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如果,我現在應該是三個孩子的媽。都說,如果。
今早看到朋友轉發她的memory,那是她11年前的兔寶超聲波,只是後來還是沒能如期見上一面。
讀著留言,就被勾起了一些思緒。
我第一個來不及出世的孩子,我叫他"小不點"。如果順利出世,應該是蛇頭龍尾寶寶。
當時未滿三個月,在採訪時突然覺得下體好像流出甚麼,進廁所一看,是褐色的液體。想起醫生說,只要不是見紅,或是大量出血,基本不會是大問題。
可是心裡就是不踏實,問了有過類似經驗的朋友,她說她之前流產也是這樣的預兆,建議我最好還是去看看婦科。
醫生指著超音波銀幕裡的那個胎囊說:"你看到嗎?胎囊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形,有個缺口,而且距離上個星期,胎囊根本沒有在成長,甚至出現萎縮情況。根據經驗,這是留不住了。” 很記得,也不可能忘記,醫生宣布孩子沒辦法留下時,他用了"物競天擇" 這句成語。
“不好的,就算是你想要留,你也不可能留住。”
物競天擇不是用來形容東西的嗎?“小不點”可是我們的小生命啊!
那一天,我不知道是怎樣把車子從診所開到回家,那些曾經聽說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流產故事,竟然也發生在我的身上。看了不同的醫生,結局並沒有改變,哪怕心裡不斷祈禱,奇跡也沒有發生,沒有去數過,自己問了多少次的:
“為甚麼是我?”
“是不是我曾經吃了甚麼? ”
“是不是我曾經做了甚麼?”
“是不是我去過哪裡?”
是不是....... 是不是......是不是....... 你身邊有好多人也跟問了好多種的是不是。
眼淚大概是在一個月後流干的嗎?又好像應該是哭到麻木了,從原來一想到就會哭,到慢慢偶爾的觸景會傷情,以為自己已經從那樣的情緒走出來,但陸續看到身邊有人懷孕、孩子出世,一整個他媽的不爽到爆,為甚麼不是我?然後會開始算,此時的我本來應計懷孕幾個月,喔今天是我的預產期,嘿如果你在,你已經是一歲小寶了呢?你會是男生還是女生呢?
走不出來的悲情,但其實,要怎樣走出來呢?
那段時間真的會有很多安慰的話,也會有人告訴你,他的誰誰誰情況比你還有糟糕,那又怎樣呢?
是囉,又怎樣呢?
以一般懷孕平均而言,大約有1/5的胚胎會在12週之前自然淘汰掉,或是稱之為所謂的「萎縮卵」。醫生最常說的,這是一種「自然淘汰」的機制。我又想起了物競天擇。
機率這麼高,就應該要理所當然地發生在我身上嗎?
是囉,你就是中招了。
這種事,你要惦記多久、或應該難過多久其實沒有一定的標准,真的也是在某一個moment,你會自然想通。也就是人家說的,時間會讓你不知不覺學會淡忘,放下。難過就哭吧,跨不過去就找人聊,也可以自憐,真的都沒有關係,每一個人對於“振作”的反應都不一樣,不要逼自己去忘掉那個曾經在你子宮生活了幾個星期的小胚胎。
我大概是用了兩年的時間,變得比較可以接受他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懷孕生子的快樂,甚至給他們一個贊,以前都會直接滑掉的。
當我慢慢釋懷後,卻又要再一次面對流產這回事。
明明都已經看到他的頭、手、腳,就差心跳聲,然後又是那句“物競天擇”,“自然淘汰”。
等了三年,又再來一次,是想要再考驗我甚麼嗎?那一刻,我其實很沮喪,也有點無奈。這樣的情緒大於悲傷,月經好幾個月才來一次,難得懷上了,又不能留,每個月花錢買驗孕棒是要買到甚麼時候?我,是不是不孕呢?
“妳哪是不孕?妳都可以自然懷孕!” 醫生是這樣安慰我的。
失去了猴寶後,大約三個月,我的情緒就比較OK了,不知道是不是第二次的關係,又或者是年紀的關係(那年32歲),就不想太勉強自己了。後來,我用試管作為“生與不生”的了斷,如果連試管都不成功,那就不要再叫我生小孩啦!
然後,我就有了李佳芯。
************************
給曾有一樣經歷的妳:
想難過多久就多久吧,其實,真的沒有一個時間表去告訴你,嘿,該move on囉~
時間,真的會沖淡一些情緒,但不是忘記。你偶爾還是會再想起,甚至也會流淚,卻不代表你還沒有走出來,如果你願意說,就跟身邊願意你說話的朋友聊一聊吧!
流產曾經是我最不想讓人知道的事,但其實它又不是甚麼見不得光的事。
他是我們來不及到世界的孩子。
************************
那一年,寫給小不點的信
http://wywybear0625.blogspot.com/2012/07/blog-post_17.html?m=0
**************************
月經有來代表沒懷孕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管是門診或是各種座談會,總會聽到有女生希望我分享延緩更年期的撇步。更年期本是每個女人都終會進入的自然生理狀態,我總會直白地說,這也很難靠做什麼事延緩。只不過言談間我常感受到她們的發問背後,有著對更年期的害怕與抗拒。我一句「哪有什麼撇步」雖是實話,但好像無法解決她們的焦慮,因此決定好好回應一番。
更年期是指停經前的一個過渡階段,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製造的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造成經期開始不規則、量一下多、一下少,最終在幾年後不再排卵而停經。因賀爾蒙起伏的緣故,也有些人會出現熱潮紅、心悸、失眠、情緒低落等症狀。
**退化一直都在,更年期不應被放大檢視
其實不只有卵巢,人體各器官本來就會隨時間退化。只是停經是個明確可被觀察到的狀態,因此在更年期後,各種身體的大、小毛病常全被歸咎於更年期。再加上很多醫療報導喜歡用恐懼式的標題吸引流量,把更年期報到描述的很恐怖,好比體力不如以前、瘦不下來、皮膚暗沈、陰道乾澀、失去吸引力......彷彿月經消失的那一天,你就不再健康,人生從此由彩色轉黑白,以至於許多女性總是聞更年期色變。
我認為這些說法實在太過度延伸,雖然賀爾蒙低落確實會增加骨質疏鬆、肌肉流失、與高血脂的風險,但不代表更年期後靠著運動和飲食就無法逆轉這些狀態。事實上,我在門診或健身房就看過不少規律運動的阿姨,比很多久坐的年輕上班族體力、活力都來得好。也有許多人在更年期時更注意均衡飲食,三餐自己煮,不靠減肥藥體重也能維持良好體態。也就是說大家那些對更年期所擔心的各種改變,仍有極大一部分是可調可控的。
而大家認定有特殊方法能延緩更年期,可能是因為每個女性停經年齡不同,更年期影響的時間長短不一,個體差異大。以致於有人發現朋友較晚停經,就認為是不是自己沒保養「好」,比較不「健康」。其實,只要在平均年齡停經都是正常,並不是越晚越健康。
(女性停經平均年齡為48到52歲,更年期現象通常出現在停經前五年)
**真的沒有私藏偏方 更年期時間最主要還是看基因
更年期何時會來最主要還是基因決定,網路上常見的一些說法大多沒有根據。好比「冰水、避孕藥會讓經血量變少、子宮老得快,讓更年期提早報到」。其實是因為冰水會讓子宮血管收縮、避孕藥會讓內膜變薄,才導致經血少,都是很正常且暫時的現象,更不代表卵巢功能變差、更年期會提早來。
反過來說,吃一些號稱溫補的食材增加經血量對延緩更年期也是毫無幫助。我更要特別提醒,部分保健食品吃了有效很可能是額外添加了雌激素,反而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不可不慎!
也曾有病人說她聽聞祖傳一帖方子可延緩更年期,想詢問我看法。我忍不住開玩笑地說,古代的人平均餘命只有五十歲,大多數的人還活不到更年期,這樣的方子哪可能有效!
講到底,所有養生的法則都是殊途同歸,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哪有什麼秘訣。唯ㄧ一個我比較認同的是,香菸裡的尼古丁會影響卵巢功能,因此眾多研究都發現抽菸的人更年期確實較早報到。
**拋下更污名標籤 擁抱自在更年期
另外我也觀察到,會讓女性懼怕更年期的原因,不只是醫學衛教的用語過於恐嚇,更可能來自於更年期被污名化。和「大姨媽來」一樣,很多人遇到中年女性較為強勢、有主見,情緒高昂,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對人不對事,批評對方就是更年期才如此沒有女人味。各種八卦新聞遇到中老年女性的花邊星聞,也總慣用「都更年期、老到沒月經了」的標籤來暗諷一些女性年紀大就失去女性魅力,又怎配擁有多采多姿的性生活!
其實現代人活這麼長,呼應「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我倒認為更年期的到來某種程度是種解脫,不用擔心月經來運動側漏或經痛,性行為忘了戴保險套更不用擔心懷孕。心態調整好,更年期對女性來說就是一個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開始啊!
#下下本書來寫更年期嗎
月經有來代表沒懷孕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陣子為了宣傳新書上了很多節目談月經觀念,其中最常被問到的一題就是該如何和初經來的女兒解釋生理週期。這次新書講座邀請到長期投入月經教育的小紅帽創辦人林薇和凱娜棉條創辦人凡妮莎聊月經大小事,又讓我對這一題有了更深的體悟。
和大部分的女孩一樣,我的月經觀念主要來自家中女性的長輩。姑姑認為月經只要有來即可,不用喝四物或紅豆湯,沒有特殊禁忌也無需保養,唯獨要注意月經來潮後,和男生在一起時就要注意了!可是要「注意」什麼,她卻避而不談。甚至是這幾年和她聊天時,她還坦承在我結婚前她總是會注意我每個月是否有來,擔心我未婚懷孕。
另外她也提前指導我如何使用衛生棉,我還記得她當時講了一句話「現在女生好幸福選擇比較多,還有翅膀,不會滑來滑去」,同時也叮嚀我經期時不可穿白褲子,衛生棉要收在小包包裡,丟棄時要包好不能讓其他人看到血。總之,月經、經血、衛生棉, 通通遮起來就對了!
雖然聽起來有點麻煩,不過我倒是一點都不排斥初經的到來。主要是因為
國小時最好的朋友初經比我早來半年。還記得當時她有點神秘的和我說「好朋友來雖然有一點痛,但表示我是大人了!」因此在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注意內褲有沒有血跡,期盼自己和好朋友一起長大,是同一國的人!
回想起來很不可思議,這些觀念知識和想法都不是來自老師或校護。如果原生家庭沒有資源教導,那孩子們該怎麼辦呢?
或許這也是為何林薇在校園推廣月經教育時,會遇到一些令人震驚又沮喪的事。好比小男生舉手抗議表示聽月經的事情會影響男子氣概,小女生認為下面會流血是自己沒用了,有子宮的人比較低等。深入對談後才發現這些觀念都來自於家中重男輕女的長輩。相反的,也有女校的男老師很感謝地和她說「感謝有小紅帽,他長這麼大好不容易機會好好懂月經。」
這些經驗都讓林薇更堅信,向下紮根做好月經教育極為重要,影響的面向也很廣。
回過頭來回答,如果我有女兒,我會怎麼和她聊月經呢?
首先我會告訴她月經開始代表妳可以懷孕,但不代表妳要使用這項功能。初經來的時間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的月經也都是獨一無二,長短不同、間隔不同、血的顏色從深到淺都有可能,不表示妳是異常或做錯任何事。我們無法控制它來多來少,因此經血外漏是理所當然毫不羞恥的事。媽媽工作到忘我時,也曾外漏到辦公椅上!
關於生理用品的選擇,我也不會告訴她只有衛生棉這個選項,月亮褲、棉條、月亮杯我都會一系列的和她分享,讓她根據量的多寡,上手程度彈性選擇。
這也讓我想到,父母一開始的觀念建立極為重要。在座談會上,凡妮莎也分享到過去媽媽曾強調已婚女性才能使用棉條,「下面的東西」很珍貴,要小心呵護留給先生,即便長大後理解到沒有性經驗的女性也可放心使用棉條,她仍花了一番力氣突破心魔,擺脫做錯事的陰影。甚至在她日後推廣棉條時,媽媽竟無奈表示「你這樣豈不是讓台灣的處女越來越少!」因此我更敬佩她所做的一切,不僅是推廣棉條,而是藉由多元的生理用品找回女性對身體的掌控權。
我們也都認同,月經的教育與討論不需侷限於女性長輩,應該和長牙長高一樣被視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分性別,所有家人都可以自然地跟小孩討論。月經教育就是性教育的開端,一旦你的孩子可以不隱諱地與你聊經血、經痛,月經,未來也比較可能和你公開地討論戀愛、性行為。就讓我們大方地討論月經和各種生理用品,不要再用一句「那個來,要小心要注意要保護好」來含糊帶過啦!
’#無框身體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