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白帶濕黏黏!中醫師教你用食療來緩解
白帶是女性都有的陰道分泌物,從女性生殖器官的各部位,所分泌出來的黏液及滲出物混合而成,正常生理情況下的分泌物,可以使陰道保持溼潤,由陰道乳酸桿菌幫助維持陰道環境的健康。
#沒有白帶反而是不正常的,但白帶過多也不算正常!
正常的白帶應該是無色、無異味的分泌物,異常的白帶通常帶有顏色、有味道、甚至有血,同時可能伴隨其他不舒服的症狀,此時就要提高警覺。
乳白色或豆腐渣狀的白帶,一般認為是 #念珠菌感染 的表現,通常會合併外陰瘙癢或灼痛感;
如果是 #黃膿樣有泡沫的陰道分泌物,同時有外陰瘙癢的症狀,一般發生在老年性陰道炎、慢性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的情況,通常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所引起;
如果是 #帶血的白帶,要先確認不是惡性腫瘤所引起,如果停經後還有帶血的白帶,要注意是不是重度子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癌等。
在排卵期及月經前後正常的白帶,是不需要治療的,胡亂用藥,亂殺細菌,反而會造成陰道正常菌叢的破壞,引起念珠菌乘虛而入
習慣性沖洗陰道的行為,除了破壞原本的陰道生態,造成惡菌驅逐良菌,也容易造成把外來的病原,沖入骨盆腔內,反而造成骨盆腔發炎。
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是婦女常見的困擾。正常的女性由青春期開始,因為腎氣充足、脾氣健運、任脈通調,所以月經會準時來,同時帶脈堅固,陰道內會有正常的少量透明無味的黏性液體,尤其在排卵期間,具有「潤澤陰戶、防禦外邪」的作用。
「#帶脈」是位於人體腰腹之間、唯一一條橫向運行的脈絡。「帶」字有腰帶的意思,因為橫行於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狀如束帶,所以稱為「帶脈」。
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帶下篇明確指出:「#帶下俱是濕症」,濕邪是帶下病的關鍵。臨床帶下依五種顏色區分,常見為白帶及黃帶。
👉🏻#白帶
顏色:帶下色白量多且青晰
成因:多因脾虛濕盛、肝鬱不舒、帶脈不固所引起
👉🏻#黃帶
顏色:帶下色黃濃稠
成因:多因濕熱互結,下注產生
有帶下困擾的女性,應避免吃過多冷飲冰品,脾陽如果受損,體內多餘的水濕無法排除,形成痰飲,不僅造成身體的肥胖,如果下滲到帶脈,帶脈固攝不佳,就會造成白帶增加。
白帶調理食療 #完帶湯
材料:車前子10公克、白朮3公克、蒼朮3公克、糙米20公克
做法:將上述中藥材裝入藥包裡綁緊,以1000cc水煮滾約10鐘後,取藥汁再與糙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車前子可明目利水、清熱袪痰;白朮及蒼朮可以益氣健脾、燥濕固下,提升婦科免疫力,改善白帶過多的體質。
三大保健穴位
三大保健穴位可以改善白帶並增強婦科免疫力。
每次可按壓5秒、每回20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可減緩過多分泌物,若陰部搔癢不舒服則可以加強按摩力度以緩解症狀。
婦科五穴
位於大拇指第一節外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上,合計五穴。主治:子宮腫瘤、子宮發炎、卵巢炎、不孕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是臨床痛經及白帶過多的常用穴。
關元穴
位於肚臍下三寸,約四橫指距離。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關元穴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屏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體元陰元陽交關之處。關元穴經常保持溫暖,或以吹風機溫熱之,可以補腎需、治經痛、調帶下。
陰廉穴
位於大腿內側,當恥骨聯合上緣旁開2寸,再直下2寸,長收肌外緣處。取穴時先立正站好,兩手插於腿外側,掌心貼腿,四指併攏平貼小腹,小指剛好在腿根部的位置,此時無名指指尖所在處就是陰廉穴。陰廉穴主治白帶異常、不孕症、膀胱反覆發炎及月經不調的相關疾病。
排卵期豆腐渣 在 錢穎儀中醫師 - 病向「錢中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陰痕癢?妳要戒掉的十個婦科壞習慣》
下陰痕痕癢癢,相信不少的妳都經歷過,若然伴隨出現帶下分泌物增多、帶下顏色黃黃綠綠、分泌物呈豆腐渣樣、陰道灼痛等等症狀,妳很有機會有「陰道炎」,即是中醫婦科的「帶下病」,意思是女性陰道分泌物增多,受真菌、細菌、微生物等感染。
這些白帶問題,容易反反復復,在女性正氣不足、抵抗力弱的時間再次發作。想遠離這個尷尬的問題,妳需要戒掉的以下的婦科壞習慣。
十個婦科壞習慣
1. 過度使用護墊
使用護墊會使下陰部位空氣不流通,容易引起感染及炎症。另外在月經期間,衛生用品需要勤加替換,以保障健康。
2. 經常穿著窄身褲
窄身褲同樣焗促,特別是質地厚的牛仔褲,令下陰部位空氣不流通,增加患上陰道炎的機會。
3. 不當的下陰清潔方法
女性正常在排卵期間及月經前後,下陰白帶分泌物較多,有些婦女會用不同的清潔劑清洗陰道以內位置,這是不當的做法。此舉會干擾陰道正常的酸鹼平衡,破壞陰道內好的細菌對陰道正常的保護作用,另外嚴重的情況是,不當的陰道沖洗,會造成子宮及盆腔的逆行感染。所以謹記只可洗外面,不可洗裏面。
4. 不當的內褲清潔方法
內褲要注意即日清洗,最好加入消毒液浸泡,洗淨後要晾在陽光下及通風的位置。香港氣候潮濕,易令真菌滋生,不當的內褲清潔方法會令反復感染的機會增加。
5. 內褲質地不透氣
由於美觀的原因,巿面上內衣褲有不同的質材,合成質料的布質不透氣不吸濕,較容易引起下陰痕癢。
6. 甜食、油膩不離口
中醫認為過多甜食、油膩食物、奶類製品,會引起身體濕氣加重,許多病人皆反映食用以上食物會使白帶分泌明顯增多,而白帶過多會增加反復感染的機會,所以陰道炎患者需要配合戒口。
7. 過吃寒涼生冷食品
寒涼性質及生冷的食品,會令女性氣虛、削弱體質,抵抗力不足令陰道的感染的問題纏綿難癒。
8. 不注意性生活衛生
性生活是接觸到女性外陰及陰道,所以性生活前需要注意雙方洗手及沐浴,能防止直接將真菌、細菌、微生物等帶到陰道之中。
9. 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會消滅陰道內的好細菌,減弱陰道正常的保護作用,容易引起陰道炎復發。
10. 工作壓力過大
香港女性工作忙碌,壓力大再加上休息不足,令抵抗力下降。身體整體預防疾病的能力減低,陰道炎亦容易復發。
圖片來源及原文連結:
https://www.daydaycook.com/dayd…/…/website/theme/details.do… 《下陰痕癢?妳要戒掉的十個婦科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