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小時 義大利 🇮🇹🎨】
「拉斐爾大展的藝術盛會!但我不想跟他一樣發燒病死...」2020年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逝世500週年,義大利籌畫已久的紀念大展,從5日開始在羅馬華麗登場。但肺炎疫情衝擊下的義大利,已是全歐洲感染擴散最嚴重的地區,梵諦岡傳出確診病例,連帶讓這場藝術百年盛會蒙上一層隱憂。
主辦官方目前仍照常開展,令館方憂心的是,疫情勢必讓來館人數和觀光客大幅減少,造成嚴重虧損。從去年的達文西大展到現在的拉斐爾,義大利在籌備期間盡量讓散落各地的展件齊聚一堂,卻也因此引發不少專家和館方的爭執摩擦;巧合的是,肺炎與病毒的疫情風險,正好又呼應了500年前拉斐爾「發燒感染」而英年早逝的死因。
截至3月8日上午為止,義大利確診人數已知有5,883人、其中有230人死亡,梵諦岡也在6日出現一名確診病例(梵諦岡官方消息報導,並非謠傳的教宗本人感染)。根據拉斐爾大展主辦單位的說法,無論是展覽被迫中止、或是削減參觀人數,「拉斐爾大展都不太可能會改期或延期。」原因除了展館空間的安排之外,這些難得的真跡原件也有出借時間的限制,之中更包含了負擔極高額保險費用的成本。
「拉斐爾特展真棒!但現在大家都怕疫情擴散...」儘管這是500年難逢的大展,但誰都沒預料到,今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在義大利的猛烈爆發,讓義大利竟成為全歐洲疫情最慘重的地區,更一度讓義北關閉許多博物館與藝廊,深怕感染持續擴散...
#義大利 #拉斐爾 #Raphael #Raffaello #文藝復興 #展覽 #羅馬 #梵諦岡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防疫 #藝術 #發燒
拉斐爾死因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梅迪奇教宗】
梅迪奇家族(Medici)於15-18世紀在歐洲,尤其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具有深厚勢力,也是文藝復興人文藝術成就重要的贊助者。但在那個年代,義大利仍屬於政教合一制度,教會享有豐厚資產和極大權力,富可敵國縱橫一時如梅迪奇家族為了維護自家權益,肯定也會染指教會。
整個梅迪奇家族前後共誕生四位教宗:利奧十世(Pope Leo X,1475-1521)、克勉七世(Pope Clement VII,1478~1534)、庇護四世(Pope Pius IV,1499-1565),和利奧十一世(Pope Leo XI,1535-1605)。
其中克勉七世於1523年被推舉為教宗時約莫是45歲,在此之前,他曾在教廷內擔任堂兄利奧十世和利奧十世繼任者亞德里安六世(Adrian VI,1459-1523)的首席顧問。
========================
克勉七世在位期間已是文藝復興末期,政治、軍事、外交甚至宗教問題都相當詭變複雜,梅迪奇家族在佛羅倫斯的威權也不如以往專斷。
尤其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當時佛羅倫斯統治者皮耶羅.梅迪奇(Piero di Lorenzo de' Medici,1472-1503)竟然二話不說直接投降,瞬間燃起人民積鬱已久的怒火,加上道明會神父薩佛那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年9月21日-1498年5月23日)大力譴責與鼓動下,整個家族只能流亡異地,財產悉數被查收,佛羅倫斯回復共和體制,直到1512年梅迪奇才又重新掌權。
除了梅迪奇銀行在歐洲各地分行陸續決策錯誤,導致營運不善,讓〝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乾脆將佛羅倫斯市府基金挪為己用。再者梅迪奇家族第一位教宗利奧十世生活豪奢,極度世俗化,這些精緻奢侈的享受與教廷大型建造工程等都需要大量金錢支援。教宗便派人至各地募款,鼓吹人民藉由奉獻金錢求得大赦直升天堂,廣發更多贖罪券好籌措資金。
於是,德國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在1517年10月31日向教廷下了戰帖,發布《九十五條論綱》(即《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為新舊教派之爭拉開序幕。
========================
這些問題已經夠難解了,克勉七世還要處理歐陸兩大強權:法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 1494~1547)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Quint, 1500~1558)之間的角力,你知道的,大家都想要獲得教宗的支持,這樣攻打別人的時候可以更加理直氣壯。
結果沒啥政治智慧的克勉七世選擇與法國結盟,查理五世一氣之下在1527年殺進羅馬,整個羅馬城被洗劫一空,人民死傷慘重,連克勉七世本倫都淪落到被囚禁。好不容易脫逃之後,由於經濟、政治和軍事勢力都相對弱勢許多,這位牆頭草教宗只好又轉向跟查理五世聯盟。
另外,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雖然痛恨馬丁.路德新教主張,但也是在這位軟弱教宗任內,藉由與後來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母親--Anne Boleyn的再婚問題而削弱教會勢力,拓展絕對王權,成立英國國教派。
========================
這幅《克勉七世肖像》(Pope Clement VII,c.1531)繪製時教宗大約53歲,距離去世還有3年光景。這時候的教宗已經歷過階下囚的悲慘命運,而新教改革運動正如野火般在歐洲蔓延展開。
畢歐伯(Sebastiano del Piombo,1485-1547)為文藝復興時期重要〝油畫〞畫家,創作主題以肖像畫和宗教畫為主,也是少數能與孤僻暴躁的米開朗基羅長時間交好的人之一。
說來也算他夠乖覺,威尼斯出身的畢歐伯從家鄉來到羅馬後,便確立自己的創作方向,不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世紀天才競逐大型濕壁畫委託案。
拉斐爾1520年英年早逝後,畢歐伯儼然躍升為羅馬城內首席畫家,只是因為徒弟們都太不成材,不夠傑出,加上作品流傳不夠廣泛,導致其影響力大大減弱。
畢歐伯根據拉斐爾1519年為教宗利奧十世繪製的肖像《教宗利奧十世與樞機主教吉里奧和羅西》(Portrait of Pope Leo X with Cardinals Giulio de' Medici and Luigi de' Rossi),在石板上畫下克勉七世晚年身影,其中畫面左邊就是當時的樞機主教吉里奧.梅迪奇,也就是後來的克勉七世。
========================
《克勉七世肖像》裡,教宗也是同樣以右側臉示人,坐在扶手椅上,從頭上帽子到白色衣衫在畫面成連結成對角線。
在1531年7月22日的一封信上,畢歐伯告訴他的好友兼老師米開朗基羅,教宗最近剛參觀過他的工作室,看到他為教宗在帆布上繪製的肖像畫後,感到非常滿意,於是又訂製了另外一幅肖像畫,但這次要畫在石板上。
在石板或石頭上繪製畫作被認為起源自1500年代初期左右的羅馬,畢歐伯在1530年代便開始熱衷石版畫,並認為石版畫的保存時間比畫在畫布和木板上來得持久。大概是畢歐伯分享創作理念的時候太過熱情,連教宗都被感染到,覺得石版畫可讓自己的形象永垂不朽,因此才下了這份訂單。
但諷刺的是,石板雖堅硬卻也易碎,油畫顏料即使再光滑穩定,遇上運送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碰撞、碎裂等狀況依舊是悲劇一場。
========================
克勉七世後來因誤食有毒蕈菇類而去世,但這也只是據說,根據史料記載,教宗去世前的症狀並不符合此項推論。以當時的醫療水準和宮廷風氣而言,只要死因不明,多半都會說成是毒發身亡。
幸好他老人家離世前幾天,向米開朗基羅下了一個重要訂單,於是我們如今才能在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義Cappella Sistina)中,見到恢弘雄偉的祭壇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義 Il Giudizio Universale)。
#教宗石板肖像畫
#文藝復興推手家族黑暗史
#文藝復興下毒手法千奇百怪匪夷所思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拉斐爾死因 在 拉斐爾死因|生前最後一張畫| 【上帝變容】| 文藝復興三傑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