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科技】返工放工,出門口、返屋企,你都要先過佢呢關。香港曾經發生過幾宗嚴重升降機事故,令唔少人都開始關注香港每幢大廈升降機嘅操作情況,尤其當中超過四成係「老爺升降機」。今集同大家睇睇升降機可以點樣智能化,提高安全性。
#潮玩科技 #Now財經台
===============================
- 下載《Now財經》App,睇盡財經及地產新聞 -
iOS:http://bit.ly/11bgYgy
Android:http://bit.ly/ZLf9WC
*記得將我哋個page設為「搶先看」呀*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為期一年的入樽機先導計劃,以測試入樽機在香港的實地應用。在先導計劃下,我們會於人流較為密集的公眾地方或政府設施等地點,分階段設置共60部入樽機,並透過電子支付平台提供即時回贈(每個塑膠飲料容器為$0.1,以鼓勵公眾交回使用完的塑膠飲料容器。每一張八達通或每一...
智能升降機 在 Now Finance - 財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潮玩科技】返工放工,出門口、返屋企,你都要先過佢呢關。香港曾經發生過幾宗嚴重升降機事故,令唔少人都開始關注香港每幢大廈升降機嘅操作情況,尤其當中超過四成係「老爺升降機」。今集同大家睇睇升降機可以點樣智能化,提高安全性。
#潮玩科技 #Now財經台
===============================
- 下載《Now財經》App,睇盡財經及地產新聞 -
iOS:http://bit.ly/11bgYgy
Android:http://bit.ly/ZLf9WC
*記得將我哋個page設為「搶先看」呀*
===============================
智能升降機 在 AOPE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工智慧=未來趨勢?! AOPEN在浪潮跟你一起IoT🤣🤣
#李開復先生怎麼說
#各位看官意下如何
#人工智慧這樣行👊👊
#偵測到你無所遁形
#人潮就是錢潮🤑🤑🤑🤑🤑
#AOPEN #建碁
【李開復Quartz專文:「人形機器人」將進入千家萬戶是無稽】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已經指日可待了。但是目前情感機器人、家庭機器人都離我們很遠。下面是外媒Quartz跟我的約稿:
▲ 機器人能幫著賺錢、省錢、提高生產力,也助人們回歸人性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已經指日可待了。但是目前情感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有點南轅北轍。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下人工智能的幾個要點:
人工智能擅長對目標明確的工作進行優化(但是不能創造,沒有感情)。
機械控制的發展速度較人工智能軟件的發展要緩慢得多。
傳感器雖然得到迅猛發展,但價格昂貴、體積偏大且太耗電。
鑒於以上原因,人形機器人將馬上進入千家萬戶的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當機器人在言談舉止各方面都與人類極其相似時,普通家庭用戶對機器人的「人類素質」的期望也會變得高不可攀。僅僅這種期望所帶來的失望就足以讓很多公司的「未來十年讓科幻小說成為現實」的展望受挫,更別提消費市場對價格的苛刻要求了。
機器人的開發要牢記實用性這一原則:機器人或能創造效益,或能節省成本,或能提高生產,或可以提供娛樂。依託現有技術製造的工業機器人將高效製造出其它機器人;商用機器人將會帶來更多經濟收益(例如替代保安、前台和司機等職位);家用機器人將能發揮家用電器和玩具的功能——它們簡單易用且不具備任何「人性素質」。
這樣的機器人未必具備人類外形。工業機器人就是在黑暗廠房(例如富士康最先進的廠房)或者配備了智能升降機倉庫里(例如我們投資的開源機器人Dorabot)從事勞務的機器;商用機器人的形式和用途就更多樣了:它們也許就是一排攝像頭(例如曠視科技的產品),或者是一家自動商店(例如F5未來商店)。自動駕駛車將有車的外形——除了那種低速貨運、功能固定的運輸工具,例如機場鋪設的自動車道,或者從停車場到商店、主題公園的運輸設備(例如UISEE馭勢科技);消費機器人也許會像一個揚聲器(例如亞馬遜的Echo)、一台電視機、一台吸塵器(例如Roomba)、一個教學玩具(例如奇幻工房的Dash Bot)或者一台用於家庭聯繫的平板電腦(例如小魚在家)。
人工智能也會與時俱進嗎?這一點毋庸置疑。聲音識別技術將更精准,電腦視覺技術也會提高,SLAM技術將讓機器人的動作更加流暢,機器人將會翻譯,還會針對限定領域進行對話。機器人也可能會瞭解我們的情緒並能模仿人類的情緒。這種情緒模仿將從搞笑的、娛樂性的發展為一定程度上能產生共鳴的模仿。誠然,這種模仿也都不是自發性的。在未來數十年,機器人還不能獨立進行常識性的推理、創造及規劃工作,它們也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情感及人類的慾望。那種「全知全能人工智能」尚不存在,而且現在已知的開發技術也無法開發出此類機器人。這種技術在未來數十年都不會出現,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對人工智能科學家充滿了誘惑力,而對人形機器人的預測也順理成章地激發著科幻小說家們的創作靈感。但是我們和人工智能有著本質區別:我們會創造,AI只會在創造的基礎上優化;我們多愁善感,AI冷酷無情;我們具備常識判斷能力,而AI只會從特定領域的大數據獲得信息。一言以蔽之,人類所長正是AI所短,而AI所長也是人類所短。
展望未來,人類最前沿的領域將是創造及社交領域。因此,我們應該推動機器人向它們所擅長的領域發展,例如進行重復性工作、優化工作或者創造財富的實用性工作。而我們人類也應該做一些我們擅長的工作:創新、創造、社交溝通或者娛樂。
我一直倡導要開發一些實用性機器人,鼓勵人們進入服務行業。但我不支持製造「類人」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開發難度大,而且永遠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因此,這種機器人的勝算不大。我分析的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有清晰的認識,那就是,未來十年,AI將大規模地取代那些依靠人力的、重復性的、分析性的崗位。因此,我們要肩負起創造更多社會服務性崗位的職責,而不是空想或謀劃一個充斥著「不適用於人類」職位的社會。
◀英文原文▶
Robots should make money, save money, increase productivity, or deliver entertainment—and let humans be human
Robots should make money, save money, increase productivity, or deliver entertainment—and let humans be huma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robotics is upon us, but the current fad of emotional humanoid robots is not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First, let’s understand what robotics are based on:
AI algorithms which are very good at optimization of explicitly defined goals (but cannot create, and have no feelings)
Mechanical control which advances much slower than AI software algorithms
Sensors which are rapidly improving but are often still too expensive, too large, or too power-hungry
Given the above, it is ludicrous to think that human-like robots will roam our homes any time soon. When a robot looks like a person, talks like a person, and has features like a person, home users will have unattainable human-capability expectations. The disappointment alone will doom any company hoping to bring science fiction to the living room in the next decade, not to mention the price-sensitivity for consumer markets.
Robotics must begin with utilitarianism in mind—robots should make money, save money, increase productivity, or deliver entertainment. There will be industrial robots that build other robots in high-volume, manufactured with today’s technologies. There will be commercial robots that deliver economic value (such as replacing security, receptionists, and drivers). There will be consumer robots that mimic today’s appliances and toys, requiring no consumer education, and causing no human-capability expectation.
These robots won't look like a person. The industrial robot is a giant factory run in the dark by machines (like at Foxconn’s most advanced factories), or a warehouse with smart forklifts (like our investment Dorabot). The commercial robot comes in various forms and applications. It might look like an array of cameras (like our investment Megvii) or an automated store (like our investment F5 Future Store). The autonomous vehicle will look like a car, except will be first deployed in low-speed, freight, or fixed-function transport—such as in airport autonomous car-only lanes, or in transport from parking garages to shopping malls/theme parks (like our investment UISee). And the consumer robot may look like a speaker (like the Amazon Echo), a TV, a vacuum cleaner (like Roomba), an educational toy (like our investment Wonder Workshop Dash Bot), or a pad-on-steroids for family communications (like our investment Ainemo).
Will AI capabilities increase over time? Of course. Speech recognition will get better, computer vision will improve, SLAM will be improved to help the robot move around fluidly, and the robot will be able to translate languages, or have a dialog within limited domains. The robot may be able to read some of our emotions, or mimic certain human emotions. But this mimicking will go from laughable and entertaining to occasionally acceptable—and generally not genuine. For decades to come, robots by themselves will be unable to learn common sense reasoning, creativity, or planning. They also won't possess the self-awareness, feelings, and desires that humans do. This type of “general AI” does not exists, and there are no known engineering algorithms for it. I don’t expect to see those algorithms for decades, if ever.
Trying to make robots human-like is a natural temptation for robotics and AI scientists, and predicting humanoid robots comes naturally to science fiction writers. But we humans simply think differently from AI. We create and AI optimizes. We love and AI is stoic. We have common sense and AI learns patterns from big data in a singular domain. Simply stated, we are good at what AI is not, and AI is good at what we are not.
In the future, the human edge will be in creativ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herefore, we need to focus robotics development toward what they’re good at: repetitive tasks, optimization, and utilitarian value creation. We should also let people do what they’re good at: innovation, creation, human-to-human interaction, and performing services.
I am an advocate of making utilitarian robots,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go into service jobs. I am not an advocate of making humanoid service robots—it is too hard today, and will not meet people’s expectations; therefore they will likely fail. Whether or not my analysis is correct, we need to be reminded that in the next decade AI will replace a massive number of manual-labor, repetitive, and analytical jobs. We have a human responsibility to help create societal service jobs—not dream or plan a society in which all jobs come with a sign “humans need not apply.”
智能升降機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為期一年的入樽機先導計劃,以測試入樽機在香港的實地應用。在先導計劃下,我們會於人流較為密集的公眾地方或政府設施等地點,分階段設置共60部入樽機,並透過電子支付平台提供即時回贈(每個塑膠飲料容器為$0.1,以鼓勵公眾交回使用完的塑膠飲料容器。每一張八達通或每一個支付寶(香港)帳戶每天最多可交回30個塑膠飲料容器,並領取有關回贈。公衆亦可選擇將回贈捐給指定的慈善機構(香港公益金、香港童軍總會或香港女童軍總會),每天數量不限,造福社群。政府委聘的承辦商會將收集到的塑膠飲料容器會交予合適的本地回收商,確保妥善循環再造。第一批入樽機已於2021年1月投入服務。
To pave way for the future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 on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s (PPR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PD) has rolled out a one-year RVM Pilot Schem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1 to test out the application of RVMs in Hong Kong. Under the pilot scheme, 60 RVMs would be installed in phases at locations such as public places or government facilities with relatively high foot traffic, with provision of instant rebate $0.1 per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 via e-payment platform to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return their used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s. Each Octopus card or Alipay (Hong Kong) account allows the public to return a maximum of 30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s and redeem the rebate in a day. Members of the public may also choose to donate the rebate (no daily limit imposed) to designated charities (the Community Chest,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or the Hong Kong Girl Guides Association) to benefit the community. All the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s collected would be delivered to suitable local recyclers, as arranged by the Government-appointed contractor, to ensure proper recycling. First batch of RVMs has put into operation in January, 2021.
海富中心
中環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商場1樓 (近詢問處)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金鐘道政府合署
香港金鐘金鐘道66號高座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香港大會堂
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香港大會堂高座地下(入口)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入境事務大樓
灣仔告士打道7號入境事務大樓地下
星期一至五: 早上7時30分至晚上6時30分
星期六早上7時30分至下午1時正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關閉
中環街市
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中環街市2樓(近24小時通道)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維多利亞公園
銅鑼灣興發街1號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香港仔運動場
黃竹坑道108號香港仔運動場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華蘭中心
鰂魚涌華蘭路華蘭中心地下1-3號鋪百佳超級市場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
淺水灣影灣園商場
淺水灣淺水灣道109號淺水灣影灣園商場B樓 (近停車場電梯大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興東商場
西灣河興東邨興東商場地下(近9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綠在東區
筲箕灣愛秩序灣愛信道30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6時正
杏花新城
柴灣盛泰道100號杏花新城東翼1樓(近112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小西灣廣場
小西灣小西灣道10號小西灣廣場地下(近正門)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綠在深水埗
深水埗通州街339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南昌薈
深水埗西邨路19號南昌薈地下 (近西邨路入口)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V Walk
深水埗深旺道28號 V Walk (近 3 樓停車場玻璃門側)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麗安邨
深水埗荔枝角道420號麗安邨麗德樓地下(近3A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新世紀廣場
旺角太子道西193號新世紀廣場L5樓一田超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正
官涌市政大廈
佐敦寶靈街17號官涌市政大廈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K11 購物藝術館
九龍尖沙咀河內道18號K11購物藝術館B3層車場升降機大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正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新碼頭街九龍城碼頭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譽.港灣商場
新蒲崗太子道東638號(譽.港灣)商場B1層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紅磡碼頭
紅磡華信街紅磡碼頭地下 (往北角碼頭閘)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7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
慈雲山中心
慈雲山毓華街23號慈雲山中心地下 (近1-3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6時至晚上12時正
綠在觀塘
九龍灣常怡道27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MegaBOX
九龍灣宏照道38號企業廣場五期MegaBox15樓(近停車場電梯大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9時至晚上10時正
德福廣場第一期
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第一期G/F (近地鐵站C出口)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6時至晚上12時正
彩雲商場
牛池灣清水灣道45號彩雲商場2期2樓(近A205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樂華商場
觀塘牛頭角振華道70號樂華商場3樓 (近322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德田廣場
觀塘藍田碧雲道223號德田廣場2樓(近209B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禾輋廣場
沙田德厚街3號禾輋廣場 (舖R8對面)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6時至晚上12時正
好運中心
新界沙田橫壆街1-15號好運中心地下(近4-6B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沙田大會堂
沙田源禾路1號沙田大會堂地下(近廣場)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綠在沙田
沙田石門安平街10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近大學站校園穿梭巴士站)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顯徑商場
大圍車公廟路69號顯徑商場地下(近106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梨木樹商場
荃灣和宜合道389號梨木樹商場地下(近A出口)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富善商場
大埔安埔路12號富善商場地下(近G15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葵涌商場
荃灣葵涌邨葵涌商場第三層平台(近芷葵樓)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太和廣場
大埔太和路12號太和廣場西翼2樓(近233號鋪)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綠在大埔
大埔大華街25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悅來坊
荃灣荃華街3號悅來坊B3層AEON Living Plaza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30分
荃灣如心廣場商場1期
荃灣楊屋道8號如心廣場商場1期1樓 (近123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荃灣廣場
荃灣大壩街4-30號荃灣廣場B1樓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長發廣場
青衣擔桿山路6號長發廣場B/F (近升降機大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彩明商場
將軍澳調景嶺彩明街1號彩明商場一期3樓 (近 3-4號電梯)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6時至晚上12時正
綠在葵青
青衣担杆山路12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粉嶺名都商場
粉嶺車站路18號粉嶺名都商場地下(近15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The LOHAS 康城
將軍澳康城路1號The LOHAS 3樓 (近336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正
上水名都商場
上水智昌路9號上水名都商場二樓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彩園廣場
上水彩園路8號彩園廣場3樓(近31A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小時開放
綠在元朗
天水圍天華路65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天盛商場
元朗天水圍天靖街3號天盛商場地下 (天盛街市外近順便智能櫃)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天瑞商場
元朗天水圍天瑞路9號天瑞商場地下G1B號舖麥當勞對面 (近羅馬廣場)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V CITY
屯門屯門鄉事會路83號V CITY (近G12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1時正
建生商場
新界屯門良運街3號建生商場地下 (近106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24 小時開放
綠在屯門
屯門屯義街9號地下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8時正
富東廣場
東涌富東街6號富東廣場地下 (近10號舖)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正
東薈城
東涌達東路20號東薈城B1-B10號鋪百佳超級市場內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早上8時至晚上10時30分

智能升降機 在 TAG Concep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www.facebook.com/lamfungfrances
http://www.facebook.com/tagconcept
【肌膚深水炸彈!濕到喺個心入面呻吟嘅有機強效舒緩面膜!】
Josh Rosebrook® ADVANCED HYDRATION MASK 藍艾菊強效補濕舒緩面膜 45ml
各dry底注意!果啲黃色呀紅色火災危險警告最近無間斷生效,請做足防dry措施,有咁濕得咁濕!拔池,阿天文台又話呢幾日濕度會上升返... 屌你,玩嘢咩!升降機咁又上又落!皮膚屏障肯肯定又失衡,細胞代謝繼而慢吞吞,用咩都唔吸收,分分鐘仲爆埋敏感粒添呀!
咩話?你已經晚晚敷媽屎,但塊面都仲係姨婆肌,毛孔剩係識開唔識收?55... 正所謂吃不到的洋腸是臭的(好似係),補不到濕的面膜便是廢的!要令dry到謝晒皮嘅肌膚還原至柔軟水擘擘嘅仙態,Josh Rosebrook藍艾菊強效補濕舒緩面膜幫到你!
噴晒汁咁介紹返,Josh Rosebrook有幾重質重量牙瘋就唔再無限loop嘞,重點講返呢個面膜嘅成分同功效先!秉承自己原料自己採嘅宗旨,Josh Rosebrook絕對唔會採用出面供應商嘅半成品或萃取物!此面膜以自家獨力萃取嘅高濃度印度塞納種子為主要成分,豐富嘅多醣體令細胞水合作用進行得暢順無比如魚得水,keep住為皮膚輸送水份同營養,令長期唔識收嘅毛孔一mask而縮!
另外,摩洛哥藍艾菊有效改善肌膚炎症及過敏,Lv up肌膚抵抗力,抗菌抗炎抗感染,同時抑制油脂分泌,死啦啲青春痘之餘淡化痘印!結合埋全葉蘆薈液、有機草本活性成分以及修復肌膚屏障嘅植物油,包括全株萃取嘅繁縷、墨角藻、德國洋甘菊、小米草、蒲公英、薑黃等,無與倫比嘅養份重水出擊,有助肌膚再生,促進微循環!皮膚有如糖不甩咁軟綿綿得嚟又有返彈性,搞掂埋因為肌膚代謝差而暗啞嘅問題!維持肌膚健康,延緩老化,打造出絕對仙肌之效!
近年全肌投入 #cleanbeauty 嘅牙瘋,對此藍艾菊面膜表示一敷愛上,欲罷不能!無論喺補濕效果、修復皮膚過敏及受損嘅範疇上,佢都表現得非常噴汁!
眾所周知啦,最近腥港個濕度真係痴晒線,啲懸浮粒子充斥住每一啖空氣,吸到瘋都失手要去睇大夫隊鼻敏感藥!隊完藥dry起上嚟,連瘋自己都驚呀!塊面光酥餅咁乾,屏障抵禦力跌至新低... 唔少客人去到門市都話瘋嘅光澤比平時失色咗不少,仲紅到一撻撻!Josh Rosebrook藍艾菊強效補濕舒緩面膜可謂幫我渡過難關,亦令瘋肌更濕一層樓!
膏狀質地嘅佢,推開後會化成豬油咁,feel到嚟晒料咁滋潤!平時冇敏感當做日常保養的話,瘋會敷20-30分鐘,之後用卸妝棉濕暖水抹一抹,再開住個暖水,用純棉毛巾打圈洗走佢!老老竇竇,佢補濕唔止係到位兼有凸,直情係有如飢寒交迫之際,有人遞碗叉燒飯過你食一樣,咁窩心咁滾動!啲柔軟光澤全部返晒嚟!
喂唔講你唔知,原來呢個藍艾菊面膜係創辦人Josh愛不惜手嘅產品之一!佢仲收埋個獨門用法晚晚j,證實能夠減少大約30%-40%細紋!欲知此敷法如何幫牙瘋消dry解敏,請自行到YouTube??本集低俗護膚分解!
TAG Concept
www.tag-concept.com
總店:旺角新之城3樓306
13:30 - 22:30
分店:銅鑼灣東角駅2樓275
13:15 - 22:15
WhatsApp:54425298
WeChat:tagconceptonline
可以WhatsApp下單以[轉數快]付款
購物滿$800或以上免本地工商區及順豐站/智能櫃運費
$800以下運費到付
住宅及偏遠地區工商大廈一律運費到付
#tagconcept
#joshrosebrook
#advancedhydrationm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