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中佳句分享>
The way you get meaning into your life is to devote yourself to loving others, devote yourself to the community around you, and devote yourself to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gives you purpose and meaning.
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你自己去愛其他人,貢獻你自己給周遭的社區,去創造一些能夠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彰化縣議員温芝樺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佳句 在 tuesday with morrie中文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 年代新聞專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withMorrieYouTube,[CF]《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您一輩子絕不可錯過的舞台劇!,[精華片段]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看更多>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佳句 在 [心得]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不相愛,即如死滅-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不相愛,即如死滅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上次看這本書是
七年前,高一的時候,因為學校在暑假前給了我們一張課外閱讀的推薦書
單,上面就有這一本,跟這本書也因此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當時看完其實感覺沒有很強烈,也許是因為當時才十六歲,時值青春
奔放,是生命中最活耀閃亮的年紀,也是最不會拿來跟死亡聯想在一起的
階段,腦裡想得除了唸書,打籃球打撞球,就是談戀愛。
所以書裡談的種種內容,總覺得離我很遠,我生活在這個社會文化裡
,我喜歡裝扮自己,喜歡帥氣與外表,喜歡漂亮的女星,我深陷在戀愛中
,為它而喜,為它而悲。我藉著學業的高分,來肯定自己,當下目標就是
考上好大學,因為這個社會文化告訴我,我只能靠念書來出頭,如果沒考
上一流大學,那人生會很黑暗,會很丟臉。
我的生活裡只有我自己,我要我自己變強,要很厲害,要贏過別人,
我踩著給自己設立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自以為這樣是很棒的想法,
也是很安全的做法。
後來我慢慢去想,越爬越高,又如何呢?對,我比別人厲害,and
then?然後呢?我只看到自己,眼裡沒有其他人,而當爬到頂峰的時候,
不就剩我一個人,而實際上連頂峰的樣子都不一定能瞥得到。
我的字典裡好像只有「贏」「自我」,而缺乏「愛」與「別人」。
我第一次去思考人生是我大學的時候,其實算是很晚,李連杰說他從
十一歲就不相信大人講的話,就開始去了解宇宙陰陽的道理,而我,或許
是生活太順遂,挫折遇太少,人生好像自然地就很安穩,不用去多想就可
以走得很平順。
而且上大學前,人生的目標都是單一且明確,國中時的目標是第一志
願的高中,到了高中,目標是好的國立大學,但到了大學,未來的路開始
分歧,即使進到了師範大學,在這樣少子化與高度競爭的社會裡,未來能
端得起老師的飯碗的人,還是不多。
在這個學生與社會的分水嶺上,我勢必要去思考未來,但歸納出來,
要考上教職,還是要不斷地變強,要贏過別人,才有出頭的機會,贏,又
是贏。我不確定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但我確定「贏」鐵定不是人生的目的
,可是一直以來,我的觀念裡,要成功就是要贏別人,你不拚的話,你會
被追過,你會落後。
但,若是不在意輸贏呢,就一無是處嗎?
有沒有一個地方是凌駕於輸贏之上,是超然而灑脫的呢?慢慢地我開
始去讀老莊,去讀易經,去了解禪宗的道理,接觸奧修的書,去思考以前
沒想過的問題,去探索自己的內心。
我發現,人最少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心。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莫瑞教授說:「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
知自適。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
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往外發展、掠奪,月薪數十萬就是好工作,年薪
百萬就是個成功的里程碑,女生要瘦才是美,穿著要照著今年的流行顏色
來,我們一直被灌輸這些自以為是對的觀念,然後我們接受之後,便不斷
地追尋。但,我能不能把這些觀念當成是個屁?
我們能不能不理會這些社會強加給我們的目標,很多人贊成與肯定就
代表是對的嗎?如果主流的價值就是正確的道路,那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快
樂?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去想想我們自己,去探索內心的深處,人要的是
什麼?去做我們自己,接受我們的樣子,讓比較的心慢慢退卻,讓溫柔與
愛代替權力與金錢。
學習去給,而不是拿,追逐權力與金錢是一場無止盡的過程,那會讓
人們更不滿足,我們可以給溫柔與愛,因為說也奇怪,你越付出,你反而
越滿足。
莫瑞也提到:「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死了也活著。」
他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相愛,即如死滅。」
或許真的是這樣,金錢、權力、地位所帶來的「贏」、「控制」的巨
大成就感,與「愛」相比,頓時都縮成懸浮微粒。
那愛是什麼,怎麼追求?
我覺得愛不是追求得來的,如果還存有追求心,那不會擁有愛。
愛是分享,是關懷,分享生命中的美好,關懷世界上其他的生命。
「少年小樹之歌」裡的小樹奶奶說得好:「當你發現美好事物時,所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
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
贏過全世界的人,我們到了頂點,但卻不免孤單,只有與周遭的人一
起向上提升,世界才會更美好。釋迦摩尼生在皇室,與生俱來的地位權力
與財富並沒有讓他滿足,因為這些根本是無用之物,他如果接受王位當了
國王,那他只是一國之君,但他選擇了更崇高的道路,他悟了道,然後把
他的喜悅與經驗散播給眾人,他成了全世界的王。
「流星花園」的道明寺擁有了萬貫家財與上流的社會地位,但反而不
快樂,反觀杉菜,雖然家住斗室,經濟結据,一家人卻自得其樂地生活。
莫瑞教授,即使只剩數週的生命,都還在不停地教導別人如何去愛,都還
在給愛,即使肉體垂老,四肢萎縮,他的心靈卻比一般人還要健康,因為
他很懂得愛的道理,因為只有愛,才能使人永恆。
他說:「這疾病在打擊我的心靈,但是他得不到我的心靈。他會得到
我的肉體,但得不到我的心靈。」
重看此書時,我刻意一次只看一章節,也就是一次只看一個星期二的
份量,整本書分了十幾次看完,特地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也想與莫瑞對
話,我也想上他的課,修他人生哲學的學分,成為他的學生,學習他的智
慧,反省自己的一切。
每個星期二都是一次生命的主題,無所不談,無所不包,談「婚姻」
、談「愛」、談「感情與執著」、談「寬恕」、談「文化」,這本不厚的
書卻花了我很久的時間才看完,因為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人生的反思。
我需要時間去回想自己的過去種種,然後整理思緒,整理好了再翻下
一頁。而當闔上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是滿的,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莫瑞教的。即使他已經離開人世,但他仍在教導我們,傳遞他的智慧,
幽默、樂觀、睿智的人生觀,讓我們更了解生命,更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
是什麼。
他死了,但我知道,他還活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5.162.185
※ 編輯: KelvinTsai 來自: 111.185.162.185 (03/04 21:50)
這本書真的是每個年齡看都有不同的體悟阿。
※ 編輯: KelvinTsai 來自: 111.185.162.185 (03/04 22: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