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熄燈的美國大兵 🇺🇸🇦🇫
「82空降師的師長——多納休少將(Chris Donahue)——是最後一個離開阿富汗的美國大兵。」美國在阿富汗大撤退行動的最後一架軍機C-17「全球霸王」運輸機,30日深夜23時59分終於自喀布爾國際機場(KBL)起飛,載走了美國駐阿大使與親自上陣「壓陣斷後」的陸軍少將多納休。自此對於美國而言,這場耗時20年(美國史上最久)、耗盡2兆4,050億美金(美國史上最貴)的「無盡之戰」,終於在多納休少將踏上軍機的那一刻,象徵性地黯淡落幕。
.
奉命斷後的多納休少將,是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的最後一位地面指揮官。原本軍方與白宮的計畫,是希望能盡可能把疏散行動展延到8月31日的「最後一刻」,但由於KBL機場周邊遭遇ISIS-K恐攻不斷的關係,前線美軍才判斷:「應該要提早撤收。」
.
美軍在喀布爾的疏運行動,一直持續到8月30日上午都還在繼續——可是從周一上午開始,KBL機場周邊的交通就已無法繼續通行,就算部隊苦守了一整天,在美軍決定總撤收前的12個小時內,竟沒有任何一位美國公民能接近機場,「因此前線部隊才決定提前結束撤離行動。」
.
軍方表示,在確定無法於「有限時間內」救走剩下的美國人與阿富汗盟友後。以多納休少將為主的現場指揮。就開始進行打包行動——美軍一方面開始摧毀機場周邊的武器裝備,像是帶不走的輪式甲車,或者是阿富汗空軍留下來的數十架各式軍機。
.
此外,負責鎮守喀布爾國際機場、直到最後一刻都還與美軍併肩作戰的阿富汗陸軍機場守備隊,其數百名軍人與其家屬,也都在8月30日的倒數階段被C-17撤離出境。
.
至於多納休少將本人,不僅得坐鎮部隊斷後的一切後續,還需要一直與「塔利班的指揮官」保持聯繫。除了確認塔利班部隊將確保機場周邊安全與「不妄動」之外,當最後的C-17準備起飛之前,多納休還得撥打那通足以載入史冊的尷尬電話,親口通知塔利班:「美軍已經履行約定...現在就將全軍撤離了。」
.
直到最後的這架C-17飛離阿富汗領空後,美軍中央司令部才與五角大廈連線召開國際記者會,證實已提前完成阿富汗總撤退。而多納休少將「最後一位離開戰場」的夜視照片,也才由美國國防部發給各大國際傳媒。
.
多納休少將的「斷後身影」,雖然是美國軍官傳統素來強調「身先士卒」的武德符號,但在20年的苦戰一場空後,這張最後的撤軍照片卻給美國輿論更多悲涼的觀感。特別是在幾天前,於826喀布爾機場自殺炸彈恐攻中陣亡的13名美國將士靈柩,才在極端哀戚的氣氛中被空運返國。但移靈過程中,親自前往現場向殉國官兵致敬的美國總統拜登,卻與多名悲憤難平的陣亡官兵家屬有著極為尷尬的緊張磨擦。
.
像是一直無法接受兒子——20歲的陸戰隊準下士傑瑞德.舒米茲(Jared Schmitz)——在喀布爾機場爆炸中身死,成為最後一批阿富汗戰爭陣亡美軍的老父舒米茲,就非常不滿拜登在將士遺族見面會上的表現,他認為:總統一直在講他死去的長子博.拜登( Beau Biden),強調自己很明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椎心之痛。但博.拜登是退伍多年後死於腦癌,整個狀況根本與陣亡將士八竿子打不著,「他是美國的三軍統帥...我們需要的才不是他的空洞情感安慰,而是他對於混亂撤軍政策的負責交代!」
.
事實上,在慰靈會場裡,每一個陣亡遺族對總統的反應都不盡相同,有些家屬與拜登相擁而泣,但也有的人根本不願見拜登。複雜、悲傷卻顯無可奈何的氣氛,亦也是美國輿論對於阿富汗終戰撤退的感官縮影。
.
雖然在美國政壇中,有不少評論者認為2021年的阿富汗撤退大混亂,或將成為壓垮拜登政治影響力的「吉米.卡特時刻」——這裡指的是前美國總統卡特,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與隨後的1980年德黑蘭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中,混亂失態的災難式應變,最終導致民心盡失,讓他在1980美國總統大選慘敗給了雷根,輸掉了連任機會。
.
但反面意見則認為「拜登與卡特的處境不能胡亂相比」——畢竟是拜登的執政任期才剛剛開始;而伊朗危機爆發時,卡特卻已進入連任選戰時刻。更何況德黑蘭的災難應對,只是加劇了美國選民對於卡特政府的無能形象,真正讓民主黨慘敗的主因,仍是當年的本土經濟問題,畢竟外交與國際戰略很難單一左右美國的選戰風向。
.
像是《金融時報》就舉後來的雷根總統為例,強調雷根在「1983年貝魯特美國軍營爆炸案」的應對,比今日更是荒腔走版,「但只要時間對、經濟好、下一個戰略假想敵的設定明確,當代與後來的美國,也並沒就當年被炸死的241美軍陸戰隊大兵,為難雷根作為『美國最偉大總統之一』的政治記憶。」
.
photo credit:美國國防部
.
#美國 #美軍 #阿富汗 #反恐戰爭 #撤軍 #拜登 #USA #Afghanistan #Kabul #ChrisDonahue #JoeBiden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國際新聞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