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共業 - 李怡
5小時前
論壇
美國社會學教授Eviatar Zerubavel寫過一本書《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英文諺語「房間裏的大象」指某種巨大到不可能被忽視的真相,卻常常被集體故意視若無睹。最耳熟能詳的故事是《皇帝的新衣》。作者將這種集體保持沉默的社會現象,稱之為合謀性沉默。
馬丁.路德.金說:「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僅因為壞人的可憎言行,更因為好人的可怕沉默。」無數歷史的悲劇,都是由合謀性沉默造成的。
身為猶太人的作者在書中提到,二戰期間,普通德國人大多已經隱隱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車的猶太人的下場,但是他們對此不聞不問,照常買牛奶麵包,上班下班,並對迎面走來的鄰居溫和地說「早安」。合謀性沉默終於造成德國全民族的劫難,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共業」。
中國海歸學者劉瑜為這本書的中文版作序,提到:「文革期間,當學生們用皮帶抽打老師、或者造反派暴力批鬥『走資派』時,也有很多圍觀群眾感到不忍,但他們只是默默地回過頭去。今天的中國,朋友們聚餐,點龍蝦魚翅燕窩,結賬的時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職的那位『要一張發票』,這上萬塊錢的餐費最後攤到了誰頭上,不會有人追問。」「成百上千個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開會,但誰都明白這個會只是個橡皮圖章而已,在那個會議廳裏,同樣站着一隻大象。」
當人民容忍一個專制權力施虐,天譴就包含着對全民「共業」的警示。中國諺語有所謂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空談誤國、悶聲發大財……。顯示中國人最擅長對房間裏的大象保持「合謀性沉默」,因此「共業」最深,歷史也不斷重複着人民遭大象踐踏的命運。
前天網上傳出2017年1月開始流亡的香港少女李倩怡的錄音談話。談話令人想到的就是:香港文明的淪落,也是香港人的「共業」。
李倩怡兩年前逃亡,媒體和香港民主派沒有關注;她前年8月發佈的一段錄音,也少見報道。直到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林榮基選擇逃亡,李倩怡的談話才廣為傳播。我們對她的肯定和關注都太遲了。
李倩怡說,「香港法治,不是由政府推《逃犯條例》的那一刻才開始被剝奪的。」旺角事件發生後,政府始終不肯成立調查委員會作調查,立法會有議員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也遭建制派否決,而政府就選些參與者掟磚的影片作為證據控以暴動罪,並由法庭作重判。從梁振英參選和上台後即出現黑社會介入的情況來推斷,政府堅決不肯調查就不能不使人懷疑:旺角事件會不會是一樁類似德國國會縱火案的事件?是否如美麗島事件那樣「未暴先鎮,鎮而後暴」?對政府和建制派否決調查的做法,輿論和民主派沒有深究,許多民主派忙不迭去劃清界線,一味譴責參與者的「暴力」。參與的年輕人遭到不成比例的判刑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關注;李倩怡、黃台仰、李東昇的逃亡也得不到一些民主派的諒解,反認為他們應該留港接受審判。政府的高壓,加上社會的冷漠,使年輕人絕望,導致抗爭運動式微,民主派的支持度急降。接下來,如李倩怡所說,「旺角大審之後,就是雨傘革命被審;肅清港獨之後,就到泛民。」「每次看輕中國對自己生存空間的威脅,都是令下一代不得不抗爭,同時又要承受自己當初不作為的後果。」
香港社會過去正重複實踐德國尼莫拉牧師的反納粹懺悔文〈起初他們〉。這就是令人沉重的「共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