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小太陽的星與心】
6歲半的洋平,每天連絡簿總是被寫滿了紅字。不是上課走動,就是跟隔壁的講話,要不然就是常在課堂上去上廁所,還有在地上打滾等等…。一年級的導師要我多管教洋平。老實說,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因為在家裡的洋平,在我心裡的洋平,從來都不是這個樣子。
也許洋平的行為嚴重影響到上課的秩序,老師要求我同意帶洋平去特殊班級。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Yblog
書包 一郎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危險與書 1月26日線上開展暨開幕直播
——啟明出版、新經典文化、寫樂文化、早安財經聯手再出擊
#實體書展取消六天後四家小出版推出今年最酷線上書展
上周三台北國際書展因為台灣疫情出現新變化取消後,準備參展的出版業者紛紛停下手上最後的作業,開始應變,其中啟明、新經典、早安財經與寫樂文化四家小型出版社,把原來打造的「危險與書」主題展,火速用六天時間改造,將書的銷售、活動演講搬到線上,限時六天的「危險與書線上書展」,除了展現四家小出版靈活機動的應變力,也要讓喜愛好書的全球讀者能既防疫又逛書展,有更多機會參與這場閱讀的盛宴。
「危險與書」書展發言人,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表示,收到停辦書展消息後,四家出版社負責人就開始討論如何應變,其中啟明出版總編輯隔天就決定自己動手編寫網站程式,讓無法實體展現的書在1月26日原定書展日當天線上登場。除了不眠不休地趕工完成網站的架構,也馬上添購活動所需直播室器材,各家出版社重新動員合作排活動,邀請旗下作家加入線上活動,短短六天就獨立建置完成線上書展。
#這個線上書展強在有熱鬧的活動也有讓人不買不行的書單
展期訂於2021年1月26日至2021年1月31日(原台北國際書展日期),主題維持「危險與書」,參展的新經典文化、早安財經文化、寫樂文化、啟明出版紛紛挑出最強選書,包括啟明出版的《風之電話亭》、《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愛是來自地獄的狗》,寫樂文化熱騰騰剛出版的黃婉玲新作《台菜本味》以及《新版威士忌學》、《在家工作》,早安財經則主推話題出版人黃俊隆新作《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年度暢銷作賴佩霞《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鯨吞億萬》,以及新經典的張大春暢銷書《我的老台北》、舒國治的代表作《理想的下午以及日本百萬暢銷作家矢部太郎為書展特別空運來的《房東阿嬤與我》簽名版,在線上書展首賣。
改為線上書展後,四家出版社聯手活動直播,包括短講、對談、簽書甚至送春聯等活動超過20場。其中,開展日1月26日上午11點,新經典總編輯葉美瑤、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寫樂文化總編輯韓嵩齡、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將於線上舉辦開展說明暨Opening Party,解釋選書並預告活動精華,也一起聊聊四家出版社如何提供讀者「閱讀的理由」。
#六天只睡12小時拆掉辦公室當直播間
由於線上書展只有六天,如何在短期內讓讀者印象深刻,四家小出版社費盡心思,為了展現高品質互動,啟明出版讓出辦公室打造全新直播間,設計呈現呼應「危險與書」主題。也準備讓受邀前來的重量級講者用新型態對話與讀者活動,作者群包括:詹宏志、莫子儀、張大春、周華健、賴佩霞、葉怡蘭、凌宗湧、胡晴舫、平野啓一郎、黃俊隆、星星王子、詹偉雄、王伯達、御姊愛、馬克、鄭梭縮、邱德夫……等,這一系列的線上說書書展結束後還將保留線上,年假期間供全球華語讀者繼續聽作家談書說閱讀,分享他們的閱讀生活。
🎤🎤🎤🎤今天早上11點開展OPENING PARTY ,四個小出版社總編輯聯手說書,請上
「危險與書」直播間:https://bit.ly/3ofIqqP
🛒危險與書線上書展:https://bit.ly/3phOZue
書包 一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趙介亭-綠豆爸:靈魂急轉彎#1-你在尋找海洋嗎?
皮克斯的《靈魂急轉彎》真的太值得深聊了,我也在可能幸福學院成立了「聊電影社團」來討論,第一個話題就從「魚的故事」開始吧!
以下包含暴雷內容,如果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建議看過電影後再來閱讀。
暴雷開始囉!
在主角喬歷經波折,終於順利登上爵士樂的舞台,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之後,在酒吧門口卻悵然若失,樂團首席桃樂絲對喬說了這個「魚的故事」。
—
我聽過一個關於魚的故事。
I heard this story about a fish.
一隻小魚遊到老魚旁邊說:
He swims up to this older fish and says,
「我要找到他們說的『海洋』。」
“I’m trying to find this thing they call the ocean.”
「海洋?」老魚說。
“The ocean?” says the older fish.
「你就正在其中呀!」
“That’s what you’re in right now.”
「正在其中?」小魚說,「這是水!」
“This?” says the young fish. “This is water.”
「我要的是海洋!」
“What I want is the ocean.”
—
在電影院裡,其實當下的我並沒有理解為什麼她要說這則故事(因為電影的資訊量太大了)。
離開電影院時,這段故事縈繞在我的腦中,我持續思索著:
「如果我是那隻小魚,我會不會也在找『海洋』呢?我想要找到的海洋是什麼呢?會不會我已經身在其中卻不自覺呢?」
我直覺地聯想到了「幸福」,去年我成立了可能幸福學院,帶領著一群父母夥伴一起學習幸福,究竟是在學習尋找幸福?還是學習感受身在幸福的時刻呢?
於是我想到孫燕姿《我要的幸福》這首歌:
—
夢想 理想 幻想 狂想 妄想
我只想堅持每一步 該走的方向
就算一路上 偶而會沮喪
生活是自己 選擇的衣裳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沒有束縛
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遠處
—
歌詞裡的「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遠處」,是不是就像小魚一樣,認為自己還沒有找到。
老魚或許會說:「你已經身在幸福之中了。」
「是嗎?我已經在幸福之中了嗎?」不少父母會疑惑的問我,然後和我分享生活中各種「不幸福」的時刻⋯⋯
孩子不吃飯、不喝水、不穿外套、不起床、不睡覺、不洗澡、不刷牙、不想上學、不想放學、玩具不收、衣服不收、襪子亂丟、書包亂丟、健保卡亂丟、功課不寫、家事不做、碗筷不洗、手足吵架、手足打架、親子吵架、親子打架、一直滑手機、一直看漫畫、一直看小說、耍廢、擺爛、罵髒話、不說話、叛逆、頂嘴、談戀愛、離家出走⋯⋯
「這還只是親子的不幸福時刻,我還沒說跟老公/老婆/公婆的不幸福時刻呢!還沒講我在工作上不爽的事呢!」父母向我吐苦水。
於是我又聯想到了日本阿德勒書系《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的故事:
—
隔壁學校的焚化爐裡發現了一具孩子的屍體,岸見一郎受校長所託,一一打電話給家長,詢問孩子是否平安回到家?
—
岸見一郎在《不教養的勇氣》一書中寫到:
「這天應該有很多家長都在想,即使孩子壞習慣一大堆,不寫作業、不想上學、不愛刷牙,但這些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值得父母謝天謝地了。」
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不都覺得孩子「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嗎?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不再將孩子「健康快樂」的活著視為幸福了呢?
換個角度來看夫妻關係,我們還記得最初見到對方那股怦然心動的感覺嗎?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對身旁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再感到幸福了呢?
我們要如何不再盲目地追求「海洋」,而忽略了自己早已身處在其中呢?
學會「行動模式 Doing Mode」和「同在模式 Being Mode」的切換,是很重要的關鍵,也是《靈魂急轉彎》裡,喬在回到家後,坐在鋼琴前,將樂譜換成口袋裡看似雜物的那一段(也是讓我飆淚的那一段),而這就留待下一個話題來討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