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許多人對台北市長選舉又吹起失敗主義的風潮,事實上,蔣萬安根本不堪一擊.
蔣萬安近來的言論,有韓粉化的趨勢,根本稱不上是一個候選人的規格,他在第二期立法委員任內,可以說是狂亂的貴公子,各種出格的言論,幾乎窮得只剩下意識形態.
蔣萬安六月時大吵釣魚台的問題,批判蔡英文辣台妹變軟骨妹,他叫蔡英文和宜蘭漁民登島捍衛主權,又嘶吼要陳其邁在釣魚台島辦釣魚比賽,他要第一個報名,嗆他不敢.
蔣萬安批判振興券,除了一直跳針幹嘛不直接發兩千,更大膽預言,三倍券終究是一場政治災難,所操的論點荒謬的可笑,6月3日的時候,說領三倍券還要等一個半月,民眾將因此有預期緊縮心理,這一個半月因此不會消費,所以商家將會倒成一片.
然而,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蔣萬安甚至得了政治狂熱,把自己的兒子推到螢幕前,跟陳玉珍等人參加記者會,一齊吶喊「徵用口罩漲價,政府帶頭發國難財」,說開學在即,買不到兒童口罩.
為了政治,把自己的兒子當工具,儼然是個失敗的父親.
罷韓的時候,蔣萬安登高一呼,「罷韓國家隊!國家機器公然追殺!」其根據竟然只是高鐵優惠日期從5月27日至6月9日,剛好遇到6月6日罷韓,又痛批國防部三軍大學指參學院考試延期,說是「介入罷免案,影響學子權益」,諸多邏輯不清,論點光怪陸離,令人懷疑是不是靈魂被抽取出來,成為了台北韓國瑜.
然而,許多人對他的印象居然停留在溫文儒雅,問政極佳,甚至覺得他沒有什麼可以攻擊的點,這人轉變如此劇烈,劣化如此嚴重,處處都是吐槽的點,卻被認為是無懈可擊,可見這種預期失敗的心理,已經開始在美化敵人,甚至忘了去凸顯他的荒謬.
韓國瑜近來傳出北上選台北市長的風聲,事實上,他過往在高雄選舉途中,居然跑上來台北領表,若台北韓國瑜跟高雄韓國瑜,一起比誰比較韓國瑜,我想,未選先衰,先讓選民看清楚他們的真面目.
本土派支持者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
近來,見到有人這麼說,「姚文智就是被老獨害到退出政壇的」
大概是兩方人馬,為了台北市長選舉該推派誰,吵得不可開交,然後突然冒出這句話來.
這話,挺像是過往柯糞操的回歸謬誤,例如「吳祥輝害死姚文智」、「打器官案導致韓流崛起」,即是柯糞與柯陣營,把自己幹的事,栽贓到無關的人身上,柯文哲痛恨打器官案的吳祥輝,於是,說「你們自己害死自己」,就連自己一手造起的韓流,也能如此這般,將責任推給他的敵人,讓他們自相殘殺,而自己免去責任.
姚文智台上的老獨,我只識得一個,那就是史明,施朝暉,2018年,或許是他生涯最後一次,站上選舉的舞台.
那時,人人都說柯文哲好,柯文哲是獨派,兩岸一家親,等於實質強台,史明不這麼認為,當他站在姚文智的台上,或者,我們說坐著,那毫無疑問,擊碎了那些謊言,那些謊言利用的,就是人們不堅定的意志,以及想東想西,預期失敗的心理.
這個老獨男,做的這個決定會很困難嗎?其實一點也不,他就只是像平常一樣,因著正確的理由,在正確的時機,以正確的方式,向正確的對象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任何人都理應辦得到的,簡單任務.
這個出生日治臺灣臺北廳士林莊的老台北人,沒有太多雜念,沒有什麼利益糾葛,就是單純的投下最適合的台北市長人選,將理想,託付給他.
「不要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這句話,其實有很大的謬誤,當你不能想贏,只能想著不能輸,就會產生許多奇思謬想,把正常的選擇,變成不太正常的,簡單的決定,變成極為困難的,迴避理所當然的,去繞遠路,結果繞到了完全相反的路.
在神父看來,黃珊珊,反而是真正的隱憂.
許多人為了貶低柯文哲,刻意捧起黃珊珊,賣弄她的苦情,把她說成認真做事的人,宛若從前的「阿北很會做事」,無條件的轉移到另一個小柯文哲身上,甚至蘋果日報專訪上,還有路人說她錢櫃大火事件處理得很好,簡直笑掉他人大牙.
黃珊珊稱錢櫃大火的原因,是稽查作業防弊過了頭,柯文哲說「國家法律訂在那裡,人民有遵守義務」,「不可以說法律訂在那裡,卻怪政府沒抓到犯法人,坦白講,犯法人自己要負責任」,黃珊珊則附和,稽查沒發現疏失,沒有第一時間處罰,是因為消防法出了問題,「《消防法》有修法必要」,這些都是卸責之詞,企圖規避台北市政府的責任,只不過,阿北吃人肉,吃得狼吞虎嚥,黃珊珊吃的比較文雅一些而已.
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侯友宜身上,這個全台最大的普篩仔,如今變成了KMT的神人,甚至還可能問鼎總統,這人之前嚷嚷著要封城,後來說要普篩,結果黨中央真的要地方自己普篩,他又鬼頭鬼腦的「目前新北市跟中央一定是並肩作戰.」另一面又稱「他在今年3月就不斷強調入境全面普篩,將病毒阻絕於境外,希望中央重視地方的聲音」,玩火玩到自己,又想扮演話事人,簡直是卑鄙猴之助.
但人們為了打國民黨,捧起了侯友宜,為了凸顯最爛的,就把次爛的舉起,結果,弄假成真,次爛的反而變成最好的,甚至變成可以選擇的,怎麼玩,都是國民黨在玩,怎麼選,都選到不該選的白色力量.
只能說,人們先天的偏見,太過明顯,追求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卻往往選到了偏激的破壞者,選擇人選,只看見表象,只有選藍的,較藍的,較不藍的;綠的,好人,普通人,都不會是選項.
因為,民進黨就是暴力,台獨就是偏激,這些黨國施加的成見,總是讓一個接著一個錯誤的人選,上台,使社會越來越對立,懷抱著和諧的心情,選擇真正偏激的人選,最終,使自己和他人吃苦頭.
近來,天下雜誌做出民調,柯文哲施政滿意度,又是倒數第一,如果黃珊珊很會做事,台北市的施政滿意度怎麼墊底呢?
2018年,東奧正名,台北市贊成票數近55萬票,台北市長當選門檻,58萬票,姚文智,獲得了24萬票.
這55萬票,可以說是泛綠支持者的基本盤了,那麼,應該投給姚文智的人,跑去了哪裏呢?大概就是在柯文哲那裏.
別說只有老獨投給姚文智,一干年輕人,吳崢、陳沂、徐閉、朱宥勳,他們也投給姚文智,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完,一干柯糞進攻姚文智的臉書,批他讓柯文哲贏得不夠多,簡直是軟土深掘,也是有一群女英粉,在替姚文智抱不平,一起承受那些不合理的傷害.
除了技術層面的,一邊開票一邊投票,發生了棄保,大環境,1124的教訓民進黨浪潮,柯文哲高明的騙術,投票前夕,涂們高喊中國台灣、兩岸一家親,人們居然還是無法察覺柯文哲對台灣造成的負面影響.
有些人預期失敗,產生了災難性的思考,「只想著不能輸」的結果,就是產生要打倒國民黨,所以投給柯文哲,或者要禮讓柯文哲,民進黨不推人,就沒有輸,這些災難性的思維,造就了不理性的選擇.照理說,越艱困的情境,更應該越團結在一起,鞏固自己的選擇,人們卻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反而把信任免費贈送給其他人,掏空自己,或,跟著一起落井下石,認為只要把他給切割掉了,就跟自己無關了,我沒有輸.
這些阿Q式的想法,造成了自我割裂,並合理化極端的錯誤,柯文哲,比國民黨還國民黨,反對性侵,所以相挺強姦,這是最糟糕的斯德哥爾摩.
「如果一個人,他害怕考最後一名,他害怕比賽,他害怕競爭,所以他不參加考試.
那麼,他就不會是最後一名了嗎?no,brother,他是比最後一名更低劣的存在,最後一名至少也有分數,他沒有,他捨去了給人評價的機會,他退出了存在的舞台,他消去了,可否證性、可厭憎性、可懷疑性,他消去了自己的存在,而不給其他人,選擇的機會.」
這是神父寫在台北市長選舉之前,民進黨尚未提名人選的「靈魂的劍」,當時呼聲最高的人選,有賴清德、陳菊、鄭麗君,但始終沒有人出來,光提禮讓柯文哲的風聲,就蓋住了民進黨任何可能的提名人選,可見當時,失敗主義的風潮,尤為甚之.
但是姚文智最終出來了,若沒有他的出現,民進黨前年的台北市得票率,是零,養出了一隻怪物,問鼎總統大位,若把柯文哲的勝利,看成是自己的,沒有派人,所以沒有失敗,那麼,接下來面臨的,可能是加倍的失敗.
這讓柯文哲把泛綠支持者,都看成是自己的,就算人們不這麼認為,但當時的民進黨,使其他人都這麼認為,而後,柯文哲亦在後續的補選中,持續追殺,北有陳思宇,南有陳筱諭,「有種選舉,就是讓你選不上」的那種選舉方式,恐怕遍地開花,到時,陷入錯亂的支持者,恐怕當柯家軍是自己人,台民黨就等同於民進黨,柯文哲在總統登記前夕,恐怕並不是留在車內,等柯媽報名,而是堂而皇之地侵門踏戶也.
失敗主義,會讓人彼此責怪,互相推諉,甚至說起謊來,責推對方,只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勝利,那些艱困而需要人承擔的戰役,則沒人想參與,勇敢的人參加,所有失敗的責任都歸諸於他,認為都是他們的錯,他們過於弱小,和自己無關,這是顯著的公正世界觀偏誤,當承擔風險的人,被鞭撻的體無完膚,那麼,面臨下一次困境之時,將沒有人想出頭,人人都只想當收割的那一個,觀望的那一個,打落水狗的那一個,當勇者衝出去,抵擋魔王的獠牙,躲在後面的貴族與村民,冷眼旁觀,等待他倒下好分去他的鎧甲,奪取他得財產,如此一來,將沒人敢出來對抗魔王,當魔王羽翼漸豐,重新壯大起來,再度侵略城市,將如入無人之境,城市,組織,將失去防衛的力量,因為人人都只想當分配資源的領主,百戰百勝的將軍,只顧著為自己利益盤算,這樣的組織,必然會腐敗,土崩瓦解.
許多人都喜歡自稱是綠,是獨,是台派,不過,就怕那只會是吵架當中的籌碼而已,真到要投票的時候,老的負氣,投給國民黨,年輕的預期失敗,投給黃珊珊,每個人都講自己是本土派,到關鍵的時候,卻都不投給正確的人選,專門想入非非,走邪門歪道,說自己支持本土派,恐怕是笑話一場而已,嘴巴說說,身體很誠實的投給九二共識和兩岸一家親.
就怕那指尖之中,投錯票的興奮感猶在,緊要關頭,又想再來一次,自己教訓自己,拔起家具,投入火坑,欣賞燒火厝的美麗風景.
這才是為何,台北市始終不能勝選的原因.
不是「驚輸」,而是要想怎麼贏,驚輸,就代表著,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情都做得出來,縮緊著思維,做著不理性的事,事後再來後悔,事後再來諸葛,都是THEY的錯,我才是贏家,最後笑的人是我,一邊笑一邊看熊熊燃燒的自己的家,偷偷的哭泣,急著為結果打預防針,其實是打嗎啡.
神父認為,2022,應該是民進黨最接近台北市長勝選的時候,無論本土派推出誰來,都應該加以支持,不要再被誘拐,不要再被欺騙,不要再服膺心中幻想的失敗主義.
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凝聚人心,BROTHER.
承擔責任名人例子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必須要說,從政治角度去觀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極為可惜的,它是一部關於大至人權、民主,小至關於個人同理心、自尊心的電影作品。
我曾經在電影發行商擔任宣傳兩年,我可以理解以政治包裝行銷、宣傳、操作的理由,就是像是下了一個偏離事實的新聞標題,其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注意(當然包含反感,也是一種關注)越是參與媒體知道,我們不能去責怪那些依照點擊率以下標題寫文章的人,或是決定以聳動內容來接近觀眾的決策者,他們的工作的成效的指標,我們沒辦法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批評,但我們能從他們想要扭曲以及誇大事實的程度,加以來判別這件事情有多需要被看到的急切性。
我們迅速地收集資料,從各種角度去感受以及理解分析我們對於事件的真實。
當你越專注於調查,會發現事實往往最沒有價值,它可能不好看、可能很土、沒有戲劇張力,你會發現事實需要包裝,大家才會願意看。
這是我可以理解《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行銷的手法和理由,但也同時覺得可惜,因為台灣看紀錄片的人真的太少了,所以我們幾乎只能用議題把人騙進戲院,再請求他們理解內容。
來談談我極度熱愛這部電影的部份,導演角色不如同我們社會觀感之下、檯面上,我們所期望的導演:需要有魅力、有想法、有主見、很確定自己要什麼。
但這部片導演反而透露了自己的脆弱、罪惡感、需要信仰、需要有人給他解答,導演當下的「沒有答案」,卻是這部片最有價值以及最珍貴的地方。
當我們感到無助、脆弱時,我們會開始尋求信仰,有人是投身於宗教,有人是投身於愛情或是工作,有人開始信仰「人」。
我所說的信仰,是超越信任的愛,信仰是沒有邏輯的、可能破綻百出、顛倒是非,但是你基於「信仰」這個人或是這件事,你會包容、你會看見你所想看見的好,屏蔽到大家所說的惡,繼續「信仰」這件事情下去,可能是自不願意讓自己一直以來所相信的是假的,或是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力氣去推翻自己以前所看到的。
無奈人不是神,人終究就是人,人會犯錯,人會變,可能是變好或是變壞,人不完美,如果我們把宗教式的期待放在人身上,就是一種綁架。其實是當我們的當下是無力解決問題時,我們開始依賴、以及期待、信仰其他人能給你答案。或是他一直以來都能給你解答和出口時,我們開始埋怨他「你怎麼突然給不起了呢?」
如果你願意跳出來看看自己,會發現這一切始於你當下無法解決事,於是把這些希望,投射在特定的「人」身上,最後當這個「人」達不到你設定的期望時,你開始失望、憤怒、甚至更加嚴厲的檢視他們,但,這些根本是因為自己當時的無能,不是別人,是因為當初你的選擇,其實是非常自私的,你想讓世界變單純,你不想親身上戰場、去體驗、去理解事情時,你選擇信仰了你覺得可能給你答案的人。
在這裡我認為好比任何的宗教信仰,許多人沒有答案時,他們相信宗教,因為簡單、明瞭、容易找到解答,其實本質上是非常懦弱的行為。
「因為神要我承受這些苦難,所以我的苦難是有來由的。」-(出自我幻想的信仰者)
「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
WHAT??????????我給這經文十個問號
因為這些信仰者相信神,相信神要他忍耐,就會成功,但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多數的例子,人忍耐、被欺負了一輩子,像個老鼠一樣渡日,最後他仍然是一隻徒勞無功、受人唾棄孤獨的死去,這未開發國家日日發生,神怎麼沒拯救他們?
我想表達的是,成功相較於失敗總是少數,許多人做善事一輩子也沒得到他理想的成功,或許宗教上最後就會開始說服他,「你一生平安度日就是一種成功。」
然後他因為信仰,所以開始相信可憐的自己已經成功了。(非常悲慘)
一個大家認定真正的成功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種自己已經有答案的東西,就不用問人了,更也不用問神。
但非常奇怪的,人幾乎是不咒罵、不責怪神的,也不會對神嚴厲,我的推斷是因為神根本沒出現過。
神不會開記者會,讓你批判他,神不會被狗仔拍到他去約炮,因為他根本不在世界上,但我們卻會對活生生的人嚴厲,去質問他為什麼犯錯,要怎麼解釋。
這很諷刺,因為我們是活在充滿人的世界呀,但社群上卻以非常自以為的完美、變態的角度來審視彼此,我們衍生出非人性化的思維模式「毀滅性的完美主義」,明明有困難時我們是受到「人類」的互相幫助(不是神欸),但當緊急重大的時刻,我們卻容易忘記這些曾經幫助你的「人」,和著社會一起評頭論足這個「人」所應該擁有的社會正義以及道德,或是他應該要給予社會的典範(實在太扭曲太變態了)這典範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做的到,要把自己的ㄧ切、包涵隱私任人評論,不讓任何人失望根本是天方夜譚。
我太激動了,但我是表達,人自己造神,把信仰放在人身上,失望後,最後再自己崩潰,是非常愚蠢的。
我也可以理解,信徒們選擇相信宗教,這使他們讓自己在世界上好過一些,選擇相信一個宗教足以解釋世界,這樣他就不用親力親為去了解,也不用太費力,認定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是有代價的(但很可惜多數時候是沒有),承認世界、承認現實、承認自己是孤獨的是痛苦的,但信仰給他們港口予以逃避面對,逃離這個巨大的世界,好像這世界總有個規則,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多數時候可能沒有),以上所說的並沒有要針對、排擠任何宗教的意思,只是筆者非常好奇信仰者的心態來做討論。
我們身為小小的人,就算搜集了,看遍全世界的資料,我們還是不可能全盤的了解世界的真實,其最大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們的資訊來源不夠明確,除非親眼、親耳聽到或看到,或是總是第二手以上的資料,前人加了什麼讓我們誤解的成分,我們根本不可能曉得。第二、就算是資訊正確我們仍是以自己的角度、眼光來詮釋世界,還是非常單一並且可惜的,光是這兩個原因,就可以猜想真實與假像的差距,有多猖狂。
「你在箱子中生活,只要不碰到箱子的壁,你就會覺得不錯,但是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會很真實感覺到它的存在。」-蔡博藝
但也不用灰心,不知道事實沒有關係,身為人類最難能可貴的事就是同理心,去猜想一個當時的心態、理解他無助的原因、你會發現我們都是人,對於困難、挫折有相同程度的感受,當你願意開啟同理之心,你會更去善待你身邊的親友、或是電視上你認為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公眾人物、你認為應該做出什麼典範的菁英份子、為什麼某名人偷吃、吸毒、抽煙、嫖妓(每件事都與你無關,也不會現實生活影響到你)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很荒謬,大家都是人,何苦這樣評論彼此,何苦這樣對待彼此,並不是推崇別人做犯法的行為,而是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個人的法律責任、情緒責任已經必要的自己承擔,我們是不是該學會放過一些人,放過自己加諸給他們的道德以及價值觀,放過自以為的社會正義,我更相信社會正義基於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中第一條明確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這條法案雖見諸多方,時時刻刻提醒者我們,但是公眾若不奮起捍衛它,它便是一張白紙,毫無意義。
你會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看到台灣民主的缺陷,以及自身的反省。
我也曾經看到那位中國學生蔡博藝想要參選學生會長的新聞,但因為社會、媒體給予的標籤,我沒有多做調查她的社會運動背景,我潛意識認定他的國籍對於其他台灣候選人可能有威脅性,所以我不表態,甚至在沒有任何理解前提之下希望她敗選,最後片中所描述,因為各方爭議,校方直接暫停選舉,這件事也沒有獲得該有的關注,是因為當我們的集體利益此時大於她的個人利益,所以我們不在乎嗎?這樣的我尊重人權嗎?我們口口聲聲喊著平等、自由、民主,我只是在捍衛自己想要的民主嗎?我是那個自私的想要自己支持的對象當選而不分是非的人嗎?這是台灣應該引以為榮的民主社會嗎?
我很喜歡導演最後得不到答案的崩潰,與立法院前聽到要退場的民眾相互剪接。
「我支持的人,怎麼能退場了呢?」
「他不繼續奮鬥的原因,為什麼不和我說明呢?」
我認為導演的無助來源,是因為過去自己曾經冷眼的看待那些急需求助的人,然而這些事情轉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理解自己和這些人一樣可悲後感到釋然,他因為自己過去的紀錄而得到了安慰,就是這紀錄部片最大的價值。
一般來說,我們社會上總是追求著像《越來越愛你》「無需過度在意觀眾喜好,人們總會追隨熱情的人」。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電影,卻在演繹著這些「人們」,就是你和我,當我們身為追隨者的視角,當我們絕望時將眼光投射在充滿能量的人身上,我們還剩下什麼。
這句話並不是空話,不是毫無意義的空白,而是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會有屬於你自己的標準答案。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對於我的意義在於觀看「人」的體驗,而不是這個「人」的社會背景,希望大家可以看見外表與內容的差異,可以一起看見電影中最觸動我的人類!
上面談了這麼多信仰,我根本不信基督教,希望大家不要再造神傷害人了,請把「人」當「人」看!
如果真的要信仰,請信仰自己吧,不要再把自己莫名其妙的期待放在你覺得會發光的人身上,他們很忙,沒時間理你!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幹,快去看!
-
FB: April懶得說話 (內心小世界)
FB:我就是極品 (幹話粉專)
IG @apriltzu (真實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YouTube 智商正常:https://reurl.cc/exKNgL
承擔責任名人例子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千其咪以為投票冇用! 除咗贏了議席,另一個關鍵就係將建制派的資金鏈斬斷,雖然中央或會另開水喉,但起碼大家納稅人嘅錢唔使直接「津貼」班死仆街「蛇齋餅糭」費用上,建制派運作成本相對增加!
每一個平台也是戰場!抗爭是日常!遍地開花!
*******************************...
【專欄】政圈的另類「資金鏈斷裂」
報應,永遠比你想像中來得早。
//個多星期前,建制派還沾沾自喜,覺得反送中運動的抗爭越暴力,市民的反彈或者會越大,區議會選舉的劣勢或有望翻盤;想不到個多星期後,建制派的好夢完全落空,更遭逢歷來最慘重的選舉敗仗,區議會議席只輸剩60席。記得去年兩次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建制派在單議席競爭下連勝兩仗,嘲笑泛民碎片化之聲不絕於耳,更預期之後兩年的區選、立法會選舉有望乘勝追擊。多得林鄭的助攻,成功團結泛民光譜內的各種勢力,建制派由贏變輸,香港人成功向世界展示甚麼才是「真.民意」。
作為一個財經專欄,筆者的著眼點當然在錢身上。建制派大敗後,各媒體已迅速統計失去了244個議席,會對建制派造成多大的財政損失。計及區議員酬金、實報實銷開支及津貼等,一個議席4年的薪津,粗略計算原來涉及逾460萬元;失去244個議席,等同在4年內的損失金額高達11億元!這數字雖然算不上天文數字,但要建制各黨派填補這資金缺口,也是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的事;而且薪津是個零和遊戲,建制派失去逾11億去作社區工作,反過來非建制派則得到了這11億,去在未來4年深耕社區。
而且在薪津背後,還牽涉到更龐大的利益分配。舉個較極端的例子,某鄉黑區的區議會,當年曾通過以17億興建一條天橋,所聘用的工程顧問,又是某間曾經被政府因挪用資料而被罰停賽的公司。又例如某區區議會矢志要耗資半億興建音樂噴泉,爭議聲中依舊無限復活,工程的潛在受惠者又有誰?「小白象」工程以外,區議會撥出資金舉辦嘉年華、廟會等地區活動,所聘請的表演團體、所光顧的食物供應商及紀念品批發商等,又如何決定將訂單分配給甚麼團體?這實在惹人無限遐想。當建制在各區區議會失守後,未來再難控制利益如何分配,又該如何向一眾現有的得益者交代?
就當以上遐想扯得太遠,單在眼前面臨的資金鏈斷裂,也要先拆局。別以為企業才有資金鏈斷裂,政圈也有,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個政黨要養活地區樁腳,從來也要先使錢。首先要派人去選區內擔任社區幹事,親自落區接觸選民,已經涉及人工。無論有否設立辦事處,定期落區的交通、文宣等,以及提供免費法律援助,跟進市民的個案、訴求,一張紙一支筆都要用到錢。其次是定期舉辦蛇齋餅糭活動、特價影證件相等,就算有贊助,地方、人力等也是成本。如果已經當選區議員,當然可透過津貼補助活動開支;但若果只是處於耕耘期,又或失去議席後等待捲土重來前,這些開支就需要由政黨承擔。不去投放資源,又哪有取得成果的一天?
失去區議會議席的二百多人,以及其議員助理等團隊,顯然對建制派帶來龐大財政負擔,加劇資金鏈斷裂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身兼立法會議員等十位敗部問題不大,有正職的兼職區議員也算能勉強支撐,只有一向做開全職區議員的,才是最大問題;但明年立法會選舉在即,總不能一敗選就「落雨收遮」,否則地區樁腳全面崩塌,明年只會輸得更慘。要穩住支持票,再開拓新票源,成為了建制派未來一年的主要工作,但這些工作都牽涉到錢,而且可能要加大力度使錢,所以先找金主才是正事。
中聯辦主任大筆一揮,就為建制大黨帶來千餘萬的捐款,這是年前大黨舉辦晚宴的盛況,但說穿了,也只是當權者向富商「揼心口」的另類渠道,「識做」的富商利用捐款表忠,黨一定會記念著你的功勞。各大商會的大水喉,也一向照拂著各建制組織,否則XX社區聯會、XX新動力等,也不會有錢可年年新年派福袋。然而利益是你來我往的,建制大敗,商會成員肯定最傷,捐款不能停,甚至要加碼填補資金缺口,但失去區議會話事權令分配利益難度大增,時間一久,商會們總不能無了期的有出無入,於是尋找第二條生計,是建制派可預期的舉措。
建制派替政府承受了慘敗的苦果,但林鄭特首與問責班子卻仍然尸位素餐;建制派失去了議席,司局長們可沒有失去官位。為了補償建制派犧牲,政府肯定會出手相助。將較精明、薄有名氣、最好有專業資格的建制派落選區議員,聘任為副局長或政治助理。雖然未必是短期解決燃眉之急的好辦法,但肯定是中長線政府安置建制失業大軍的法門。前特首、前高官、甚至是具內地資金支持的政商界代表,或許也會成立形形色色的智庫議政組織,招攬這批建制敗部,找個方法向他們「出數」。
將歐美的「旋轉門」管治精英育成機制搬到本港,一直是建制及政府的心願,但多年以來,旋轉得上管治班子的,只有一個劉江華垃圾桶,最多加上陳百里、陳浩濂兩位副局長。雖然因建制派失去議席才被逼向上轉,有失「旋轉門」培訓人才的原意,不過或許已經無所謂了。大膽推測一下,若果某幾位即將由「雙料」「降呢」至「單料」議員的建制名人,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再敗選,由於已成黨內負資產,等四年再選也難以成功復辟,估計政府將會用局長/副局長之位「回饋」他們,情況有如幾年前的劉江華。
周浩鼎既是律師,又懂得利用法律程序協助權貴修改文件避難,趁律政司脫臼要休養一年,至今距離明年立會選舉也不足一年,屆時若仍未能康復,走馬上任律政司絕對不足為奇。麥美娟大罵林鄭的形象深入民心,加上隸屬以替爭取工人權益聞名的工聯會,由她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肯定能震懾商界,不敢輕易勞役基層員工,為民請命!「呢兩條友都能夠做官?唔係嘛?」大家為何要大驚小怪?不要忘記,我們不是一早已經擁有涉嫌囤地、經營劏房的財政司司長,以及被證實潛建、漏報利益的律政司司長嗎?
非建制派選舉大勝後,其中一個建制派愛說的分化論調,就是抗爭手足慘成Dom Dom,非建制派大吃人血饅頭贏得議席,手足並無得益,最後還得承擔法律責任,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其實,建制派因撐林鄭而人財兩空,落得資金鏈斷裂的下場,但林鄭班子自反送中以來卻無人下馬,建制派在區選中當了林鄭的替死鬼,但她卻理直氣壯指「沒有得到中央要求問責的指示」。建制派比起抗爭手足,你說誰更似Dom Dom?
羅仕揚//
https://m.mingpao.com/fin/instantf2.php…
See more
承擔責任名人例子 在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RE, 網站可靠性工程) 的推薦與評價
擁抱風險、錯誤預算(Error Budget):重點在於激勵團隊共同承擔責任,從錯誤中 ... 這篇整理幾個例子,其中電影『薩利機長』是我最喜歡引用的例子。 ... <看更多>
承擔責任名人例子 在 四個不同際遇的人生故事!擁抱更多愛與責任的力量【完整版】 的推薦與評價
看更多關於他們的故事: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9/transglobe/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和行動,而左右我們做出選擇的關鍵, ... ... <看更多>
承擔責任名人例子 在 世界名人經典格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是,正是這種自由,使人們時時刻刻都處於要面對無數選擇,作出取捨,並且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起責任的情況,這往往就會令人不知怎辦,感到無所適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