂死者最後的凝望裏。你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于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無語良師的大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于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的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惟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裏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的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基督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他們常低俯下來查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用過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的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的說:"我還抱持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開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次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
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體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秘的神跡。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跡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是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裏,書浮在暗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裏,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20的網紅Aka趙慧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微電影《最好的禮物》是導演黎翠欣在《第七屆「創+作」微電影支援計劃 – 音樂篇》之入選作品,主演為趙慧珊Aka 及余潔滢Zoe, 配上趙慧珊的歌曲《到底之後》,卻帶來跟歌曲不一樣的感覺。 投票網址:https://www.microfilm-music.hk/microfilm/ 作品簡介: 因...
「李梓敬父母」的推薦目錄:
李梓敬父母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念你們的名字
張曉風老師寫於民國六十四年
(#鮭魚之亂後再讀一遍曉風老師的文章應該更有感)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以久的放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的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兩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敬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儒家傳統對仁德的嚮往。"邵國甯"、"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江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
我常驚訝,為什麼世人不能虔誠的細味另一個人的名字?為什麼我們不懂得恭敬的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個名字,無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鄰里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聯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額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麼是醫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更飽漲的月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裏,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什麼是醫生呢?孩子們,當一個生命在溫濕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佈這神聖事實的人。當那蠻橫的小東西在嘗試轉動時,你是第一個窺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跳的人。當他陡然沖入這世界,是你的雙掌接住那華麗的初啼。是你,用許多防疫針把成為正常的權利給了嬰孩。是你,辛苦的拉動一個初生兒的船纖,讓他開始自己的初航。
當小孩半夜發燒時,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物件。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是一個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進急救室的人。有時候,也許你只須為病人擦一點紅藥水,開幾顆阿司匹林,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你甚至有的時候必須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個稚嫩無辜的孩童而束手無策的裂心之痛!
一個出名的學者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脾氣暴烈的牙痛病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氣結的哮喘病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來見你的時候,也許什麼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氣,拖著一個中風後癱瘓的身體;掛號室裏美麗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個長期失眠、精神衰弱、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的最後一次心跳。你開列出生證明書,你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字,你的臉寫在嬰兒初閃的瞳仁中,也寫在垂死者最後的凝望裏。你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于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無語良師的大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于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的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惟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裏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的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基督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他們常低俯下來查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用過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的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的說:"我還抱持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開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次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
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體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秘的神跡。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跡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是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裏,書浮在暗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裏,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李梓敬父母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起來寫】那些年,我們一起唬爛的孝道故事 //鄭雋立
.
不久前迪士尼新版《花木蘭》「超譯孝道」導致華語圈譁然,東方主義式的謬誤想必大家都心有餘悸。這幾天FB則流傳某廟宇的驚悚雕刻照,內容是《二十四孝》「#郭巨埋兒奉母」的駭人情境,勾起不少人對說教式 #愚孝 的恐懼。
.
■ #二十四孝的虛構性
.
該故事起源本身就有爭議,一般認為源自晉朝《搜神記》,而元代.郭居敬或其門人在《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可能為道德訓誡而刻意誇大敘事,要不是神蹟般地「挖到黃金一釜」,郭巨就要葬送妻子懷胎十月忍痛妊娠的骨肉。
.
民初文人魯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直言不諱道出寓言的虛妄與荒謬:「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偏偏我國初等教育通常默許這些文本進入校園,包含佛道教與基督宗教的各種「神話」,作為「#德性教育」的素材對兒少進行道德需索。再對照這個故事與《聖經.創世紀》「獻祭以撒」的神似,不免聯想到它們背後通用的潛文本:#家父長權威對個人的壓迫。
.
■ #為什麼我們應該質疑教化故事
.
《荀子.子道》『魯哀公』一段孔子就嚴厲批判,#盲目順從不能視為孝道,且文言文被誤讀成格言使用、忽略脈絡及互文關係(例:父慈子孝),有時甚至會被曲解成上位者便於教化治理的詮釋。古代沒有學術倫理機制,文本遭竄改者甚多,類案便有現代學界普遍視為偽經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陳昭利(2001)認為這是假託譯經家「鳩摩羅什」之名灌輸 #封建思想,完全偏離原典鼓勵與父母同皈依三寶、持戒布施的初衷。
.
此外,張錫勤(2006)提出,各種忠、孝、貞、潔…等愚德行為體現了宋元明清的封建道德日趨嚴酷,證實 #傳統政權以威逼利誘驅使國人行孝,正是魯迅筆下的「禮教喫人」。
.
■ #孝道寓言初衷可能為反抗棄老惡俗
.
西蒙波娃《論老年》提到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在被大和民族同化前,有著不光彩的棄老惡俗,這是因為早年漁獵社會在環境嚴寒、資源匱乏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採取的手段。而各地生活在嚴寒酷暑等惡劣環境裡的古老民族,如愛斯基摩與印地安人也都有類似狀況。有些因無暇照料而厭棄老者,也有長輩在嚴寒中捨身離群避免拖累兒孫。波娃寫道:「#年紀是張王牌但比不上能力來得重要。」
◆見圖一:
.
在華人的傳統教育,孝道作為美德典範被大肆歌頌,很有可能是為了撫平或教化庶民審視先民在惡劣環境下的棄老惡俗。但郭居敬之流滿懷善意的「孝子」恐怕沒料到,在物質充足、理盲當道的社會,孝道寓言竟變成氾濫成災的說教圖文,成為守舊人士施行世代剝削、貶低年輕族群的工具,一種「#博愛座式的惡俗」,是的,善意鋪成的道路也能通往地獄。
.
■ #互相體諒才是孝道的真諦
.
日本作家深澤七郎兩度被翻拍成電影的小說《#楢山節考》,便描述了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的棄老傳說,古代當地因為飢寒交迫,必須將年過70的長者揹上深山任其自生自滅,電影版赤裸裸呈現了連吃穿都有問題,更遑論道德禮教的淒涼。而主角的萬般不捨、母親連離別前都不忘為兒子著想的慈愛令人動容。1983年的電影版在國際讚譽不斷,更獲頒坎城影展金棕梠獎殊榮。
.
1990年代盛行的「野牛圖書」翻譯故事書系列也收錄過其改編。童書版增加了幾段動人的改寫:兒子暗自往返深山奉養母親,更因為母親暗中用機智解決統治者的刁難,打動村人,終究破除了棄老的迂腐規則。
◆見圖二: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迪士尼《花木蘭》新版與孝道迷思: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64544903733129
◆鄭雋立:康乃馨與母親節起源: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60352190819068
|
■ #參考文獻
.
魯迅(1979)〈二十四孝圖〉《朝花夕拾》(插圖本),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典為1928年付梓成書)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 (2020)《論老年》,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陳昭利(2001)〈『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民90.03,頁169-195
張錫勤(2006)〈論宋元明清時代的愚忠、愚孝、愚貞、愚節〉《道德与文明》2006年 第2期 ,頁20-23
李梓敬父母 在 Aka趙慧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微電影《最好的禮物》是導演黎翠欣在《第七屆「創+作」微電影支援計劃 – 音樂篇》之入選作品,主演為趙慧珊Aka 及余潔滢Zoe, 配上趙慧珊的歌曲《到底之後》,卻帶來跟歌曲不一樣的感覺。
投票網址:https://www.microfilm-music.hk/microfilm/
作品簡介:
因為她,她才岀世。
因為她,她才活著。
她和她血脈相通卻不相親,但她還是她最好的「禮物」。
家姐Angel自小患病急需骨髓移植,父母便誕下妹妹Emma「拯救」了她,卻因而種下姐妹心結,多年來Emma對Angel妒忌怨恨,更毅然獨自搬岀,直至父母離世,二人在父母葬禮再度重逢,Angel決心要挽回Emma修補關係 ,並以真誠打動姐妹冰䆁和好,Angel更特意為Emma準備了一份最好的「禮物」⋯⋯
Director/ Editor: Suzanne Lai @ Treesound Workshop Ltd
Screenwriter: Mary Lui
Cinematographer: Wong Ho Ming
Costume & Make Up Designer: Sarona Lo
Make up artist (Aka): King Yip @ KINGSMAKEUP
Hair Stylist (Aka): Calvin Tsoi @ HAiR Salon
Make up artist: Elaine Lo
Assistant Director: Jeff Lee, Harry Leung
Line Producer: Jacqueline Lai
Sound recordist: Edmund Kwok
Assistant Cinematographer: Jimmy Kwan, Steven Kwan
Gaffer: Chan Wai Ming
Lighting Grip: Hung Wai Leung, Chan Wai Kong Paul, Luk Chun Yu
Subtitle: Edward Chow
Poster: Mandy Leung
主演:趙慧珊 Aka Chio, 余潔滢 Zoe Yu
客串:麥子樂 Bryant Mak
演出:Angel Siu, Wincy Siu, Leung Yuen Man, Leo Wong, Lo Yuk Lam, Lau Ying Kwan, Chan Ming Shan Suzanne, Ashley Leung, Lai Kwok Yin Henry, Chan Wai Shan
主題曲:到底之後 (Rock Bottom)
作曲:Jonnic Lee Thompsett , T-Ma 馬敬恆
填詞:林寶
編曲:Jonnic Lee Thompsett
監制:T-Ma 馬敬恆
主唱:趙慧珊 Aka
趙慧珊 Aka Chio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kachiowais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ka_chio/
騰訊微博: http://t.qq.com/SuperGirlsAka
微博:http://weibo.com/icongirlsaka
#akachio #趙慧珊
#JamCast #JamMusic
#最好的禮物
Jam Cast Management (HK) Ltd | Jam Music Ltd
Tel.: (852) 2802-6106
E-mail : akachio@jamcast.com.hk
website: http://www.jamcast.com.hk
李梓敬父母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高Sir正能量:孩子們回家吧❣別讓父母心痛❣ 黄官誤判國旗又被燒?
今集內容:
1. 孩子們回家吧❣別讓父母心痛❣
2. 黄官誤判國旗又被燒?
(不好意思,今集有少少雜音)
#男人幫大聯盟 #華記 #黑超哥 #Man哥 #暴龍 #大衛Sir #冲san #馬池 #高Sir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小小人物做小事Jacky」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youtube.com/jackyko1109 ;
2. 贊好並留言支持;
3. 將影片分享開去。
李梓敬父母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Sir正能量抗日老兵英雄要關顧❣禍不及家人,連死人都要攪⁉️高Sir為江Sir抱不平?
今集內容:
1. 老兵英雄要關顧❣直擊Kol100探訪,高Sir與林珍會長大談917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被塗污,連夜清潔修復的事件。
2. 罪不上父母、禍 不及家人,一人做事一人當,搞其家人已是不對,就連死人也在搞,真係一定要嚴懲!到底香港變成一個什麼地方了?高Sir為江Sir抱不平?。
#男人幫大聯盟 #華記 #黑超哥 #Man哥 #暴龍 #大衛Sir #冲san #馬池 #高Sir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小小人物做小事Jacky」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youtube.com/jackyko1109 ;
2. 贊好並留言支持;
3. 將影片分享開去。
李梓敬父母 在 李梓敬Dominic Lee - 唔認自己係中國人,唔該移民。 #香港係 ... 的推薦與評價
難為了牠的父母及家族 . ٣ ع. ١. Fiona Lau. 好可能博出位博政治庇護. ٣ ع. ٢. Ada Law. 如此唔認自己係中國人,已經侮辱了生母, ... <看更多>
李梓敬父母 在 香港議員李梓敬:因《國安法》移民港人已在後悔回流被通緝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議員 李梓敬 :因《國安法》移民港人已在後悔回流被通緝活動人士該被終身追責- BBC News 中文| #BBCHARDtalk. 39K views · 1 day ago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