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
在這波疫情肆虐下,有人不敢出門,有人擔心一落千丈的景氣,周遭人心惶惶。
⠀⠀⠀⠀⠀⠀⠀⠀⠀
「沒事D沒事D,收入變少,比較不敢出門也是有好處的!」
「趁不會亂花錢的時候,學習財務管理,長遠來講對我們人生才是好的!」上個月中,胖R霸氣的說。
⠀⠀⠀⠀⠀⠀⠀⠀⠀
積極樂觀是胖R的一大優點,在他身邊常常能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
⠀⠀⠀⠀⠀⠀⠀
「而且現在又有股災,好好理財進場,說不定這就是人生中的轉捩點!」胖R說,疫情克制了他的出門慾,自然不會有外出逛街的購物慾。
⠀⠀⠀⠀⠀⠀⠀
我點點頭,認同胖R讓周遭環境幫助克制慾望的論點。
⠀⠀⠀⠀⠀⠀⠀
⠀⠀⠀⠀⠀⠀⠀
⠀⠀⠀⠀⠀⠀⠀
上上週末,胖R在FB放上了他新買的掃地機器人照片,我覺得合情合理。
⠀⠀⠀⠀⠀⠀⠀
「都待在家,家裡灰塵應該也多了起來嘛!」
⠀⠀⠀⠀⠀⠀⠀
四天前,他在家裡開箱了新的電腦,高規格搭配炫麗的外觀,我開始覺得怪怪的。
⠀⠀⠀⠀⠀⠀⠀
「這些....超貴吧?難不成是搞了副業在家賺錢需要?」
⠀⠀⠀⠀⠀⠀⠀
昨天,他PO了他網購到的動漫公仔,馬的,我看透這傢伙了,根本放羊的孩子。
⠀⠀⠀⠀⠀⠀⠀
⠀⠀⠀⠀⠀⠀⠀
⠀⠀⠀⠀⠀⠀⠀
不過,我其實也能理解他的心情,通常,某個面向的慾望被大幅壓抑時,往往會在另一個面向大爆炸。
⠀⠀⠀⠀⠀⠀⠀
舉一個例子,我朋友的朋友,G瑞就常常在飲食方面證明這一點。
⠀⠀⠀⠀⠀⠀⠀
「早餐吃蔬菜水果無糖豆漿,讚!」
「午餐吃五穀根莖類,少油少調味,晚餐再來點沙拉,完美無負擔的飲食!」
⠀⠀⠀⠀⠀⠀⠀⠀⠀⠀⠀⠀⠀⠀
前面或許很順利,但夜深時刻,才面臨真正的挑戰。
⠀⠀⠀⠀⠀⠀⠀
「唔....好想吃...鹹...鹹酥...」
「還是先點一下好了,反正今天前面都吃得很健康。」最後,G瑞總不爭氣的叫了外送。
⠀⠀⠀⠀⠀⠀⠀
慾望會自己找到出路,存款也是,這是我最近的心得。
⠀⠀⠀⠀⠀⠀⠀
⠀⠀⠀⠀⠀⠀⠀
#還敢說沒事D
#G瑞不是我
「放羊的孩子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邦妮&蓋瑞小夫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教養] 教養大震撼讀後心得- 看板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2022放羊的孩子啟示-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Youtube ... 的評價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W223 S450L 簡單開箱&行駛心得: ) (第99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天才衝衝衝0907預告(放羊的阿強篇) | 陳志強JOHN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問卦] 如果放羊的孩子是台灣人?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itaste小品味【放羊的孩子】童話故事壁貼| 伊索寓言故事 的評價
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更新《冰與火之歌》第五季第八~九集心得】
呼呼呼呼~幸好有趕在十二點前發文,不然要變成放羊的孩子了(擦汗)。
國內外對這兩集頗有好評,但個人不太喜歡第五季目前為止的處理手法。
最後一集心得過兩天出,留言容後回復,請見諒。
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2022放羊的孩子啟示-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Youtube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放羊的孩子啟示-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的討論影片. 首頁 · 狼來了 · 狼來了心得 · 放羊的孩子啟示 · 2022放羊的孩子啟示-星座命 ... ... <看更多>
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W223 S450L 簡單開箱&行駛心得: ) (第99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W223 S450L 簡單開箱&行駛心得: ) - zhctc wrote:那像四可瑞瑞這種帶假...(恕刪)你又懂手錶了喔?(Mercedes Benz 第99頁) ... 放羊的孩子就是放羊的孩子 。 ... <看更多>
放羊的孩子心得 在 [教養] 教養大震撼讀後心得- 看板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書資訊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4395
*歡迎轉貼/轉載 但請註記出處及原作者ID
*有什麼疑問或感想都歡迎討論喔 ^ ^
教養大震撼 重點整理與心得
1. 作者引用了非常多心理學家或教育學家的研究結果,而非平常「想當然爾」
或「經驗上如此」的教養書籍。
2. 只是作者可能不是心理系背景出身,對於統計數據的「有差異」VS
「有顯著差異」的區別不知是否清楚認知。
第一章 讚美: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沒恆心,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
可以說孩子「努力」,但別說孩子「聰明」!
讚美本身是一種正增強,我們希望孩子努力、用心、細心、專注或有毅力,
因此都可以用來讚美孩子;但是說孩子聰明意味著可以不很努力就可以
成功或有好的成績,反而可能是有害的。
8歲之後,除非是自信心非常不足的孩子,不然已不需要太多的鼓勵。
過多的鼓勵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是否自己表現得太差或太笨。
當孩子表現不佳時,父母應溫和的正視這個問題,而非轉移話題,有所正視代表
關心與重視。支持孩子走過低潮,再次表現良好時再給予鼓勵增強。
第二章 睡眠:別迷信「一日之計在於晨」(少睡一鐘頭,IQ減七分。電視機是冤枉的。)
15歲前的孩子因為大腦正在發育,不應該晚睡,基本的睡眠時段應為2300~0700,年紀越小的孩子應該在這個時段前後更增睡眠時間。盡量別因為父母要在上班前送孩子到校而讓孩子太早起床。
第三章 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 (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還要趁早。)
這個問題在台灣似乎較不嚴重,可以參考。
第四章 說謊:父母如何不知不覺鼓勵說謊?
(四歲兩小時撒一次謊,六歲每小時一次。七歲仍在說謊,就會繼續說謊。)
可以讓孩子學會騙人(我想到張無忌小時候……)
但是不能騙父母(這個部分與第七章有關)。
即使不是惡意說謊,一但大人說的與事實不符,小小孩就可能會覺得受騙,
無論孩子是否有表現出不悅,大人可以主動說明並表達歉意與安撫孩子。
砍櫻桃樹的故事(正增強) 教育效果大於 放羊的孩子(負回饋)。
減少孩子欺騙自己的話語:
「你保證會說實話嗎?」
「假如是你做的,我保證不生氣,如果你願意說實話,我會很高興。」
(孩子說實話後如果自己真的生氣或處罰孩子,他就漸漸不會想在說實話了)
孩子告狀時,帶著孩子一起處理並教他處理,讓孩子任何事情都願意跟父母說
(包含告狀)。
第五章 聰明: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IQ會改變,EQ則沒有科學根據。越是聰明的小孩,IQ變動幅度越大。)
小時了了!因為大腦還在發育,10歲前不必去測IQ,就算測了也不必盡信。
第六章 兄弟姊妹: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
(佛洛伊德搞錯了,莎士比亞才是對的。兒童閱讀也有陷阱。)
書中提到的「兄弟姐妹同玩營」還蠻有趣的,英文應為
"More Fun with Sisters and Brothers"。
與友誼不同,兄弟姊妹是天生的關係,無須考驗社交技巧與費心經營。
因此兄弟姊妹關係往往是基於哥哥姊姊在幼兒時期的人際互動能力(交友能力),
怎樣跟朋友玩就會怎樣跟弟妹玩,不同之處在於,玩得不好會失去朋友,
但不會失去手足(只是關係會變差)。
對孩子(尤其是男生)來說,表現出「酷」很重要,有時候是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
的理由。比如說:很照顧妹妹是很不酷的事情,欺負妹妹比較酷,因此要裝作
會欺負妹妹的樣子,比較能得人緣。
第七章 青春期:「荷爾蒙風暴」並無科學證據
(時間排越滿的孩子越容易無聊。不訂規則的父母最不了解孩子。)
延續第四章的「說謊」,這章比較著重接近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隱瞞的理由之一:跟父母說就像兒童要求大人幫忙一樣,是長不大/不成熟的行為。
說謊的最大理由是:不想讓父母失望 或 不想造成爭吵。
父母爭吵的過程不見得一定要迴避孩子(即使迴避仍有可能被孩子撞見或偷聽),
重點是爭吵後要能解決問題並和好如初,這樣的爭吵對孩子來說利大於弊。
家規不用太多條,3~5條嚴格執行勝過很多條但不太執行。
青少年是個容易感到無聊的年代,不論父母或誰把行程安排的多滿,還是會覺得空虛。
因為生理上(大腦發育)的因素,青少年興奮時(於冒險或犯罪情境),
會喪失理性與自制力。
比起犯錯或犯罪,青少年往往更不能忍受不酷或丟臉。(也許可以解釋染上菸癮)
第八章 自制力:對學業成績比IQ重要(遊戲不只訓練自制力,也訓練抽象思考。)
關於「心智工具」幼教法,書中的效果非常的神奇,另有專書
「心靈幫手-Vygotsky學派之幼兒教學法」介紹,內含不少心理學專業知識,
閱讀上較有難度。
孩子的想像力與扮演能力不可忽視,如果希望孩子站著不動,只要請他扮演衛兵即可,
甚至站直的時間長度超過大人的想像;但如果直言請他不要動,
一下子就撐不住了。
若非擅長寫文章者,寫完後若不自己先看一遍,往往不會注意到文章中不甚通順
甚至不知所云的部分。從小就訓練孩子看一下自己(或他人)寫的字,
幫忙圈出寫得好看的,一方面讓孩子練習自己判斷,另一方面讓孩子可以
給予或接受正向的回饋(而非指責或被指責寫得不好)。
第九章 人際關係: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
(別人眼中的高EQ小孩最會欺負同學。)
兒童是否會透過電視學習到負面的行為?如果說負面的行為狹義來說可以是毆打或
暴力行為,但是言語的攻擊或嘲笑也可視為負面行為的一種。研究發現卡通或
教育類型的電視節目也包含了廣義的負面行為,同樣的影響孩子的認知與行為。
許多父母會在爭吵時刻意避開孩子,但爭吵的音量比較大,還是有可能被聽到;
或是被孩子撞見後才另外進房間繼續溝通,孩子往往知道父母有過爭吵,
但是無法得知言歸於好的過程,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學不到正面解決衝突的方法,
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過程。
如同第六章所說的「酷」表現,能夠吸引同儕注目的方式之一就是攻擊行為,
既能表現出反抗大人很酷,也能讓同學知道自己的能力很強(能攻擊他人)。
「進步型」的父母因為雙方同時想給孩子好的教育,會引發較多的衝突,
而且雖然有在進行孩子的管教,但是常無法制定嚴格的規矩並實踐,
也不時更改對應孩子方式,造成孩子的攻擊行為並未比其他孩子少。
第十章 學說話:語言學大師的理論可以休矣
(別以為你多講話,就能幫助寶寶學說話。但是的確有七種方法幫助寶寶早點說話。)
有研究發現,幼兒能辨識世界各國語言的所有「音素」,但因為環境中沒有這樣的刺激,
孩子逐漸喪失母語外的音素辨識能力,因此市面上產生許多製作給幼兒的
語文學習影音教材。但是這些教材雖然有提供聲音的影像的刺激,但是這樣的
語言刺激影音並不同步,不同於父母面對幼兒說話,孩子聽到聲音的同時
能看到父母的口唇變化,也能判斷字與字、句與句中間的停頓。比如很多人
都學過英文,但若不具有很強的英語能力,看沒有字幕的英美電影時,
會因為無法在一長串的音節中分隔出字句,也無法將我們所學過的英文
與之對應。不只無法理解對話與劇情的進展,
透過影片學習英文的效果也會很差。
父母對幼兒說話時,內容都是幼兒正在看的東西、正在摸的東西或正在做的事情,
幼兒自然比較能理解話語的意涵,同時父母也會對幼兒的反應給予適當的
回饋,這些都是教學影片所不能做到的。
同一個單字由不同人來說,能增加不少學說話的效果。同樣的句意也可以換句話說,
讓孩子盡早習慣文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1.88.120
原書內容也有提到
許多說謊的行為是大人逼出來的
小事真的可以不用追問 (EX.弄亂玩具間 打翻水)
甚至喝問: 說 是不是你做的
坦承或說謊 只是在
受責罵 與 破壞關係 之間擇一罷了
帶孩子一起處理善後就好囉
我喜歡這句話
"孩子犯了錯 其實本身就已經夠自責了 再罵他跟責罰他
只是雪上加霜 且會喪失安全感 之後有事也不會跟父母說"
連(肉眼看不見的)標籤 也會 EX.成績好 或成績不好
※ 編輯: beryll 來自: 140.131.88.120 (09/25 15:08)
外觀會決定這個人是不是自己人
體格 語言 膚色 如果都跟自己一樣
就比較容易玩在一起
反之亦然
※ 編輯: beryll 來自: 140.131.94.50 (09/27 08: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