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說 #通常是因為曾經受過傷
#一百個不說的理由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
💬「早知道就不說了,結果反而更受傷。」(頁78)
💬「冷靜下來好好說明對方就能懂,為什麼一定要生氣呢?所以我遇到有人生氣就直接忽略,閉上嘴不說話。」(頁67)
💬「你今天怎麼了?為什麼這樣?哪裡不舒服嗎?」、「沒有,沒事。」(頁82)
💬「不管心情多糟,我也不敢跟媽媽說,因為她更苦、更累。」(頁89)
💬「是醫生要求我才來的,沒有什麼想說的。」(頁109)
.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這些內心的OS,其實有點熟悉。日常生活中,你我多半都曾因為某些顧慮,最終選擇「閉嘴」,把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關起來。
.
在諮商室裡,心理師時常會帶著個案,重返這些「現場」,帶著個案慢慢去看見、去分析自己當時不說背後的考量。
.
◼️有人因為曾經太誠實的說了,反而弄得自己更不舒服。
◼️有人的成長環境中,大家都不說內心話,她也就慢慢成為一位不知道怎麼說的大人了。
◼️有人因為深信某些信念(好比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不覺得這些話是可以說出口的。
◼️有人相信外面的人並不是真心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選擇不說。
.
看似一樣的「不說出口」,到底是不想說、不敢說、
不能說,還是不會說⋯⋯背後其實有千百種原因。只有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顧慮,我們才有可能勇敢開口說。
.
不說的原因很多種,但不說的後果則多半差不多:要嘛是心中的鬱悶累積太多,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爆發了。又或者,因為都不說真心話,雙方無法認識彼此真正的樣子,反而讓你我的距離愈來愈遠。
.
這次要分享的《我已經忍你很久了》一書分析了八個典型的「不說」故事。不敢生氣的上班族、用猜心來溝通的夫妻、壓抑情緒的高中生、用生悶氣(被動攻擊)來拐彎抹角的孩子⋯⋯
.
八種人生,搭配著作者姜賢植的描述與分析,我們都能從這些不同背景的故事中,看見某些熟悉的場景。除了故事與分析之外,作者更引用了不少心理學中的實用工具來作為「解方」,鼓勵這些當事人,從挖掘自己不說的原因開始,閃用這些方法,來替自己找到說出口的勇氣。
.
我們都喜歡閱讀故事,更期待看見故事裡的主角,因為某些緣分,長出了某些勇氣,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面對人生困境。
.
時常有話不敢說、有怒不敢言的夥伴,不妨借用這八個故事,替自己補足一些勇敢開口的力量~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
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博客來紙本書 https://bit.ly/2WMqr3r
👉讀墨電子書 https://reurl.cc/oxzEv5
有些事真不好說電子書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記事
#每天都比昨天廢一點
最近奉行「每天都比昨天廢一點」的人生哲理,所以文章和粉專經營採「想做才做」的策略。
以前,我熱衷逼迫自己,也很愛閱讀關於成功學的各種雞湯文,如今,一看到雞湯文就忍不住翻白眼,連瞥到標題也會爆氣。(是有多愛生氣?😆
前幾天,雙寶妹問我,媽媽人生怎樣算是有意義,我思來想去,給不出一個對人生有意義的道理來。
「不知道。」
我最後說出這三個字,與其裝逼說一堆廢話大道理,不如直接承認活到四十有餘,依然搞不定人生。
一生都在追求意義,最後才發現為了有意義,把自己弄得亂七八糟。
話說回來,人生的意義就是不知道,好像也說得過去,因為人生就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著自己的會是什麼。
/
因為腳趾的傷口,我整整吃了一個月的抗生素。
注意到身體在向我傳遞訊息,去讀了一些關於身心全面治療的書籍,很是受用,尤其是《身心靈完全療法:醫學、肯定語與直覺的東西方會診》這本。
簡體版叫《心理的傷,身體知道》繁體書已經絕版,簡體版2019出版。
書中說到腳趾問題代表我正在擔心未來的小細節,看到這段感覺被雷打到。
因為我心中正在憂心第二本作品,暗暗覺得如果不跟出版社合作,全部自己來,我處理不好所有的細節。
即使只是出版電子書,我也要搞定很多方面,比如說封面設計、文字排版、章節選題…等等,一想到就忍不住頭大。
雞湯文總是說,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便不會覺得辛苦,欸欸,我可能不適合雞湯,因為當時的我感覺快要累死了。
覺得辛苦又想前進怎麼辦?只好每天只做一點點,就算開學之後有更多的時間,我依然不想加快速度。
這一回,我想真正感受一下慢慢來的滋味如何,也很好奇慢慢來會帶來什麼結果。
/
我每天起床都對著鏡子催眠自己:所有的細節會自行正常地發生。
就連閱讀,我一天最多也只讀一章,看完一章就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情。如果不想讀就直接放棄,把書二手賣出去,電子書更方便,直接移出書架就好。
想讀才讀,想做再做,這是老天爺給我的自由,幹嘛要浪費呢?
說也奇怪,當我選擇放下,腳趾的傷口居然逐漸痊癒。說神奇也好,說邪門也罷,總之,感覺所有的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欸~~怎麼寫著寫著在往我所痛恨的雞湯文前進?!從小到大被雞湯毒害太深啦!需要排排毒😏
算了,小記事的文章沒什麼重點,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
照片故事 | 久未露臉,浮出水面一下,雖然戴著口罩,但看得出來我的眼睛在笑吧?攝於上海二手書店「多抓魚」。
👩🦱 留言處有更多書店的照片
有些事真不好說電子書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會不會一直以來,我們都把愛想錯了】
⠀⠀⠀
前幾天分享的一些感觸,有很多人有共鳴,也有一些不解。剛好最近重溫 海苔熊 的新書,覺得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專業的想法。
⠀⠀⠀
不過我想說的實在太難在圖片裡說完了,所以透過文字,除了說說以前荒唐的自己,也希望給很多跟我一樣的人一些經驗談,希望大家能做為參考。
⠀⠀⠀
我以前是個超彆扭的人,我常常覺得,啊如果我把什麼都說出來,那對方根本就一點也不愛我啊。所以我常覺得,談戀愛像個考試,我往往一直測試對方是不是能夠發現我的需求,聽懂我沒說出口的話。
⠀⠀⠀
但你一定能明白,如果在關係中我們要彼此不斷的猜測,去揣摩對方的心思,還要能不斷辨識對方到底說這句話什麼意思,這樣的相處是不是可能比上班還要累呢?更何況如果這個是要跟你走長久的伴侶,你說這對方壓力是不是會超大呢?
⠀⠀⠀
當然,我小時候是完全不懂這件事情的,所以雖然之前寫很多篇有關沒有讀心術的文章,好像都是講給別人聽,但其實算是自己的某種贖罪吧XD。而我後來在學習的時候發現,在依戀理論中,原來我常常是處於矛盾型的依戀。
⠀⠀⠀
這樣類型的人,往往會害怕自己不夠好,會有點自卑,又怕被對方丟掉。但當對方嘗試靠近的時候,又不想交出真心,很怕會受傷,所以常選擇逃跑。
⠀⠀⠀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變成我除了否定我自己,對方要滿足我很多的需求,才能讓我感受到自己被愛。還要常常感受到我的逃跑,並且願意接住我的這些情緒。就像是我常常說不用了,你不用來找我沒關係,但心中卻很希望對方陪我。
⠀⠀⠀
當然,如果對方猜對了,我心裡會很開心,覺得我不說,對方能懂,對方還是愛我的。但如果對方真的照我的方式做,我就會非常難過,覺得果然對方不愛我,或是我果然就是沒辦法找到真愛。
⠀⠀⠀
聽這樣的敘述,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相處很累?但我發現可怕的是,矛盾型依戀的人還真的不佔少數,我常常在朋友訴苦,或是有人來找我諮詢時,都聽到類似的概念。然後他們都會問,那遇到這樣的伴侶要怎麼溝通,然後我仔細想想,以前的我還真是個難搞的人XD。
⠀⠀⠀
遇到矛盾型依戀的人,我們除了給對方安全感,讓他覺得他值得被愛。我們還需要讀心術,以及保持意識,因為這樣的人隨時都會出個考題,把戀愛變成某種諜對諜遊戲。
⠀⠀⠀
然而如果你看完後忽然有點體會,覺得好像你也是這樣有點彆扭的人,那麼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前幾天說的,直接說出你的需求,並且讓對方決定。
⠀⠀⠀
當我明白這點之後,我總是直接表達我的需求。而當對方做出決定時,我也不會想著對方不愛我,我只是會思考,是不是我的要求太強人所難?還是其實對方完全沒有心。
⠀⠀⠀
我記得前幾天有個文章,是說有個人希望男朋友去宜蘭幫忙買烤雞。這件事對我來說就不是愛跟不愛的問題,而是強人所難(當然每個人可能定義不同)。
⠀⠀⠀
但如果對方雖然表達不行,但比較近的烤雞隨你選,這不就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嗎?
⠀⠀⠀
所以我常覺得,愛不是在關係中滿足自己,或是要求對方的證明。而是彼此表達,讓對方更懂得怎麼愛你。至少以我來說,我跟小葵的相處都有話直說,我們不覺得對方這樣是不愛,相反的是我們很珍惜對方願意傾聽,而且每次許願都有回應。即便不能每次都達成,但我們都會說出折衷的方案。
⠀⠀⠀
當然,也可能會遇到你說了,但對方就毫無反應。而我認為這不是說出需求沒用,而是跟這個人說出需求沒用。我常常遇到很多人因為一些沒這麼好的關係,就放棄了自己找到真愛的可能。如果你覺得自己好都沒有遇見對的人,我想海苔熊這本書真的非常推薦。
⠀⠀⠀
也許,是因為我們完全把愛想錯了,當我們能夠更懂愛,更懂自己,我們會發現愛不是拿來療癒彼此的解藥,而是我們先擁有完整的自己,才更有機會找到完整的愛。
⠀⠀⠀
一樣,如果常看實體書的我推薦可以在博客來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074
⠀⠀⠀
如果跟我一樣看電子書,我也跟KOBO要了七天的折扣碼,記得結帳時要使用唷:https://bit.ly/3j1BTRJ
⠀⠀⠀
7折代碼:KBLOVE
使用期限:6/24~6/30
⠀⠀⠀
⠀⠀⠀
#忘形流簡報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
#可惡大家書都寫這麼好
#害我都不想寫愛情書了
#把需求好好說出來
#愛不是考試和猜測
有些事真不好說電子書 在 柳子駿《你吃的鹽跟我吃的飯不一樣!》-Reason • 緣起篇 的推薦與評價

碗筷一定要準備好#6月6號鮮黃曜黑版開賣6月10號 電子書 正式上架 Google Book http://bit.ly/2MQ4Q4C Kobo ... 溝通裡的十字架《 有些事 , 真不好說 》. ... <看更多>
有些事真不好說電子書 在 [心得] 書摘心得- 菲式思考-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菲比斯大神出的書,一開始印刷還全部賣光遲遲沒有機會入手
一直到這陣子電子書上線了,身為股板肥宅才有機會趁著這幾天颱風拜讀
不過以小弟的資歷,在版上發這篇文章,說實在心虛
獻醜希望各位大大不要鞭太大力!
1.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扎實,但如果是新手的話會有不少內容看不懂,請搭配Google
服用。
2. 菲神之所以為神,是因為他的的操作方式99.9%的人沒辦法複製,不論是交易策略還是
歷史事件(歷史不會重演但卻又不斷重演)都是如此,我們就是盡量從中學習大神的思維
了
----以下開始我的心得----
第一章、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這一章節,菲神分享了他的故事,從畢業之後到踏入金融業,以及在金融業中的心路歷程
、里程碑。
這個章節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收穫有兩點:
1. 遠離不好的環境
我相信這一個應該會是菲神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當一個人處在一個負面能量居多的
環境時,自身的心靈也有機會變得相對悲觀,即便再怎麼心存正念,都還是會非常的辛苦
,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外界負能量對你的影響,如同植物向光,把自己換到一個
適合且舒適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2. 買房與否
買房與否全看個人的決定,這點無用置疑;而在買房的過程中,每個人會納入的考量點皆
不同,所以這部分也沒什麼好贅述,當然若是能有個富爸爸、富媽媽只好和各位分享菲神
書中的一段內容「房產有其僵固性,過早入並佔個人資產中極高的比例,其實無形中也喪
失很多機會成本。」
第二章、投資,是一個人的武林
本章是菲神分享其交易心理學的內容,步驟有以下幾點:
第一步:了解自己
第二步:建立原則、遵守紀律
第三步:培養正確的交易心態
最後則是朋友、親人、另一半與投資
相信以上的步驟大家都耳熟能詳,覺得好像也就這樣,沒什麼吧?
但這一章節,就是菲神在演示著自己是如何建立原則、遵守紀律的步驟,算是建立投資基
本原則分享的一個章節。
第三章、菲式思考
本章是整本書重點中的重點,是在分享菲神的基本思考邏輯。
我個人認為菲神在這張裡面花了很多時間,在分享他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但所有事件的
核心都只有一件事「重複的try and error,直到找到正確的事情」,不管是技術分析、
總體經濟學、還是事件思考、投資策略等等,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真金白銀的是去嘗試並且
回測,找到一套SOP來重複執行,這讓我想起了一句「投資並不刺激,相反的是十分無聊
」這句話,只要能夠好好的做好每一個步驟,基本上就贏了不少人了。
第四章、建構屬於你的交易室
第五章、嘉實XQ內建策略之回測與探討
這兩章的內容就是菲神分享如何建構交易策略,以及經過菲神回測過並認為有用的策略,
礙於書籍內容,這部分就請大家自行找書來看了!只能說十分有料!
以上是我自己對於菲神出的新書的書摘及心得
小弟本身在投資這一塊還算菜雞
希望這篇文章不會被大家鞭太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6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93723661.A.154.html
※ 編輯: secret1043 (223.137.161.14 臺灣), 09/03/2023 15:21:12
的有礦呢?
※ 編輯: secret1043 (223.137.161.14 臺灣), 09/03/2023 15:40:57
就像我分享的,後面兩章有菲神回測過有用的策略
這邊會寫99.9%無法複製
主要原因是,包含家庭、心理素質、生活環境、職業等等,都會影響到投資結果
每個人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策略」
但是不代表這件事情就是所有人都如此
不用太吹捧買房這件事情然後踩股票投資
我不曉得灰階思考是不是對您有幫助,但是這本書對當時的我對一些觀念有新的理解
那灰階思考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一本好書
大家還是要找到自己的策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