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道路邊坡崩塌主因為可分為地震與降雨兩種,其中降雨引致之邊坡破壞其發生頻率與範圍遠較地震引致崩塌為高,且降雨引致之邊坡破壞具有一定之延時與前期徵兆,使得此類災害之預警較為可行且易發揮成效。
然現有對於降雨引發崩塌之評估方法可概分為經驗法與解析法兩種 ,經驗法為根據以往崩塌資料及崩塌的內在因素與外在誘因,然隨氣候變遷影響,經驗法則可預期之結果恐有不足 。
至此我國公路邊坡預警系統中少數案例已引進地表運動及土層滑動監測文指標、另有利用CCD 攝影機、雨量計、GPS、地震儀等監測系統,但主要仍沿用坡地治理常用之降雨特徵做為預警依據,而隨科技進步,部分數據早已可用科學儀器量化,相關單位因視情況而定,導入科技設備,確保相關預警真實性。
政府各機關都盡力避免災害發生,畢竟預防勝於事後補強,對於民眾亦同,能提早獲得訊息,也能避免意外發生及降低損失。
目前政府單位的以APP做為主要媒介,然各樣功能多有重複,如高公局高速公路1968(路況整合),公路總局的幸福公路(及時通知路況)、安全台灣(強震強雨、空氣品質通知、省道管制)、公路施工通報系統(提供廠商回報)等等 。
對於民眾而言,如果要獲得最新路況或落石坍方、道路封閉等資訊,過於混亂重複性太高,交通部應與相關單位做資訊整合,方能提供民眾最便捷的資訊獲取渠道。
而每年台灣約有2萬多人是到醫院前心跳停止,有鑑於此政府從2010年開始規定在公共場所需放置AED電擊器,數量已近萬台。
但監察院日前調查發現,自2013年起,雖然政府大量建置AED,每月的使用次數平均僅10件左右,使用率並未隨之上升形同擺設,根本問題在於有需求的病人找不到AED 。
而AED旁的民眾不會使用或找不到會使用的人,根據「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設置AED場所應指定管理員,負責AED之管理;管理員應接受並完成心肺復甦術及AED相關訓練,並每二年接受複訓一次。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應置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之規定,交通部轄下單位為設置的大宗,故交通部應落實訓練,在緊急狀況時提供民眾有效協助。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
施工通報app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叫阮第一名!嘉義市獲105年公共設施管線考評,全國特優!
嘉義市率先開辦管線圖資補正,導入智慧治理,讓錯綜複雜的地下管線,不再是「迷宮」。另外也建置管線資料庫、管線挖掘管理系統、現地查報APP,不僅讓施工通報、案件查詢更有效率,也減少道路重複刨鋪的次數!
施工通報app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水利局)
全台水情吃緊,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水成為熱門焦點。而日前完成再生水交換的台積電與奇美更是全台首例,備受關注。
據了解,台積電將仁德再生水廠1萬噸的額度,轉讓於奇美,而奇美也將自己1萬噸的自來水額度轉讓給台積電,並由台積電補足較高的再生水費差額。交易後,由於奇美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就不用大費周章拉管線到較遠的台積電,奇美就近使用再生水,而台積電使用奇美原本的自來水額度,市府因此次交換而省下18億的管線費用,成為佳話。
但由於是全台首例,目前沒有太多案例可以參照,在制度與法規上還未完善。市議員旺詮在質詢中提出,未來臺南再生水工程完工後,每日可提供6.3萬噸的再生水,可見再生水產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也會增加。如何完美複製台積電與奇美的交換經驗,使更多業者交換成功,將是市府努力的目標。蔡旺詮指出,這次交換是市府在長年協商下促成的,也肯定市府的用心與努力。然而再生水的交換不能只靠協商,政策上的輔導也很重要。他表示因為奇美與台積電都是大廠,承受能力高,所以最終答應交換,但未來可能出現小廠與小廠交換的案例,該如何吸引業者,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旺詮分析,再生水雖與自來水品質相當,但還是略差,尤其是某些製程嚴格的產業,要設計什麼誘因使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這是必須考慮的。其次,本來就願意使用再生水的廠商,為何要特意去交換成自來水,他們與市府簽約使用再生水,只要坐等市府將管線拉好即可使用,似乎沒有理由替市府省下管線費用,而多此一舉刻意交換。想使用再生水的業者距離遠,不想使用的業者距離近,導致拉管線的經費負擔加大,所以交換勢在必行,如何分配協調減少費用,並配對業者研議換水,政策上的補助與優惠設計,將是未來的關鍵。
同時旺詮也關心近來載水車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週新市區的產業道路因載水車頻繁路過,導致路面塌陷龜裂,他指出水利局與工務局必須見微知著,去了解是否有其他載水車行駛的路線也有路況問題,他提到現在水資源緊缺,如果這些路段因路況問題引發載水車車禍,那將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現在連火警救災用水也使用載水車運送再生水,如果因為車禍耽誤救災,豈非罔顧人命。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將與工務局、經發局加強合作,對運水路線做詳細檢查。
呼籲加強跨局處合作,請水利局與經發局將公務及民間載水車常使用的路線地圖,彙整後轉發給工務局,由工務局進行路況的檢查。以維護水資源與市民安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m1Tzxf48V8/hqdefault.jpg)
施工通報app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856tE6XxxA/hqdefault.jpg)
施工通報app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北永和 路面坍塌,幕後搶救最大功臣「#iRoad新北市智慧道路管理中心」,今天正式揭牌。
日前在永和區發生因施工而造成的大規模路面坍塌事件,市府在接獲消息後迅速進駐搶災,並且提前完成復原工作,全靠新北 #工務局 籌設的「Road智慧道路管理系統」,即時提供地下管線最新資料,迅速整合完成搶救。
今天 #侯Sir 特別一一向所有 #養工處 的夥伴握手致謝,謝謝他們辛勞的付出,替新北市民把關用路安全。同時也感謝 #自來水、#台電、#中華電信、#瓦斯、#有線電視 等多家管線單位配合市府政策。
iRoad APP利用 #3D管線圖像,和熱門手遊「#精靈寶可夢」有些類似,結合 #AR擴增實境,就可立即掌握施工路段地下管線狀況,降低施工不甚挖損民生管線機率。同時提供 #一鍵通報 功能,未來只要用手機拍照,系統就能自動定位並上傳,供施工人員按圖索驥,讓養護流程不僅e化,更要行動化。
讓民眾最有感的道路與交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常常聽見民眾抱怨馬路一直挖、一直挖,卻看不見成效,對施政信心大打折扣。但新北市道路面積有6萬1520平方公尺,是台北市的3倍,道路總長度達9千多公里;在人員少、經費短缺的情況下,期盼藉由智慧道路管理中心的成立,提升行政效率,給大家更安全的用路環境。
#智慧安全城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3f95U1LxGE/hqdefault.jpg)
施工通報app 在 2021-08 本市道路施工APP通報機制宣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08 本市道路 施工APP通報 機制宣導. 444 views444 views. Aug 11, 2021. 13. Dislike. Share. Save.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