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捐款支持,讓Lightbox持續舉辦活動:https://www.lightboxlib.org/donate
2016年起,Lightbox邀請到日本大學藝術博士、專門研究日本攝影展覽史的侯鵬暉,陸續進行「寫真日記」系列講座,本週 5/15(六)14:30 將推出第四場,主題聚焦在攝影歷史展及寫真美術館的誕生。
由日本寫真家協會主辦的「寫真100年ー日本人攝影表現的歷史展」(1968年)與「日本現代寫真史展」(1975年)的兩次大規模展覽,整理了日本攝影發展歷史,不僅為之後梳理攝影史的展覽與書籍樹立了一個基準,也促成了攝影專門美術館誕生的契機。而同時期,日本對於攝影原作照片(original print)的概念如何開始產生?當中歷經什麼樣的發展演變?與攝影美術館的出現之間又如何相互影響?
本講座將試圖串連起這些展覽與事件之間的承接關聯性,並概要介紹日本幾間美術館在創立初期的攝影館藏方向,與其所舉辦的攝影歷史相關展覽的特徵。講座最後,鵬暉也將分享參與協助編輯日本攝影歷史展的感想、疫情期間的工作狀況,以及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期望。
📢歡迎參考過去系列講座資訊:
✅寫真日記 — 談留學經驗、日本攝影展覽與相關資源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houpenghui
✅寫真日記 2 —《日本寫真年鑑2017》與展覽觀察報告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houpenghui2
✅寫真日記iii:日本攝影展第一手觀察報告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lightbox0816
- - -
🌻講者介紹🌻
侯鵬暉
1982年出生於台灣台中。日本大學藝術學研究科藝術博士。往返台日間從事攝影教學、研究、策展與創作。現為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講師、Lightbox攝影圖書室駐日人員。2017年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微光闇影」展出,2018年擔任台北國際攝影節「TAIPEI PHOTO」策展人。研究專長為日本攝影展覽文化發展與其影響,著有博士論文 《日本寫真展覽會的歷史研究—從戰後到寫真美術館的成立》,並執筆於《日本寫真年鑑》年度攝影展整理與展評之單元。
- - -
講者|侯鵬暉
時間|2021/5/15(六)14:30-17:30
備註|因疫情因素,本場活動將採完全線上直播
線上提問|https://app.sli.do/event/tr0sxn7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介紹 訪問作者: 簡永彬 內容簡介: 乘著寫真館的時光機遨遊臺灣, 從寫真了解臺灣,重建昔日生活場景與共同記憶。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由於攝影技術和文化的普及,寫真館(照像館)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攝影不僅開啟民風在民間...
日本大學 科 系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真日記4 — 從攝影歷史展到攝影美術館🎉
因應嚴峻的疫情,《寫真日記4 — 從攝影歷史展到攝影美術館》活動將從報名制活動改為線上講座,並不開放現場聽眾。
2021/5/15(六)1430-1730,歡迎大家於線上踴躍參加、並繼續支持Lightbox的活動,讓我們一起攜手度過難關!
---
2016年起,Lightbox邀請到日本大學藝術博士、專門研究日本攝影展覽史的侯鵬暉,陸續進行「寫真日記」系列講座,本週 5/15(六)14:30 將推出第四場,主題聚焦在攝影歷史展及寫真美術館的誕生。
由日本寫真家協會主辦的「寫真100年ー日本人攝影表現的歷史展」(1968年)與「日本現代寫真史展」(1975年)的兩次大規模展覽,整理了日本攝影發展歷史,不僅為之後梳理攝影史的展覽與書籍樹立了一個基準,也促成了攝影專門美術館誕生的契機。而同時期,日本對於攝影原作照片(original print)的概念如何開始產生?當中歷經什麼樣的發展演變?與攝影美術館的出現之間又如何相互影響?
本講座將試圖串連起這些展覽與事件之間的承接關聯性,並概要介紹日本幾間美術館在創立初期的攝影館藏方向,與其所舉辦的攝影歷史相關展覽的特徵。講座最後,鵬暉也將分享參與協助編輯日本攝影歷史展的感想、疫情期間的工作狀況,以及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期望。
📢歡迎參考過去系列講座資訊:
寫真日記 — 談留學經驗、日本攝影展覽與相關資源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houpenghui
寫真日記 2 —《日本寫真年鑑2017》與展覽觀察報告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houpenghui2
寫真日記iii:日本攝影展第一手觀察報告 👉️ https://www.lightboxlib.org/events/lightbox0816
- - -
🌻講者介紹🌻
侯鵬暉
1982年出生於台灣台中。日本大學藝術學研究科藝術博士。往返台日間從事攝影教學、研究、策展與創作。現為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講師、Lightbox攝影圖書室駐日人員。2017年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微光闇影」展出,2018年擔任台北國際攝影節「TAIPEI PHOTO」策展人。研究專長為日本攝影展覽文化發展與其影響,著有博士論文 《日本寫真展覽會的歷史研究—從戰後到寫真美術館的成立》,並執筆於《日本寫真年鑑》年度攝影展整理與展評之單元。
- - -
講者|侯鵬暉
時間|2021/5/15(六)14:30-17:30
備註|活動採全程線上直播
線上提問|https://app.sli.do/event/tr0sxn7l
日本大學 科 系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下的東京:守望相助精神,在早稻田學生身上彷彿又活了回來】
「一直以來很謝謝您的愛用,以後還請您多加利用!」
4月某日的中午,外送便當在12點後不久準時抵達。有趣的是,送餐的不是什麼外送APP的兼職外送人士,而是筆者住家附近 #早稻田大學 的學生。
這些學生並非領打工費的人,而是自願幫忙這些店家進行外送,他們來自早稻田大學各家科系。筆者所利用的服務,並非特殊的點餐APP,而僅是一個創立一年多的 #LINE官方帳號,宗旨是將「早稻田街邊老店美食送到大家身邊」。
在2020年5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日本最不安、全國進入「緊急事態宣言」時,學生被禁止來學校,只能線上授課,學校周邊的老店業績也銳減9成。
因為店員少,或是店員年事已高,不太懂得怎麼運用時下的外送軟體與科技,在一群畢業生的幫助下,創立了一個外送帳號,並跟學弟妹一起做起免費外送服務,為的就是不要讓這些老店因為疫情而倒閉。
在這些學生的幫助下,這些老店意外地撐過當初的困難期⋯⋯
https://bit.ly/2RTuYOT
日本大學 科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介紹
訪問作者: 簡永彬
內容簡介:
乘著寫真館的時光機遨遊臺灣,
從寫真了解臺灣,重建昔日生活場景與共同記憶。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由於攝影技術和文化的普及,寫真館(照像館)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攝影不僅開啟民風在民間蔚為風潮,官方也委託民間發行寫真帖與繪葉書,記錄臺灣並彰顯臺灣總督府的豐功偉業。
◆臺灣攝影第一個繁花盛開的時期,逾300張珍貴的照片讓我們看見日治時期大眾生活的樣貌。
西方攝影術發明至今已180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日治時期臺灣有一群攝影師,這些人可不是拿著大砲拍小模的外拍部隊,他們是受過專業攝影訓練,埋頭研究技法的家裡蹲。「三原色碳膜轉染印畫法」、「漆金祕法」是他們與日人寫真館分庭抗禮的不傳之祕。這些攝影專家平時喜歡在寫真館內玩自拍,也喜歡拍攝扮裝的女人。他們是臺灣攝影技術的源頭,將生命的熱情與精力注入鏡頭中,刻印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景致。
這是臺灣攝影第一個繁花盛開的時期,豐富而珍貴的照片讓我們看見日治時期大眾生活的樣貌,再度凝視那個人才輩出、創意無窮的年代。《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改編自2010年《凝望的時代》展覽專書,重新編輯並增補數篇從臺灣史角度書寫之專文,以及作者新近的採集和研究,如業餘攝影家李火增、謝金俊等,以臻至完整。
本書從臺灣攝影的源流和先行者開始追溯,繼而敘述日治時期攝影術和寫真館的蓬勃發展、寫真館的特色與庶民記憶,並詳述臺灣總督府如何藉由發行寫真帖與繪葉書,記錄臺灣並彰顯臺灣總督府的豐功偉業。本書也從技法、材質、觀念等面向探討寫真師的創作,將寫真師與攝影名家並列,更從風格的角度賦予寫真館攝影的獨特定位。這本少見綜觀臺灣寫真歷史圖文並茂的著作,堪稱臺灣攝影史詩鉅著。
作者簡介:簡永彬
1958年生於基隆。1985年日本大學藝術學部藝術研究所修了。1988年創立臺灣第四家攝影藝廊「夏門攝影藝廊」。1992年開始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研究中心整理蒐研臺灣攝影發展脈絡。2008-2015年陸續在臺北巿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前輩攝影家回顧展。2013年自創「意象.台灣」品牌,啟動「前輩攝影家影像資產資料庫開發計劃」,並獲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團隊,持續梳理和蒐研臺灣攝影文化各階段重要攝影家的作品及文獻資料。2017年起擔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發展系兼任副教授。

日本大學 科 系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王亭之從小在北京長大,大學就讀北京清華大學,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美國芝加哥歷史博物館探險隊做翻譯,進入了中國的大西部探險,這段期間他學會了35釐米攝影機的使用,也因此走上了攝影記者這條路。在1937年日本全面進攻中國,當時他是申報的攝影主任,也是赫斯特報系聘的東亞區攝影記者,在8月28日那天,日本軍機轟炸上海火車站南站,王小亭拿著攝影機到現場的時候,整個車站已經成為一片廢墟,他用僅存的電影膠卷拍下了一個滿身是血的嬰兒,坐在鐵軌旁大哭,這部片子由美國海軍從上海運送到馬尼拉,再送到紐約。而這張哭泣的嬰兒照片,就是由這部片子中擷取出來的一格畫面,並沖洗成照片,登在當時十月刊的美國「LIFE」雜誌上。之後也被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聘用為駐台灣特派員。
唯一現存的二二八事件的照片,是由台灣第一代攝影記者王之一所拍攝,上海出身的他,在1940年進入東京的日本大學藝術系攝影科就讀,也是第一代留學日本學攝影的中國人,1946年上海的「中國生活畫報」派他來台灣採訪,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是「中國生活畫報」駐台的攝影記者,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拍攝了很多的現場狀況,屍體,被焚燒的建築物等,他將照片寄回上海,畫報也以「台灣事件號外」為題,登了四頁畫頁,成了國際性大新聞,而這些登出來了畫面,也成了目前少數存留的二二八事件現場影像。
攝影工作者楊永智多年前擔任攝影記者,在工作時認識了這些第一代的攝影記者,聽了許多他們年輕時的故事,戰地攝影,對於現在的攝影記者來說是很難想像的,也因為聽了他們說了很多,讓楊永智對於他們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長期的記錄與收集他們的故事,多年後,大部分的第一代攝影記者都離開了,楊永智2013年也撰文出版了「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一書,內容就是描述台灣早期攝影記者的故事,對於攝影記者這份工作,已經過世的攝影家秦凱就說過「當攝影記者就好像是坐在第一排看戲,是何其幸運及快樂」。
小檔案
楊永智,1956年生於台灣台北,目前是報導攝影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自立報系攝影主任,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與撰述委員,NGO攝影志工,也曾在大學擔任兼任老師。
(影片中使用照片,王小亭由漢聲雜誌提供,王之一作品由王瑞提供,個人照蕭永盛提供)
新聞連結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302/1306526

日本大學 科 系 在 何必日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下載PDF檔案請到 https://hobi.tw
日本留學代辦專線 04-2221-3538
LINE@群發學習訊息 @hobibi
微信帳號 hofang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