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摸自己手臂心理 在 田依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接種篇(看完👇🏻此篇 我的經驗分享不要嚇到不敢打喔😅)
沒錯!我也很訝異「我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
Why???? 因為所有的副作用 我似乎都中了😨
(我什麼類都不是 所以我乖乖的去排了殘劑🤓 我也沒有特別選擇打什麼疫苗~因為媽媽一直跟我說:逃難的時候 哪還可以給妳選經濟艙還是頭等艙 要我有位子就先趕快坐🤣 )
打完疫苗4小時後體溫37.7🌡️
開始眼皮沈重 ⋯
00:00上床睡覺
中途想側身睡壓到打針的手臂簡直痛到不行!
😴直到我醒來已經是隔天1500多⋯
體溫一量竟然已經39.1度🌡️
下床才是個可怕的開始,
📌手臂像被刀割一樣 不碰到就很痛很痛!
每走一步就更痛!!
只能讓右手扶著左手讓他不要這麼重(怎麼跟我開盲腸炎的刀一樣痛的感覺⋯)
📌開始也感覺到膝蓋、骨盆的骨頭好像被電鋸鑽⋯
📌肌肉更像被撕裂般拉扯的疼痛⋯
喝了滴雞精、幾顆葡萄跟奇異果~
😴躺在沙發上突然又很昏沉的昏迷,
直到晚上媽媽叫我吃晚餐,
但我依然無法動彈身體,
只好坐起在沙發上吃。
吃完晚餐後
😴我又昏迷了 昏昏沈沈偶爾聽到電視的聲音 也不記得客廳是在播放什麼電視了~直到0000
😴回房睡覺
😴一路到隔天1500
起床後又是惡夢的開始
📌頭痛欲裂 眼球脹痛
📌感覺眼睛要掉出來
一眨眼 眼睛一動 我的頭就好像要爆炸了(這是什麼新症狀⋯)
「整合以下」
這幾天其他事我都有點不太記得了
但這些症狀我非常難忘
真的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發燒最高39.6度🌡️(第二天我吃了退燒藥 總共吃了三次,都沒有降下來 不過也沒有再升高了⋯再隔了一天溫度才開始緩慢下降)
📌骨盆髖關節、腰背、膝蓋、手腕、手指、腳背等等等骨頭的劇痛
📌眼球脹痛(覺得眼睛要掉出來了)
📌頭痛欲裂
📌手臂脹痛(摸起來腫又燙)
📌腹瀉
📌發熱冒冷汗
📌發冷
📌疲憊昏睡
📌流鼻涕
📌走路無力
可能因為看完外婆、自己的爸媽長輩家人們 打完都沒有這麼辛苦~
我就完全沒有那個心理準備😂
(覺得自己身體沒有那麼好 應該會對疫苗無感)
沒想到真的是大爆走耶🤣
好啦⋯經歷完這些我終於也有點保護力
可以稍稍安心工作、微微保護家人
只是第二劑要我再經歷一次 實在有點心驚驚耶😧
尤其我的疫苗手臂還腫腫熱熱的 也還沒完全不痛☹️
最近叫我不能拍我左臂 也不能走我左邊😕
#疫苗接種
#疫苗認證的年輕人
#疫苗副作用
摸自己手臂心理 在 婗媽。甜栗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反應就是沒抵抗力?😉
#被同事笑是奧笑年 沒抵抗力才沒感覺
哈哈~AZ疫苗初體驗
疫苗就像是我們分享美食、保養品一樣,同樣的商品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感受度會不同、看到親朋好友、網路分享AZ疫苗副作用,搞得自己也很剉! 不想有生第二胎的酸痛🙈就連醫生面對著你說,有可能像被卡車撞到一樣的不舒服喔! 哈~蝦咪彎勾~
打疫苗前後,不段默禱希望自己不要有太辛苦的副作用、當天其實就忘了打了針這件事,晚上按摩身體還很認真按摩手臂、想說怎麼越按越痛...哈~立馬被唸!🙄
當晚、同梯的婗爸已經開始溫度升高、酸痛至隔天、早上起床摸他還在燒、拿了一顆普拿疼餵他、他表示想吐、酸痛,但中午左右有好一些,後來直接又燒到晚上 #沒副作用真的很幸福❤️
-
48小時後的現在來分享一下心得,這次真的很幸運沒受太多折磨、僅有手臂像黑青的痛感,網路眾說紛紜的副作用對我來說僅為參考、唯有自己體驗過才是真的,注意事項也因人而異而有不同做法,但唯一與別人不一樣的是「心態」、雖然表面說會緊張,但心理其實很平靜,很多人在打與不打中猶疑、只要自己那一關心理過得去、想做就做、不想做也不要勉強、保持正向能量,好像就沒那麼可怕或嚴重、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沒人說的準! 覺得老天自有安排!
人生很短、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判斷力也會有自己的一套選擇!
放寬心、信心面對每件事,都會有好結果☺️
#AZ認證老人 哈哈!我甘願
#沒抵抗力沒關係知道自己很好就夠了
摸自己手臂心理 在 Re: [討論] 與異性間的肢體接觸拿捏-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otato31627 (你有沒有過)》之銘言:
: 手機發文排版,傷眼見諒
: 事情是這樣子的,小弟目前還是大學生,與系上朋友相處都還算融洽自在,但總有那麼
些
: 同學會和異性有一些肢體接觸的動作(ex:拉手 捏臉 玩頭髮 嗯?)
: 雖然自己不會想要跟一般異性朋友有這樣的肢體互動,但是有這樣跟女生互動的同學在
女
: 生中真的吃很開!據他說這樣是可以增進友誼的行為(?撇除長相問題,在我的認知範
圍
: 內,就自己的家人和女朋友才會有這樣的互動方式(還是我太傳統了QQ
: 是說在那些異性中我也沒有特別想說要跟哪位更進一步認識交往的,但我也希望自己在
異
: 性中也可以是受歡迎的啦QQ 我完全不想跟異性朋友有那樣的互動方式,但這樣真的是
變
: 得受歡迎的途徑嗎?
: 除了男生的看法外,也想換個角度聽女生是怎麼想關於肢體接觸方面的呢,謝謝大家
原本只想寫短短的
一不小心又寫太長了
覺得太長的可以跳到最後,有懶人包
—
其實你的疑問,很早就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了啊
這些資料很有趣,例如
男人絕對無法允許另一個男人觸摸自己的生殖器
不管再怎麼親密也不行
但男人卻允許陌生女子觸摸自己生殖器
(雖然會感到不適,但仍有接受的可能)
有興趣可以研究研究
回到本文重點
女生對於「朋友」及「家人」的觸摸感覺如何?
參考前面的研究後,我們可以發現
女生對於異性朋友的「社交性觸摸」
有很大的接受度
所謂的社交性觸摸是指
配合著情境,觸摸合適的社交區域
例如:長輩摸摸女生的頭
話題說到很認同女生時,拍拍女生上手臂外側表示認同
說到沈重的話題時,輕輕握著女生手腕安慰對方
人類對於「觸摸」其實是非常有好感的
心理學實驗也研究過
同樣一個人對路人要求捐款給慈善基金會
說話同時如果觸摸路人的手臂
那路人同意捐款的機率會大幅度上升
可是這東西是把兩面刃
超過那條線就是大扣分
例如上面找路人捐款的實驗
如果實驗者改成觸碰路人的腰、胸
那保証一毛錢都募捐不到,甚至可能被路人攻擊
所以你的疑問應該是
「怎麼找出女生心中的那條線?」
很可惜,答案是不固定的!
從上面的研究圖中可以看出
女生對於不同程度的熟識
能摸的界線也完全不同
如果觸碰的角色是「伴侶」
女生會非常喜歡身上所有部位被觸碰
如果是「朋友」
其實女性對於觸碰的接受度也非常大
但如果是「認識的人」
那不能觸碰的區域又突然變非常大
所以問題就在
「女生到底把你當朋友呢?還是認識的人?」
答案是:難以界定
有時甚至連女生自己都說不出來把你歸在哪一類
那怎麼辦呢?
其實不難啊,就用最安全的觸摸方式即可
順帶一提,男生就沒有這種問題
男生只要是給女生摸,不管熟不熟
都能全身上下摸個透徹
(親戚除外)
但遇到同性就完全不給亂摸
遇到同性陌生人,除了手掌外完全不給摸.....
—越寫越長
那怎樣才能正確的觸摸女生呢?
這東西其實要用實際示範來演示
很難用文字表達
所以在這只簡單提點一下
1:不要看著你要觸摸的地方
新手因為怕摸歪,或是緊張的關係
常常會死死盯著準備要觸摸的地方
這給人的感覺真的超猥瑣的啊啊啊啊啊啊
根本是在告訴對方
我要摸妳這裡了喔,我要摸妳這裡了喔
我要摸妳這裡了喔,我要摸妳這裡了喔
我要摸妳這裡了喔,我要摸妳這裡了喔
然後真的摸下去的瞬間,就被扣100分了
請練習看著對方的臉,用眼角餘光觸摸對方
(眼珠也不要轉!)
2:觸摸的時間不要太長,要短而多
而且不要做性暗示
觸摸超過三秒就很容易被對方察覺
而有人會在觸摸時加上一下手指動作
像是摳手心、摳肩膀、摳手臂之類的
這種手指動作基本上都是某種程度的性暗示
除非你是要走上玩咖路線
否則你的手指還是安份點比較好
3:練出「理所當然觸摸」的態度
其實觸摸給人不舒服的原因
有很大一部分是「男生給人的感覺不舒服」
例如這種觸摸
這圖右邊男生縮成一團的動作也超經典
這種「想摸不敢摸」的態度真的讓人超不舒服
給人一種非常猥瑣的感覺!
所以請先從大量觸摸朋友開始練習
練出「理所當然觸摸」的態度
當別人感覺到這種態度時
自然會比較能接受你的觸摸
甚至會沒有察覺你的觸摸...
結論
曾經有人問我
(我記得好像是個叫 墨羽 的朋友)
「欸DM,真的有可能摸了女生然後女生沒發現嗎?」
我就直接拉著他到街上
找了個陌生女生聊了10分鐘
中間我摸了女生上手臂外側
握了一下對方手腕
道別離開前我開口問
「欸~~我剛剛有摸妳嗎?」
女生:「嗯?沒有啊~~~」
我:「好喔~~~掰掰」
只要你用正確的態度觸摸社交區域
其實很容易不被察覺你的觸摸
但是這種不被察覺的觸摸
卻可以增加雙方的關係
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
因此回答你最初的問題
「這樣觸摸是否能變得受歡迎?」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需要有正確的態度跟技巧
觸碰懶人包
男對女:盡量對社交區域進行短而多次的觸碰
女對女:朋友的話可以全身亂摸
認識的人除了性器官以外都可以摸
男對男:除了手掌外通通不要摸
女對男:管它熟不熟,管它摸哪裡,拼命摸就對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13.1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534389929.A.4D7.html
同性戀比例不到總人口的10%
因此只要樣本數夠大,同性戀個體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 編輯: abcd0 (101.15.113.136), 08/16/2018 11:47:51
說的很對啊
社交性觸摸本來就是很自然的動作
特別去認真想「要怎麼摸」,當然會產生一種猥瑣感
所以才需要找朋友練習到自然而然觸摸啊
練到理所當然、自然而然時就沒猥瑣感了
有文獻,有興趣k嗎?
※ 編輯: abcd0 (101.15.113.136), 08/16/2018 11:55:25
※ 編輯: abcd0 (101.15.113.136), 08/16/2018 11:57: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