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書友邀請分享「防疫隔離書單」五種,讓我想起網路流傳的各縣市居家防疫包,泡麵零食垃圾袋,真是各有特色,只可惜沒什麼縣市送書,送的書大概也是連舊書店都不收的等級。如果能趁機送一些好書,刺激一下出版市場,其實功德無量。
天下好書何其多,我只挑我目前手邊有的幾本書來講。
1.稻垣理一郎、Boichi:《新石紀》
介紹:日本漫畫,未完結。敘述全地球的人類被不明因素石化,天才高中生千空在數千年後甦醒,利用腦中的科學知識,領導原始人在洪荒中迅速重建文明。
推薦理由:漫畫建構的濃濃末日感,不對,真的是人類的末日,看主人翁如何在末日後重建文明,在全球恐慌的當下,很有讓讀者相信人類、相信科學、鎮定心情的功效。
2.中村光:《聖哥傳》
介紹:佛陀和耶穌都向天界請了個假,在人間悠閒過日子,會是什麼光景?宗教梗滿到溢出來的輕鬆幽默漫畫來了!
推薦理由:看兩個主角一直待在房間慵懶過日,很符合居家防疫的狀態。
3.英張:《森山朗讀會》
介紹:有一群人,由於讀了同一本書,夜裡會做一樣的夢,在夢裡聚會,講故事排解時間——究竟為什麼大家會被困在夢境裡?夢裡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又是誰?
推薦理由:作者嗑了什麼才想得出來這些劇情?不過這種一小群人聚在一起講故事消磨時間的劇情,也很像《十日談》的開端,而《十日談》正是以一群人防疫隔離為背景撰寫的。
4.林瑤棋:《庶民醫療史:臺灣醫壇演義》
介紹:出生於日治晚期的高齡老醫師,回憶細數行醫以來民間各種偏方、怪病、中西醫的矛盾,以及各種醫療政策的優缺點。
推薦理由:林瑤棋的書就是好看,沒別的。醫生的記憶力加上人瑞級的歲數,讓他筆下不管是二十年前的健保開跑還是七十年前的空襲警報,都彷彿昨日才發生。想要知道臺灣能傲視全球的醫療技術是怎麼來的,可從這本平易近人的好書看出端倪。
5.謝宜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
介紹:「魚肉好食無?」「一覺醒來腎臟被偷了」「肯德基的炸雞其實是基因改造的畸形雞」......聽過這些言之鑿鑿,瘋傳一時的謠言嗎?真實性如何?這些故事背後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焦慮?
推薦理由:這本書幾乎是90年代到千禧年代集體焦慮大剖析,這些故事是假的,焦慮卻是真的,每一則故事背後都有新興的不安與長期的壓抑,唯有智者才能看穿。在全球防疫恐慌的今日,假消息、網路謠言滿天飛,讀了這本書,我們更能理性思考,運用工具破解各種不實或惡意的揣測。病毒雖可怕,但無知的恐慌更加可怕。
這幾天大家也有超前佈署的書單嗎?歡迎留言分享一下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的網紅旅讀建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衛武營所在地在19世紀時為熱帶動植物遍布的沼澤地,因而成為平埔族的獵場;日治晚期太平洋戰爭時 編列為陸軍步兵連隊基地,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除延續軍事用途外還設置漢聲廣播電台,然而,隨市區不斷擴張,營區的存廢便為1970年代高雄市的重要議題,時至1979年,軍方決議衛武營區不再續為 軍事用地,於200...
「日治晚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旅讀建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分享] 日治時期"車站"的稱呼-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日治晚期 職業婦女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日治晚期 台籍日本兵| 方格子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Re: [問卦] 受日本教育的台灣老人都很懷念日本...轉自PTT ...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晚期 在 1895-1945.日治時期的臺灣 - YouTube 的評價
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告】
最後一篇「日治晚期──台籍日本兵」的文章發布後,第一期用插畫來重現各時代的服裝就告一段落了。這陣子非常謝謝大家對於「立繪重現」專題的支持!
在上次我們的問卷調查中,發現許多讀者希望我們能多一點介紹原住民的服裝。我們也深感在這次的介紹中,對於各原住民族群們是較為缺乏的。然而,由於台灣原住民族群眾多,並且因各部落、地域有許多文化上的不同,我們會需要較多時間籌備。
因此接下半年裡,我們仍會有以插圖介紹台灣服裝的專題,但發布頻率會較之前降低,並且有更多「雜談」系列,將時間轉為田野調查、資料查詢的工作。
若是於此部分有相關研究、或是有相關合作意願,也歡迎私訊或電子郵件聯絡我們。
服飾誌小編們再次感謝大家!
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治晚期──台籍日本兵|
◆臺灣特別「志願」兵
「從軍到南洋/打一場不知為何而戰的「聖戰」/在戰地/死亡是司空見慣/已無哀悼傷感/但我這一份生命/會忍住穿過戰火的悲劇/迎接和平與愛的光明時代」──陳千武〈活著回來〉
台籍日本兵,一般是指太平洋戰爭後期(1942年至1945年)被日本政府招募和徵召服役的台灣人,最一開始,徵召的是非正規軍,甚至可以說是最低階的「軍屬、軍夫」,再來則是「特別志願兵」招募,在1945年初後的全面徵兵制度則是以「志願兵」加入,所以也有「#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稱呼。
作家陳千武先生在1942年時被徵召為「台灣特別志願兵」,1943年9月被派往南洋,在自傳性小說〈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裡,他描述了戰爭的悲歌、慰安婦女遭受的悲劇,還有台灣人與琉球人在日本人的歧視下,自我認同的掙扎。
在〈旗語〉這篇小說裡,他描述到,當時台灣青年並沒有義務當日本兵,但可以「特別志願」,就是在巡查督促保正的監視之下,很「特別」的在志願書上蓋章申請。
除此之外,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提升對日本的認同,也推廣了皇民化運動,在沸騰的軍國主義下,形成了不當兵非男人的社會氛圍。
而1943年台灣進入「#空襲時期」後,更是由於自己居住的家園被砲火波及,使許多人興起保家衛國的意識,讓更多的台灣青年參軍。
不管是受到社會氛圍或是皇民化運動的影響,或是「不是出於自己意願的『志願』兵」,都使的許多台籍兵在戰爭結束後,面對到日本和台灣已分屬不同國家,甚至是處於敵對關係,產生了權益補償和歷史定位都萬分尷尬的問題。
◆南方戰線士兵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軍衣改用新式的九八式軍衣,此外,因為戰線往南方擴大,也開發出熱帶用的防暑衣。通常在電影裡常見的日本兵幾乎都是這個時期的軍裝。
[#便帽+#帽簾]
便帽,漢字寫作「略帽」,是一般士兵最常在照片裡出現的帽子。另外較常老照片看到的還有一種戴在便帽上的「九零式鐵帽」,是在野戰時防暑與保護用,馬來亞戰線的士兵還會裝上偽裝網更方便在叢林中移動。
另外,南方戰線最必要的配件就是「帽簾」,漢字寫作「垂布」,在昭和十三年時跟著所謂「防暑衣」一起設計出來的,是太平洋戰爭時,南方戰線日本兵的特色之一。
[#星章+#軍階]
便帽中央有一個星章,用來標示士兵與軍官的差異,軍官是金線鑲有金線的五角星,我們畫的一般士兵則是夏山茶形狀。
一般而言軍階的階級章,是鑲配在領口的開襟上,但大部分志願兵出征前的照片裡都尚未配上,因此我們這邊作畫時也保留此特徵。
[#夏用襦絆](防暑衣&熱帶地區專用服)
在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前,日軍穿著多為「昭五式軍衣」,特徵為皆職章在肩膀上,並且有著類似於詰襟的立領,領口還有不同的顏色話分兵科,有些日本兵即使在之後換裝也持續穿著這套軍裝。
台灣志願兵大多在太平洋戰爭之後被徵召,此時的軍裝已經改制為「八九式軍裝」了。領口改成翻領,而南方戰線的士兵們更是穿著防暑衣(軍官)或夏用襦絆(一般士兵)。腋下有設計通氣孔,領口也轉為開襟式,更方便散熱。
[#背帶+#彈藥盒]
太平洋戰爭時的個人裝備包括:攜帶式帳棚(可作為斗篷使用)、九八式外套、背囊、水壺、雜物包、被甲囊(內裝防毒面具)、飯盒、刺刀、彈藥盒等等。
但未將行軍時全身裝備佩戴上的話,主要軍裝是雜物包(右肩背帶)、水壺(左肩背帶)、刺刀、彈藥盒這幾項。彈藥盒前面加上沒畫出來的後面總計有三個,前面兩盒將蓋子往前打開,可收納六個插彈子,共計三十發;而後盒則可收納十二個插彈子,共計六十發。
[#三十年式刺刀+#三八式步兵槍]
配戴軍刀是許多人對日本兵的印象,一般而言軍刀是以軍服上的劍衣扣固定住,但刺刀也會時常安裝在三八式步兵槍前頭。三八式步槍全長127.6cm,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cm,這把槍最大特徵就是它的長度,和零式戰鬥機一同普遍被視為日本軍隊的象徵。
[#腳絆+#軍用分趾膠鞋]
腳絆又稱綁腿,在長時間行軍之後,能夠防止血脈下積而引起的漲疼,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山地行軍中可能存在螞蝗等動物,綁腿能夠防止螞蝗進入士兵的褲腿管,通常軍官是使用「革腳絆」(皮革製),或甚至是長靴,但一般士兵還是使用布腳絆居多。
軍用分趾膠鞋是屬於日本軍隊的特色,在大拇指與食指有特別分開,據說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穿木屐的習慣,通常會在入伍時發放一雙,但之後要更換則要價不菲。
◆我是誰,一生的命題
在《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一書中,用日本記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個如今生活在日本,曾經歷二戰的台籍日本兵的尷尬與痛苦。
簡茂松在一九二五年出生,七歲時就讀公學校,每天在校長指揮下升太陽旗、背誦歷代天皇名字,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推行,年幼的他也相信成為好皇民是應該的。也因此這樣,十五歲時,他改名為竹永茂松,並在兩年後錄取了日軍台灣軍司令部的軍屬。
「做為軍國少年為天皇陛下出征是理所當然的事。」那是他當時曾說過的話。
直到一九四五年後日本成為戰敗國,美、英等同盟國開始追究日本的戰爭罪犯。他以戰犯被判了五年徒刑,然而,當二十六歲的竹永茂松服刑期滿遣回日本後,赫然發覺他被排除日本國籍,也拿不回存在軍郵局一千五百日圓的存款。
然而此時,台灣正逢白色恐怖時期,家屬擔心他的安全勸阻他返鄉,原先以為只是短暫駐留的日本,最後竟停泊半世紀之久。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他們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也無法體會當時的社會氛圍,他們一出生就是日本人,接受日本教育,為日本貢獻最寶貴的青春與血汗,好不容易活著從戰場回來後,卻突然變成了「打了八年抗戰的中國國民」。
如果說大時代的變動是歷史的悲劇,那如今追究起來,也無法說是誰的錯。
在這篇簡短的文章裡,礙於篇幅無法說明太多,若有餘力,可以閱讀周婉窈老師的〈#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裡面有更多台籍日本兵的認同與當時社會背景的描述;而許俊雅老師的〈記憶與認同──#台灣小說的二戰經驗書寫〉,則摘錄了許多台灣小說描述戰爭的可怖經驗。
讀完這些資料,深感時代與戰爭對於我們這些未曾活過半世紀的人太過龐大,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為這篇複雜哀愁的文章做結,就在這邊引述周婉窈老師在文末最後的話吧。
『……最後,人類社會的某些集體情操,是不是也有它抽離現實時空的抽象價值呢?台籍日本兵為他們因出生、因教育而認同的國家,盡忠盡力,至死無悔,我們在他們身上,不也能看出一些人類社群的高貴情操嗎?』
『誠如一位台籍日本兵告訴筆者,他希望他的子孫也能像他們效忠日本一樣,盡忠台灣。果如是,台灣幸甚!台灣幸甚!』
台灣幸甚!
委託繪師:顏文字
參考資料:上田信《二戰軍裝繪畫技法&資料集》、周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陳千武〈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https://reurl.cc/EKLze1〉
日治晚期 在 旅讀建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衛武營所在地在19世紀時為熱帶動植物遍布的沼澤地,因而成為平埔族的獵場;日治晚期太平洋戰爭時
編列為陸軍步兵連隊基地,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除延續軍事用途外還設置漢聲廣播電台,然而,隨市區不斷擴張,營區的存廢便為1970年代高雄市的重要議題,時至1979年,軍方決議衛武營區不再續為
軍事用地,於2003年變更為公園用地,2007年文建會提出衛武營文化藝術中心計畫,由荷蘭的麥肯諾
及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投標並贏得首獎,自此衛武營區由昔日半廢棄狀態的軍營轉變為自然生態與
藝術文化並存的都會公園。
法蘭馨.侯班以融合地景地貌的建築理念為設計主軸。從園區內茂密的榕樹為靈感,以「有機」
與「開放性」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定調。建築量體將榕樹意象轉化為建築造型,透過樹林間隙正負空間體現在曲面與空間穿透性上。今日衛武營都會公園不僅是國際藝術中心,也提供市民假日休憩及市集的聚集地。
日治晚期 在 台灣服飾誌- |#日治晚期 職業婦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19年12月28日 — 日治中後期,台灣引進了西方熱燙技術,也有許多台灣人去日本學習髮型與美容專業(美容師),當時燙髮的價錢,大約是新興職業婦女一個月1/4或1/3的薪水。 ... <看更多>
日治晚期 在 日治晚期 台籍日本兵| 方格子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Feb 7, 2021 - 「我是日本人、中國人、還是台灣人?而我又為誰而戰呢?」最複雜哀愁的一個世代,二戰時期的台灣籍日本兵穿些什麼呢? 日治晚期, 日治時期, 太平洋戰爭, ... ... <看更多>
日治晚期 在 [分享] 日治時期"車站"的稱呼-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日治時期"車站"的稱法主要有三
那就是"停車場"、"乘降場"和"驛"這三種
坊間的著作普遍都認為
"停車場"和"乘降場"是比較早期的用法、"驛"是日治晚期的用法
"乘降場"指的是現在的招呼站
但近來我翻閱明治29年至昭和20年的臺灣總督府府報和官報發現不是這樣
(翻了幾萬頁,快累死了~)
如明治年間"台北停車場"站長的官方名稱就是"驛長"
顯示"驛"這個字在日治初期就已經出現了,且帶有火車站的意思
而二戰期間所設立的車站,仍稱為"停車場",如昭和18年的南台南
這表示"停車場"和"驛"在日治時期是混用的
此外"乘降場"指的是"昭呼站"也不對
以明治35年2月1日設立的"大稻埕乘降場"為例
"大稻埕乘降場"在設立之初就辦理客貨運,不可能是昭呼站
有趣的是"停車場"和"乘降場"之間很明顯有個等級上的差異
如"大稻埕乘降場"改名"大稻埕停車場"、"新車乘降場"改名"新車停車場"都有公告
雖然明治35年6月1日起全台灣的"乘降場"都改為"停車場"
但日本本土至今仍有"乘降場"的用法
以上是我翻臺灣總督府府報和官報翻到有嚴重50肩現象的發現
在此跟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1.176.87
懂日文的人寫出來的書也一樣
我會寫這篇有我的用意在
台灣鐵道趣味盛於抄來抄去
只要被抄的源頭錯誤,後面就整個錯誤,積非成是
以台東南線諸站為例,明明台灣總督府向台灣拓殖會社收購前就已在營運
但因為沒人肯去找原始資料
導致這幾站的設站日期都是以收購日期大正11年4月20日為設站日,根本錯誤!
其他全線各站的設站日期也是錯得離譜,糖鐵更不用說
而且有許多營業線竟然埋沒在歷史中
如溪湖糖廠二林線(不是溪州) 蒜頭糖廠蒜頭媽祖間 小港糖廠高雄線等等
還好最近一兩年辛苦的翻閱官方資料後一一把他們找出來了
改天我會一一把我的發現發表在網路上
※ 編輯: ntttc 來自: 111.81.176.87 (03/23 01:24)
停車場沒有水鶴和煤台的有一大堆
鄙人與李方宸先生認識多年
卻至今仍無緣拜讀其大作(不知要去何處找論文)
過陣子會用站內信跟您連絡
先跟您說聲謝謝了
其實紙本比較好翻,一目瞭然
玉里這邊無線網卡很慢,開資料庫要很久,反而累~
※ 編輯: ntttc 來自: 111.82.67.3 (03/25 17: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