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的文章希望幫助你學會健全投資的基本原則,讓你在人生每個階段有錢花、同時又能享受當下。
開始投資前,你要做的三件事
一、別靠高收入過活,轉而擁有「累積淨值」的心態
二、馬上還清高利率貸款跟信用卡
三、準備緊急備用金,建立護城河
其中,信用卡我感觸蠻深的。
如果你正在坐在信用卡的摩天輪裡面,請你趕緊下來。
信用卡可以說是完全的利用人性的弱點所產生的一種支付方式,感覺很棒,但實際很危險。
————————————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這本書中說明了習慣使用信用卡付款的人錢花得比較兇,作者寫道:
「信用卡會讓你花更多錢,更是讓你花起錢來毫不心痛。信用卡是商家喜愛的神奇迷藥,消費者最後還是必須承擔代價。」
作者也引用兩項研究來佐證這樣的情形。
例如心理學家理查德‧范伯格(Richard Feinberg)發現,以支付餐廳帳單為例,使用信用卡付款的人給小費比較慷慨,比付現者多出13%。
濟學家德瑞森‧普雷萊克(Drazen Prelec)與當肯‧席梅斯特(Duncan Simester)在哈佛商學院拍賣三項物品,讓學生做決策,同樣發現用信用卡得標者,願意支付的金額是付現者的兩倍多。
————————————
銀行跟信用卡公司都希望從我們一輩子的財富分一杯羹,你沒有償還掉的高利率債務,就是他們賺錢的收益來源,甚至變成放款公司的貸款。
信用卡循環利率因人而異,會依照發卡銀行規範、持有卡片的類型、個人信用記錄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多數會在5%~15%左右。
全球股票指數歷年的報酬率8%,卡債就會讓你從賺錢變成不賺錢,是拖累財富增長的原因之一。
我個人也有過信用卡每個月帳單兩、三萬的時期,直到我改掉用信用卡來購物的習慣。
想省錢、賺錢的你,信用卡絕對為影響消費習慣,所以我用我的親身經驗告訴你,如果可以,盡量都用現金、轉帳來支付。
你常用信用卡消費嗎?你的消費金額是多少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PG投資入門課:開始投資前,你要做的三件事
https://www.pgfinnote.com/3-things-you-need-know/
PG投資入門課:你如何選擇未來財務生活型態?
https://www.pgfinnote.com/your-lifestyle/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燈的發明,最棒的一點就是開關,不需要照明時,就可以把燈關上。但是,打開社群網站,明知道應該要停止了,卻還是一整天掛在上面。
以臉書來說,它創立了一個「可獲得慰藉的 #平行宇宙」,至於在現實生活中拙於社交的人,也可能在臉書上結交無數好友。這也顯示,人都渴求真正的 #友誼。
———————————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https://bookzone.pros.is/3ap934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主計總處日前發布,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負0.73%,較5月預測0.5%大幅下修1.23個百分點,創2009年第4季、金融海嘯以來最低。
6月下旬開始,端午節連假使國旅人潮回升,加上7月振興三倍券等一波波創新思維的經濟政策上路,這些真的能讓經濟有實質的成長嗎...
——————————————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https://bookzone.pros.is/U8JSX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在 博雅小書店-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作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作者: 喬治.艾克羅夫, 羅伯.席勒內容簡介☆ 2016年公理商業圖書獎經濟學金書獎☆ 2015年英國《獨立報》最佳經濟學書☆ 2015年LinkedIn 最 ... ... <看更多>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在 [心得]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網誌版:https://goo.gl/S1CLEj
經濟學家的思想基礎源於亞當.斯密(Adam Smith)「看不見的手」,
推演出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均衡:一旦達成經濟均衡,人人都能獲得最大利益,
任何干涉只會弄巧成拙。心理學則把人類看成一部有瑕疵的機器,
而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研究這部機器如何及何時會出現故障。
作者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
寫作本書即是從人類有弱點的角度來檢視市場的角色,
因此市場的效能沒有那麼好,有弱點的人類容易受騙上當。
也就是說,在市場均衡的通則之下,釣愚行為無所不在且無可避免,
人們容易在資訊不足、被情感左右、認知偏差、被瞄準心理弱點的狀態下,
被人利用及圖利。
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dini)在《影響力》(Influence)
提出六種容易被利用的心理狀態:互惠、喜歡、順從權威、社會認同、
承諾與一致,以及害怕(損失嫌惡);
心理學家也列出人們在面對消費市場時的種種非理性行為(我們都認為自己在面對誘惑時
能夠做出足夠理性的判斷,事實上受到非理性判斷的影響甚鉅)。
喬治和羅伯認為在這些基礎之上,還有更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進而從人們做決定的心智架構中發現了一項名為「人們說給自己聽的故事」的通則。
「所謂『釣愚』,就是使人做出有利於釣者,而非本人的決定。
由於我們的決定通常是依據當下所處情境告訴自己的故事,
這能夠使我們更了解動機,也因此了解大多數的釣愚是如何發生的。」
於是,「人們對自己述說的故事」便是作者為經濟學提供的新變數。
「由於這些故事很容易被操控,因此人們所做的決定不一定有利於自己這點,
也就十分容易理解。只要能夠成功改變人們的注意焦點,就能改變他們所做的決定。」
喬治和羅伯分別為2001和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整體架構嚴謹,
譯者廖月娟文筆通順易讀(大推),
也使這樣偏硬的主題(對我而言)不至於太讓人想睡。
書中精選你我生活中各領域的釣愚實例:廣告、買車、買房、政治、食品藥物、
創新、菸酒、金融,誘惑皆隱藏其中,所幸透過建立標準、政策法規和活動的進行,
尚能替我們把關。
總之,本書要說的是自由市場經濟下,操縱與欺騙無所不在,
作者是「為每個人而寫,包括對經濟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各年齡層的讀者群、
政策制定者、經濟學教授、以及所有想要擴展人性視野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32.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5043853.A.FF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