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 #最適合拍成電影 的新聞】黑道專用的通訊app,是 FBI打造的!?
有鑒於黑道、犯罪組織都需要安全性、隱密性高的通訊app,那我們就來建造一個吧 😂😂😂
FBI 跟澳洲合作,打造了一個名為 ANOM 的 #加密聊天app,並在18個月截獲了2700萬則訊息,了解全球各個犯罪組織的犯罪手法,在哪藏匿、如何洗錢...等等資訊後,並發動全球的執法機關一起行動,在16個國家逮補超過800名嫌犯,以及8噸古柯鹼、250多的槍枝、換算約四千八百萬美金的贓款....
除了大豐收之外,我覺得未來犯罪組織還會擔心,自己使用的通訊軟體到底是不是FBI的 😂
那可以就變成自己做自己的軟體,結果十年後最大的通訊app都是黑幫的...🤔
很值得發展的一條新聞啊~
BBC的新聞寫得蠻詳細的:
https://www.bbc.com/news/world-57394831
不得不說,傑出的一手!
還引用了《#教父》的照片呢!
應該也可以放個《#無間道》啊~
啊! 美國人應該只知道《#神鬼無間》 🤷♂️
「未來犯罪 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電影神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好雷] 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未來犯罪未來罪刑Crimes of the Future 前導電影預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好雷] 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微好雷] 未來犯罪.超限級的議題啟發PTT推薦- movie 的評價
- 關於未來犯罪 電影 在 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 | IMDb | PTT | Yahoo 的評價
未來犯罪 電影 在 電影神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帥有美好期待
改編自小說,Netflix 即將推出的近未來犯罪題材電影《#Spiderhead》公布主演卡司,「雷神」#克里斯漢斯沃 與《進擊的鼓手》#麥爾斯泰勒 及《逃出絕命村》#朱妮絲莫利特貝爾 出線,兩位罪犯以接受某種能「改變情緒」的藥物實驗換取減刑的機會,但在這場神祕實驗之後,兩人必須得要面對自己的過去......
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與惡》之後,我們改變了什麼?】
在《熔爐》之後,韓國迅速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讓性侵身障者、幼童的罪犯,有更重的罰則,最高可到無期徒刑。在《殺人回憶》後,修正《刑事訴訟法》之後,延長了重大刑案的追訴期,避免憾事再發生。
那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我們改變了什麼呢?
這次又一次被認為是「恐龍法官」的新聞,如果又是大家輿論上罵一罵,名嘴政客幫大家「嘴巴上」出氣,風頭一過,等待下一個藝人出軌的「八卦」救援,繼續罵下一個渣男。這樣週而復始的媒體生態,不知道大家麻痺了沒?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永遠就是面對問題,卻也是最被忽視的一步。
首先,判決出來應該是去了解,「為什麼這樣判?」「依照什麼法去判?」
如果法官真的不依法、亂判,那我們就解決這法官。
但是,如果法官已經依法去判,那我們就看那條法出了什麼問題。
#刑法第19條第1項
「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這條也有但書,謝謝大家在留言區補充與討論)
由於刑法的根本,就是讓人民知道,你這樣做不好,我要懲罰你現在的行為,並且遏止未來犯罪的發生。
就跟《與惡》裡面,吳慷仁飾演的律師,與施名帥飾演的精神科醫生,在酒吧之間的對話一樣。
如果被告 #根本不知道狀況 那罰了也沒用,以後還是會再發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把他治好(強制送醫)
也可以想想這劇後期另一個關鍵字,「病識感」。
賈靜雯飾演的角色不覺得自己生病,沒有病識感就無法治病。
那罪犯沒有意識到自己犯罪,又怎麼防範?
剛好我們現實社會就是走到這一階段。
現況在這邊,就會產生起碼 #三個問題
1. #他說他神經病就神經病,那大家都去看病說自己神經病就好了啊
對! 這樣確實不合理,看新聞看得我也想去領個殺人執照。
不過,首先要騙過醫生。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騙過醫生,說自己神經病。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想騙醫生不去服兵役,絕大多數都失敗 😊
當然還是有人逃兵役成功啦,不過大部分靠法條規定,體重、視力、疾病等等數據明確超標。
少部分在那邊「#長期吃大便」的,我除了佩服之外,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儘管如此,兵役不同於刑法,專業上的判定等級也就不同。
「專業」,不是法官認定就認定,這邊是「精神科醫師」判定,於法上合理。
就看大家對「醫療專業」的信任度在哪邊,這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2.#不罰不代表沒罪,為什麼不能判「有罪,不罰」!
刑事訴訟法第 301 條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
依刑法第十八條第一項或第十九條第一項其行為不罰,認為有諭知保安處分之必要者,並應諭知其處分及期間。」
第一關是「刑法」那邊判要不要罰,第二關「刑事訴訟法」再來判怎麼罰。
這條就說,不罰的就無罪,但是要告知處分與期間。
其實看到這一點,才是大家生氣的地方。
明明就殺人了還無罪,恐龍法官!
問題這兩條擺在一起,法官不照著法去判,後續問題更大...
同樣要說的,是大家對這「立法的專業」,信任度到哪邊?
這條是1934年訂的,當時政府還在南京呢~
當時的法官可能覺得刑法寫不罰了,那這邊就寫無罪應該ok啦!
個人是覺得,在首都還在寫南京的時代,應該是不知道幾十年後,世界醫療對於精神疾病的進展啦...
關於「法律專業」的信任度,當時立法是不是至今適用,現在的法官是不是依法判斷,可能是這次的核心問題之一,但是前提是大家要先了解「法」,不然也很難討論。
(感謝陳家慶律師、王慕民律師、洪堃哲律師的分享)
3.#判決不是民意調查
一再強調,判決不是民意調查,法治國家必須「依法判決」。符合民意的就是對,不符合民意就是恐龍。那大家手機app投個票,公投一下就好了,幹嘛花這麼多錢養法官?
就像王赦律師說的一樣,就一人一刀捅下去結案就好了啊。
「判決」是個專業,一般人不知道判決背後有多少眉眉角角,會延伸多少蝴蝶效應,台灣一直以來都缺少「專業要錢」的概念,因為沒人告訴我們專業的背後,有多少事情。
#那就要去了解!
我也不會說專業就一定對,前面就說任何的專業,都有它的時空背景,法學會進步、醫學會進步,專業會與時俱進,我們怕的是不合時宜。
#那就要去了解x2!
看到新聞,我們生氣的是判決結果,生氣的是法律沒有維護正義,法律保護不了我們。
我們怎麼跟受害者解釋,我們怎麼能讓逝者安眠?
我們怎麼保護自己的家人,又怎麼防範未來不會再發生?
#那就要去了解x3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叫做面對問題。
只是大家有點搞錯問題。
這次的三大專業環節: #立法x醫療x法官
醫生判斷了專業的診斷,法官依照著醫生的診斷去判決,產生了這必然的結果。
基本上身邊有專業在「醫學」「法律」的朋友,都認為他們在當下的位子,都可能做出一樣的專業判決。
那問題會在哪邊?
那會不會是當初立下這制度、法規的問題? 會不會時空背景已經不一樣了?
那是不是該往這個方向討論?
不罰等於無罪嗎?
精神疾病犯罪的不罰有上限嗎?
怎樣的法,能遏止憾事重演?保護大家安全?
--------------------
我先說,我不是不生氣,是因為氣過太多次,看過太多次一樣的狀況了,開始學著了解。
我不是這兩者專業背景,認知還不夠,所以需要更多了解,也期待各位補充。
但是我知道:
你不關心什麼事情,那件事情就會一直來煩你。
💰 你不關心錢,你的錢就會越來越少。
📖 你不關心法律,那法律就只會來告你。
🙈 你不關心政治,那政治就是會來迫害你。
我認識的一位智者說過:
現實生活其實沒有「正確與錯誤」的選擇,有的幾乎都是「正確的選擇 與 簡單的選擇」。
我們生氣,然後發洩,是正確的選擇,還是簡單的選擇?
當韓國拍電影改變了一切,而我們在《與惡》之後,又做了什麼?
----------Do the next right thing------
首先關心,其次了解,再來就是行動。
多跟你的朋友圈、家人圈討論,這討論不是跟姐妹聊天抒發情緒就好,而是交流彼此的認知,不管立場是不是跟你一樣。
行動最難,所以沒要你動太多,簡單的一步,是要讓你地區的立委、政治相關人員去了解現況與可能性,要他們跟你回報就好。
不然你花這麼多錢繳稅幹嘛? 💰💰💰
說真的,看了這麼多年,會發現我們不是沒有行動力,只是「沒有病識感」,不知道我們能做到這樣的程度,以為我們小市民無能為力。
或者就是「不夠痛」,說真的有痛到,就會去行動了。
只是,我們目前只痛到在嘴巴上罵罵而已嗎?
我們真的要等到痛徹心扉才願意去了解嗎?
《與惡》在2019年 4/21 播出最後一集「未來的樣子」,交代了劇裡每一個人,未來的樣子。
今年是《與惡》的第二年,我相信我們會變得更好。
只要每個人都願意關心、了解、行動。
歷史一定會重演,直到你願意改變。
你想要什麼,未來的樣子?
未來犯罪 電影 在 未來犯罪未來罪刑Crimes of the Future 前導電影預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未來犯罪 Crimes of the Future 前導 電影 預告大衛肯能堡作品蕾瑟雅杜克莉絲汀史都華、維果摩天森. ... <看更多>
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好雷] 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好比電影一開始展示著柯能堡熟悉的肉感機器讓身體增生成一種無意義器官並成為一種未來的藝術。(這邊其實已經讓人想到並接近德勒茲的「無器官身體」)。 ... <看更多>
未來犯罪 電影 在 [好雷] 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https://reurl.cc/KX7AM9 發表於部落格原文
不像是藉由故事的再現或表演,置放以往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常見光滑
濕軟的肉感道具進而對於身體性的探索。《未來犯罪》視為一種對於現實的未來藝術宣言
(好比是布荷東(André Breton)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以看似未來的科幻場景並非完
全虛構,而是提供一個基於當下的願景或藍圖:假設藝術成為一種崇高的社交場所,相對
於現在乏人問津的藝術行為,變成了像是政治人物或是商業明星的宣傳活動。
好比電影一開始展示著柯能堡熟悉的肉感機器讓身體增生成一種無意義器官並成為一種未
來的藝術。(這邊其實已經讓人想到並接近德勒茲的「無器官身體」)。電影無意探討失
控的細胞增生腫瘤可能會是一種癌症,反而藉由未來的無神經的新感覺快感設定,讓手術
成為一種新世代的性愛表演與機器,還能藉由紋身加以註冊那些無意義的器官形狀,並藉
此產生電影劇本中諸多角色:器官註冊商,身體異化機器廠商,表演藝術家者等等。
故且不論在柯能堡的諸多作品中,如《超速性追緝》藉由車禍產生身體快感,甚至達到高
潮,這樣的論調在導演過往的風格確實十分容易聯想《未來犯罪》中關於身體的未來科技
發展,甚至當今的生物藝術藉由科技探討器官移植與感覺增生也略也所聞(例如:電影中
把人類耳朵佈滿全身的聽感與身體的舞動,其實很久之前就有藝術家做過類似這樣的概念
性作品)。
《未來犯罪》更大的企圖是關於未來的犯罪:身體的入侵,於是雖只是在電影風格保持著
某種懸疑,但實際上是藉由一個解剖機器裝置,本來是法醫專用工具,在電影中變成是一
種「內在美」:器官的呈現(電影談到「外在美」整形醫院千篇一律、十分無趣讓人噗赤
笑了一下)。同時未來的性快感(以往男女性器交合已經落伍),利用解剖的增生器官切
除移植來產生。這樣的想像並非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電影預想著「未來犯罪」
有可能無關善惡對錯,而是把過往法律對於解剖屍體與案件的證據判斷,在此演化成解剖
身體與器官移植的視覺性和快感之間,探討關於「美的詮釋」,政治(機構)反而是後面
的,盡管這種想像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未來犯罪》的科幻世界,讓人想到古希臘哲學家的雅典城邦,以談論哲學為一種流行的
活動,有別於當今資本主義世界是以功用、知識、金錢交換等各種有意義的事情被大部分
人所認可,於是《未來犯罪》談論著器官增生進而「打開」身體的割除快感與美感等無意
義行為,以及後續藉由夢境的意義化,包含「創傷」或宗教受難意義上解讀,議或是精神
分析的符號化、邏輯化等等「概念討論」,電影必然會是缺乏劇情,著重角色之間的對話
論議的方式讓人想到《解體概要》這本書,《未來犯罪》就空間實體呈現上反而比較會更
接近當代藝術的錄像、雕塑、裝置與文件並置 。
乃至於劇情結尾,藉由可以消化塑膠的新的消化循環系統成為眾所期盼的解剖秀,並且好
像是更貼近現實的「未來」環保議題?就是像不斷以自己身體解剖作為藝術「殉道」般的
主角索爾,與收納著無意義器官並將之註冊的廠商之間對話,《未來犯罪》的最終,會是
在理性、美學化感受,或拒絕賦予意義的感官消亡之間,一如「無器官身體」(Body
without organs)並非一種實質概念,而是從思考身體與organ與organization(組織化、
機構化)關係,並試著用「行為」(或所謂表演)尋找一種沒有任何思考的身體性。
--
https://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
拉特飯 - 以商業力量進入獨立市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9.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74271273.A.86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