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快速致富》x2本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當我第一眼看到《快速致富》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抗拒,我當下認為這「只不過又是一本理財書」罷了。但是理性的我(咦)還是沉住氣,上網快速搜尋了一下這本書的心得和評價。
令我驚訝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面,這本書獲得一萬多個評分,4.36顆星的好評,這在理財書裡是很少見的。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與「令人腦洞大開」的書,也說這本書的觀點讓他們的世界觀大受衝擊。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鼓動之下讀了這本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這本書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他反對傳統財務建議的「平庸路線」,也就是從大學畢業、找份好工作、存錢投資股票、提撥薪資到退休金裡、省吃儉用減少開銷,然後等到你六十五歲的時候,你就會很富有了。他戲稱這種財富叫做「輪椅上的財富」,等你能享受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
有另一種財務規劃走的是「快速路線」,能夠讓你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擁有高額的財富,全權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雖然他一再強調「快速」是可行的,但絕對不代表你能「輕鬆」。這本書揭露的,就是那些能夠在年輕時獲得巨大財富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其實就是「創業家的思維」。
本書的目標是要改變你對財富、金錢的感受。相信不論幾歲都有可能退休,相信財富不一定要等到老年,相信就業和創業的風險一樣大,相信股票投資不一定保證致富。想要有非凡的成果,就需要有非凡的思維。群體大眾都認可的普通思維只能造就平庸。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譬喻,把創造財富的過程譬喻成一段「致富之旅」,把這條旅程區分成三種路線: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財務心態和致富速度。作者想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要開怎樣的車輛、開在什麼道路上、用什麼速度開。整本書由以下四大部分構成:
路線圖:你的財務信念系統,你對財富、金錢的成見,你行動背後的指引力量,構成了三種不同的路線圖。(1) 理財人行道、(2) 理財慢車道、(3) 致富快車道。
車輛:指的就是你本人。就像車輛有機油、汽油、引擎、方向盤,這些全都需要保養和調整。這裡談的是你自己時間的運用、學習的方式、克服逆風的心態。
道路:如果你選擇就業路線,你的選擇就是常見的工作職業。如果選擇創業者路線,你會發現千奇百種的變化。同樣的目的地,有不同的道路可以抵達。
速度:從想法到實踐的執行能力。在你設定的路線圖上,駕駛著調整好的車輛向前進,重點不是空有點子,而是行動力。
作者認為人們總是看到百萬富翁坐擁的高額資產,這種「事件」總是被歌功頌德、令人讚嘆。但是致富途中的辛苦「過程」,則不那麼引人注目。造就百萬富豪的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所以作者想要透過三種路線的譬喻,讓你知道致富之旅最理想的的過程,就是趁年輕的時候,開在「致富快車道」上加速馳騁。
.
【三種財富路線的差異?】
.
從上面這張濃縮版的比較圖可以看出,三種致富之旅的路線圖,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表現在「思維」和「行動」上面。選擇不同路線的人,在運用時間、學習、金錢和債務時的心態截然不同。具體的差異是:
時間:理財人行道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是過一天算一天,總是用時間去換金錢,例如排隊等降價加油。理財慢車道的人,相信的理財傳統觀念,認真工作直到退休,好好地積蓄到老了就有足夠的財產。致富快車道的人,把握每一分時間用來打造事業,快速創造出財富換得更多的時間自由。
學習:理財人行道的人,從畢業的那一刻就停止學習,天花板停在最高學歷和現在的能力。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好爭取更高的薪酬。致富快車道的人,把學習當成終身習慣,目的是學習新技能和觀念,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買得起東西就好,缺乏具體的財務規劃。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金錢是有限的必須節省使用,仰賴二、三十年儲蓄和投資的複利效應讓資產增值。致富快車道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被創造出來,最寶貴的事情是時間,他們拚搏讓事業在幾年內快速成長。
債務: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償還的起債務就好,總是用勞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舉債買車買房,用長年的工作償還,對其他的債務則盡量避免。致富快車道的人,懂得避免不聰明的債務,他們舉債是為了投資到事業裡面,讓事業和資產快速成長。
.
【理財慢車道錯了嗎?】
.
書中的觀念對我產生最大衝擊的,莫過於作者對「理財慢車道」——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建議——的批評。他認為理財慢車道的建議是給接受平庸的人的一場謊言。他說:「理財慢車道有個傲慢的假設,它假設你會一直健康活著,而且永遠都有工作和收入。很可惜,等你買得起藍寶堅尼時,會發現行李箱塞不下你的輪椅。」
理財慢車道還有一個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命運託付給某家公司或股票市場。希望我不會被解雇。希望我的股票會反彈回升。希望我能升遷。希望我的工時不要縮減。希望公司別破產。真正的致富理財規劃,是掌握和操作財務規劃中的變因,而不是淪為依靠「希望」的計畫。希望,不是理財規劃。
想要超越平凡人的平凡成果,就不能採「大家」都贊同的尋常作法。你越努力想要變得不凡、特別,就越需要突破社會的教導。要有不凡的財富,需要有不凡的信念。平凡和不凡的財富,最關鍵的差別就在於,理財慢車道的重心是就業,致富快車道的核心是事業。
.
【創立事業的五大戒律】
.
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事業」的重要性,指出致富快車道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創業。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談創業的五大戒律,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我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把這五個戒律的字首,改成了比較好記憶的縮寫「CENTS」。
Control 控制:搭順風車的人,例如常見的加盟、直銷下線、聯盟行銷,只能任由駕駛擺布,你等於效力於別人的致富快車道。快車道上面的人該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加入別人的公司。
Entry 門檻:如果你選擇的創業的門檻很低,競爭就會增加,路線的效力會減弱。容易創業的事業通常很難握有控制權,而且市場已經飽和,獲利只會快速降低。
Need 需求:事業要解決人們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可能是人們的棘手問題、懸而未決的疑難、某種服務的缺口。人們不在乎你的夢想和渴望,只想知道你的事業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Time 時間:事業若很費時,就無異於就業。當你不在的時候,事業是否能自動運轉?若你不需要花時間,仍然能賺錢的事業,就符合時間戒律。尋找並打造這類型的事業。
Scale 規模:要獲得事業的規模,可以透過提高「範圍」(售出件數)和「強度」(單位獲利)來達成。尤其是總客戶群決定了你的棲地大小,棲地越大,致富的潛力也越大。例如賣雞排的棲地很小,網路生意的棲地很大。
.
【教你致富的那些人言行不一】
.
作者直言不諱,說很多的理財大師,給出的建議比較像是一帖鎮定劑,讓你聽的時候感到舒服和放心,心裡浮現自己再過30年就會擁有財富的幻想。更扯的是,很多人教你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致富的手段,他稱這些人叫做「言行不一」。
他直接拿最近的理財暢銷書《拿鐵因子》的大衛.巴哈開刀。大衛教你計算複利表、存下百分之十的薪水、別喝昂貴的咖啡,以及其他理財慢車道上的老掉牙建議。他沒告訴你的,是他並非靠著自己的建議致富,而是寫了十本書,並且賣出了幾百萬本。
作者也挑明《富爸爸,窮爸爸》的羅勃特.清崎更是個言行不一的人。他的系列書中除了現金流算是啟發人心之外,他教你的房地產策略、投資策略、行銷策略,都不是他親身實踐後才致富的結果。他會致富,正好是寫了這些書、賣出昂貴的課程和桌遊。我在另一篇《富爸爸,窮爸爸》的心得曾詳細說明過我對這本書的批評。
.
【後記:準備開上哪條路?】
.
在讀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在讀後的回顧和反思,更讓我腦中湧起千頭萬緒。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理財書籍,只提供你一些看似保守跟穩健的理財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創業家的思維和經驗,很真實地給出一些不那麼動聽,但是卻很實在的建議。
前一本讓我對作者寫作風格印象深刻的書,是談如何完成目標的《完成》,那本書的文字有股脫口秀演員的詼諧。這本《快速致富》則給我一種很狂、很真的感覺,作者寫作的口吻不是要討好你,而是用偶爾嘲弄、偶爾激將、偶爾調侃的方式,用一種學長「ㄉ一ㄤ」學弟的對談方式改變你的思維。
他一開始就破題,促使他踏上創業道路的原因是「他想買得起一台藍寶堅尼」,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財富的熱愛,因為財富可以換到時間和自由。他也不擔心招致批評,直接抨擊常見的慢速致富建議。他認為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想倚賴慢速致富的建議等到年老才擁有財富。想要真正致富,必須以「生產者」的創業家心態思考,而不是順從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建議和口號。
我想,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適合需要它的人。如果你對理財慢車道的財務建議抱有一絲懷疑,想要瞭解為什麼創造事業才是致富的最佳手段,這絕對是一本很狂的書,適合很狂的你。
.
【抽獎辦法】感謝 久石文化
1、抽出「2本」《快速致富》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理財慢車道和致富快車道的差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4(四)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5(五)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Re: [請益] 實踐社工vs文化社福- 看板SW_Job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在嗎?! 社福系的各位-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文化社福ptt 身為社工系學生的悲哀 | 藥師+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社工是與人相處的藝術家!~講者陳仙慧 - YouTube 的評價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狀元資本家」張謇的商海生涯|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中國歷史上,經科舉入仕是無數文人士子朝思暮想並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而狀元及第,更是科舉士人最高的榮譽,由此可以獲得令人炫目的功名利祿,光宗耀祖。但晚清有一位有幸考取狀元的讀書人,卻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荊棘叢生的創辦實業之路,並最終成為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業家。他就是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張謇。
「實業救國」思想逐漸形成
1894年,磋跌科舉考場26年的張謇終於考中狀元,被授以翰林院修撰,取得了官員的身份。但令許多人不解的是,他卻並未借此在官場中尋求步步高陞,而是轉而投身於創辦實業。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狀元辦廠堪稱令人驚異之舉,但對張謇而言卻決非偶然。數十年在科舉試場中的多次受挫,使張謇耗費了不知多少心血,同時也使其對功名利祿趨於淡泊。最後一次應試純粹是出於孝道,其父隨後病逝,更使他感到「一第之名,何補百年之恨;慰親之望,何如侍親之終」。由是之故,張謇對做官看得愈益輕淡。與此同時,張謇的經世致用與愛國救亡思想日趨強烈。甲午一役中國慘敗於島國日本,深深刺激了張謇的愛國之心,仁人志士紛紛呼籲「設廠自救」,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以抵禦西方列強的擴張滲透。張謇的「實業救國」思想此時也逐漸形成,促使他毅然走上了創辦實業的道路。
然而無論如何,當時的張謇以狀元和翰林身份而走上興辦實業之路,可謂是一種「情操」上的犧牲。從一向居於「四民之首」,而且以清高自命的封建士大夫群體中的一員,忽然轉而與長期被視為「四民之末」的商人為伍,這在一般士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他本人也不是沒有經過思想交鋒。張謇投身實業後,仍堅持「言商仍向儒」,始終以儒商的身份出現。他強調自己興辦實業是為了籌措經費發展近代教育,即由士林出發,經過商賈又回歸士林,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在道義上尋求的一種依據。
創業過程困難重重
1895年,張謇聯合數位商董開始招股辦廠,其間雖經歷了無數的艱難曲折,但他始終未曾動搖。招募商股的過程十分艱難,張謇多次奔走於上海、武昌,有時連旅費都是靠賣字籌措。機器安裝之後,因資金短絀無法收購棉花,難以開工。張謇四處化緣,卻處處碰壁,最後還是依靠一部分地方公款支持,才使大生紗廠能於1899年開工。當時,正值土紗受排擠、機紗供不應求且價格上漲之機,因而大生紗廠開工後利潤較為豐厚,能夠站穩腳跟並得到進一步發展。
1901年,張謇又開始籌辦通海墾牧公司,希望將瀕於荒蕪的海灘改造成為近代棉紡織業的原料基地。這一舉措標誌著張謇的實業活動跨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工業擴展到農業。創辦通海墾牧公司的過程同樣是困難重重,僅勘測地界、起草章程、籌集股金、解決地權糾紛、應對狂風巨潮等事宜,就使張謇心力交瘁,難以為繼。到1905年夏,好不容易建成7條長堤和一部分河渠,並開墾了7000餘畝土地,卻遭遇一場連續五晝夜的大風暴,一丈多高的浪潮將已建成的各堤全部沖毀,牧場羊群也幾乎完全失散,使籌建中的通海墾牧公司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但張謇並未因此氣餒,而是想方設法積極補救,在兩年時間內陸續修復被毀的各條長堤。到1910年,經過整整10年的艱苦創業,通海墾牧公司也終於建成。
商海生涯達到巔峰
1901至1907年是張謇商海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峰期。在此期間,他先後創立了19家企業單位,其中大多數是以大生紗廠為軸心,直接或間接為大生紗廠服務。1907年,大生紗廠召開第一屆股東會,決定將這19個企業單位合併,組成通海實業公司,由張謇擔任總理。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張謇又陸續投資創辦銀行、船棧、堆棧等十餘個企業,形成了一個以紗廠為中心、實力雄厚的大生資本集團。
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至1921年,大生資本集團在原有基礎上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張謇的商海生涯也隨之達到巔峰。由於大生一、二廠的利潤源源不斷且極為豐厚,為張謇擴張大生資本集團提供了資金條件。1914年在海門開始創建大生三廠,並且擬訂了建立四廠、五廠、六廠、七廠、八廠、九廠的龐大計畫。六廠於1919年開始籌建,但不久流產。八廠在1920年開始籌建。至1924年,大生一、二、三、八4個廠的資本總額已多達770餘萬兩。
除此之外,張謇還擴充了其他實業,尤其是在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成效顯著。1918年開始籌辦淮海銀行,次年11月正式營業;所辦大達輪船公司先後自置江輪7艘,航行滬揚、滬海兩條航線;另外,張謇還創辦或協助創建了大昌紙廠、通燧火柴廠以及許多服務性的企業單位;鹽墾企業系統在這一時期也獲得空前發展,到1920年,先後成立了10餘個鹽墾公司。實業巔峰時期的張謇,身兼多個大公司的董事長、總理等要職,儼然成為近代中國實業界的泰斗。
熱心文化公益和地方社會事業
張謇在近代中國不僅以實業活動著稱於世,同時也以熱心文化公益和地方社會事業而聞名遐邇。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對地方自治以及文化教育和地方公益事業十分熱心。張謇曾說:「以國家之強,本於自治;自治之本,在實業、教育;而彌縫其不及者,惟賴茲善。」1903年,張謇在自己的家鄉通州創辦了師範學校,接著又興辦了通州女子師範學校,這在當時可謂開風氣之先。他意識到師範教育對於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加快國家近代化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對創辦師範學校傾注了諸多心血。1904年,張謇又設立了「通州五屬學務處」,作為統籌推廣新式教育的具體辦事機構,並相繼興辦了一批中學和小學,1906年創建吳淞商船學校,1914年又創辦了河海工科學校。
在地方公益和慈善事業方面,張謇也曾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04年,陸續設立公共植物園、新育嬰堂;1905年,創建南通博物苑,此為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1909年,改良地方監獄,籌議設立導淮水利公司;1913年,開始修築軍山氣象台,3年後建成;1916年,創辦盲啞學校;1917年,所建圖書館和公園相繼落成;1919年,籌建更俗劇場;1920年,創設繡織局、女工傳習所。經過張謇的努力經營,南通逐漸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封建小城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近代新型城市,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好景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滲透與擴張,從而對民族資本企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張謇急於建立龐大的企業體系,投資領域過於寬泛,其結果不僅影響了大生紗廠的正常生產,還導致整個大生資本集團的惡性信用膨脹。
由於一直找不到解除困境的良策,整個大生資本集團的虧損越來越嚴重。到1925年,僅大生一廠的債務就已高達900餘萬兩,大約是其資本總額的260%。是年7月,上海方面的中國、交通、金城、上海四行和永豐、永聚錢莊組成債權人團,全部接辦了大生各廠,大生企業系統實際上已宣告破產,1926年,張謇在南通與世長辭。儘管如此,他用畢生精力創建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的精神,卻廣受後人的好評和敬佩。1929年胡適曾為《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作序,稱讚張謇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做了30年開路先鋒,造福於一方,影響於全國,這種評價應該說是符合歷史實際的。一代儒商張謇的商海生涯,將永遠載入中國近代史的史冊,受到人們的敬重和紀念。
作者簡介
朱英,湖北武漢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概論》、《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商業革命中的文化變遷——近代上海商人與海派文化》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方創生行 #名詞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
這幾天,跟著中山大學,到日本岡山縣一帶參訪,拜訪了第一線實際執行地方創生的大學、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及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
這次的地方創生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執行地方創生的目的,是想解決部分地區人口流失的問題。
#地域振興協力隊 #關鍵是人才不是酬庸
各地的地域振興協力隊的招募,有個別招募,亦有統一的招募活動,將重點放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宣傳,吸引有熱情及願景的年輕人進到偏鄉,去投入地方產業更新、社會福利、幼兒托育 … 等工作。
吸引大都市人輕人移入次級城市或鄉村的誘因是什麼?是一份穩定的薪資。地域振興隊的隊員,每人一年有200萬日圓的薪資(在日本大約是基本薪資的水準),再加上200萬日圓的業務費(比方說是投入地方林業的加工,就可以拿來採購一些機械設備的補助)
每個振興隊員,可以連續拿政府三年的補助(當然每年須通過評價),因此經過三年之後,很多人是真的會願意留在當地,繼續手邊的創業。這樣的年輕人在日本人數有多少?5,000多位,散布在各個次級城市或鄉村。
#移住政策
另外一個很大的誘因,是移住的政策。怎麼讓年輕人在當地有一個可負擔的房租及房價,除了租屋補貼及房屋修繕補助之外,在高梁市有「空屋銀行」計畫。
空屋怎麼來?人口外移,長輩過世或是搬去安養院之後,房子就成了沒人照顧的空屋,一段時間後就頹圮不堪,甚或變成危樓。高梁市針對這些空屋進行盤點,並且媒合提供有需要的年輕人入住。提供成為空屋銀行的屋子,有租稅上的減免。
(這部分,內政部在六都亦有類似的「包租代管」的政策正在推動)
#幼兒都有學校唸
我發現,日本的幼兒園,普遍都有沙子可以玩(真的可以去旁邊玩沙)。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拜訪岡山市時,對方提出的地方創生總合戰略中,提到要讓幼兒100%都有公幼唸。
這做得到嗎?岡山市負責的方創生的擔當課長居然說,要蓋公幼相對容易,難的是保育士(教保人員)不夠。可能日本地方經費真的比較充裕,但是人力不足的問題是一樣的。
他提到的解決方案是:提高保育士薪資,跟在地學校結合留住來念書的保育科系學生,另外是補助外地的保育士回到岡山工作、將以前有資格但歇業的保育士找回來。從談話中,感受到的是,目前日本欠缺保育士的狀況,似乎是各地普遍現象。
#台灣怎麼做
在這幾天拜會的團體及機關中,我發現台灣要推動地方創生,有兩個必須突破的關鍵:
1. 如何提供年輕人願意到人口外流的鄉鎮的誘因
台灣目前的做法,都是提供計畫補助,但是補助不包含人力經費。日本年輕人可以這樣嘗試,主因在於家長認為雖然偏遠,但起碼是一個有薪水的工作。但在台灣,從事這樣工作的年輕人,可能要額外去找生活的支持。所以,是否能夠提供連續三年的薪資,讓年輕人克服前期的瓶頸,在地方找到新的機會,是關鍵一。
2. 地方政府公職人員的態度
日本的地方創生,可以發現公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地方的市役所,都有公務員組成的地方創生推進班,或者是推進課的職員在協助與學校、企業及民間組織的串聯。我們接觸的負責地方創生公務員,感覺是很有活力的,他們了解的方創生的內涵(這點是最重要的,不是把它當作一個例行性業務執行),因此願意主動地去尋求資源來推進地方創生。
部分地區的人口流失,的確已經預見在未來會有嚴峻的影響,因此地方創生成為中央到地方有共識的政策方向。如果沒有公務員在過程中積極協助,來到人口流失地區,投入原本不熟悉環境的年輕人,可能很容易就打退堂鼓了。
#如何解決?
要克服以上兩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目前政府人力及財力上,是否能騰出空間來進行?比方說,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中的城鄉發展項目,是開放給地方政府有彈性自主提案的項目,那麼,地方政府是否意識到,台灣的地方產業更新及人口提升的急迫性?能夠在提供協助時,賦予更多的彈性,在補助時,能夠編列人力經費的預算?
過去不編人事費的原因,在於擔心地方拿來做樁腳的酬庸,這是整體政治文化的問題,但是如果地方自己沒有意識到,不能再跟過去一樣的方式來搞,那麼再好再有美意的政策,都會執行到歪。
另外一點特別想提出的是,地方創生中,觀光小旅行是很重要的一塊,但是在台灣目前的觀光法規上,仍然不允許社區組織自己帶團,必須透過旅行社才能進行旅遊商業活動;而有許多位於市區老屋改建的特色民宿,至今仍未能合法。這些限制,都成為年輕人要投入地方創業的阻力。
這一趟走下來,接下來得盤點高雄市的相關法規,看有那些是能夠先進行鬆綁的,再跟相關部門著手來討論進行。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在嗎?! 社福系的各位-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有朋友要暑轉到社福系,想問問有沒有社福系的朋友,可以說說文化社福系的生態或特色,對她的書審應該有些幫助!,感謝各位,️已告知快逃當事者仍然 ... ... <看更多>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學會。 843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是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學會,有關於本系會的資訊都會發佈在這裡,也很歡迎對大家對我們提問! ... <看更多>
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 學 系 評價 在 Re: [請益] 實踐社工vs文化社福- 看板SW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DUUU (肚子餓)》之銘言:
: 想請問各位學長姐
: 我今年轉學考考上文化社福
: 因為實踐備取公告出來沒有我的名額
: 本來以為實踐沒機會了就直接去文化註冊
: 昨天付完房租今天就接到實踐的電話說有名額了
: 如果我現在放棄文化要付學雜5%的手續費
: 萬一現在的房子沒租出去59000的房租和押金都不能退(合約書上有寫)
: 以兩校的課程來說 我比較喜歡實踐的課程
: 而且兩校實踐社工比較正統?
: 想聽聽前輩們的看法
: 我現在真的好慌又好亂....
: 請問實踐的社工值得我放棄文化過去嗎?
先講結論好了,值不值得應該是你自己必須去做選擇的。
有幸這兩間學校我都待過,所以我大概講一下我了解的狀況
不過畢業有些年了,說不定有改變,就當作心得看。
首先
1.社工 VS 社福
很多人會覺得這兩個領域是密不可分的,我同意在某些層面上是肯定的
但其實在課程的設計還是有些微的差異
如果您是念研究所,會發現社工和社福之間的差異會更明顯
老師們教導的方向也會有差異
所以必須先搞清楚 你心中的那個是"社工"還是"社福"
2.師資
兩間我遇過的老師都不錯
師資背景的部分,文化有不少從國外回來的年輕老師,固定班底則是傳承於中正社福
如果對老人、兒少、青少年領域有興趣,文化有不錯的教授
實踐的師資過去幾年內歷經換血,補了很多強力且資深的老師到學校任教
因為校內還有家兒系,就在社工系旁,所以有些課程你如果有興趣,可以有機會去旁聽
兩間有一個共同點是 兩位系主任的"統計"技能都很強大
3.學校環境
實踐
沒有男宿,如果你多了東西,就只能夾起來,去離學校遠一點的地方租屋
內湖、大直房價都不低,但是學校附近房東大部分都只收女房客
除了上述,其他生活機能便利,過個隧道就能去東吳或是故宮晃晃,還可以去外雙溪釣蝦
過個大直橋就到復興北路,而且有捷運站靠近學校,離薇閣只要5分鐘。
學校建築,尤其圖書館潮爆了。
文化
就是隱居的生活,尤其冬天下雨,很容意冷到學生連上課都不太想去
下山到市區要30~40分鐘,然後山路很容易有車禍。
除了上述,文化空氣好、氣氛佳,學校建築新舊參雜,社福系那棟滿有風味的
後山就可以看夜景,其他商店在學校內都有
騎車往上可以到竹子湖採海芋、巴拉卡公路看夜景,然後再去吃鴨肉
念了四年,下山應該都騰雲駕霧的。
兩校畢業後都具備考社工師的資格
兩間學校都不錯,老師人都很好
以上僅供參考,祝順利
--
作者 Rhadamanthuz ()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疑浮報研究費 台大.師大.政大教授遭約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17.162.2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W_Job/M.1503648416.A.F0A.html
※ 編輯: A19870720 (71.17.162.249), 08/25/2017 16:26: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