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觀 獨家視頻:王國慶談記者經歷和新聞發言人角色
政協新聞發佈會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重大活動,曾有政協新聞發言人笑稱這是他“一年一度的高考時間,在第一個新聞發佈會率先面對媒體。”因此,每年政協新聞發佈會的發言人都倍受關注。作為全國政協大會第14位新聞發言人,新華社在報導中對王國慶的評價是“一名多年報導政協大會的老記者,一位中國新聞發佈制度的推動者。”#透過兩會看中國
王國慶簡歷:
王國慶,男,漢族,1952年10月出生於江蘇無錫,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1969年5月參加工作,197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大學本科學歷。曾留學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1969年5月至1972年5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下鄉;
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
1975年8月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對外部英語組翻譯;
1976年8月至1978年4月留學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1978年4月後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部編輯、副組長、組長、英語部副主任、駐美國華盛頓首席記者、台長助理(曾先後兼英語部主任、人事處處長)、副台長、分黨組成員;
2000年11月後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2013年6月不再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同年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誠惶誠恐”的新聞發言人
“對於這份工作,儘管不陌生,但還是誠惶誠恐。”曾在媒體和新聞主管部門深耕近四十載的王國慶1日接受媒體專訪時這樣看待新的角色。
王國慶職業生涯多元豐富,從下鄉知青到英語翻譯,從媒體記者到國新辦領導,既在黑龍江建設兵團等基層工作過,又留學過加拿大、做過常駐美國的首席記者。王國慶與政協結緣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記者,多次報導政協大會。本世紀初開始,他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13年,見證了中國新聞發佈制度的建立完善。
2003年之後幾年,每逢一些重大事件發生,部長們被請到國新辦開新聞發佈會,王國慶都是發佈會主持人。
已為首場發佈會收集1400多個問題
政協是一個參政議政機構,由34個界別組成,涉及政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港澳臺等方面。國計民生各領域的事務,都可從政協的角度提出看法,因此媒體的提問涉及廣泛。
“確實是很大的挑戰。記者的提問範圍廣,難度大,發言人必須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廣博的知識面、良好的溝通能力。”
63歲的王國慶說,為了首場發佈會,他已準備一個多月,經常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已收集1400多個問題,聽取60多個部門介紹情況。
王國慶透露,最近他還與主流媒體、都市媒體、網路媒體、外國媒體等溝通,瞭解他們關注的問題。“我把這些看作是‘供需對接’,畢竟發佈會只有1個多小時,要儘量在有限時間,回答更多公眾關心的問題,釋放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我不怕敏感問題”
新聞發言人和媒體記者是什麼關係?“合作關係。我不覺得記者提問是找麻煩,相反,我對記者提問持歡迎態度。”王國慶說,希望記者的提問尖銳而不極端,好的問題可以激發發言人的思維,引發精彩的回答。
這位記者出身的發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問題,“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說清楚。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和大局,一些問題為什麼不能說?”
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王國慶,一直在思考怎麼用國際語言表達中國故事。“作為政協新聞發言人,我不僅是對中國媒體、中國公眾說,也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希望通過與記者的問答,講出一個真實的中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