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
成為「民進黨不倒 經濟不會好」!
民進黨2014、2016選舉主軸口號「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簡單、有力、順口、聳動,讓選民充滿變天會好的期待,在2年多前確實發揚很大火力,打得國民黨趴倒在地上,至今還在蹲下扎馬。當時口號喊得轟天乍響時;有誰仔細想過,國民黨倒了之後,還有誰能監督民進黨 ? 一黨獨大民進黨下;台灣真的會好嗎 ?
我們回到民進黨對「服貿、貨貿」誇張醜化為國民黨的賣台政策,暗自鼓動「太陽花學運」時的反黑箱所附帶的強調「台灣主體性」。彷彿國民黨一倒,台灣的主體性就得以伸張,得以擺脫對岸大陸的控制與依賴,就能免於被國民黨賣掉的命運,然後,台灣就成了聖經裡流滿牛奶與蜜的「迦南地」。
2014年九合一地方大選,民進黨囊括了台灣大部分縣市的執政權,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返總統府,並掌握立法院三分之二壓倒性席次後,民進黨支持者、中間選民;用選票決定了,「國民黨不倒、台灣會更好」的夢想口號,似乎離「迦南地」不遠了;夢想實現也就近在幾呎!
但民進黨完全執政兩年多來,在台灣發生的林林總總,似乎讓人民開始懷疑當初太陽花學運所催生的政黨輪替,當初反對的黑箱服貿、貨貿,當初所期待的「國民黨要倒、台灣會更好」,到底實現了沒有?
國民黨被民進黨以違憲的黨產條例抄家滅黨,如今成了風燭殘年、貧病交加成了政治難民,雖不至於「全倒」,但與「半倒」也相去不遠,國民黨是「倒」了,但台灣有更好嗎?
如果「國民黨倒了、台灣會更好」實現了,為何今天的台灣在內需經濟上的表現是如此哀鴻遍野又令人鼻酸?在外交空間上「有今天、沒明天」斷交不再是新聞而是常態?
「國民黨倒了、台灣會更好」沒有實現,反而使台灣近乎陷入絕境,那當初「對民進黨的期待、國民黨的蔑視」是不是錯了?人民是不是犯了高估民進黨執政能力的錯誤?
民進黨政府執政兩年多來,貫徹民進黨政黨意志所力推的重大政策:
《基礎建設條例》大筆一揮就是4年4200億,而爾後的追加,更是無法估計的幾個4000億,建設出一堆蚊子軌道、蚊子館,在少子化的將來,用到的建設有多少,錢又該怎麼還 ?!
《非核家園》強硬的以高價高汙染的燃煤發電,代替相對價格低廉與汙染程度低的核能。造成近日來的空汙與限電、跳電,更造成人民健康生命權極大的風險與財產權的損失。而致命的影響,則是國內外工商業對國內提供穩定能源的不信任,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就業機會。
《台大拔管》更讓我們看到民進黨政府以意識形態來對知識分子做政治分類,更讓我們看到對百年大計的教育決策,在民進黨政府心中是如此輕率、蠻橫、違法、不遵守大學自治的基本精神!
《吳音寧》這「百萬實習生」,見證了民進黨「只要顏色對了,一切就都對了,不論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只要姓綠都是人才」的思維,以及民進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黨天下作風!
《兩岸關係緊繃》引來外交空間緊縮,陳水扁時期的「盤子外交」又成為民進黨無能下的唯一選擇!索羅門群島開口要九億,為的是2023年的「太平洋運動會」;海地獅子大開口,要45億辦「促進基礎建設、鋪設道路、能源發展等」;隨後又加碼捐贈2990萬協助WHO世界衛生組織,對抗在非洲蔓延的伊波拉疫情,試圖買到WHA世界衛生大會的入場卷,結果還是只能在門口罰站抗議。執政的民進黨錢花的隨心所欲又理直氣壯,但人民看來是民怨沖天又痛徹心扉。
國民黨「倒」了,但,台灣有更好嗎?
近日的農林漁牧第一產業、隨之衍生的加工製造第二產業,以及餐飲旅遊的第三產業,我們看到了那一項產業不哀鴻遍野有今天沒明天?我們看到了哪一項產業的從業人員不在為明天擔驚害怕,深怕有這頓沒下頓?
內需經濟不斷下滑,從日月潭到阿里山、從高雄到墾丁、從花蓮到台東,有誰不
怨聲載道;在苦熬死撐,蔡總統民調支持度持續下滑,賴神不再神了!國民黨「倒」了,台灣並沒有更好!
時至今日,人民開始懷疑以前被民進黨「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的口號所洗腦,而事實證明國民黨雖然已倒,但台灣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二年多之後並沒有更好。從之前「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到現在民間已轉換為「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讓我們不禁感慨,做為國家的執政者,如果只會選舉而缺乏正確的國家願景與執政能力,受苦受難者還是最底層的勞苦大眾,讓我們覺醒吧!就從年底大選開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指出,近日有超過兩百位學者連署表示開放電信業發生之資安疑慮與風險,在資安會報中,對中國投資第二類電信事業並未有衝擊影響評估、沒有管理因應辦法、也沒有內控法規,身為資安會報召集人的張部長應該向立法院提出報告。 另外,鄭麗君提出,「STS」也就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
服貿2023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韓國積極洽簽FTA,我國應奮起直追
韓國自2000年起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目前已與智利、新加坡、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東協、印度、歐盟、祕魯、美國和土耳其等47國簽署12個自由貿易協定(FTA),其中10個已生效的FTA貿易涵蓋率已達39%,未來與中國大陸洽簽FTA後涵蓋率將達65%。此外,韓國正與墨西哥、海灣合作聯盟(包含阿拉伯波斯灣地區六國)、紐西蘭、中國大陸、越南、日本和印尼等國進行FTA談判,同時更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並開始就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進行研究。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2013年6月提出之「新通商路線圖」規劃,未來韓國將以「強化連結產業與通商」為核心,2023年FTA貿易規模將占總貿易比重之85%,顯見韓國對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企圖心與佈局。
相較於韓國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台灣表現相對遲滯,台灣每出口100美元,僅10.38元可享受到FTA優惠關稅,由於FTA協定優惠關稅涵蓋率不足,台灣產業出口已面臨困境。在台灣對外出口的四大主要出口市場中,東協市場已因為東協-韓國FTA,使台灣在東協的市占率已被韓國超越,韓國市占率領先差距由2007年的0.36%擴大至2013年的2.55%。
美國市場也因為韓美FTA的影響,台灣的市占率落後韓國的幅度也持續擴大,韓國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領先台灣的差距,由2011年的0.86%擴大至2013年的1.26%;至於歐盟市場,自韓歐盟FTA於2011年7月生效,韓國在歐盟市場的市占率領先台灣的差距,從2011年的1.68%雖僅微幅增加到2013年的1.77%,但未來雙方差距預期將逐步擴大。
由台灣出口產品在東協、美國、歐盟市場的受挫,可預見我國產業在中國大陸市場也將面臨同樣的挑戰,甚且更加嚴重,因為韓國與台灣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更甚於其他三個市場。目前台灣產品在中國大陸進口之市占率已出現下降趨勢,陸韓FTA若在2014年底完成,對台灣目前落後韓國的出口產品將會是雪上加霜。
台灣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出口成長是帶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的重要動能,如今我國在區域整合浪潮中雖已落後於韓國,但不能持續遲滯不前,應積極讓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立於平等競爭地位,為產業出口營造有利條件,才能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後續本部將持續關注陸韓FTA談判進展,以及韓國對外洽簽FTA結果及談判進展,評估其對我國產業的可能影響及預擬因應策略,並持續爭取ECFA貨貿協議中國大陸市場開放程度應優於陸韓FTA,盼產業及社會各界與政府共同因應與調整,支持ECFA服貿協議及貨貿協議儘速生效,以確保我國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
服貿2023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英文今天中午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6樓,以“專業者的社會參與”為題發表演講,由院長賴文德主持引言,有高醫附設醫院員工及醫學院師生約300多人參加,受到熱烈的歡迎,簽名、拍照不斷,還有署名醫學博士林才民獻花,賀卡上寫著“祝英文主席當選2016總統”, 聽講者擠爆現場。
蔡英文表示,她曾任民進黨黨主席,但已不是現任黨主席,也明瞭民眾對民進黨有期待。民進黨是後來崛起的政黨,無論在組織結構、黨員數量、財力上無法和國民黨相比,是一個運動型的政黨,在過去人才輩出,但在執政過之後,已被體制馴化了,變成了政府部門的一部分,如今要再要求它走回運動型的政黨,實在有點困難。
她又說,政黨和社會運動有點不一樣,在功能上也需分工,政黨靠執政能力實現理想,社會運動靠手段去主張理想,它們是兩條平行線,一樣的是共同的理想。社會力將民進黨養大了,但要改變社會,主張公平正義、合理分配,光靠政黨仍不夠,所以1980年代那種社會集體不安與騷動的氣氛,在2013年又回來了。
蔡英文進一步說,現在社會運動的能量又開始累積了,從林益世貪瀆案、核四公投案到洪仲丘案,一件接著一件,馬英九的滿意度只剩13%,他說什麼,人民就一再質疑,人民不滿的情緒一直蓄累,人民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感,一旦問題累積到臨界點,不知哪一件事會成為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說,民進黨並不反對和中國經貿往來,但執政者在兩岸服貿的議題設定、時間點、步驟、談判部門等,完全沒有掌握住談判的進程、籌碼以及此時台灣社會的現況,讓人隱隱約約有不足以保護自己、保住利益和工作機會的感覺,社會專業者要站出來。
(圖文來源:http://ppt.cc/RQSi)
服貿2023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麗君指出,近日有超過兩百位學者連署表示開放電信業發生之資安疑慮與風險,在資安會報中,對中國投資第二類電信事業並未有衝擊影響評估、沒有管理因應辦法、也沒有內控法規,身為資安會報召集人的張部長應該向立法院提出報告。
另外,鄭麗君提出,「STS」也就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研究科技與社會相互影響的新興領域,近年在清華大學與陽明大學等學校帶領下,STS研究已在台灣扎根,並成立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鄭麗君認為,科技部不論是宣傳與研究,都可引用STS的精神與方式,將更有深度,期待張部長盡快啟動。
最後,歐盟第八期科學研究計畫「地平線2020」,將執行至西元2020年,經費高達770億歐元,為全球最大科研計畫;鄭麗君認為科技部可將此做為借鏡:蒐集相關資料尋找我國機構參與國際學術合作的可能、從該計畫中找出科研方向的最新趨勢、以及學習先進國家之科研創新機制,「地平線2020」提供科技部一個全新完善的合作與學習機會,應善加學習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