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周末出席了《眾新聞》的論壇,點評林鄭月娥上任一年來的政局。我以「沒有民主的自治」(Undemocratic autonomy)為切入點,從北京信任、親中派精英的支持及香港人的支持三個層面,去分析林鄭月娥政府的施政,有興趣可以一讀。
//方志恒表示,香港奇怪的地方是擁有高度自治權,但實際上不是由香港人自治,因為香港人沒有普選去選出特首行使這些自治權,香港目前的狀況是「沒有民主的自治」,亦即是代理人政治,世界上只有香港和澳門有這種模式。
方志恒說:香港的政治特色就是一種代理人的政治,就是香港有非常之高的自治權,但不是香港人去行使這些自治權,而是由北京作為宗主國,去圈定一些它信任的代理人去行使自治,這個是香港整個政治基本的核心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特首無論由董建華到曾蔭權、梁振英,以致現在到林鄭月娥,它只是整個北京的代理人、在港的代理人集團的最重要的一個官員,北京在香港不只有一個代理人。
林鄭獲北京信任及親中精英支持
方志恒表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是整個親中陣營或者北京代理人集團的核心,要評論她的施政有3個層次要討論,包括北京信任、親中派精英的支持,以及香港人的支持,因為施政太差整套制度很難運作。
方志恒表示,北京對林鄭月娥的信任相當高,亦是她去年擊敗民望較高的另一位特首候選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關鍵。方志恒相信是因為林鄭月娥擔任政務司司長,在2014年推動政改時能夠緊跟北京的路線,雖然當年港府以中國人大「8-31決定」為核心的政改方案被否決,但是林鄭月娥個人的仕途卻是成功的,因為她過程中可以取信於北京。
方志恒說:所以(林鄭月娥)當選(特首)之後,我們見到特別在一些中港關係的事情上,其實林鄭她基本上是非常之緊跟北京的路線,包括在一些港獨的議題上、(中國)《國歌法》或者一地兩檢,所以從現有的情況去看,我想她在(北京)中央信任這個環節上,應該是比較「穩陣」的。
方志恒表示,林鄭月娥與親中政黨的關係處理得不錯,在行政會議當中她著意去確保主要的親中政黨都有一個席位,民建聯甚至有兩席,在前特首梁振英年代關係鬧得很「僵」的自由黨都有張宇人一席。
林鄭民望支持度下跌相當快
至於香港人支持、即是民望方面,方志恒認為林鄭月娥表現較差,因為她的民望下跌相當快。方志恒以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特首民望追蹤研究分析,去年10月林鄭月娥公佈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時,是她的民望高峰,當時支持率是52%、反對率是29%,民望淨值是23%。
方志恒表示,林鄭月娥之後的民望就一直下跌,其中一次最嚴重是今年1月,支持率下跌至45%、反對率增加至41%,民望淨值只有3.8%,估計是受到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僭建醜聞、「雙學三子」黃之鋒、周永康及羅冠聰重奪公民廣場案終極上訴,以及香港眾志周庭被取消參選立法會補選資格的影響。
方志恒表示,林鄭月娥的民望今年4月首次出現負淨值至負1.6%,5月再下跌至負4.7%,6月最新公佈的民望出現反彈,民望淨值上升至正7%,但是失對率仍然有40%,是相當高的數字。
方志恒說:接下來(林鄭月娥)的民望如果我們跟其他特首、以往的特首去比較,就更能看到一件事情,因為我相信對北京來講,一個沒有民望支持的特首是無用的,因為如果那個特首不能夠取得香港人支持的話,整個一國兩制那場戲都很難唱下去。
林鄭民望低或影響連任
方志恒表示,前特首梁振英在2016年12月「被迫」宣佈放棄連任時,民望是淨值是負54%;前特首曾蔭權宣佈角逐連任時,即是2007年2月民望是正47%,是支持度很高的表現,與梁振英比較是一個極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2002年2月宣佈角逐連任時,民望是正11.3%,是北京仍然可以接受的層次。
方志恒說:如果是這樣,現在林鄭在這個環節似乎有些困難,即是她比董建華宣佈連任的時候更差,接下來還有很多政治的爭議或者「硬仗」會出現,會不會令到她的民望進一步「滾下去」呢﹖現在只是剛剛一年的時間,如果接下去的幾年她的民望不出現反彈的時候,甚至再更加差下去的話,她能不能連任,這個都是大家值得去留意的東西。//
#眾新聞 #香港這一年 #林鄭月娥 #香港自治 #沒有民主的自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透過「YouTube 影片編輯器」(http://www.youtube.com/editor) 建立這部影片...
政改方案被否決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宣布參選特首 承諾重啟政改
12月15日,多次表明有意角逐香港下屆特首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正式宣布參選。她在政綱中承諾,會在“人大831”方案框架下重啟政改,並為《基本法》23條進行立法。
香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15日已辭去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的職務,幷在同日宣布參選明年3月份舉行的香港特首選舉。穿上綠色衣服的葉劉淑儀否認衣著代表中央已經為她開“綠燈”才決定參選。
她在造勢大會上指出,近年來香港經歷了政改方案被否決,79天的占中以及最近的立法會宣誓風波,香港社會前所未有地撕裂、分化,行政立法關系對立,香港和大陸關系不和諧,甚至有分離思想,港獨思維滋生,香港的對外形像下滑,這些都讓人憂心。她覺得自己要站出來為香港做更多的事情,帶領香港邁向更好的未來。
葉劉淑儀的競選口號是“贏返(回)香港”,政綱涉及土地房屋、經濟發展、公共財政、政府架構、退休保障、教育、環境保護、文化與體育、政改等九大範疇。 在政制方面,她提出會根據“人大831”決定為基礎重啟政改,並認為香港應該履行憲制責任,為《基本法》23條立法。不過她強調,重啟政改的先決條件是要解決目前香港的土地房屋短缺問題。
對於部分香港市民憂慮“一國兩制”名存實亡,葉劉淑儀形容,中央政府給予香港自行管理的空間,香港仍然是高度自治。
葉劉淑儀說︰內地(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關系非常重要,對於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我覺得第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多點更全面、更准確地對香港的市民解釋“一國兩制”,以及《基本法》裡各樣保障兩制的條文。
葉劉淑儀又認為,現任政府在公民教育方面做得不足,希望當選後能在這一方面下功夫。
葉劉淑儀說︰我覺得現屆的特區政府,對於推廣《基本法》或是提高市民的國民身份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夠。應該有更新、更有趣的方法來推廣,對我們的年輕人引起多一點的公民感。這些方面的工作是可以改善的。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造勢大會上指出,回歸19年後終於有建制派的政黨領袖參選行政長官,是新民黨的光榮。他又形容,香港絕大部分人都珍惜“一國兩制”,但現時社會撕裂也出現了港獨思潮,作為特首是責無旁貸。隨後田北辰以十個字形容葉劉淑儀。
田北辰說︰她,坦率得可愛、堅持得可敬。我們下一屆特首,一定要能夠拉近國家和香港市民距離的人。在我心目中,葉太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人。
另一位站台的競選團隊成員之一皮膚科醫生史泰祖則用「鐵娘子」來形容葉劉淑儀。
史泰祖說︰我覺得今時今日做特首一定要有誠信,葉太在誠信這方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她這十年來一直在香港的選舉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葉太真的很有魄力,在香港已經出現了這樣的一位“鐵娘子”。
對於葉劉淑儀發表參選特首政綱中,提及重啟23條立法及在“人大831”框架下的政改。建制派議員黃國健回應時表示,期望她交出具體的方案。
而泛民主派則批評,葉劉淑儀的政綱走強硬路線是置民意於不顧。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則認為重推23條立法,只會令社會越來越分化,對香港管治完全沒有好處。
全國政協常委選委之一的陳永棋表示,葉劉淑儀是好的特首人選,不過他還沒有決定支持哪一位。
現年66歲的葉劉淑儀,1975年加入政府先後出任過助理新界民政司、工業署署長等,回歸前獲委任為入境事務處處長,是第一位掌管紀律部隊的女性官員。
回歸後,她出任保安局局長期間的最大爭議,是推行《基本法》23條立法。23條立法觸發2003年50萬人在“七一大游行”。在“七一游行”後十六天,董建華宣布接納葉劉淑儀及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辭職。
離開官場的葉劉淑儀轉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直至2006年她回港後成立“彙賢智庫”,隨後再次進入官場。2008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她順利當選,2年後創立了新民黨幷出任主席。
上屆特首選舉,葉劉淑儀一度表明要角逐,可是最終得不到150個提名而放棄參選。
特約記者︰丁汶淇 責編︰石山、何平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政改方案被否決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元朗獨立?】
朱凱廸回應民建聯劉國勳強化區議會職能的動議:我們要發展地區民主的話,要改變蛇齋餅粽的話,就要俾區議會有真正的權力,管理地區的房屋、交通、教育和醫療等等。十八區區區都有幾十萬人口,已是外國中型城市的規模。我地要有十八個巿長,十八個巿議會。民建聯陳克勤呼籲大家一齊推動地區民主,希望佢地有膽量向北京攞權,同金鐘「中央政府」分權!
民主運動重新出發,由構想地方執政開始。
◎◎◎◎◎◎◎◎◎◎◎◎◎◎◎◎◎◎◎◎◎◎◎◎◎◎◎◎◎◎
再推去年在《明報》的文章:〈轉攻區議會在地方「執政」〉(https://goo.gl/rfRKRn)
【明報專訊】要市民反對「袋住先」,民主派除了要好好解釋,經提委會預先篩選的特首選舉,只會養大一隻破壞自由、人權和法治的「政治怪獸」之外,同樣重要的是向市民指出否決政改後民主運動可以如何進行下去。
我的答案是:將政治想像力灌注於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把區議會「當成」有實權的市議會,假戲真做,提出18區「市政藍圖」,並以此動員慣於在立法會選舉才投票的民主運動支持者,爭取過半控制權,在社區重新發展民主運動長期作戰的「根據地」。
自接掌主權以來,中共對香港政治架構的基本設定,就是不讓得到過半數市民支持的民主派奪得任何一個重要政治位置:選特首由選委會或提委會決定;立法會有「比例代表制+功能組別」雙保險;對民主化程度相當高兼每年有數以十億元撥款權的市政局,更是殺之而後快;對最底層的18區區議會,則以委任制、當然議席以及其他選舉策略來取得壓倒性的控制權。
當政改方案被否決後,可以肯定,立法會選舉的「雙保險制」一定不會放鬆。換言之,民主派在立法會這個平台只能維持守勢,以「守住」三分之一議席卡住不利民主的選舉方案,以及在關鍵撥款或立法審議上發動議會抗爭。中共目前如泰山壓頂,維持政治角力形勢已經是相當難得的局面,不過,在金鐘立法會採取守勢不等於全盤棋都不能動。相反,為了避免「原地踏步」,民主運動必須尋找新的發力點,我認為應把重心由立法會轉移至地方政治,拉開戰線,全力爭取各個區議會的控制權,這樣才能重新激發民主運動支持者的參與熱情。
以奪取區議會為民主運動的新目標,因為那是有可能的!一、2010年中共同意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後,今年年底的選舉,458席中只剩下27席不是直選產生,區議會選舉將成為香港最接近全面直選的戰場;二、民主政黨在過去兩次的區議會選舉中,得票率較同期的立法會選舉低很多。務實點看,這反映了兩場選舉在選民心目中的性質不同;樂觀地看,那代表如果民主運動支持者以立法會選舉的心態看待區議會選舉的話,民主派在選票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如果仍然按照過去的玩法,民主派當然會繼續失敗。過去的玩法是怎樣呢?6個字:重協調、輕戰線。對於區議會選舉,民主派的主要部署是協調參選人不要撞區:A選區分了給A黨,A黨就自己找人「落區做工作」,之後就各自修行。因此大家只會盯着自己分配得來的選區,不理會同區的民主派參選人在幹什麼,甚至互不認識。這種小選區玩法,適合長期以社會工作姿態服務居民的民主派政黨(但因為資源不足,整個民主派面對400多個選區,通常只能派出200多人參選,導致大量選區由建制派自動當選),不過更加適合有錢聘請更多全職地區幹事的建制派政黨。
要令區議會選舉成為民主運動的進攻重心,民主派要重協調,更要建立新戰線。建立戰線需要政治想像力。譬如,試想香港不是由18區,而是由18市組成,有大埔市、荃灣市和觀塘市等,人口由15萬(灣仔市)到65萬(沙田市)不等。18個區議會就是18個市議會,贏得市議會過半數議席,就能決定該市發展的方向(房屋、醫療、教育、文化、經濟、環境),以及控制一些資源(目前是每年約6億8000萬﹞。在這種設想下,參選人理所當然要跟政見相近的盟友建立選舉陣線,提出共同的「市政藍圖」,以爭取議會過半數的控制權。
民主派願意將自己的思想從小選區格局中解放,問問自己在「大埔市」執政後會幹什麼,民眾的思想也會隨之被解放。激發起來的就是一連串有關地方治理的籌劃和辯論,也許因此會有更多人覺得「過癮」而參選,讓民主派參選人「湊夠」過半數,也許會有更多民主派支持者有興趣助選和投票。萬一打下一兩個議會,民主運動就有了長期作戰的根據地;就算激戰而敗,也會有更多人願意在社區建立更有行動力的組織,下次捲土重來。
窮則變,變則通。中共在立法會卡住民主派,民主派就應改為主攻區議會,爭取在地方「執政」。區議員不必是民主運動的無名樁腳,他們可以是民主運動的新龍頭。
政改方案被否決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透過「YouTube 影片編輯器」(http://www.youtube.com/editor) 建立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