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und Of Silence ◎Simon & Garfunkel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嗨囉,黑暗吾友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來到你眼前與你交談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因著一種幻覺正悄悄向我爬來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趁我深眠留下種子遍地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爾後深植於我腦海之中
Still remains
不斷纏繞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伴隨寂靜之聲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無盡的夢裡我隻身行走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於狹窄的鵝卵石之街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在路燈的光暈之下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我豎起衣領抵禦寒氣與溼氣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當一束劃破夜空的霓虹刺穿我的眼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觸摸著寂靜深處的聲音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在奪目得近乎赤裸的光中,我看見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成千上萬的人,或許更多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們交談卻未發聲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聽見一切卻不聞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們寫下那些歌,卻未曾共享歌聲
And no one dared
終於無人再膽敢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打擾寂靜之聲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蠢人」,我說,「你不知道的是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靜正如癌症蔓延滋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仔細聽我的言語讓我教導你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抓住我手臂讓我拯救你」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但我的話語,正寂靜如雨滴墜落
And echoed
並且敲起回音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於寂靜之井中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於是人們鞠躬、祈禱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向著他們創造的霓虹之神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警告的燈在其中閃熾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組織所有文字
And the sign said,
靜謐訴說: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先知的話語已被篆刻於地鐵牆上
And tenement halls"
與屋宇大廳裡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 of silence
並低語於寂靜之聲中」
-
◎作者簡介
Simon & Garfunkel是著名美國民謠搖滾音樂二重唱組合,是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樂團之一,被視為該年代社會變革的反文化偶像。其成名曲多不勝數,如〈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等皆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
◎小編淵智賞析
〈The Sound of Silence〉是Simon & Garfunkel1964年的首張錄音室專輯《Wednesday Morning, 3 A.M.》中的一首歌。推出後卻售量慘淡,也導致兩人散夥。到了1965年春天,該歌曲開始在電台上播放,卻意外獲得播放量的增長,也使製作人決定重新將此歌進行混音並發行,〈The Sound of Silence〉因此爆紅,也使Simon & Garfunkel重組,並以該歌名作為第二張專輯的名字。
介紹完歌曲背景後,讓我們來開始看這首歌。從其中的詞彙選用,如「黑暗darkness」、「鵝卵石之街streets of cobblestone」、「霓虹neon」,我們不難感知到歌曲的場景錯落於彷彿十九世紀的倫敦,因為霧氣蔓延而顯得似乎無盡的街。歌曲開始於一種精神狀態的模擬「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因著一種幻覺正悄悄向我爬來/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趁我深眠留下種子遍地」,此一幻覺的襲來承襲前面的「darkness黑暗」,我們可以意識到不管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為何,對敘事者而言,他已經陷於一種昏昧、幻覺蔓生的精神狀態。當我們感知到了此一型態之後,這段便以「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伴隨寂靜之聲」作收,這是這首歌第一次出現「矛盾」的語境——究竟寂靜深處為何會有聲音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了下一段,與第一段的精神狀態不同,第二段的描述卻絲毫未帶有個人的意識,而是從外界種種來進行投射——敘事者在無盡的街上行走,為了抵禦濕氣與寒氣而將領袖立起,而即使如此,卻依然有些事物是能穿過領袖直接侵襲的,那就是霓虹。我們不難感知到這裡的「霓虹」似乎帶有著文明、發展的想像,當這種感覺卻依然停留在模糊的型態,卻又回到了第一段那樣類似的語句作結:「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觸摸著寂靜深處的聲音」。然而有了第一段的內在精神型態、第二段的外在世界描摹,我們便似乎開始感受得到究竟何謂「sound of silence」。
接著,來到了第三段,承接上段的光,敘事者的意識開始與外界結合,而使得他看見了幻覺「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在奪目得近乎赤裸的光中,我看見/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成千上萬的人,或許更多」,這樣的幻象似乎替sound of silence作出了一種情境式的衍釋——到了此時,sound of silence的具體特徵也終於浮現:「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人們交談卻未發聲/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聽見一切卻不聞/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人們寫下那些歌,卻未曾共享歌聲」。交談卻未出聲,聽見一切卻聽而不聞,擁有歌曲卻未共享歌聲,這是一種冷漠的姿態,在二重唱所生存的當代,這種冷漠、文明以及歌曲所想抵抗的意識形態正好重疊在此刻。因此,在下一段,他們也終於第一次對此冷漠做出了痛心的批判: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蠢人」,我說,「你不知道的是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靜正如癌症蔓延滋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仔細聽我的言語讓我教導你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抓住我手臂讓我拯救你」
然而,最淒涼的是,這樣的痛心疾首,卻依舊被冷漠所吞噬:「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但我的話語,正寂靜如雨滴墜落/And echoed
並且敲起回音/In the wells of silence於寂靜之井中」,此時,這一種「silence寂靜」也終於清楚地被我們所認知到。這是一種先知的嘆息,生存在知道一切正往著崩毀命運的當代,想要大聲疾呼卻始終徒勞無功,這或許是二重唱在他們唱著這些歌曲的當代,最無可奈何的命運吧。
因此,到了最後,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們向著人工的神「neon god霓虹之神」祈禱,並留下最後的遺言。
--
美編:浩瑋
圖源:浩瑋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當代詞選#西洋詞選#寂靜之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17.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凌性傑 內容簡介: 最親密的治癒系散文讀本,幻演多變驚喜日常! 永遠的男孩詩人凌性傑X個性風文青女俠范宜如 翻玩生活, 32篇重磅選文,情挑五感絕美盛宴! ★從現代文學作品尋覓生活品味之作,讓中學以上的文學愛好者透過讀本體察...
「春曉賞析」的推薦目錄:
春曉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3 霪雨──致永不消逝的「最後讀者」 ◎羅智成
這一次的春雨
開啟了在兩萬年後達於全盛期的冰河期
但沒人注意到。
只有我和兩天後
在潮濕的露店讀到這首詩的讀者甲例外。
我們擔心這個城市還來不及
攀上它文明的巔峰
就已經陷進深睡不醒的雪季
而整個亞熱帶的風景與垃圾
將成為下一個文明的石油與煤礦
而在下一個文明之前很早很早的
這天下午
我和還沒有讀到這首詩的讀者甲
為躲雨而走進這家已蕭索的人文精神著稱的酒店
腋下夾著來不及撐開的傘和一份
永遠擔心經濟不景氣的報紙
神情一如
淋得濕透的旗幟。
旗幟們通常渴望風暴,即使被吹折也在所不惜
溼透的旗幟則整個糾黏在一起
像窩藏了一個標誌
或思想
或惡意
混跡在這個介於二十世紀末期和十九世紀末期
或上個冰河期與下個冰河期之間的
險惡環境裏。
我們,我和讀者甲,我們彼此之間的疏離
在於
我們並不曉得我們始終並肩列席
並在枯澀的眼底蘊藏著對彼此的期待
兩天後讀者甲在潮溼的露店
讀到這首詩,並短暫
被其中的訊息吸引
但他一直不知道作者甲曾和他相遇
在文明的每個險惡的時辰裡……
-
◎詩人簡介
羅智成(1955年1月21日-),出生於臺北市,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文化觀察者。
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經長時期參與多種媒體的經營管理,如:報紙、雜誌、電台、電視製作、出版及通訊社等;也曾擔任過相關公職。現為文化創意事業負責人。
著有詩集《傾斜之書》、《光之書》、《泥炭紀》、《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等。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
-
◎小編 #三進 賞析:
〈93 霪雨〉一詩,收錄在2015年出版的《夢中書房》中,並且緊貼在序言之後、各卷詩作之前。1993年的雨,為何仍氤氳於2015的詩頁?
〈93 霪雨〉的內容,探討的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係。那個曾經告誡過你、向你諭示未來、無所不知的下筆者,可能也曾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與你在同一處躲雨。曾經(或者即將)透過紙墨,在思慮上經歷共鳴的兩人,極可能一度非常的接近,然而雙方並不知情。
羅智成將此詩置為《夢中書房》的序詩,為讀者營造了一種擦身而過的近身錯覺,一口氣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並透過末日諭示的緊張感,讓讀者不自覺屏氣細讀,為整本詩集佈置了極佳的閱讀情境。
不過,那又跟生態詩何關?躲雨也不行?
詩中的「我」,預言了此刻的春雨,開啟了一個兩萬年後達到全盛期的冰河期。一個遙遠的人類末日。有趣的是,雖然詩作中93年的春天,看似潮濕、雨量充沛,然而從2021年的今天回顧,那年的夏天過後,卻是近30年以來降雨量最低的一年。
今年剛好也是水情特別告急的一年,各大水庫頻頻探底,然而1993年比此更甚,不難想像當年的恐慌。
不確定是刻意還是巧合,〈93 霪雨〉以完全相反的情境,揭示了相等嚴重的天候危機。是越來越劇烈的天候變化,令詩人從該年暴戾的春雨,就已感受到天候的異樣?還是身處環保意識方興、末日惴慄的世紀末,詩人不自覺佈置了一個只為襯底,卻意外切合現實的場景?
無論何者,從剛經歷過水情危機的此刻,重讀這首詩作,臨場感竟意外的深刻。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生態詩 #羅智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04.html
春曉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外衣
營養不良,黑皺的腳爪攫住汙水
生活是越來越艱困
河中到處飄流垃圾、化學物質
魚蛤、貝類和牡蠣
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
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
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
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
回想,僅僅數十年前
祖先還在這個美麗如南風的寶島
這條豐碩潔淨如天使的河流
展開純潔雪白的翅膀翱翔
清朗如多瑙河的天空
魚族們穿梭在渡河快樂的舟楫
蘆荻搖曳著新世界飛舞的美夢
漁民們仍談論著,數百年前
從大陸海口攜帶過來的幸福感
雖有戰亂,卻滿懷希望
我也曾對生命滿懷希望
像每種存在的生物種族
繁衍在自然造化裏,充滿喜悅
但不知何時,我底信心勇氣麻木了
目睹同伴被獵殺,死亡的陰影
籠罩天上每寸自由,我也看見
魚族們一箇箇翻白肚,掙扎吐沫
而撿便宜,為了活下去的我們
也一箇箇抽搐,羽毛脫落
生存對我們,是一種神聖的負擔
暮秋時,我越來越孤獨
向南下避寒的灰面鷲揮淚訣別
牠們知道,歸途將有一半同族消失
我在河洲沉思,那句響亮的格言: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標語般,藏在環境保護局的貯存室
思慮著,上帝究竟賦予人類
何等權力,能忽視自然的公理正義制裁
用戰爭殘殺自己的同類
用獵槍、毒物消滅無辜的動物
用廢棄、工業遊戲毒殺僅有的地球
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
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
減少生產,或是絕種
向罪魁禍首──人類提出
歷史上最大的抗議:「這個地球
已經不是我們願意生存的地球。」
但是無力的哀的美敦書
如何用信使傳達,只能想像
在下個世紀靜寂的春天裏
鳥類昆蟲不再鳴叫
河川不再奔流,森林不再綠色
而現在,我決定靜坐沙洲
節食抗議,用不再純潔的灰羽
拍出最純潔的呼聲
*編按:「哀的美敦書」即Ultimatum,意指最後通牒。
--
◎ 作者簡介
白樵,作者資料不詳。本詩原發表於1983年《臺灣詩季刊》(林白出版社)第三期,被《1983台灣詩選》選入。
--
◎小編 #宇路 賞析
白樵的這首〈白鷺鷥的抗議〉,收錄在吳晟編選,前衛出版的《一九八三台灣詩選》。其背景正值台灣的現代詩論戰時期,因此分析這首詩以及下一篇將要賞析的陳斐雯〈養鳥須知〉,特別具時代意義。吳晟在主編序〈誠惶誠恐話編選〉一文當中特別指出,鄉土意識的崛起,或許使現代詩逐漸走向語言淺白,意象單純的的風格,但是卻大大擴張了詩的題材豐富性,也擺脫過去語言晦澀,意象混亂模糊,以至於意義主題不明確的詩風,他更主張,鄉土和現實才是創作的兩大根源,不該予以譏笑,應根植於鄉土而不囿於鄉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此種觀點下,詩如何表現其藝術性,以下為筆者對詩的解析:
〈白鷺鷥的抗議〉以白鷺鷥化成第一人稱視角「我」,控訴整個台灣的環境汙染問題,可預見的即是平白的敘述口吻,從第一段「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發生失事的悲劇……」就能感受到身為一隻大自然中的動物擔心害怕的心境,延續到第二段從牠的視角看見空氣、水以及土地皆被各種垃圾和化學物質汙染。二段六行處,突然跳出很有趣的比喻:「魚蛤、貝類和牡蠣/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以人類視角來看,動物並無文明,何來經濟?但此處的「經濟大恐慌」,不只生動地將食物短缺比喻為人類的經濟蕭條,更用了疫病的意象──文明的黑死病,在covid-19疫情中的現在,我們能非常深刻地體會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心情,「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連即便有疫苗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更何況沒有呢?
第三段,作者將個體的生存議題,擴大為整個物種的延續,且明確地寫出了「死亡」,不只是因為這些環境中的汙染,還有人類獵殺的因素,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為了填飽肚子的白鷺鷥,即使看到死掉的魚,也只能飲鴆止渴而吃進重金屬和毒物。進入第四段,我們看到了其他鳥類──灰面鷲的出現,顯示出不只是留鳥,包含短暫過冬的候鳥也受到同樣的生存危機,並建立不同的物種之間也是朋友的關係,才會有「揮淚訣別」的動作,而在此處凸顯出失去朋友的孤獨感。接著才出現本詩的最大重點,也就是作者藉白鷺之口所要控訴的對象──人類,在動物和自然的眼中是多麼罪大惡極,上帝卻要賦予人類這些權力?
最末段,我認為是整首詩最奇幻的一段:「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減少生產,或是絕種」作者寫出了一種超越擬人化的想像,將動物/自然的意志,化為一種民主的討論過程。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一提?我認為在過去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以「動物」來做政治比喻或描寫時,都是「上對下的統治階層關係」,就如自然界有食物鏈一般,是一層一層的關係,也就是「弱肉強食」的概念,對應的是人類社會中的不平等。然而在這首詩中,動物們是彼此平等的地位,透過民主,也就是「理性的」討論及表決,得出「減少生產或絕種」的決定,當然這也是一大諷刺,物種的數量減少,絕非自由意志的選擇,而是人類造成的結果。
綜觀整首詩,雖然語言平易近人,沒有各種華麗的文字技巧,但是將人類的情感,以及文明的產物如經濟與民主制度,以動物的視角寫出對人類的控訴,比起單純用人類角度還要更具衝擊性與說服力,此為這篇作品具開創性的特點,並且符合「根植於鄉土」的文學理念,可以理解為何這首作品會受到吳晟等編選人員的青睞。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白樵 #白鷺鷥 #年度詩選 #臺灣詩選 #前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9.htm
春曉賞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凌性傑
內容簡介:
最親密的治癒系散文讀本,幻演多變驚喜日常!
永遠的男孩詩人凌性傑X個性風文青女俠范宜如 翻玩生活,
32篇重磅選文,情挑五感絕美盛宴!
★從現代文學作品尋覓生活品味之作,讓中學以上的文學愛好者透過讀本體察生活,同時深化語文理解能力,各則選篇後附有專文賞析。
★提供另一扇日常視窗:描繪音樂(馬世芳〈巨龍之眼,美麗之島〉、房慧真〈鍾永豐:龐克樂手杜甫穿越過來了〉)、跨文化思索(黃麗群〈如果有一天你去金澤〉、王盛弘〈奈良有鹿〉、盛浩偉〈廁所的故事〉)、在電影中造夢(毛尖〈姊姊〉、孫梓評〈牯嶺街‧少年‧我〉)、生活暗面的反思自省(李欣倫〈致那些被棄的〉、胡晴舫〈無所謂快樂〉),含納傳統散文、短篇雜文、人物採訪等各式書寫。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現任教於建國中學,著有《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男孩路》、《島語》、《海誓》等書;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石曉楓合編)、《青春散文選》(與吳岱穎合編)。
相關著作:《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島語》《島語(限量親簽珍藏版)》《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海誓》《男孩路》《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作者簡介:范宜如
臺灣宜蘭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立敦化國中教師、韓國啟明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現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明代文學、空間與文學、報導文學。著有《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合著有《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文學@臺灣》、《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等書。

春曉賞析 在 春曉賞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春曉賞析」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浩然古诗_古诗文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PDF] 1. ... <看更多>
春曉賞析 在 春曉賞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春曉賞析」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浩然古诗_古诗文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PDF] 1. ... <看更多>
春曉賞析 在 2 5 孟浩然《春晓》赏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 5 孟浩然《 春晓 》 赏析. 58,392 views58K views. Jan 1, 2019. 427. Dislike. Share. Save. 凌海燕. 凌海燕. Subscribe. 2 5 孟浩然《 春曉 》 賞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