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家出動 ???: 農歷新年十大賀語兼鼠年十大成交回顧 農曆新年又來到!如果你要跟開舖做生意的朋友拜年,除了說句「恭喜發財」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呢? 拜年講心,論舖講金!現在我跟你講心又講金,分享我的拜年十大賀語!兼鼠年十大商舖成交回顧! 1) 老闆!我祝你生意興隆 生意興隆! 說到肺炎疫情,就...
新揚科研究報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新揚科研究報告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巍巍赫赫居廟堂之高者,囂囂然於內、硜硜然於外,大肆宣揚:「台灣再次擊退病毒!」之餘,竟無片刻反思或懸念,憫恤國人所承受的代價。何以大地渾厚,百姓竟如履薄臨淵?何以穹蒼高遠,眾生卻是佝僂伏行?防疫破口這筆帳,台灣民眾應向夸言「負責」,實坐糜廩粟的尊貴高官聲討。>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的經濟成本難以估算,唯有嘗試估算,麵包與魚如何支配的經濟決策討論,方纔能有理性依據。上周於本欄《疫情何價?》一文,筆者拋磚引玉估算,疫情在台灣的經濟成本以1兆起跳,可能高達19兆。然更有意義、但難上加難的問題是:「防疫破口究竟何價?」
根據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於今年6月所發布之研究報告,疫情經濟成本之估算,至少應涵蓋四個主要層面。
首先,計算產出(財貨或勞務)的減少。《經濟學人》雜誌今年1月,比較「世界銀行」於2020年1月全球疫情爆發前所預測之GDP,與實現之GDP兩者間的差異判斷,2020年疫情爆發所造成之產出損失,為全球GDP之6.6%。
台灣於今年5月防疫破口發生前,並沒有嚴重本土疫情;以《經濟學人》雜誌所估計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對於GDP之影響數,乘上台灣三級警戒天數、再除全年天數,概估台灣於三級警戒期間,產出的減少為GDP之1.32%(6.6% × 73 ¸ 365)。套用主計總處8月GDP最新預測數,台灣於三級警戒期間,產出之損失為2,846億。
第二,計算各級政府機關、國營事業與特種基金為疫情防治,以及紓困振興所投入的所有資源。簡化起見,忽略各級政府一般預算中,為因應疫情警戒升級之額外支出、不考慮國營事業費用減免損失、也不納入地方政府對於紓困振興加碼之支出,僅計算中央政府於三級警戒期間新增之特別預算額度4,200億(紓困4.0支用與五倍券所須)。
第三,量化不幸染疫死亡者的生命價值或染疫對個人健康造成永久性傷害之損失。染疫對個人健康造成永久性傷害的損失,雖能以工作能力喪失程度來量化估算,但因欠缺統計資料,無法納入考慮;僅計算染疫不幸死亡者之「統計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VSL)。2000年後,台灣較具學術公信力之VSL估算結果,介於1,533萬至4億1,241萬之間;如此大的差異,讓人莫衷一是。
本估算改以布魯金斯研究院今年6月發布報告中,用來計算全球經濟成本所使用之VSL為基準—每人命500萬美金。台灣於三級警戒期間,每日新增死亡數合計為774人,以美元台幣匯率27.5換算,染疫死亡者之經濟成本為1,064億(500萬 × 27.5元 × 774)。
第四,計算疫情對於教育與訓練造成影響,而使勞動生產力下跌之損失。三期警戒對於專科及大學以上學生之學習與在職人員之工作訓練的影響,忽略不計。根據世界銀行於2020年6月所公布的研究報告,在最樂觀情境(遠距教學對策成效良好)下,校園關閉3個月,於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對於國小至高中階段學生,每人平均終生收入損失折現金額為6,965美元。
台灣自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至該學期最後一天7月2日止,校園關閉45天;換算國小至高中階段學生每人平均終生收入損失折現值為3,483美元(6,965美元 × 45 / 90)。根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度國小至高中階段學生人數238萬,以美元台幣匯率27.5換算,概估台灣於三級警戒期間,校園關閉造成經濟損失為2,281億(3,843 × 27.5元 × 238萬)。
最後,其他諸多直接、間接與外部成本全都忽略不計,僅上述四項金額加總,保守估計台灣疫情破口之代價為:1兆391億;相當於全台2,350萬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人負擔4萬4,218元。
新揚科研究報告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家出動 ???: 農歷新年十大賀語兼鼠年十大成交回顧
農曆新年又來到!如果你要跟開舖做生意的朋友拜年,除了說句「恭喜發財」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呢?
拜年講心,論舖講金!現在我跟你講心又講金,分享我的拜年十大賀語!兼鼠年十大商舖成交回顧!
1) 老闆!我祝你生意興隆
生意興隆! 說到肺炎疫情,就人人都留在家中,只可到街市買餸。現我站在在深水埗基隆街377號紅色招牌這個無名菜檔,早前成交了2860萬,再過五間舖,超市就早前成交了2880萬。還記得,舖市最旺,自由行2013及2014年的時候,銅鑼灣的商舖每間由9000萬下跌到3000萬。基隆街這裡的舖由千多萬上升到3000萬。一個跌剩三分一,另一個卻升了三倍。買舖應該低位持有高位沽出,而不是高追低沽,今時今日的舖市,人人都到街市,肺炎疫情過後,遊客又多不多來這裡呢?人們會留在家中還是出外食飯多呢?街市會更旺些?還是會淡靜一點呢?買街市舖小心摸頂!
2)大媽!我祝你鴻圖大展
大媽!祝你鴻圖大展!所說的是錢大媽。現在我於葵涌石蔭路,後面這間舖早前由東亞銀行沽出了5200萬,4000多呎的地方。錢大媽就用$100,000租了半間。現在銀行不停沽舖,例如東亞,富邦,星展。但錢大媽呢?失業率愈高,創業率愈高,大量加盟者加盟錢大媽去大展鴻圖。你說是否鴻圖大展?
3)Uncle! 我祝你扭轉乾坤
說到扭轉乾坤,當然要提舖王波叔—鄧成波!坊間某研究報告都有提到,於社運及肺炎疫情之前幾年,波叔合共購入了266億物業。現在當然要減減磅,所以他於今年初,2021年的第一季,就連續沽出了9間舖,合共7億的市值。包括我身後,灣仔活道VTC對面上層的老人院,空間地下加上一樓面積合共11900呎,以1.15億成交。買家亦不簡單,是科達地產的湯君明,4厘多的回報算相當不錯。加上在小巷的「麻王」及「麵語」孖舖成交了合共3100萬,也是波叔物業。加起上來9間舖共7億,比起他買入266億的物業算是小數目。希望今年舖市會好轉,祝願波叔扭轉乾坤!貨如輪轉!最重要是身體健康!
4)大王!我祝你舖舖高升
大王,我說的是磁帶大王—陳秉志,他真的是舖舖高升!我現於灣仔軒尼詩道天樂里後面的泰國菜館。他在2014年8月份舖市最高峰的時候,就用5600萬買入,還記得一個月後2014年的9月便發生佔中事件,舖市便開始向下滑,再加上社運及肺炎疫情,在最黑暗的時候,我身後這間舖於2021年1月竟然能沽出了6450萬,比起最高峰時的5600萬再高出超過15%,即6450萬,你說是否舖舖高升呢?不過亦知道他買入了中環中心9層物業,每層大概10億,或需要把其他地舖物業放售。祝願他放售的其他地舖繼續舖舖高升!
5)同事們!我祝你們雙喜臨門
說到雙喜臨門,當然要祝賀我一班同事們。去年肺炎疫情嚴峻,4、5月份時,我們用了2100萬買入這間皇后大道中的燒臘店。同時,又用2100萬買入銅鑼灣道的一間7-11便利店,然後,這間皇后大道中的燒臘店,就由買入的2100萬,沽出了2800萬。而銅鑼灣道那間舖就由買入的2100萬,沽出了2880萬,合共為我們基金進賬1480萬。為什麼銅鑼灣道那間舖比這間更值錢?因為銅鑼灣道那間有現租客,沒有售後工作。而這一間需要分間及分契重並重新招租,因此要保留一些水位給下一手買家。你說是不是否雙喜臨門呢?祝賀同事們!恭喜!恭喜!
6)業主!我祝你們苦盡甘來
說到苦盡甘來,當然要提到我身後的尖沙咀首都廣場。2013年11月有位投資者就以378.3萬買入2樓S154舖,持貨7年後沽出了24.5萬,賬面蝕幅93.5%。是香港商舖蝕讓幅度的記錄。細有細蝕,大有大蝕!另一邊廂栢麗大道就有資深投資者華哥-李耀華,2014年以4.4億買入E段一間地舖連一樓,持貨8年後上年沽出了2.1億,足足蝕了2.3億!亦是香港單一商舖成交的蝕讓記錄。當然,華哥這舖蝕一點點,其他舖可賺回來。投資沒有百發百中這回事,祝福一班劏舖小業主或資深投資者也好,來年苦盡甘來。
7)核心區!我祝你春回大地
說到春回大地,我不想說其他投資專家,我只想說一位樓市專家-祥益地產的汪敦敬,一向持有民生舖的他,今次他首次買入核心區尖沙咀漢口道44號的地舖,我身後的這間地舖他買入8380萬,原業主於2007年以6600萬買入。這位置要做到3厘回報,21萬租金,小巷單邊共1000呎的空間,當遊客回來時絕對不難。高峰期這間舖租值有52萬,7至8厘回報!只要政府通關,遊客回來,市一旺,這間舖以一至兩億沽出絕對沒有難度。這位專家都在核心區底撈底,你說是否春回大地呢?
8)同事們!我祝你們早著先機
說到早著先機!當然要恭賀我一班同事們,還記得上年政府11月26日宣佈撤銷工商舖的雙倍印花稅,稅率由最高8.5%減至4.25% 。我們預期舖市將價量齊升,遲一點更難追價,於是準備了幾張支票,當11月26日措施宣佈後,我們就馬上簽約,以988萬買入這間於太子汝州街的摩芽雞蛋仔。全靠一班同事們早著先機,為我們的基金投資者賺了一筆。
9)老闆!我祝你有備無患
有備無患,不得不說一位平民超市的凍肉大王—佳寶老闆林曉毅。大家有所不知,他其下百多間分店中,他自己擁有六十多間,當中九成自用,一成出租。買舖自用就是有備無患,進可攻退可守。進的,可多開幾家分店,做生意賺錢。退的,可作資金周轉,有需要時可沽出套現。最近林曉毅就沽出了四間舖,合共套現5億。這裡是其中一間,於九龍城岩前塱道62號。這間自用舖佳寶超市於2013年以1.3億買入,最近亦以1.3億沽出,是平手離場。自用舖售後租回,買家對他特別有信心,沽舖又特別容易,你說是不是有備無患?
10) 高手!我祝你十全十美
最後,我要說一宗十全十美的商舖成交!不知不覺,我已在坊間現場錄了二千二百多宗商舖成交影片。去年,唯一一宗我給十分的,是我身後上環樂古道的吳興記,地舖、閣樓連一樓合共三千呎的空間,以2200萬成交。計一計,每呎只需7333元,比住宅呎價更低,你說是否值十分呢?然而我給予的分數都有影響力,買家一個月後再轉手,就由2200萬沽出了3000萬,賺了800萬,升了值36%。而原業主吳興記就由1984年用168萬買入,持貨37年,升值了12倍。大家都賺大錢,買家與賣家豈止兩存其美,簡直十全十美!
說到底,牛年最重要是勤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家多勞多得,才能多買幾間舖!
最後,我們李氏一家,祝願香港牛年,健康團圓、和氣吉祥、舖氣揚眉!
。。。。。。。
【2021年第一季商舖基金集資】集資上限港幣6000萬,今期我個人會加碼起碼1000萬。
預祝大家新一年,舖市扭轉乾坤,舖舖高升!
盛滙商舖基金專注投資香港商舖,讓客戶以較低資金購入基金參與商舖投資(低至港元300萬),相對於購入單一商舖動輒過千萬元,投資基金的客戶等同以較低門檻投資多間商舖,更可分散風險。
盛滙將於2月舉辦多場基金講座,讓您了解牛年舖市走勢及商舖基金如何捕捉良機。
日期:2月19日(五)/23日(二)/25日(四)
時間:1 – 2pm
地點:中環新世界大廈1座1502-3室 (本公司會議廳)
對象:按證監例只適合持有八百萬港元以上流動資產(非物業)人士
註:疫情期間,每場只限六位。參加者須全程配戴口罩及保持1.5米社交距離。
報名方法:
https://edwinlee.com.hk/%e8%ac%9b%e5%ba%a7/
查詢: 2830 1117 (Ashley) / 2830 1111 (Suki)
WhatsApp: 62067091
新揚科研究報告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在川普的強力施壓下,疫苗的研發真的可以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嗎?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我們好一陣子沒有講疫情了,現在全球都把希望寄託在疫苗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我的旅行清單已經長到拖地了,不過現在看起來是前景不太樂觀。)不久前我們川貴人拍胸脯保證說,在他的領導下,美國10月就會有厲害的疫苗可以用!但是搶快推出的疫苗,會是「驚喜包」還是「恐怖箱」,現在還很難說,不過川普開出的支票,隔沒幾天就被專家狠狠打臉,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說,疫情恐怕會持續到2021年,疫苗想要廣泛接種,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也不是佛奇故意跟川普唱反調,實在是因為疫苗研發真的需要耐心以及扎實的試驗,何況幾天前醫藥界才傳來讓大家心碎的消息。
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疫苗,最近因為一名志願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8日宣告暫停正在英美等地進行的臨床試驗,後來經過獨立調查確認疫苗安全無虞,才又再恢復第三階段人體試驗。不過這支疫苗剛好就是川普先前一再要求,說會趕在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日之前批准上市的候選疫苗之一,現在各界就在擔心,疫苗問題還這麼多,你一直趕鴨子上架,會不會「食緊挵破碗」啊?而且這個競選嘛,送衛生紙就算了,你給我送疫苗!
儘管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內尼(Kayleigh McEnany)馬上跳出來講,「疫苗問世的時機,絕~對跟選舉無關,全都是為了挽救生命!」但大家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年頭政治干預科學例子到處都是。
川普干預政治干預科學的例子實在太多,我們隨便舉幾個,像是刻意淡化疫情好了,最近在美國炒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曾經調查「水門事件」的記者鮑布‧伍華德(Bob Woodward)在新書爆料說,川普早在2月就知道COVID-19有非常高的致命性,卻選擇刻意淡化疫情。這就是標準的川式邏輯,好的總統是能讓民眾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但又不恐慌,哪有人做半套,還覺得自己很棒的啦?
第二個例子是以行政干預醫療。
美國《政客》雜誌(Politico)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寫著:「川普幕僚干預了CDC對於COVID-19的報告」。川粉先別急著罵它是「左膠」雜誌喔,《政客》是左邊的罵他們太右,右邊的又罵他們太左,遭遇跟我很像,我特別同情,至於報導品質我覺得是滿不錯的啦。這次他們是從三位知情人士那邊掌握到CDC高層的電子郵件,發現「川普們」干預醫界的證據。CD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週報告》是專業科學家所操刀,是當局向全國醫護、研究人員和公眾,報告最新疫情資訊的主要工具,過去從來沒有受到政治力干預,而且幾十年來一直被視為國家公衛的基石。
但是自從沒有任何醫學或科學背景的,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卡普托(Michael Caputo),今年4月被任命為美國衛生部發言人後,他就三番兩次施壓CDC延後發布報告,甚至要求專家粉飾報告,好讓內容符合川普的聲明,也就是:唉呀~疫情沒那麼誇張,沒問題的~包在我身上!
第三個例子,就是不管疫苗多重要,要槓的還是要槓。
最近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以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聯手主導了一項疫苗實施計畫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目的是為了加快疫苗研發和試驗,並且確保疫苗授權使用後,能夠迅速、公平地把疫苗分配給世界,目標是在2021年底以前,為簽署協議的國家提供20億劑的疫苗,目前已經有172個國家和地區加入,台灣也積極想要簽約,不過先前才剛跟世衛翻臉的川普,怎麼拉得下臉說要參加,當然直接說老子不爽加,還嗆聲說「美國不會被受腐敗世衞和中國影響的多邊組織限制」,現在已開發國家中,唯獨美國不參加,要自己搞,又來了,American First啦!
川普要怎麼搞,專家們很難阻止,但是為了淡化公眾對疫苗的疑慮,先前傳出考慮緊急授權讓疫苗抄近路上市的美國食藥局FDA,已經出面喊話,他們絕對不會放水讓疫苗在還沒成熟的階段就推出,局長哈恩(Stephen Hahn)還寫了一封信給所有員工,承諾當局會堅持科學原則,試驗結果也會由獨立專家小組進行審查,不會受到政治動機影響;醫藥大廠也有動作,包括阿斯特捷利康、輝瑞、嬌生、默克在內的9家公司CEO,(9/8)共同簽署了一份承諾,重申在疫苗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有效之前,不會申請監管單位批准或授權。雖然有這麼多專家發誓,我絕對不受川普影響,疫苗真的也夠安全,問題是民眾相信嗎?
獨立醫學研究組織「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日前公布了最新民調,他們在8月底到9月初期間,訪問了1199位民眾,其中有62%受訪者擔心,川普政府的施壓,會導致FDA在選前匆忙批准疫苗上市;而且就算疫苗真的在選前問世而且免費提供施打,也有54%的民眾不願意接受注射,有趣的是,不敢打的民眾裡面,有六成是共和黨人(60%),甚至比民主黨人還要多(50%),這也太不給你們家川貴人面子了吧!其他機構做的民調,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這些數據代表,就算大家都清楚疫苗可能是終結疫情的關鍵,但受到政治力介入,老百姓還是會,嗯…我OK你先打。這個疫苗還沒推出, 名聲已經被搞臭了。所以你說政治人物的誠信重要不重要?你平常覺得,啊沒關係啦,我這次講誇張一點,選票拿來了再說,會死人嗎?這次的事情就告訴我們,會! 政治歸政治、科學歸科學,難吶!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疫苗政治化
#我ok你先打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新揚科研究報告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新聞處(9/3)】
#比照台中科技查空污
台中近年來有許多新興建案,所以台中市環保局今年開始要求工地裝設微型感測器,至七月底已稽查8584次,開出93次罰單,減少3525公噸的懸浮微粒,雖然桃園空污問題沒有台中嚴重,但同樣有許多建案、工地造成的揚塵,桃園環保局是否有意願跟進台中市的作法,針對建案目前有何措施?
環保局則說,目前僅針對大型的一級營建工地,以及市民較常陳情的工地加裝感測器,智翔則希望可以擴大裝設的範圍,將二級營建工地也納入範圍。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數量高
根據審計報告統計,截至去年底桃園市有1016處污染控制場址,佔全國總數近半,其中986處為農地污染,僅次於彰化縣,請問環保局有無改善的計畫?既然環保局表示這些都是陳年舊案,皆有要求業者改善,那請會後再提供數據,我們來檢視看看這些年來污染場址有無減少。
#公害陳情數量增加
根據環保局的施政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公害陳情案件,除了水污染下降之外,其餘空氣、噪音、廢棄物、環境衛生等項目都提高了,總體增加11.3%,雖然環保局長將現象歸因於市民環保意識的抬頭,但依然代表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所以稽查科目前的工作重點都在處理空氣與噪音(前兩大類)的陳情稽查。
#健行路豆腐工廠飄惡臭
至於公害陳情的實際狀況,今天智翔也在議會中特別提及近年來於健行路豆腐工廠的案例,健行路周遭居民受不明惡臭困擾,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兩家豆腐工廠長期將廢水排入雨排,加上桃林鐵路施工打通而異味飄散,並且在去年12月底被環保局認定改善完成後,今年三月再接獲民眾投訴,向環保局反應。
這案例顯示出,環保局對於小型工廠的監督未盡周全,既然豆製品的廢水屬於事業廢棄物,就不應讓其偷排放至雨排,最後流向南崁溪,那麼南崁溪的整治永遠不可能完成,況且雨排管道鄰近桃林鐵路,若不想辦法改善,屆時被吸引至桃林鐵路遊憩的市民聞到惡臭,公害陳情電話恐怕要接不完了。
#市政資訊系統性告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八月五號起八大風險場所需配戴口罩,有鑒於上半年各局處在活動取消的消息上彙整混亂,建議新聞處能從過去的狀況吸取經驗,應有系統性整理並將消息公佈於市民便於搜尋的平台或管道。
#公民會館活化
桃園區公民會館今年由新聞處接手管理,6月公共場館重新開放後至今使用率不高,而七月份時,新聞處曾說九月會完成研究報告,年底前著手辦理轉型活動,因此詢問目前的計畫規劃進度如何?
處長則回答,目前有三方案,看是否由政府全權管理,還是委託民間業者,九月份開始會開始舉辦主題活動,預計每兩個月一檔次,也會與當地里長、社區商圈共同討論活動的形式,智翔則請新聞處再提供目前方案的內容,希望可以讓公民會館的使用早日活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