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不要再專業的傲慢!
北農風暴完全是柯文哲與北農先前過度輕忽、錯失良機!疫情爆發初期大家本來認為柯文哲表現還不錯,因為柯文哲本身有醫學專業的背景,但柯文哲優越感作祟,一被誇屁股就翹起來,得了意就忘了形!柯文哲犯了專業的傲慢,他以為他是專家他說了算,但不是只有柯文哲一人是醫學專家,整個防疫中心、社會上有更多專家,不是你柯文哲一人說了算。
北農風暴柯文哲更是錯失良機,早於5月北農傳出零星確診個案時,阿堅當時就要求疫調匡列快篩、擴大交易空間、消毒、分流等因應措施,如果當時這麼做,不至於現在這麼慘。台北市除了北農,還有漁產、畜產、花卉共四大公司,如果柯文哲都以北農的態度面對,疫情將一發不可收拾,無法想像。
如果柯文哲承認北市府人力不足、疲於奔命、資源不足的話,那就趕緊請中央引進中央資源進駐北農。柯文哲不要偏聽,不要再有專業的傲慢!
拾漁評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過日評論:陳其邁就職百日!十件事看高雄市政重點】
昨天(12/1)是陳其邁市長就職百日,去年3月韓國瑜前市長就職百日時,好過日也曾評論其施政作風與政見執行狀況(見連結),因此同樣的我們也要來檢視當前陳其邁市長在上任後的表現,以及高雄市政發生的變化。
一、韓國瑜百廢待舉爛攤如何收拾?
根據中國國民黨自行指出,高雄市上半年青年高達失業率13.9%,六都第一;中國黨議員也主動提及《遠見雜誌》調查,去年數據顯示高雄在六都競爭力最低。在經濟不振民生凋敝的狀況下,中國黨以「百廢待舉」形容韓國瑜執政一年半後的高雄市,強調新市長將接受莫大考驗。由於韓國瑜實在太廢,陳其邁上台後,就職典禮低調不鋪張,市長佔用的辦公室回歸公務員使用,市長每天準時上班、假日沒有休假跑市政行程、恢復早上八點晨會、議會質詢準時參加不看稿......等等作為,看起來都是一種進步,但其實只是達到「#基本要求」而已,如何復原韓國瑜破壞的市政建設延續性,並重塑社會對「鋪馬路通水溝修電燈」以外議題的關心,是高雄政治界的重要課題。
二、新市府回歸常態、小內閣接軌中央與地方
陳其邁本屆任期僅有2年4個月,因此快速讓市政上軌道極為重要。在上任前三天,陳其邁已確定三位副市長和大部分局處首長,特點是大量「事務官拔擢」維持體系穩定;由「中央借將」來導入一致性的經濟產業政策,另外也將前市府破壞官箴,安插在高捷公司的「招待所」老闆、安插在輪船公司的記者好朋友等缺乏能力的酬庸官員,一一拔除。然而,值得觀察的是,至今農業局與海洋局長仍由事務官代理,近期才會確定人選;另外陳其邁在缺乏黨內派系基礎下,仍有部分首長具派系平衡意味,表現如何,或是否磨合良好,還需後續觀察。
三、加速招商拼產業轉型
高雄的產業問題涉及到國家區域發展的資源分配議題,一直是歷任市長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也是陳其邁首要政見。陳其邁挑選副市長羅達生主掌招商相關業務,並成立專責團隊推動橋頭科學園區,成立高雄招商事務所進行專案服務,並加速讓74公頃的仁武產業園區動工,提出亞洲新灣區5G+AIOT計畫,爭取中央同意設立高軟二期園區與前鎮創新園區,啟動前鎮漁港改建。另外,陳其邁上任後,亦有台郡、台灣默克、穎崴、穩懋、長華、緯創以及華新科等新宣布較大投資案,總投資超過千億,以百日可見的成果而言可說豐碩。另外,和石化業未來轉型相關的大林蒲遷村案終於出現較明確方案,能否充分與居民溝通找出最佳方案,則需要更多努力。
四、大眾運輸發展加速但仍不夠周全
高雄輕軌二階本來就獲得大部分市民支持,在韓國瑜任內開過5場公聽會、20場專家會議,繞了一大圈後,韓市府終於維持承認原路線最佳,但在韓國瑜擺爛下遲遲無進度,陳其邁上任兩個月後,經過一再溝通調整,終於宣布輕軌復工。另外,岡山站土建持續進行,黃線也進入環評階段。但在後續路網方面,目前府會重點均放在效益較低的林園線,但對於市區路網的強化卻未見後續考量。我們仍期待遠期路網滾動修正能秉持最大效益,不受政治力影響來進行。而公車路網配合輕軌通車調整,以及幹線與接駁公車路網的持續強化亦尚未見規劃,較為可惜。
五、城市形象開始找回活力與設計感
對比前兩年城市形象之崩壞與政策錯亂,陳其邁上任後找戴資穎為秋冬觀光大使,全力支持大港開唱復辦,文化局推出高雄百年意象與相關活動等多項措施,設計感明顯復活。和前市府打壓非主流文化相比,亦讓民間創意得以發揮。然而,各局處施政作為未必都能跟上,未來在更多市政層面能否引進設計元素,融入市民生活,市府宜有更進一步的規劃。
六、陳菊市長規劃場館進入營運期
陳其邁上任後,包含高齡整合長照中心完工、逍遙園、見城計畫舊城護城河修復陸續完成;海洋流行音樂中心西區、總圖二期近期將啟用,某種層面上,或許有許多政績都是「收割」,然而為何「別人」割不到其邁就割得到? 另一個問題則是,完成的建設妥善營運才是問題,例如社區長照的覆蓋率、流行音樂中心複雜的場館應用及和在地音樂產業鍊的合作關係、總圖二期轉型為創新基地後的未來計畫、甚至之後的港埠旅運中心等,都是陳其邁的挑戰,也是表現的機會。百日或許只看得到剪綵,但下次就得以績效來評斷。
七、環境治理緩慢向前
陳其邁將空汙改善列為最重要政見之一,上任百日期間,空氣品質(AQI)良率(<100 比率)為63.4%,較去年同期54.5%略微改善,PM2.5下降9.5%。然而,近年興達電廠持續減載、加速改善鍋爐達燃氣標準、汰換高污染運具,均是陳菊市長任內就開始推動的政策。其邁上任後加速要求國營企業設備與製程更新,擴大劃設空品區等,則可能要明年才能見成效。但在空汙智慧偵測普及化,綠能運具與大眾運輸使用率的推升上,市府應能有更積極作為。而新市長上任百日內,高雄亦有旗山爐渣清運處理過慢之開罰,前鎮地下水污染造成乙烯滲漏事件引起關注,雖市府均快速應對,但在眾多工業污染源的稽查與裁罰上,未來仍將受嚴格檢視。
八、青年政策有藍圖但待實現
前市府期間,青年失業率攀升,青年就業或返鄉計畫成效不彰,青創基金跳票等問題,都是青年選票崩盤的推力,前市長找來連勝文特助(同樣是富豪二代)擔任青年局長亦無法挽救。針對這些狀況,陳其邁上任後加速科技業招商,推出 #8800戶社會住宅計畫,初步規劃數字令人期待,就看兩年內是否會有初步成果。
九、跨域治理未見實質動作
陳其邁競選時提出恢復「#南部區域治理平台」,作為南台灣縣市首長溝通之用,但上任後並未有實質運作成效。包含區域交通規劃的地方方案,南台灣產業走廊之規劃,聯合觀光行銷之計畫,以及中央「大南方計畫」之執行,都應有更近一步合作的可能。唯在陳其邁剛上任,黃偉哲自顧不暇下,似乎並無進一步密切交流。
十、高雄政治關注度下降、在野黨缺乏監督能力
罷韓過後,不少韓天台突然對高雄失去興趣,若有報導也僅止於負面新聞,和過去某市長新聞可佔有50%甚至80%時段的狀況相差甚遠,另外市長也沒有一天到晚跑去敵國朝貢,或宣布參選新職位,也讓高雄政治熱度明顯下降。在議會開議後,民進黨議員或許有所顧忌,但在野黨議員因質詢品質太差,對於陳其邁施政眾多可加強之處並未著墨,雖佔據議會絕對優勢,卻缺乏監督能力,對鞭策市政進步相當不利。
拾漁評論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接到中國黨初選民調電話,很多文章都有論述該怎麼投,既然自己沒那麼大能耐分析,就多看看別人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已經被說服了,尤其那頂粉紅色的國旗帽根本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非~韓~不~投!
非~韓~不~投!
非~韓~不~投!
#雖說此舉與本人氣質相差甚遠
#適逢今日回寶島拜託打給我
預測柯文哲未來的走向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因為柯陣營非常短視,其選舉戰略是「漁翁得利」,沒有中心思想、沒有核心價值,為此任何的搖擺、背信、說謊、咆哮、惺惺作態他都做得出來。但至少在 2019 年 7 月的這個當下,柯陣營的戰術目標非常清晰:讓郭台銘在初選打敗韓國瑜。
為了走向 2020 護國戰爭的勝利,現在進步台派必須堅定「非韓不投」,讓韓國瑜勝出,就能夠創造藍營分裂與柯家崩潰的勝機。這一波戰術推演,我認為不會有比 Emmy 寫得更清楚,請大家詳讀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emmy.hu/posts/10219825514054231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明確的戰術目標說明完畢,筆者接下來要為大家說明,柯文哲陣營的推進簡史,以及下一波民調衝突之前各陣營的部署狀態,讓大家知道國家的局勢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首先大家要明白,政治人物的決策牽連太廣,不可能僅憑一人獨斷,所以幕僚團隊會強烈影響決策走向。本專頁前一篇已經舉例過台北菁英藍幕僚對柯文哲的影響。再者,政治的認識是有多層次的,但大多選民(尤其柯粉與昌粉)的問題在於現實認知極度淺碟,所以會採取去脈絡的單一詮釋角度。
一、柯文哲「漁翁得利」的野心戰法
理解到政治人物、幕僚團隊、所屬陣營是極端複雜的動態多邊賽局,就不該以簡單且靜態的模板去套用政局。限於篇幅,本段落摘要柯文哲近五年來的政治動向。先是在 2014 年樹立起乾淨透明的形象,是以洪仲丘「無黨派公民運動」加上反傾中「守護台灣主權」組成,柯文哲當上市長之初,受到綠營大力幫忙,市府內部多是民進黨幕僚,就連傲人的世大運也是高雄世運幹部支撐才順利落幕。
這過程中,柯文哲希望擴大自己的支持基礎,加上本身的保守性格,因此採取「進步形象的網路宣傳」與「保守穩健的施政主張」為雙重策略,以期在橫掃全台年輕選票的基礎上,爭取淺藍選票。可是 2018 的選舉結果顯示,丁守中得票率與連勝文完全相同,台北的人口社會結構(也請參考前篇新黨歷史)之強固,是柯文哲團隊無法撼動的。
這一點,柯陣營隱約在 2018 年中已經察覺。在此之前,柯陣營為了爭取淺藍選票,採取「捧韓打綠」的策略,成功利用民進黨在農業政策上與雲林張家衝突,將大眾的認知導向「民進黨新潮流為了權位卡韓」。其實根本關新潮流屁事,主線是農陣與張家農會的鬥爭,但因為林聰賢是新潮流,所以柯陣營利用大眾對派系政治的陌生,緊抓這點進行分化煽動。
結果柯文哲成功改變台灣,讓台灣被韓流席捲,面臨民主化以來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韓流在 2018 年春季壯大之後,夏季時已令柯文哲明顯流失草根系選民的支持。原本柯文哲以高學歷、低水準的民粹語言,四年來在台灣政壇聲量第一,但他打造出的民粹潮流,卻被韓流整碗端走。最終柯文哲僅以 3000 票慘勝丁守中,柯陣營嚴重焦慮,徹底重新評估選總統的可能性。
由於柯陣營的本質就是短視傲慢無賴小聰明,因此很快就定調「按兵不動,越晚宣布選總統越好」,同時釋放綠白合作的風向球,希望挽回民進黨的善意。但民進黨在年末兵荒馬亂之際,成功由老將蘇貞昌接下院長進行整頓,蔡英文總統以國士無雙之姿,在年初打擊中南海「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關鍵戰役勝利,更是迅速重建了威信。即使黨機器的整頓至今仍千頭萬緒,府院已經加緊收拾殘局,扛起了 2020 戰場的重責大任。在這大勢之下,民進黨關閉取巧的小徑,斷絕柯陣營求和的念頭。
不僅一度向綠營求和,與藍營也如法炮製,年初國民黨太陽升起,韓國瑜狼顧其後,柯陣營選後多次想要「柯韓會」,卻被韓拒於門外。柯自知資源無法與兩大黨抗衡,但選後兩大黨的震驚慌亂,讓柯營始終不死心。3 月以後終於等到兩大黨初選分裂危機,柯營確認國民黨、民進黨有重大團結障礙,因此採取見縫插針的戰術(這本來就是賤嘴柯的拿手好戲),約莫從 3 月起,開始明確、用力地譏諷蔡總統與韓禿,就是為了聚攏游離票。
二、「投機押寶」造成的台灣民主危機
柯文哲的崛起,背後是多股力量加持而成。2014 年民進黨知道台北市社會結構的不可撼動,決定「禮讓」柯文哲,順利促成在野勢力大整合。不論選舉過程或選上之後,各黨各派都有金主接觸柯陣營,並且安插人馬進去。藍、綠、紅、浪人、素人、商人都有。有些綠營英黑把柯文哲崛起與變質全部怪罪給蔡英文,這是事後諸葛,而且見樹不見林。
藍綠插旗柯陣營,是為了多上一層保險,希望可以藉柯文哲拉攏中間選票。對某些派系頭人而言,更有多方押寶,讓自己保持政治影響力的意義在。前一篇文章已經談論過紅與藍這些投降主義與姑息主義者對柯陣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會講更多「浪人」與「商人」的影響,尤其是商人。
或許我們可以從「雙城論壇」這個線索講起。
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除了兩市政府,背後還有中共對台單位、台北菁英藍集團、兩岸財團等勢力在穿針引線。旺中老闆蔡衍明自然也是重要的兩岸財團,為雙城論壇出力甚多,與柯文哲建立良好交情。之前筆者在評論反紅媒遊行時,曾經提起台北市兩岸小組成員有旺中高層胡志強、蔡衍榮,即是旺中集團與柯市府關係緊密的明證。台派都很清楚旺中集團是吹捧韓流的大本營,但卻往往沒有注意到,旺中集團對待柯文哲的態度也相當友善,這是商人多邊押寶之故。
一般讀者應該不知道,台灣絕大多數財團,會同時給予藍綠兩黨政治獻金,這是為了影響力,也是為了保險起見。但金額與支持力度有別。在各式各樣財團之中,蔡衍明的旺中集團,擁有首富級的財力,並且掌握大量媒體資源,左右政局的能力更是突出。即使蔡衍明的首選是韓國瑜,旺中也從未減少對柯陣營的支持往來。
(筆者曾遇過不少讀者質疑,蔡衍榮是民進黨派系「正國會」的重要金主,民進黨是否空穴來風抹紅柯文哲?蔡衍榮確實是民進黨金主,但他們不清楚旺中集團源於宜蘭食品的發家脈絡,也不明白商人長袖善舞的手腕,更忽視蔡家兄弟的個人選擇,所以未窺全豹。在此略作補充。)
商人自利押寶,政客亦逢源投機。柯文哲與其幕僚明白「中間位置」的戰略價值,四處招搖撞騙,前章已有說明。在商人與政客的算盤之下,原本難以上位的年輕政治浪人看見機會,在柯市府取得局處首長等位置。這些浪人,有的是為了打響個人品牌,有些則是代表自身所屬利益集團(通常是家族,家族再牽動黨派或財團)進入柯市府。後來蔡璧如鬥走大多數泛綠幕僚,留下來的人在擊潰丁守中之後也紛紛離去,僅存的綠營少爺無法主導局勢,柯文哲也就毫無拘束地傾向中國,而且無法避免參選總統。
主公必須爭奪大位,底下的人才有錢賺、有位置分。好的領袖會讓部下發揮長才,為組織與公益服務,壞的首腦(如柯文哲)卻會令組織往更加自私與極端的路線前進。這一次雙城論壇的「直播/錄影」醜聞,就是柯陣營動物幫小聰明決策機制失靈的後果。然而為什麼柯陣營要鋌而走險,蠻橫地爭奪兩岸話語權呢?這是因為柯陣營現在就必須奮力一搏,才能夠從詭譎的 6 月政局收割民意,否則將全盤皆輸。
三、「韓流的終局」是大選最大變因
筆者記不清是從今年初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柯陣營的寫手開始論及韓流結束後的狀況。不僅柯陣營,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有注意到這件事:「韓流結束的方式」會大大影響接下來的選情。
高雄市民進黨團出於悔恨與重振的心態,開始集結攻擊韓國瑜,除了高雄的顯例,其他地區也出現民進黨以黨團為核心發動系統攻勢。國民黨的各大候選人更明白,藍營眼下的障礙是韓流,傳統菁英藍喜歡出賣台灣誘騙中共,並不想笨到賠光身家,然而洪秀柱引紅統入室以後,國民黨菁英藍就陷入嚴重的滅頂危機。「換柱」耗損朱立倫氣力、王金平深陷血統囹圄,只有郭台銘持無限資金力戰韓流。
台派選民通常認為郭台銘是北京刺客,但郭台銘更像是菁英藍的反制王牌,他本身的動機則是美中賽局不得不轉彎。果凍身家全在中國沒錯,但富士康百萬工作機會,也讓果凍與中共互相綁架。郭董有非常多劇本,且戰且走,走到現在他只求初選擊敗韓流。如果不成,他(非常非常高機率)也不會退出,因為這場博弈他必須玩到底,所以他不惜在初選就砸下數以億計的重金。
柯陣營當然不會放過這麼棒的見縫插針機會。
民進黨希望韓流潰滅,從而摧毀藍營票倉;國民黨希望韓流冷卻,讓主導權回到菁英藍手中。韓流是從柯文哲民粹進(劣)化而來,如果韓初選輸掉,尋求民粹語言的韓粉選票將會大量灌入柯文哲票倉之中。韓流能量降低對各陣營意義不同,這就是現在三腳督(藍綠白)甚至四腳督(蔡郭韓柯)的賽局概觀。
對前面這 3000 字談論的內容有足夠瞭解,才能看懂現在柯幕僚動作的意義。雙城論壇急忙出手,是為了搶奪兩岸話語權,柯一回國李縉穎就發表自家民調(其實根本就是柯陣營民調),說不分黨派都要阻止韓國瑜變成總統,請大家支持郭台銘,這就是柯陣營混淆視聽亂兵突圍的戰術。
一旦郭勝出,憤怒的 5-7% 鋼鐵韓粉將會尋求報復的出口。他們不可能投郭、不可能投蔡,只可能投柯,大家也別忘記柯文哲是旺中集團的重要備案,別忘記妙天師傅、雲林張家都與柯牽連極深。首選的韓國瑜落馬之後,旺中+妙天+農會系統會全部改灌入柯票倉,屆時大家就等著 24 小時中天電視輪播柯語錄吧。
必須阻止徹底狂暴化的民粹,否則台灣的防禦機制將會癱瘓,中共會加速入侵,最終毀滅台灣的民主法治。郭韓分裂、柯撈失勢,大選才能回歸(相對)正常的運作。為了守護我們的民主法治,7 月這關鍵一役,我們必須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