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尋晚唔係幾掂,中概股更是一仆一碌,而金同銀有止跌的勢頭。
[白銀對比黃金]
最近十年期債息飆升、市場下跌,以過去美聯儲(fed)的歷史記錄,他們最終會盡一切努力兼顧 財政部門和股市。未來有可能最終會出現利率控制像過去日本一樣。而假如你都認為將會發生的話, 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購買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金屬,而你可以通過iShares白銀信託基金(SLV)來做到.....
俗話說,“相信美聯儲”,但大多數時候,不信任美聯儲會有回報。我們必須明白,美聯儲(fed)正在採取謹慎的平衡行動,試圖同時取悅股市、國際債務持有者和美國國債市場。
因此,雖然美聯儲有一些非常明確的意圖,但它經常試圖掩蓋這些意圖。讓我們以QE為例, 2007年,美聯儲(fed)和歐洲央行(ecb)開始實施資產購買計畫(QE)。當時我們被告知這些是臨時措施,就像ZIRP一樣,但事實上現今還在進行
我們知道資產購買並未停止,至少不會停止太久。不僅如此,美聯儲現在已經開始購買各種資產,比如垃圾債券,甚至估計有87億美元的etf
另外債務與GDP之比率已經超過100%,按絕對值計算,美國現在支付的利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不過美國為其債務支付的利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准。這當然要感謝美聯儲,歸根結底,美國承受不起更高的利率,尤其是在執行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之後, 但有趣的是,美國上一次擁有如此高的債務/GDP比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都記得當時發生的事。。。
大家要明白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
Yield Curve Control (YCC)在美國和國外都已實施。從1942年開始,美聯儲將短期利率上限設定為 0.375,並將10年期國債利率上限設定為2.5。實質上,財政部現在對美聯儲的運作有很大程度的“控制”。事實上,究竟有多少資金被“注入”經濟,還是由財政部來决定的。利率上限為2.5%,這意味著美聯儲將創造盡可能多的新資金,以維持上述利率
日本央行於2016年開始實施YCC。此後,日本央行成功地將10年期利率維持在接近0的水准,對市場的干預力度較過去有所减少。澳大利亞央行也出現了類似的結果。
因此,我預計美國在某個時候肯定會推出一種收益率曲線控制的形式。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直接購買更長期限的債券,而是很可能通過更果斷地干預中短期債券來實現。事實上,實行YCC的缺點似乎並不太高,
但要留意的是央行會因此失去獨立性的可信度,進而影響貨幣,事實上美國和美聯儲多年來一直在削弱人們對美元的信任,只是它在保持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價值方面仍然做得不錯。但未來的結果就不一定了
另外YCC最大的問題是退出它。這在20世紀50年代被證明是困難的,而這一次可能被證明是不可能的。就像逃離ZIRP一樣,我想一旦我們開始YCC就不會回頭了。或許正是在這一點上,債務未來必將崩潰,因為美聯儲和美國將只能通過印刷鈔票來兌現其承諾
所以如果你相信美聯儲將開始YCC,就像歐洲央行上周宣佈的那樣,那麼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購買黃金和白銀。
未來負利率真係有機會出現。大家要知道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差額。如果美聯儲真的决定限制長期利率,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負的實際利率。我們將同時面臨人為降低利率,當然還有更高的通脹率。
在這一點上,大多數人都在預期通貨膨脹。因為美聯儲已經聲明它願意容忍更高的通脹率。另一方面,美國,以及大多數已開發國家,正在利用COVID作為藉口,加大財政政策的力度。這項1.2萬億美元的財政計畫不會像美聯儲的購買計畫那樣用於債券和金融資產。至少有一部分會落入那些有固定消費習慣的普通美國人的口袋。因此通貨膨脹將會持續
另外過去的研究顯示了利率和黃金價格之間的强烈相關性。請記住收益率是反向的,利率越負,金價就越高
而黃金和白銀歸為同一類,不同於其他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在歷史上都被視為貨幣性金屬,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金和白銀與貨幣的替代品一樣有價值。但白銀作為一種投資確實有一些優勢,因為現時的銀/金比率、白銀更多的工業用途 以及銀行持有的 白銀比黃金較少(意味著抑制價格的能力較弱), 所以預計白銀的表現會超過黃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周專訪債券大師Dan Fuss,很多朋友來信,希望大師多講一點,所以本周特別加映一集,上星期我跟Dan 談到全球化的前景跟中美貿易戰到底要打多久,今天這一集我想讓Dan來回答一個非常影響我在家庭中地位的問題。 那就是關於錢的問題,今年初的時候,大家是不是一直聽到許多媒體都一直唱衰經濟?還有一...
收益率曲線控制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投資有道】美聯儲不加息,不代表他們想股市繼續升。
#議息 #美聯儲 #ED_C4
收益率曲線控制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專訪.上】市場真正另有兩憂 「再通脹」主題勢屬短炒
美國十年期債息2月底攻陷1.6%關口,近日更曾上試1.625%,刺激美股納指、香港科指乃至A場抱團股爭相擠壓,是否預示美聯儲無限QE的「上帝信用」已近臨界點?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表示,市場的真正擔心其實並非聯儲太過進取,而是另外兩大焦點--其一,中國逐步收水;其二,美國經濟過熱。對於甚囂塵上的「再通脹」主題,他就堅持認為屬短期炒作,因世界大趨勢仍是走向通縮。 中國逐步收水,如「甜蜜痛苦」
他指,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出席論壇的講話看,好明顯聯儲將保持穩定、寬鬆的貨幣政策,儘管其未提及「YCC(收益率曲線控制)」或「Operation Twist(扭曲操作)」,令債市失望,但現時市場真正擔心的是另外兩大焦點,首當其衝當屬中國逐步收水。
他認為,中國去年抗疫告捷並成功重啟經濟,惟汲取美國印鈔加劇貧富懸殊,以及08年「四萬億」後遺症多多的教訓,今年貨幣及財政政策料稍微收緊,並著力結構調整提升經濟效率,此對市場而言猶如「good pain(甜蜜的痛苦)」。
印鈔+財策加碼,美經濟或過熱
市場的另一擔心則是美國經濟可能過熱。譚新強解釋,美國過去一年治理失敗,卻「落錯藥」以貨幣政策谷股市、谷消費而非救人命,但在聯儲資產負債表已膨脹至逾7.5萬億美元之巨,並將毫無懸念邁向8萬億時,最新再不停加碼財政政策。例如總統拜登最新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剛於香港時候周四凌晨於國會通過,周五將由拜登簽署成法),即每人將再獲派錢1400美元,已引發包括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內的經濟學家爭議。
據薩默斯較早時公開撰文,其提出的三大質疑包括:一,美國失業率正在下降(最新2月新增就業人數超預期達38萬),隨著疫情受控,經濟或在不久後獲重大提振;二,聯儲非常規政策令現時貨幣條件比2009年寬鬆許多;三,消費者手中已累積1.5萬億美元延遲購買力。
人口老化、技術變革、QE悖論
儘管譚新強指市場的第二個擔心正正是拜登財政刺激雄心過大,或令美國經濟過熱,但他直言,政治上總統所謂的「蜜月期」短則百多來日、多則一年半載,而拜登根本不算一個極度強勢或極受歡迎的總統,所以寧願「一劑過」大撒1.9萬億美元,因其未必有政治本錢再推第二個大計劃。
不過,他又似乎不認同薩默斯「或引發前所未見通脹」的擔憂,指有好多結構性因素(structure reason)令世界趨向通縮:第一是人口老化,包括發達國家、中國皆如此,對包括糧食等需求自然將減少;第二是技術變革,「數據」無限供應令資訊愈多人使用成本就愈低;第三是QE悖論,即當央行印鈔流入大企業手中,反而促使亞馬遜、Uber、阿里巴巴之類不公平地補貼貨品或服務以取得競爭優勢,雖是「以本傷人」,但卻令相關服務跌價。
拼多多以本傷人,銅價借復甦炒作
他並以電商黑馬拼多多賣蘋果手機好便宜,背後其實就是補貼而已,戲言「轉賣賺差價都可以」;此類全世界近年都有的新現象,顯示愈QE愈通縮。但由於央行人為製造超低息,資產價格趁勢谷上,「這就是矛盾所在,QE promote consumer deflation,promote asset inflation」。
怎樣看近期糧食、銅鋁、木材等價格齊飛?譚新強就指,各國經濟逐步重開,或令庫存措手不及而低企,導致價格上升的短期現象。例如,銅價升表面是吹噓受惠新能源汽車或電網改造刺激需求,但背後或是市場借復甦炒作「Doctor Copper」;至於糧食價格,全球農業生產力先進,亦未聽說農夫大面積停工或嚴重失收(雖然邊際影響仍有),例如印度近期爆發的農夫示威抗議,是源於豐收之際而政府推行改革法案拒托價所致。
工會熱潮不復在,更難推高工資
他認為,長期看,能源瓶頸打開令1970年代的高通脹年代難以重現,並提及當年美國及全球工會會員數量至少多現時三四倍,「沒了工會,沒了討價還價之力」,缺少「人工增加-物價上升-再要求加人工」的vicious cycle(惡性循環),更難推高人工。
他預計,聯儲未來或行多一步推出YCC(收益率曲線控制),拉低長期債券收益率,但就聲明個人不主張如此,因不應該治理失敗後,不停「玩表面招數」。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topic_news_detail.php?category=interview&newsid=15377
收益率曲線控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周專訪債券大師Dan Fuss,很多朋友來信,希望大師多講一點,所以本周特別加映一集,上星期我跟Dan 談到全球化的前景跟中美貿易戰到底要打多久,今天這一集我想讓Dan來回答一個非常影響我在家庭中地位的問題。
那就是關於錢的問題,今年初的時候,大家是不是一直聽到許多媒體都一直唱衰經濟?還有一個叫做什麼收益率曲倒掛的,這個收益率曲線倒掛到底是什麼呢?
通常我們借錢給人家,總要看看他現在有沒有工作啊,工作穩不穩定啊,外面有沒有欠債啦,平常會不會亂花錢啦,所以他如果說好三個月就還你,你大概相信他的財務狀況跟現在不會差很多,但他如果一借要十年,這風險就大很多了,你怎麼知道這十年內他會不會被公司開除,或是去帝寶買個房子,去義大利買個法拉利,再去包個年輕的,導致最後還款困難?
但這風險高也不是不能借,只是因為長期的風險高,你跟他收的利息應該就要反映風險程度,要比借短期的高才對。在債券的狀況也是相同的,通常愈長年期的債券,因為通膨等不確定因素愈高,市場所要求鎖定的報酬也高,因此,由短到長債的殖利率會呈現向上的曲線趨勢。
但是在今年美國債券市場卻出現了這樣一個曲線,美國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卻反而低於長期債券,這就表示很多投資人對經濟前景不看好,所以錢都不肯放長,變成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反而比長期債券高了。
還沒聽懂,沒關係。
你只要記得在過去五十年,美國債券收益率出現倒掛之後,沒多久經濟衰退就發生了;這很準噢,過去五次經濟衰退前,都出現了這個倒掛曲線,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
在今年初,這個倒掛的曲線就出現了,所以你就看到所有的新聞媒體都緊張兮兮的說:完蛋了完蛋了,要經濟衰退了。我當然也很權威的跟我老公說,完蛋了完蛋了,要經濟衰退了,你的股票要趕快退場。
結果一整年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美國股市在今年連創新高,道瓊工業指數今年漲了20%。所以現在我只要一講到股市,蘿蔔頭就會露出我聽你在放屁的表情。
我怎麼會知道呢?因為他不是光想想而已,有時候還會不小心講出來。
總而言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況呢?這次債券大師Dan Fuss在台灣的演講,就提到了目前的財經大勢,他拿他去看醫生的例子來告訴大家。
「三個醫生一起看我的健檢報告,每個臉色一個比一個凝重,我被他們的表情,搞得很擔心,我想他們接下來一定是要跟我講,我得要橫著出去了,我等著要聽壞消息,中間那個醫生的臉色難看到不行,但沒想到他突然給我一個大大笑容然後說,法斯先生,我有個大好消息告訴你。我心裡想,我都要去喪儀社報到了,算是什麼好消息。結果醫生說:你的健檢結果,對你這樣年紀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消息。」
Dan今年86歲,狀況非常好,但我也不會說他跟20歲的年輕人體能一樣好,拍馬屁也不能太誇張,大概跟25歲差不多啦。但Dan的意思是,老不一定就弱,現在美國經濟是己連續增長了十年沒錯,以過往的經驗來看,的確是差不多時候要衰退了,但這幾年因為各國央行積極介入調節的結果,使得現在經濟循環的時間會拉長,以前也許平均五年半就一個循環,但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循環周期,光增長期就可以長達十年。
但是Dan也說,現在因為各國的政治環境都在劇烈變化當中,氣候變遷己經加劇社會衝突的嚴重性,再加上貿易戰讓全球供應鏈重組當中,使得風險越來越高,這些狀況各國央行都知道,也在努力控制當中,但能控制到何時呢?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他又用了另一個故事來點醒我們。
「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但只要是在觀察市場的人,都知道有風險,風險在那裡。我的解讀是這樣,市場現在是在運作當中沒錯,而且運作得很平穩,但就像一個在溜冰的人,腳下的冰是很平沒錯,但冰的厚度己經越來越薄了,如果今天是我的小孩,在湖上打冰上曲棍球,我一定叫他們下來。因為現在冰破掉,摔進去的可能性己經越來越高了。」
Dan 也提到目前市場的危險程度在他六十多年的金融投資經驗裡,排名第二,僅次1970年代那次的衰退,但也是越來越接近了。
Dan回答了我,為什麼大家都在講衰退,但股市卻不斷創新高的問題,的確是獲益良多,不過最重要的是,下次蘿蔔頭再說我講的不準,我就可以說:那是Dan Fuss說的。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wm0LAF-07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