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普通班要7%或是老師推薦)。
數理科目進度高二就上完,要在高三去台大修課(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四選一)。高二下須通過資格考試方能第三年取得台大修課資格,沒考過者你會拿不到科學班認證證明文件,但是不會強制將你轉班。
📍 科學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老師比較少管必選修,以主題式教學為主。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只要你有努力老師一定看得出來分數給的算高。文科被當在科學班會更常發生,因為我們甄選就是數理跟一階不太難的語文考試。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注意,那是會考前),要怎麼準備考試?
🔆 初試:
語文:不用太擔心,英文國文都在會考範圍,然後T分數差距也不大。
考古題以及其相似題型有公開,建議練完,才有考過初試的機會。
同樣地,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最後T分數大概會落在60上下,在總體人數上大約是60/350。
科學班數學考試絕大多數題都可以國中解法,但多半想不太到。不會寫不要太沮喪,其他人大部分也不會寫。如果有餘力可以學習一些高中好用的單元如三角函數,能在你想不出那些超難解法時提供一個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方法。
自然科會參雜一些高中觀念,但是不太會影響到解題,計算方面則多半是國中公式在高中的延伸。可以針對考古題去對對應的高中章節進行延伸閱讀在考試時比較不會那麼慌。
🔆 複試(實驗&證明):
數學佔複試4成,數學會是好幾大題每題帶六七小題的形式,其中每題的前段基本上通過初試的人都做得出來,建議每題都先做完前幾小題,卡在一大題很久會造成大量的分數損失。建中沒有公布複試題目,但外縣市學校好像有,可以去找找,但難度低於建中。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較難的高二高三題型最難到達物理奧林匹亞初複試水平,運動學和力學佔大宗,物奧初選該部份可以在高中範圍念完後練習一下。光學和熱學出現了國中為提供的公式請先自行預習,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且量也很多(四十幾頁),有英文文章的閱測,比起其他題這類題目只要英文能力強一點就能做了。其他題目需要高中大量觀念,而且有些觀念是常常連高中生都忽視的(像溶解)。
🔆 實驗的部分:
兩科都是以高中實驗改編而來,會有線索提供你研究步驟以及計算,在討論的部分最好能去閱讀一些高中的實驗手冊,了解格式以及重點句的寫法,不要玩器材,會被扣分,打破也會(手殘者在此)。數據做出來差強人意也要放然後再想辦法解釋,你如果捏造數據老師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就不會太高。有些討論不會需要作完實驗,實驗做不出來趕緊寫那裡搶分!!
複試的實驗技巧很多難以以國中的能力去填補,如果有這個規劃,可以在初試後詢問你的國中理化老師是否有機會讓你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高中實驗。(我的國中老師蠻支持的)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生物高機率動植物器官、滲透壓、細胞觀察。做好這三類的實驗考過機率較大。地科由於內容不多,推薦讀完高中內容,才能節省做題組前要看大量資料才能解決的窘境。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考上者你們跟數資班對比的優勢就在四月到七月了,趕緊選一科專心拼競賽。在開學後你們可以跟數資班拉開一段距離(但在一、兩年後就沒了QQ)
✅專題研究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資訊六科可以選,與你的競賽能力無關,建議去台大或中研院找個指導教授,他能帶給你大量的收穫。
專題研究高一下開始分組,高二上10月有國際科展初審,進度快者可以直接拼這個
高二下三月會有校內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台北市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全國科展,最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國際科展,台灣國際科展的目的就是篩選出一批國手前往美國比ISEF選上國手至少可以推薦本科系,得幾等獎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以及各科奧林匹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限四選二初試,到了校隊培訓時資訊以外科目限選一科成為校隊。
然後有時候比競賽還是會吃天賦的,吃天賦的大小由左至右遞減大概是
數學>資訊>物理>化學>生物
但同樣也有人全部都行然後被迫上述能競四選二
最終能力競賽與奧林匹亞都會匯流到選訓營,然後決選營,而選訓營前半會推薦個本科系,成為國手後得金銀銅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科學班保送推薦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其餘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流到學測指考。如果當初文科很爛考進來,沒拼到保送或推薦及特殊選才者很吃虧。可能會因此落入一些較差的志願。申請時如果有一個某科選訓營,加分會很賺。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這可以推廣到專題研究的部分,如果你對計畫裡的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毛遂自薦,指導教授get!
✅科學班的同儕實力很強大,有數物化生地免修的人、各科的奧林匹亞決選者與國手,跟他們一同考試時不要壓力太大。也因為這樣你永遠有奮鬥的目標,以及能幫你在課業跟競賽都走得更遠的人。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他們認真拚數理科學
#但也沒偏廢英文的學習喔
#台大明明高手輩出
會考成績公布時間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公布,幾家歡樂幾家愁,接著就要開始填志願了。
可是,如果第一志願招生名額足夠,又哪會需要填志願排志願序?又怎麼會有分數特權的問題?又怎麼會有莘莘學子需要受到重考的摧殘?有的高智商的還要多考兩次,TWICE。✌️
想讀第一志願是人性,台灣人民都給民進黨五年全面執政的時間,把全台灣的高中都改叫建中、北一女有這麼難嗎?
教育部長不用下台嗎?
蔡陰魂不必道歉嗎?
陳時中你不要以為你衛福部就沒責任,你當年只考一次就考上牙醫,這就是一種知識分子的傲慢。你難道不知道會有人因為考不上而憤恨?所以千萬不要再製造對立,這只會更傷害這個社會。
這場仗還沒打完,你給我道歉。
會考成績公布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選擇音樂,做為人生志業?】
五月時,芬蘭媒體公布了今年芬蘭高中大學的會考成績,其中全國共有三個學生,11 個科目全部拿到laudatur,也就是最高分。原本這樣的新聞不會特別吸引我的注意,然後我卻發現,這三個學生裡,其中兩個,都在考慮選擇音樂,做為人生的志業! 對他們來說,這樣的高分,想要上哪所大學、哪個科系,全部進得去,但是,他們都在考慮上的,是西貝流士音樂學院!
這一點對我來說很有趣,也許是因為,在我所成長的社會裡,一般人似乎比較可能做另外一種選擇,包括我自己。我也曾經是在學業成績和音樂成績上都表現優秀的學生之一,不過在那個年代,一來學音樂非常貴,二來壓力大,三來我學科成績好,除非是早已確定想選音樂為人生職業,不然”雞蛋當然是不要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人生的選擇會比較多。
因此,我非常好奇地開始讀關於這兩個學生的報導。
其中一位,既可以進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作曲,也可以進赫爾辛基大學學醫科,我不確定他做出決定了沒,但是顯然兩者都同樣吸引他。
另外一位,高中念芬蘭音樂班,大提琴一直很有才華,早就進入西貝流士學院(據說比正式大學還難進)給年輕學生的先修班就讀,現在僅管所有學科都拿到最高分的成績,想進哪裡都可以,他還是說,”我的第一志願是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的大提琴主修,雖然我對赫爾辛基大學的環境科學也很有興趣,但是一次只能選一個,我想我會去念西貝流士音樂學院,也許將來某一天,我也會再去讀環境科學。”他也說,學科考得再好,都進不了西貝流士學院,要進去的關鍵是術科考試,而音樂對他來說,有著無比的力量,每一次與很棒的人們一起演奏拉琴都是無上的享受,那是在學科的知識中沒有辦法得到的,因此他覺得音樂是最好的職業。
我完全懂他在說什麼!只是我懂了的的時候,已經走到人生的中年,不再處於選擇未來職業的青年時期,但是我懂,那種經由音樂、演奏、合奏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對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其它的事物可以取代,無以言喻,只能親身體會。
一個表現如此優秀,又對自己的熱情如此清楚的青年,一天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六小時讀書,三小時練琴,兩小時運動。我覺得這個年輕人真的很有智慧,很懂得生活與身心的平衡,而且居然不會忘記要運動,真的很棒!
最近,我身邊又有另一個類似的朋友例子,那是我的小提琴老師以前的得意門生。她沒有念任何音樂班,倒是高中時念的是赫爾辛基有名的高中(就是學科好才申請得到),顯然也是個想學什麼應該都有辦法學的優秀年輕人。結果名校高中畢業後,她沒有直接申請大學,反而是跑去申請音樂職校(Conservatory),結果一舉考上芬蘭最好的音樂職校,我還記得她跟我說:"我想用兩年的時間,試試看我到底夠不夠好。"
今年春天,我就聽說她在學校同儕競爭中脫顧而出,得到學校樂團的獨奏機會。上禮拜,則看到她自己近乎喜極而泣的臉書公告: 我考進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的小提琴主修了。
很替她高興,也聽說了她是如何在過去五年間日日苦練,如今又朝著職業音樂家的夢想邁進一步。
當我看著這些各方面都表現優秀,卻選擇音樂為人生職業道路的年輕人,一方面我真的想為他們喝采,因為如果不是具有極大的熱情,大概不容易做出這樣的選擇,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有趣。芬蘭的音樂職場,工作不見得多,選擇音樂,其實還是一樣選擇的可能是更多的"不確定",如今很多樂團成員,都是國外考進來的,因為程度真的就是比較好,很多學音樂教育出來的,可能也是找不到全職工作,音樂,從來就不是鐵飯碗,至少在這個年代已經不可能是。
過去的這一年也可以看出,各行各業裡,最被忽略的,就是音樂等藝文人士,甚至有音樂家跑去送報紙的新聞。然而,能夠在這一切的不確定中,還清楚地願意選擇音樂為志業的年輕人,我真心覺得,他們很棒、很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過早地就開始盤算把所有的蛋都放一個籃子裡會怎麼樣,也願意在未知的未來裡,勇敢選擇心之所向。
畢竟,未來誰都不可知,以我現在的角度來看,能夠擁有音樂這個一技之長,而且是必須經由時間與努力粹鍊出來的專長,其實是最珍貴的禮物,在人生中絕對很有用。
別人怎麼看我不知道,但我真心覺得: 他們選對了。
滿滿的祝福。<3
會考成績公布時間 在 112會考後原來這6件事情是必做的!成績公布後找尋落點與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哪些事情可以在填寫志願之前先做的呢,志願填寫 時間 只有不到1個禮拜,所以 成績公布 後同學要趕快去找尋合適的高中還要去落點看看, 時間 是相當緊迫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