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家庭如何面對微歧視?】
這一天,同家會舉辦了同志家庭的聚會。
因為疫情,讓我們沒有辦法一起實體見面,卻讓我們分處於台灣各地的家庭,有機會在線上相遇。
這次同家會邀請的是《兩個爸爸》(遠流出版)的作者陳子良爸爸,來和我們一起聊聊。
有幾個部分,是我很有感覺的。
「不管我們同志家庭怎麼樣努力的教小孩,總是會焦慮於自己有沒有犯錯。同志家庭很害怕會做錯,真的不要管別人怎麼想,我們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了,很多不是我們可以自己控制的。」
也有很多人在問我們關於會不會擔心「霸凌」、「歧視」的問題。也許不會到歧視的程度。
但是,「無論如何努力建立安全的環境,我們一定會碰到微歧視和壓迫。生活中、社會中有很多微歧視。我們不需要承接這些歧視,要要敏銳地提醒自己,不斷練習把這些歧視推回去給社會,還給社會,不要把這些微歧視給內化了,同志家庭要把這些問題推回去給社會。」
這讓我想到之前上郭麗安老師的課,她曾提醒我們,有些社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我們不要把他視為個人的問題,不要讓同志家庭成為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而是要把問題歸責於體制。
子良爸爸提醒:「我們一方面,需要自我建設,一方面也要準備幫孩子面對外面的環境。」
喵爸也提到:「作為同志家長,我們在自己的層面可以做很多準備,更多正向的自我認同,更有能力因應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能心理健康,能正向的自我認同,對孩子來說是有正向的典範的。但對於要不要建議其他人出櫃,仍會感到衝突。」
子良爸爸也回應:「作為同志成人也需要考量會不會因為歧視而影響工作、生涯。身為同志家長不一樣的是,我們要為孩子負責。不出櫃的時候,好像在說謊,孩子是很敏感的,會感覺得出來,說謊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在外面很難出櫃的時候,回來還是要和孩子談,為何在外頭沒有出櫃,不是同志不對、不是同志不好,而是外面社會系統環境的問題。」
「我們有身為同志的經驗,知道弱勢族群的遭遇和情緒,我們可以從同志自身議題的關懷出發,關懷更多的人,像是原住民、新住民、勞工等議題。對整個社會的關懷會更加圓融。會讓我們生活更豐富,更有意義!」
我很感謝子良爸爸這一段關於「社會歧視」、「為自己準備」、「為孩子準備面對外面環境」的分享。對我來說,這一段內容並不容易討論,也不容易說明。
最後,我也還分享子良爸爸的這一段話:「愛孩子要懂得放手,這是對孩子的信任。信任孩子能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也是一種尊重。」
By圍爸
#同志家庭 #微歧視 #月月見到同志家庭 #兩個爸爸
感謝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舉辦這場活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