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生活儀式感🥂 BOBE都能滿足你~
-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長期支持下,精機中心賦予雙臂機器人-BOBE ,如🧑🍳職人般的廚技,擁有15軸的BOBE ,最擅長的料理是炒飯,無論隔夜或現煮白飯,在BOBE零死角的翻炒角度與焦化反應雙結合下,炒出來的飯🥘絕對夠銷魂,而且BOBE不只能滿足你的胃蕾,爛漫夜晚需要的🍹調酒,日常chill的手沖大師咖啡☕,BOBE都能輕易滿足你挑剔的味蕾~
-
👀 了解更多:https://pse.is/3neve6
-
#經濟部技術處 #科技專案 #精機中心 #15軸雙臂機器人 #BOBE #生活儀式感不用刻意但要滿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7Car News小七車觀點 新聞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經濟部技術處 mTARC (台灣車輛移動產業聯盟 Mobility 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 主題館今日 4/14 起至 4/17 日於 2021 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與車用電子展中正式開展,以「智慧聯盟、共享未來」為主題,一次亮相 25 輛車輛領...
技術處科專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科技力打造採檢金鐘罩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
#新冠肺炎疫情 被聯合國稱為「二戰後最大的危機」,多個國家封城鎖國,對經濟活動帶來強烈衝擊,面對全球疫情持續升溫,臺灣也迎來最大的威脅,確診數急遽攀升,全國面臨三級警戒疫情。為協助政府防疫,經濟部促工研院漏夜將技術處科專緊急防疫研發專案開發的採檢設備「#正壓採檢亭」,從原置放於臺大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與新竹馬偕醫院的兩台採檢亭,暫時先拆裝至臺北中興醫院與剝皮寮兩地支援採檢,透過臺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副院長璩大成、總院長特助劉嘉仁與中興醫院院長蔡景耀的協助,在半天內完成測試後隨即加入採檢行列,以宛如「#採檢金鐘罩」般,讓採檢人員安全無虞在正壓環境裡進行採檢,加乘守護臺灣防疫第一線力量,展現以科技捍衛國人健康的使命。
事實上,外界很難想像,採檢對醫護人員而言是非常大的煎熬,除了必須穿上俗稱兔寶寶裝的白色連身防護衣,還必須戴上N95口罩、護目鏡、面罩、頭罩、防水隔離衣、三層手套和腳套等防護裝備,這對現在動輒逼近40度高溫的醫護人員來說真的是苦不堪言,不到20分鐘就會全身上下都濕透。
為了貼近醫療人員的需求,工研院研發團隊去年開始在設計之初,針對諸多採檢的癥結,三顧茅廬向多位醫師請益,包括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室曾毓淇醫師(當時為為新北聯醫)、聯合醫院顏慕庸醫師、新竹馬偕解晉一醫師、臺中慈濟李冠儀醫師、成大紀志賢醫師,以及慈濟賴佩芳醫師等熱心醫師,與工研院的團隊攜手合作,確保設計出來的正壓採檢亭可以接地氣,符合實際採檢需求。
在集結第一線醫師群的智慧後,工研院以五大特色打造此一採檢金鐘罩。首先是「#安全設計」,採檢亭運用正壓設計,空氣只能由內往外送,受污染空氣進不去採檢亭,醫護採檢零風險。第二是「#採檢量高」,採檢亭雙面設計且符合人體工學,一小時至少可採12位,在疫情緊張時,一天可採檢數達240位。
第三是「#節能舒適」,採檢亭內裝設冷暖氣機,無論是酷暑或寒冬,24小時恆溫恆濕維持亭內舒適溫濕度,更運用智慧節能科技,即使24小時運轉,每天用電也不超過10度。第四是「#獨立潔淨」,採檢亭採用與無塵室同等級的風機濾網機組來清潔過濾空氣,讓任何空氣傳播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第五則為「#佈建迅速」,採檢亭搬運組裝迅速,利於機動搬遷,快速佈建。
值此疫情嚴峻之際,工研院的「#正壓採檢亭」運用臺灣十多年來在建置IC晶圓廠及光電廠無塵室的優勢與經驗,打造出可移動的迷你正壓無塵室,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在零風險的環境下安全採檢,滿足此刻大量篩檢之需求,成為對抗疫情最強而有力的後盾。團隊背後的最大功臣,來自於本院生醫所與綠能所的團隊,在林啟萬、王人謙兩位所長、鄭名山副所長、陳廷碩組長以及業者等共同努力下,連夜組成快速供應鏈平台,整合為採檢亭國家隊,目前已陸續提供近30台給市政府、醫療院所、外島等單位使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有研究指向新冠病毒的來源可能是人類過度侵犯大自然的結果,顯示過去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帶來極大的負擔,也是反映對大自然不尊重的警訊。此一疫情讓全球人類一夕覺醒,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兼顧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平衡。
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但未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仍將以極端氣候、大型流行病蔓延的方式威脅著我們。對此,人類要更要尊重大自然,不要破壞大自然的次序,讓各行各業各司其職發揮專業,工研院將持續與產業界以科技力共同守護地球,與大自然共生共存,衷心祈求「#天佑臺灣、#國泰民安」,我們要再讓世界看到臺灣人民高度自制、以科技力挺過疫情的不凡力量!
本文刊登於今日工商時報:
https://view.ctee.com.tw/processing/29664.html
#團結防疫 #守護臺灣 #臺灣加油 #正壓採檢亭
技術處科專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繼109年7月與工研院聯手合作於生醫醫院竹北院區急診室戶外設置「組合屋戶外篩檢站」與「正壓檢疫亭」後,雙方共同研發合作的「正壓檢疫亭」27日於竹東院區正式啟用,全面提升採檢量能、落實分艙分流管理與保護醫護同仁。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表示,經濟部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際,超前佈署整合科技專案研發的科技協助防疫,更運用「技術處科專緊急防疫研發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正壓式檢疫亭與檢疫相關科技,以科技護衛臺灣防疫最前線。隨著全國疫情升級為三級警戒,經濟部已促工研院在5月16日北上漏夜搭建兩座檢疫亭,協助中興醫院與剝皮寮進行篩檢,並持續配合經濟部、指揮中心提供防疫科技上的協助
技術處科專 在 7Car News小七車觀點 新聞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經濟部技術處 mTARC (台灣車輛移動產業聯盟 Mobility 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 主題館今日 4/14 起至 4/17 日於 2021 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與車用電子展中正式開展,以「智慧聯盟、共享未來」為主題,一次亮相 25 輛車輛領域科技專案研發成果。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7371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x4fYAlJgE0/hqdefault.jpg)
技術處科專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不時會看到「手機電池因使用不當而燃燒或爆炸」這類令人膽戰心驚的新聞 😨😨😨
雖然每則新聞都有其背後原因,但是也不禁讓人思考「該如何讓這些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電池更加安全?」
🔋要探討電池的安全性就要從電池的結構與材料來著眼。如常用於手機、筆電、平板的電池多採用「鋰電池」的安全性關鍵就是中間的「有機電解質溶劑」。這個「有機電解質溶劑」當中以易燃的「酯類」最多。當電池因為任何原因短路時,電池內的高能量會在短時間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而「高溫」便會點燃這些做為溶劑的酯類,進而引發爆炸的可能性!!
🔋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之下研發出「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它主要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更神奇的是「NAEPE在常溫下就可固化」!這個神奇特性還能帶來什麼好處?讓珊蒂帶你去工研院一探究竟!GO!~~
#手機鋰電池能否更安全?
#高能量高安全NAEPE樹脂固態電池
#2020全球科技研發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dzCZBwH-I4/hqdefault.jpg)
技術處科專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自駕車 #DIGI
我們的圖文不符團隊也製作了一份「自駕車」圖文懶人包!
想知道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可能誕生阿O拉嗎?趕快過去看看吧!👉 https://pse.is/HHCL3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3 什麼是自駕車?
02:00 自駕車可以取代人類駕駛了?
02:57 自駕車也會面對道德難題?
04:33 解決不了,就不要發展?
05:48 台灣也有在研發自駕車嗎?
06:54 我們的觀點
07:54 提問
08:08 圖文不符宣傳
08:18 掰比~別忘了訂閱!
【 影像畫面引用來源 】
00:23:照片源於經濟部技術處
00:45:照片源於經濟部技術處
01:45:新通訊
03:40:截圖自Moral Machine
04:52:HowStuffWorks / 圖片源於GETTY IMAGES
05:05:圖片取自於Linkedin
05:20:iThome / 余至浩攝
05:22:照片取自於今周刊
05:30:照片取自於台灣好新聞
05:59:照片取自於Inverse
06:09:圖片取自於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06:14:照片取自於 diofl.veyjal.se
06:22:照片取自於科技新報
06:25:照片取自於當我們老在一起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自駕車道德難題測驗 】
http://bit.ly/2m24Pxl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自駕車的道德難題:http://bit.ly/2kljHGI
→ 撞死誰的準則?德國〈自動駕駛方針〉的道德困境:http://bit.ly/2mggwkb
→ MIT 推道德測驗,讓你體會自駕車的兩難──煞車失靈時救乘客還是路人?:http://bit.ly/2m1hvEF
→ 當自駕車面臨道德問題,它會如何選擇?:http://bit.ly/2kSc8aG
→ 《自駕車革命》:無人車該如何決定,是要害死路邊的兩個寶寶還是車上五個成人乘客?:http://bit.ly/2mmjRyj
→ 在教會自駕車判斷前,MIT 想先確定人類道德觀真的有「標準」存在:http://bit.ly/2kSUOm7
→ 德國制定全球首份自駕車道德準則:人類生命先於動物及財產:http://bit.ly/2kSidUB
→ 自駕車的未來與挑戰:http://bit.ly/2miYZrC
→ 【專訪前蘋果神祕部門自駕車老手】自駕車真正的挑戰是要規模化:http://bit.ly/2kQg8Zq
→ 又是低速接駁車!紐約首個自動駕駛服務開門迎客:http://bit.ly/2kSUQKL
→ 一起來用十分鐘略懂自駕車吧!GoGoGo!:http://bit.ly/2lZAKPi
→ 賴天恆/電車難題真的無聊嗎?讓我們看看Uber自駕車吧:http://bit.ly/2kqzpk0
→ 台灣自製 Level 4 小巴士 WinBus 正式亮相:http://bit.ly/2kPQMed
→ 2019/04 台灣自駕車產業規劃與發展策略/石育賢資深研究經理:http://bit.ly/2mhICLT
→ 如何讓自駕車成為現實?:http://bit.ly/2lZASyg
→ 5G可能與自動駕駛車並駕齊驅?:http://bit.ly/2m1i1T7
→ 對自駕車來說,5G 網路是必要條件嗎?:http://bit.ly/2miZEJC
→ 自動駕駛的「道德困境」: 先救年輕人還是老年人?:http://bit.ly/2knp9c9
→ Self-Driving Car Test: Steve Mahan:http://bit.ly/2kqAlVy
→ 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困境:發生意外時,是否能犧牲駕駛拯救多數人命?:http://bit.ly/2kSd0vY
→ 麻省理工推道德測驗,讓你體會自駕車的兩難——煞車失靈時救乘客還是路人?:http://bit.ly/2miZWQI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JiM9WJBy50/hqdefault.jpg)
技術處科專 在 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聯合辦公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聯合辦公室 · 429 people checked in here · http://www.moea.gov.tw/Mns/doit/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5337 · +886 2 2341 2314 · Governmen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