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
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
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
——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
───────────────
顯然我們都高興得太早,隨著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疫情衝出新高,整個世界的電影和各種現場娛樂產業都將需要更多時間從休克中恢復......
2020迪士尼之夏
 ̄ ̄ ̄ ̄ ̄ ̄ ̄ ̄
今年暑假已經註定成為好萊塢最難忘的夏天。
Disney的《Mulan 花木蘭》和Warner的《Tenet 天能》已經先後撤退到7月底8月初。原本橫跨三、四個月的暑假檔已經騰空了近三分之二,然而美國疫情因為過早重啟而加速惡化,誰也沒把握剩下的三分之一暑假檔是否真的會發生。會不會到時候《花木蘭》和《天能》又在臨上映前宣佈延期?
大家都很好奇的問題是這些臨時取消上映、延後檔期,片廠到底得付出多少代價?
Variety說片廠高層私下估算:一部電影如果在上映前兩三週前才無預警取消上映,損失會高達500萬美元。而上映前兩週是各種行銷廣告投入的高峰期,延檔會使這些製作完成的素材和已經投放的廣告付諸流水。不過最近延檔的《天能》和《花木蘭》距離上映都還有一個多月,因此實際行銷損失可能僅在20萬~40萬美元之間。加上疫情爆發以來片廠對於行銷投入都變得非常謹慎,廣告支出異常節制。這對本來就是家喻戶曉題材的《花木蘭》應該不構成問題,但對於完全原創的《天能》風險就會高許多,Warner只能仰仗Nolan教信徒有多虔誠。
橫跨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劇場演出、運動轉播等等多個事業體的Disney原本會佔滿每一個美國人行事曆上的全年重要娛樂事件。但這些娛樂事件目前通通因為疫情而停止供給,連不需要現場觀眾的電視也因為防疫關係無法復工拍攝。Disney手上只剩下趕在疫情幾個月前的上市的串流服務Disney+靠著庫存的節目內容繼續成長。
於是Disney+的新節目上架取代了原本暑假檔的各種重大娛樂事件(比如漫威電影上映),而成為這個夏天真正的重頭戲。
6月19日一家法國媒體發現Disney秘而不宣地取消了Disney+免費的試用期機制。Disney這麼做的理由完全是為了7月3日音樂劇《Hamilton 漢米爾頓》的上架鋪路。
雖然Disney+才半年就成功擄獲5450萬訂戶,但仍然遠遠落後真正的串流王者Netflix的1.8億訂戶。自《The Mandalorian曼達洛人》之後就後繼無力、面臨嚴重內容荒的Disney+,終於在原本是暑假檔最重要的國慶檔期展開另一波訂戶衝刺——開台以來最重量級的節目《漢米爾頓》和《Frozen 2 冰雪奇緣》正式上架。前者原本要在電影院上映但已經取消,後者則比原定時程提早兩週上串流。這些串流節目正在代替漫威撐起這個夏天的娛樂市場。
然而華盛頓郵報認為Disney還有比暑假檔更值得煩惱的事。這家娛樂集團旗下幾乎每一個部門都仰賴「現場事件」,隨著美國疫情回溫,今年內恐怕電影院、主題樂園、ESPN所轉播的許多運動賽事都很難全面恢復運轉,「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一名專門研究Disney和大眾文化的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說。
也有人提議在眼前連開工拍攝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除了想盡辦法填滿Disney+的內容或是繼續賣經典舊片的鄉愁情感之外,Disney或許應該開始投資一些不以「現場事件」為必要的內容(比如VR體驗)。
如果疫情一年復一年回來報導,Disney必須非常非常努力才有辦法重新回到所有人的娛樂行事曆上。
劇場產業休克中
 ̄ ̄ ̄ ̄ ̄ ̄ ̄
台灣人應該珍惜的是我們可能是全世界極少數還有現場戲劇表演可以看的觀眾。Broadway League百老匯聯盟日前才宣佈直到2021年1月3日前百老匯的所有演出都不會恢復。
劇場產業的本週的重磅消息則是疫情的重度受災戶Cirque du Soleil太陽馬戲團正式向魁北克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準備開始進行債務重整。
太陽馬戲團在疫情之前原本就已經有近10億美元的負債,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使他們陷入好幾個月完全零收入的狀態,直到杭州的《The Land of Fantasy 綺幻之境》在六月初恢復演出。太陽馬戲團預計將資遣3500名員工,並在魁北克投資局的2億美元融資和私人股權公司的資金協助下展開債務重整。雖然有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私人資金投入,但魁北克政府在融資條件要求未來經營者必須繼續把總部設在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在聲明中強調他們「一定會回來,而且會比以前更加發光發亮。」
另一方面一群藝術家和設計師這個週末發起一個行動「#scenechange 計畫」,在英國和愛爾蘭多個劇院完成藝術裝置,用寫有“Missing Live Theatre”標語的粉紅色警戒線膠帶包裹住劇院,藉以喚起英國社會關注劇場產業面臨的空前危機。
英國政府從這個週末開始開放各地的劇院開門營業,但仍不准舉辦現場演出,所以場館暫時只能開門賣東西、辦辦推廣活動或是放映電影來勉強維持一切正常的假象。英國國家劇院這兩天就通知400名前後台職員被裁員,將只能領薪水到八月底。
英國BECTU廣播娛樂電影和劇院聯盟向英國政府發出警告,整個劇場產業正在面臨裁減3000個工作機會的海嘯級災難,以及難以數計的自由接案的劇場工作者收入全無的空前危機。休克中的劇場產業急須英國政府介入。
電影院的幽黯未來
 ̄ ̄ ̄ ̄ ̄ ̄ ̄ ̄
另外一個文化娛樂場域——電影院的處境也沒有多樂觀。
美國疫情回溫之後,各連鎖電影院品牌相繼配合《天能》和《花木蘭》而延後重啟營業的時程,包含加州在內多個州也先後宣佈電影院不得開門營業。影響所及小型連鎖品牌知名的Alamo Drafthouse也開始大規模裁員,來想辦法讓公司撐到地球恢復運轉的那一天。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發現三家股票上市的美國大型連鎖電影院AMC Entertainment 、Cineworld和Cinemark 過去一個月股價平均下跌了23%,相比之下同樣在零收入狀態的主題樂園業者股價只跌了16%,而曾經載著滿船確診遊客的遊輪業者股價甚至只跌了6%。
華爾街日報推測原因:雖然看90分鐘電影的健康風險遠小於在遊輪上共處7天7夜,但電影院業的不利之處是他們被當成第一波經濟重啟的關注標的,比多數行業都更早被推入鍋裡試水溫。另外一個不利之處是:主題樂園或遊輪都可以自己咬牙重新開張,唯獨電影院必須仰賴別人家的「電影」成為自己的核心產品。片廠接連大動作撤走電影,電影院的股價除了跳水也沒別條路可走。
本週另外一個驚奇是:當我們都把焦點放在Netflix、Amazon、Apple等科技平台如何利用電影院停業的機會成為重要內容供應者時,曾經是DVD最大通路的購物中心Walmart突然跌破眾人眼鏡地宣佈進軍電影放映業。
Walmart在Twitter上宣佈從八月開始會有多家分店利用既有的停車場設施進行改裝,以汽車電影院的型態與電影愛好者見面。該公司透露的資訊非常有限,只說選片上會和經驗豐富的Tribeca合作。在美國電影院重啟臨時喊咖的時刻,這個快速反應的策略很有可能使Walamrt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全美最大電影放映通路,甚至還可以扮演同樣非常稀缺的演唱會場地角色。
即便八月美國電影院順利恢復營業,汽車電影院估計仍有機會在防疫的緊張氣氛中繼續扮演傳統電影院的社交距離替代方案好一陣子。
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串流
 ̄ ̄ ̄ ̄ ̄ ̄ ̄ ̄ ̄ ̄ ̄
串流仍然是這波疫情最大的獲利者。
WarnerMedia最近開始清理戰場,積極處理HBO Max上市之後的串流品牌混淆問題。日前已經在美國下架(提供給有線電視訂戶線上收看節目的)HBO Go服務,只留下(美國市場獨有、可以單獨訂閱、不必綁有線電視的)HBO Now。接著本週WarnerMedia再度宣佈包含台灣在內多個市場的HBO Go不再強制綁定有限電視,讓非有線電視訂戶可以以150元台幣的價格在APP內直接訂購,等於讓HBO Go兼有了HBO Now的服務機能。
因為HBO節目受到有線電視系統合約的束縛,短期內HBO Max在國際市場上的擴張速度會比Disney+或Netflix慢很多。本週開始提供單獨訂閱的HBO Go顯然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扮演HBO Max的高CP值替代品角色。等到未來HBO Max正式在台灣推出,預期也會直接吸納HBO Go既有訂戶,降低市場推廣門檻。
串流正在快速取代電影院的角色,但不論創作者或是關ㄓㄨㄥ仍然會有一點點焦慮。
好萊塢名編劇Charlie Kaufma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談及他即將在Netflix上架的新作《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是改編自小說而非原創時,話鋒一轉開始抱怨原創題材在好萊塢已經不如過往容易開拍:
「在我事業的早期,我可以愛玩什麼實驗就玩什麼實驗,但整個行業在那之後已經劇烈改變,而且大約就從2008年開始——那時候片廠開始停止拍攝電影而不斷生產大片。這就是為什麼像Netflix這樣的平台會吸引很多創作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拍電影了。所以每次聽到誰說是Netflix殺了電影是我總是非常火大,因為真兇是電影殺了電影,是片廠殺了電影。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衛報的電影主編Catherine Shoard則預測接下來電影工業會崩潰,但新的電影形式會開始百花齊放。
雖然英國電影院這個週末重啟,但重重的限制和風險意味著電影院的商業機制終究會慢慢瓦解。通路的不確定因素也會使高成本和題材高風險的電影再也不會被片廠按綠燈開拍。
作者認為雖然電影院瓦解,電影藝術並不必然瓦解,反而會因為大工業機制的崩潰,進入創意形式的百花齊放時代。不一定要在電影院放映,不一定要是兩個小時,不一定要是買一張票看一部(比如訂閱制或是小額贊助)......打破種種形式束縛之後,也能讓更多過去被工業系統排除在外的創作者得到機會。雖然電影/電影院的最後一夜可能令人感傷,但明天過後仍有令人興奮的新玩意兒可以期待。
所以也許是時候停止憂慮,並愛上末日之後隨之萌生的各種新玩意兒。
|新聞出處|
6/29~7/5一週大事
Cirque Du Soleil Files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Vows To Return “Brighter Than Ever”(https://bit.ly/3g8Nx8G)
After coronavirus, cinema may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https://bit.ly/31sx1fx)
Movie Theaters Get a Painful Extended Intermission https://on.wsj.com/2ZtFoEX)
不用綁有線電視!HBO GO全面開放台灣用戶直接訂閱(https://bit.ly/31x7i5F)
Walmart’s movie plan will transform parking lots into drive-in theaters(https://bit.ly/2ZBUtom)
Studios Keep Delaying Movies. What’s the Cost? https://bit.ly/2C0C6kD)
How to watch Hamilton for free on Disney Plus: You can’t, and here’s why (https://bit.ly/3eZ49Q1)
Arts union slams UK government for 'cultural vandalism' amid theatre crisis(https://bit.ly/2Bt30ls)
Designers to wrap empty UK theatres with message of hope(https://bit.ly/2Z0CoBe)
Charlie Kaufman Says Old Hollywood, Not Netflix, Killed Movies(https://on.wsj.com/3iv6fJB)
How Disney could be facing a lot more than a lost summer(https://bit.ly/2D6JStL)
明天過後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1.五家好萊塢片廠和Kodak簽署協議繼續生產底片以供應片廠後續的拍攝需求
(報導原文:http://bit.ly/36HqTPF)
2.Harvey Weinstein的助行器道具正在創造一種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報導原文:https://nyti.ms/2ObY8E8)
3.2019年英國電影發生了神秘的變化
(報導原文:http://bit.ly/36IbKh0)
英國電影產業經歷了一個充滿變化的2019年。根據統計,去年一整年英國電影電視的製作花費高達36億英鎊,較去年增加了16%,是歷年最高紀錄。但其中的貢獻主要來自好萊塢劇組在英國的拍攝花費,比如預算高昂的龐德電影《No Time to Die 007:生死交戰》和Netflix電視劇《The Crown 王冠》,這些製作在英國本地的花費高達30億英鎊,較前年暴增30%。壞消息是好萊塢片廠之外,英國本地獨立製作電影全年累計只有1.7億英鎊花費,較前一年暴跌45%,英國本地電視劇組的花費也下滑了14%。然而依據日前另外一個統計,英國獨立製作電影2019年票房市佔率卻微幅上揚2.3%。推論這樣的矛盾可能來自於特定個案,比如廣受歡迎的《Downton Abbey 唐頓莊園》。整體來說英國本地電影的投資金額可能因為對市場變化的預期或是脫歐的不確定因素,在2019年發生了規模非常顯著的萎縮。明天過後,脫歐是不是會更好,我們拭目以待。
明天過後netflix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1.五家好萊塢片廠和Kodak簽署協議繼續生產底片以供應片廠後續的拍攝需求
(報導原文:http://bit.ly/36HqTPF)
2.Harvey Weinstein的助行器道具正在創造一種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報導原文:https://nyti.ms/2ObY8E8)
3.2019年英國電影發生了神秘的變化
(報導原文:http://bit.ly/36IbKh0)
英國電影產業經歷了一個充滿變化的2019年。根據統計,去年一整年英國電影電視的製作花費高達36億英鎊,較去年增加了16%,是歷年最高紀錄。但其中的貢獻主要來自好萊塢劇組在英國的拍攝花費,比如預算高昂的龐德電影《No Time to Die 007:生死交戰》和Netflix電視劇《The Crown 王冠》,這些製作在英國本地的花費高達30億英鎊,較前年暴增30%。壞消息是好萊塢片廠之外,英國本地獨立製作電影全年累計只有1.7億英鎊花費,較前一年暴跌45%,英國本地電視劇組的花費也下滑了14%。然而依據日前另外一個統計,英國獨立製作電影2019年票房市佔率卻微幅上揚2.3%。推論這樣的矛盾可能來自於特定個案,比如廣受歡迎的《Downton Abbey 唐頓莊園》。整體來說英國本地電影的投資金額可能因為對市場變化的預期或是脫歐的不確定因素,在2019年發生了規模非常顯著的萎縮。明天過後,脫歐是不是會更好,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