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文委員會處理故宮博物院預算提案,由於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故宮過往所依賴的國際遊客瞬間銳減,當然故宮也有適時調整展覽政策,但我還是特別針對幾項議題建議故宮要多加留意。
✨首先,故宮館藏文物高達69萬件,但受限空間、文物修復等因素,展出數量及展示率都偏低,我認為故宮因應疫情轉向線上策展、國內遊客觀展的取向,應該加強館藏文物的展示,以吸引國內遊客重複至故宮、觀看不同主題的展覽及文物。
✨其次,針對故宮的博物館開放資料深度運用計畫,我建議故宮可以提供偏鄉學校另外的申請方式,甚至配合學校校慶、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以達到文物 #數位巡迴 展示、宣導的最大效果。
最後,肺炎疫情期間,故宮除了參觀遊客人數減少,故宮文創商品的銷售也有所減少,但建議故宮仍然可以利用網路幫助商品行銷、擴大參與相關藝文展覽,也持續和國內角色品牌討論跨界合作。
雖然全世界都深受肺炎疫情,而必須忍受許多不便之處,但故宮如果能從今日教文委員會所討論的建議著手,相信一定能讓故宮豐富的館藏文物,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在眾人面前。
#教育文化委員會 #預算審查 #故宮 #展覽轉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
數位巡迴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難以想像,典藏著中國歷代瑰寶的故宮,在古文物的詮釋上,該如何做到兼具 #文化敏感度,並促進 #文化平權 和 #族群主流化 ? 讓我用一篇族群本位教科書中的國語文課文,示範給您看。
#感謝故宮回應本席上次的文化平權質詢
1、提供原鄉學校參觀故宮(南院也可以),並同時安排參觀洽談合作的台北地區收藏原住民族文物的國立博物館。
2、故宮數位巡迴展,也納入原住民文物建模展出。
數位巡迴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數位巡迴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