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永萍榮幸受邀出席我們瑞芳的爪峰、龍潭、東和、龍川與傑魚五個社區的「福利化社區旗艦型計畫成果展」。我們瑞芳的人口數僅有四萬多人,是一個地處偏遠及人口較少的行政區,當地老人人口占17.5%,已屬於高齡化社會。而這五個社區老年人口比例為14~20%、兒少人數12.3%、新住民家庭更高達1410餘人,是結構特殊的生活圈。但今天參加這場活動,永萍看到區長 王坤南及在地里長們的用心,讓整個計畫既完整又有系統,更是真能落實社區共好的理念宗旨。
爪峰、龍潭、東和、龍川與傑魚這五社區致力於實施老人共餐、志工培育、新住民生活融合、原住民文化講座、資源再生推廣事業、婦女暨銀髮族才藝班及長者關懷的項目都非常用心,也很成功。更透過每月一次的檢討,讓每次的活動都能更好。今天在場內外舉辦的在地創生市集,就是最棒的成果展!居民展出用環保資源製成的手工藝作品外,社區長輩們更帶來了營養又無毒的有機蔬菜及好吃的草仔粿、手工饅頭、龍鳳腿!讓今早的活動熱鬧又溫馨。
就像昨天我們新北市大家長 侯友宜市長在永萍的造勢大會上提到,要和我一起打造更漂亮的瑞芳!這是我們的共同目標,未來永萍將協助更多社區加入旗艦計畫,讓各個社區達到福利社區化,發揮互助與自助的精神,提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協助地方發展與照顧長輩!
新住民王宜萍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鳥特陳|#東南亞進行式|#移工詩集
有時候某些人可以享受
坐下來悠哉地過晚年生活
有溫暖的家庭,但是
有部分的人必須
為生活而奮鬥。
-〈臺北聽我說.#在晚年編織希望〉-
#關於臺北聽我說
去年,由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協助 #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 製作了一本詩集《#臺北聽我說》。將過去幾年 #移工詩文比賽 的得獎作品編輯成冊,同時亦邀請了多位臺灣文學家,如林達陽、王聰威、徐珮芬/patmuffin以及顏訥 (依書中出場順序),同步書寫而成。
透過此書,你將會看見這些離鄉背井、與我們共居此地的移人對臺灣的情感,是何其複雜且豐沛。而多數的我們,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對他們的了解與認識又是多麽扁平、片面又缺乏理解。
他們雖是 #移人,但決定這塊異地是否為家的,則是 #我們。
∞ ∞ ∞ ∞ ∞ ∞ ∞ ∞ ∞ ∞∞ ∞ ∞ ∞ ∞∞ ∞
發行人:葉琇姍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出版單位: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
編輯委員:黃毓銘 陳威霖 葉宥亨
執行編輯:吳燕萍 吳薇妮 莫范晶 鄭碧玉 黃明鳳 葉憶煥 陳雲
――――
編製單位: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引言撰寫:李岳軒 One-Forty 李牧宜 張正 (依出場順序)
設計排版:盧亭筑 (Ting Zhu Lu)
――――
詩文撰寫:林達陽 王聰威 徐珮芬 顏訥 (依出場順序)
詩文原著:Eka Apriani Etik Nurhalimah Kadma Tety Bt Warga Rowena Gascon Sri Lestari Siti Romdi Yanah Mr. Vid Srikham Nguyễn Trung Học Vũ Thị Thúy Nguyễn Thị Hiền Umi Sugiharti Nguyễn Thị Lệ Dede Romlah Susiati Agus Susiyanti Rachmat Indra Gunawan Sri Waryah Nguyễn Thị Hoa Ita Puspitasari Kaminasih Villason Jocelyn Pahilanga Lacea Irene Alaba Loso Abdi Sinta Widya Sumitra
∞ ∞ ∞ ∞ ∞ ∞ ∞ ∞ ∞ ∞∞ ∞ ∞ ∞ ∞∞ ∞
#獨立書店串連計畫
#活動時間
7/20 (六) - 8/20 (二)
#活動方式
步驟1:於書店拿著《臺北 聽我說》合照
步驟2:在個人臉書公開上傳該照片+打卡+發文「我在東南亞進行式 #手牽手atTaipei」
步驟3:由書店工作人員確認後,即可獲得詩集1本。
(重要說明:此詩集為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所辦理之 #外籍勞工詩文比賽 得獎作品精選集。一人限拿一本,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讓臺灣不只是我們的家,更是每位移工、新住民的第二個家。」
新住民王宜萍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化銀行作品002號——《臺北 聽我說》
#只送不賣
你有去過禮拜天的台北車站嗎?
你可曾想過,去認識那些席地而坐、來自東南亞的面孔嗎?
去年,我們有幸協助臺北市勞動力重建處製作了一本詩集《臺北 聽我說》。我們將過去幾年 #移工詩文比賽 的得獎作品編輯成冊,同時亦邀請了多位臺灣文學家,如林達陽、王聰威、徐珮芬 (Pei-Fen Hsu)以及顏訥 (依書中出場順序),同步書寫而成。
透過此書,你將會看見這些離鄉背井、與我們共居此地的移人對臺灣的情感,是何其複雜且豐沛。而多數的我們,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對他們的了解與認識又是多麽扁平、片面又缺乏理解。
他們雖是移人,但決定這塊異地是否為家的,則是我們。
――――――――――――――――――
摘自〈夜靜思念阿婆〉by Nguyễn Thị Hoa, 越南
「您離開兩天了,我兩夜睜眼到天明
想起離別的那一刻,淚如泉湧
在我的懷裡,您靜靜離去
我的心承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
別人都說:「你不能哭
要讓阿婆安心到彼岸世界」
⋯⋯
我強忍住悲痛
可是每當深夜,卻獨坐無眠
我呼喚您的名字,泣不成聲
在異地他鄉我更添寂寞
此時此刻,我多麼渴望能夠再有一次
吃您做的飯,聽您的教誨
我不想要這安靜的夜晚
縱然沒有辛勞,卻因沒有您而孤獨
⋯⋯
如果來世有緣願再相逢
我依然願意照顧您,永遠愛您」
――――――――――――――――――
若是你也願意,願意傾聽這些熟悉而陌生的臉孔背後的生命故事,也透過他們閱讀自己,與這片土地,那麼你可以在下方留言處得到相關資訊。
「讓臺灣不只是我們的家,更是每位移工、新住民的第二個家。」
►►#點開圖片,看我們的 #設計理念。
――――――――――――――――――
發行人:葉琇姍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出版單位: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
編輯委員:黃毓銘 陳威霖 葉宥亨
執行編輯:吳燕萍 吳薇妮 莫范晶 鄭碧玉 黃明鳳 葉憶煥 陳雲
――――
編製單位: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引言撰寫:李岳軒 One-Forty 李牧宜 張正 (依出場順序)
設計排版:盧亭筑 (Ting Zhu Lu)
――――
詩文撰寫:林達陽 王聰威 徐珮芬 顏訥 (依出場順序)
詩文原著:Eka Apriani Etik Nurhalimah Kadma Tety Bt Warga Rowena Gascon Sri Lestari Siti Romdi Yanah Mr. Vid Srikham Nguyễn Trung Học Vũ Thị Thúy Nguyễn Thị Hiền Umi Sugiharti Nguyễn Thị Lệ Dede Romlah Susiati Agus Susiyanti Rachmat Indra Gunawan Sri Waryah Nguyễn Thị Hoa Ita Puspitasari Kaminasih Villason Jocelyn Pahilanga Lacea Irene Alaba Loso Abdi Sinta Widya Sumi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