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領導人必須要有『矛盾領導』,或稱為悖論領導)(paradoxical leadership)的能力。
矛盾領導是指人能把兩種極端的領導行為有效統一的領導方式,例如之前專欄提及的唐太宗李世民,既仁慈又威權、既民主又專制、既彈性又規律。而未來的領導人應該既能科技掛帥也能人文關懷,做一位「人文與科技兼顧」、「個人福祉與組織利益兼顧」的兩全其美領導人,大步跨越人文與科技的鴻溝。」
在我看來,能做到矛盾領導,需要有更開闊的氣度和更遠大的視野,你覺得呢?
#職感分享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62414
新唐人大視野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凱達格蘭學校青年營-第11期結訓】
大學四年埋首科技業各類實習,對於業界培訓年輕人的教學跟流程,也算是略知一二,但跨來政治領域後,就很想嘗試此類培訓,看看會教些什麼外,也好奇來的年輕人大概是怎樣類型,所以趁代表會開議前,報名凱校青年營,特地南下高雄上課,當然年齡限制最大是30歲,而我也是裡面最老的一個QQ(年齡壓底線)
#凱校就是黨校?
這問題應該是很多人既定的認知,但與其說是民進黨黨校,我個人認為比較偏向是對有本土意識的年輕人,去做視野上的增廣提升,如找來謝佩芬(吐瓦魯外駐聯合國外交官)魏德聖(台灣電影導演)、唐鳳(數位政委)、方君竹(公視記者真心話主持人)、耿暄(Yahoo總製作人)…各行各業的人才,或許不可能短時間學會這些專業,但有機會快速認識各領域並提問,這肯定比待在同溫層學校要大大有趣,更重要的是,這些來自各科系學生互相交流、磨合、學習,未來對進入職場是有一定的幫助。
#來的年輕人類型
這一期收了40人,除了大學、碩士在校生,最小也有高中畢業剛升大學,有人是想學習新事物,有的則是父母叫他來(父母也凱校結訓畢業),而因為關心政治而來的,不外乎是受香港反送中、反高中課綱微調、現職某民代助理、曾參與選舉志工…,漸漸能感受到不同社會運動抗爭帶來的影響,正一步步推動不同年齡層的年輕人,前仆後繼來參與、關心政治,對比學生時期的我來說,這些年輕人有這樣的行動力來關心政治,是我相當佩服與高興的。
#政策提案攻防與候選人選舉
四天三夜緊湊的上課外,還有分組競賽,要把十個不認識但分到一組的人凝聚起來,並決定好政見、候選人、幕僚攻防,是有一定困難的,而我們這組抽到要論述的政見題目是「經濟」,一個可大可小的題目,所以大家在討論時,勢必也有路線衝突,到底要提全台經濟政策看起來比較完善?還是特定產業的深度論述?當然也可以惡搞上台只喊「發大財」來當作我們的政見(笑
#有趣的觀察
我們這組最後以「電競產業」來做為經濟政策提升的方案,這一方面是行政院列為的潛力產業外,也是我在沒從政前的工作日常,所以內容不敢說盡善盡美,但在邏輯與資料處理上算得心應手,政策攻防時,有位學員模仿暴怒家長質問我們:「電競產業就是一個打電動,無法讓小孩專心讀書、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一個產業跟興趣!@#$%」霹靂啪啦轟了一堆,自然是引起全場大笑,不過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啟發,因為實際政治場域,選民的確會隨時把他的偏見、厭惡、錯誤資訊,夾雜憤怒情緒往你身上倒,必須學會沉住氣,來思考怎麼去理性回應他,而不是跟著他的情緒隨之起舞。
最後我們這組,順利拿下專業評審認定的第一名,但有趣的是,在學員投票成績上卻沒有拿到,我並不因此感到生氣或失落,只是透過這樣反思,或許能更證實「投票是感性而非理性的決策」,可能因為喜歡或討厭哪個人來決定投票、也可能是無法鑑別政策價值、或我們表達不夠清楚,亦隨便亂投也沒差,或就是不爽我們…等等(以上都為假設),這從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就能看出,理性論述但無趣的陳其邁 vs 反應機靈但油嘴滑舌的韓國瑜,哪個討人喜歡,哪個適合專業的政治工作,這我想一目了然,而後續的演進大家也很清楚發生什麼事。
這幾天有個學員跟我聊到「希望能加強自己的專業,然後參與未來的地方選舉」,我當然樂見其成這樣的方向與努力,只是也老實跟他說「專業是對自己,對選民負責,然而能不能參選或選上,則有非常多變數,如你爸媽是誰?你是原、客、閩、外、新哪個族群?你是哪個政黨?你有多少錢?有沒有樁腳願意幫你?長的討不討喜?學經歷是否豐富?… 老實說現在不少政治人物,在沒有專業情況下,只憑上述幾點就能當選,所以千萬別認為有了專業,選民就一定會投給你,因為這牽涉到你本身的論述能力外,還有選民對政治的想像與鑑別程度」
#給十一屆同學的話
因時間關係,沒辦法跟同學們好好交流,這是我覺得相當可惜的,看著不管是受社會運動感召、政治明星魅力吸引,還是個人期許因素想參與、了解政治的年輕朋友,都希望讓大家少走點冤枉路。
從政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初心」與要付出的「代價」,不然獲得光環與權力後,人格是非常容易變質的,政治是個大染缸,如果你認同跨越同溫層是很痛苦麻煩的事情,那政治領域大概就是個超級三溫暖,讓你嘗遍人情冷暖與各種是非,有一句話是這麼說「面對理想,最困難的不是路上的挫折、攻擊、失敗,而是抉擇與理想同樣幸福的事物」哪些幸福會消失,就是你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當然,參與政治不一定要選舉,幕後的政治工作也分很多種,從最基層的發文宣、跑各類活動場、網路社群經營,到進階一點的情報蒐集、網羅優秀政治夥伴、組織各類社團、尋找資源壯大、專業政策幕僚、各類選舉操盤...,甚至更複雜的人性分析、社會觀察、政黨之間的合縱連橫...一個優秀的幕後政治工作者,可能比檯面上的候選人,還更有歷練及被受尊重,這也是一些資深立院助理,其實比新當選立委還有說話份量的原因。
總之,零零散散打了一大堆,希望能幫上大家的忙,也期待大家能有好的將來,有經過竹北都可以來找我聊天打屁 😊
新唐人大視野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V】粽子要加辣!端午是中國的專利嗎?
粽子吃太多,膩了嗎?加辣助消化!
晚間十點「#民視辣新聞」請準時收看噢!
#吃粽子戰南北已經落伍了
#現在比較流行戰中國黃智賢和共匪信徒小粉紅
談到粽子,本人一篇端午節文章也能吸來無數「共匪八毛網軍」出征?正好一網打盡,叫我天才小釣手!😎
「文化」、「國家」兩回事,很難懂?
吃個粽子戰南北也就罷了,戰「不是中國人過什麼端午節」才是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最新流行!
隨著歷史變遷更迭,自然會造就不同國家的形成、不同的主權與涉及地理上不同領土範圍及治權*(詳見備註「此中國非彼中國」)。
文化、歷史和民族、國家均是不同概念;中共企圖以文化歷史來達到統戰目的,根本是司馬昭之心舉世皆知,簡單說就是常識。用以大中國的史觀,用以大中國的文化歷史來綁架台灣,無非是將台灣箝制於「兩岸同屬一中」、「同文同種」的「一個中國原則」的陷阱之中。
#唐鳳提醒過大家:
#台灣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分離出去了
台灣是為一個島嶼,自史前時代已有人類活動,舊石器時代更以長濱文化做為代表;台灣更被視為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台灣,有其自身「主體性」的歷史文化;是以本土化、國際化、全球化的視野來看,台灣不只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更非大中國史觀裡頭一個附屬的小小島嶼(延伸閱讀:https://reurl.cc/L3rj34)。
#向大中國史觀說不
#向國民黨黨國國立編譯館的歷史版本說不
#身為台灣人必須認識了解並重建確立台灣史觀
台灣作為一個民主、獨立且現代化的海洋國家,不只自由、民主、獨立,更承接了不同族群、包容了外來和本土的各種文化,中華文化,也不過是其中一種。至於「端午節」和「粽子」,韓國、日本、越南都過端午,「粽子」也非中國專利;墨西哥有、南美洲有,越南、泰國⋯⋯台灣原住民的吉拿富(Cinavu)、阿拜(A Bai)均有類似以葉子包裹米等穀類蒸煮的食物。
延伸閱讀:《蛤!?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https://reurl.cc/GVyXzA
#不是印度人阿拉伯人為什麼要用阿拉伯數字?
#用阿拉伯數字的難道都是印度人或阿拉伯人?
台灣、中國就是「兩個國家」;
沒有九二共識、沒有兩岸同屬一中、堅決反對一國兩制。
我們追求和平、保持獨立不統一,事情是就這麼簡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民黨青年改革說要把九二共識重新包裝你怎麼看?
今晚10點,閔琳在民視新聞和台灣台(53台、152台)蔻蔻姐主持的「辣新聞」和大家談論最新熱門話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辣新聞 152」
.播出時間:22:00~24:00
.電視頻道:民視台灣台 152、民視新聞台 53
.直播連結:https://tinyurl.com/o39awb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
此「中國」非彼「中國」
歡迎閱讀《高閔琳的歷史小教室》,開宗明義一句話「歷史是贏家寫的,歷史「相或許永不見天日」。
#楚國人是中國人嗎?
楚國人當然不是中國人,楚國人就是楚國人。「楚國」確實成就了現在中國歷史的一部份,且楚國領土範圍也當今中國土地範圍內,但不能因此說楚國人是中國人。
台灣島嶼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大肚王國」人、「大龜文王國」人和「臺灣民主國」人;我們會說他們是「中華民國」人嗎?
歐洲歷史上的「查理曼帝國」人,你到底要說他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呢?而以「德意志王國」為核心的「神聖羅馬帝國」人,你會說他是德國人嘛?還是該說是奧地利人、捷克人、瑞士人、波蘭人?同樣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弗里西亞王國」人,明明土地範圍在當今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勃艮第王國」在當今的法國東部、「義大利王國」在當今的北義大利;你會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存在,就把他們說成是「德國人」嗎?
文化、歷史、地理、政治、民族、國家的定義及國家認同、國家領土,是彼此獨立又相關聯的概念;如果個別的概念不清楚又化約混淆在一起鬼扯亂談,甚至以「大中國史觀」的邏輯來定義「國家」,那當然台灣會變成中國的一部份、會變成是中國失去的復土。如依這種論法,那美國人澳洲人應該都是英國人;用阿拉伯數字的都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
#屈原與中國二字的關係
屈原為戰國時期之楚國人,而楚國的先祖是帝顓頊高陽氏,也是黃帝子孫;但其初建時,國君熊渠卻自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僭號稱王,時人亦以夷狄視之」。初建的楚國自我認知,非但不是號諡「中國」,與今日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概念、地理、文化也是天差地遠。
能把「問鼎中原」的「中原」,
等同於「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嗎?
此外,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均已稱王,周天子式微,各諸侯國開始獨立為王、還自稱都城為「中國」;因此,要說楚國老早是個不甩周不聽命於周的「獨立國」,或把楚國說成是還維持表面形式的「諸侯國」,均無不可。當然,此處的「中國」二字,自非今普遍概念的「中國」。其後楚國積極北上中原學習文化,最終各國不再視之為夷狄,而是為華夏之一員,那也是後話了。
(延伸閱讀:戰國時期的楚國,到底算是獨立?還是諸侯國、中國的一部分?歡迎詳閱 https://reurl.cc/exlvK7。此外「華夏」之於「中國」,這又要開啟另外的篇章了,略)。
#關於楚獨一詞之指涉
另外針對「楚獨」一語;「楚國」 你當然可以說是諸侯國、封地的概念,然而刻意 KUSO 談「楚獨」,則是要回到「楚國最終被秦所滅」的脈絡去理解。「楚獨」二字,是為相對於「一秦原則」並對比「台獨」和「一中原則」的趣味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好奇想問,作為一個不打算朝歷史、考古學、人類學領域發展的台灣人,對於「外國歷史」有需要了解那麼多嗎?🧐
本人對這外國歷史的認識了解,應該跟多數人比也不算淺了!
酸我台大碩士?說實在的,共匪和滯台小粉紅也就算了,有請台灣鄉親多加提防我們的腦子被那「黨國國立編譯館」的大中國史觀洗腦,遺毒不淺、毒害甚深啊!
勸君莫學韓粉和共匪小粉紅井蛙嘲笑別人讀台大、拒讀台大。
勸君千萬多讀書,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