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60 年代蘇聯,也曾經有一名年僅 19 歲的青年走出來,對抗整個蘇聯政權,後來被送進精神病院、流亡海外,然後見證蘇聯倒台。
1978 年,布科夫斯基出版了自傳「壘牆築堡」(To Build a Castle),描述蘇聯異見者的慘況。他在劍橋攻讀生物學碩士,後來更成為神經生理學家,在海外繼續推動蘇聯民主化,成為美國總統列根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非正式顧問。
詳細全文:
https://bit.ly/2XexTS5
延伸專題:
【高官們張弛「有度」的「言論自由」】
https://bit.ly/2X4Yilk
【獨裁政權美化暴行的方程式】
http://bit.ly/2EC1afU
【苦中作樂:笑話如何伴蘇聯人撐過史太林極權?】
http://bit.ly/2GwTI6K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戴卓爾夫人自傳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月電影評論] 《白宮管家》:美國黑人史觀的局限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對手不止是希拉里,走政治不正確「白人至上」路線的他,還不時抨擊現任黑人總統奧巴馬,令膚色政治在美國又成了熱話。年前上映的電影《白宮管家》通過白宮內黑人管家的角色,巧妙地突顯權力核心內部的黑白矛盾和互動,就很值得今天重溫。關於電影如何反映數十年黑人民權運動的內容,已有不少文章分析過,我們反而可以談談一些枝節,去說明電影「黑人視角」是否有簡化一切的局限。
黑豹黨員變回保守派的案例
電影中,「白宮管家」的兒子Louis Gaines是個虛構角色,藍本基本上集那個年代的黑人社運份子之大成,例如說他先後參與自由乘車運動(Freedom Riders)和加入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黑豹黨成立於1966年,有別於馬丁路德金提倡的和平路線,主張黑人應有積極防衞權力,在爭取黑人平權當中,採取「勇武抗爭」路線,當時聯邦調查局曾經形容黑豹黨是「美國國家內部安全的最大威脅」。
有趣的是,現實中也有不少黑豹黨員在黑人如電影主角一樣,取得較平等權利後,擺脫過往「勇武」主張,甚至從極左走到極右,成為保守共和黨員,例如克里弗(Eldridge Cleaver)。克里弗青少年時期因藏毒、強姦和襲擊等罪名入獄,在獄中偶然讀到《共產黨宣言》,開始撰寫論文,後來以書籍《Soul on Ice》出版,提及對罪惡、監禁的親身經歷和想法,種族關係和推廣黑人自由意識形態的策略,以至黑人雄性主義、跨種族性別關係等。《Soul on Ice》影響了當時不少美國黑人,令克里弗雖然身在獄中,已經甚有影響力。他刑滿出獄後,加入黑豹黨並主管資訊部門,也擔當發言人,正因為認同其武裝抗爭主張。1968年,克里弗參與黑豹黨一次攻擊警察局行動,事後因企圖謀殺被追緝,於是潛逃古巴,還受卡斯特羅隆重歡迎。
不過隨着黑豹黨開始式微,更在1982年解散,克里弗的思想和行動理念出現了轉變,加上接觸基督教,竟也開始變得保守起來。他曾經短暫組織「克里弗改革聖戰」(Eldridge Cleaver Crusades)運動,提倡一種伊斯蘭與基督宗教的信仰混合,還取了名字叫「Christlam」。1980年代,克里弗返回美國,正式成為基督徒,加入共和黨,成為徹底的保守主義者。克里弗活躍於加州共和黨,不時出席活動發表演說,分享自己的政治主張改變,但是在幾次市議會、共和黨內部選舉中全部落敗,除了也許是同胞對「叛徒」的不以為然,似乎也反映了黑人「主流化」後的另一個下場。
列根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真正態度
另一個電影沒有交代清楚的部份,是列根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態度來源。列根對電影主角那位黑人管家十分友善,最終管家卻因為列根「支持」種族隔離而辭職,不過重點似乎有誤:列根的思考模式在於冷戰,而不是種族。列根任內通過了《1986年全面反種族隔離法》,要求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逼使南非政府釋放曼德拉等所有政治犯,但這非列根的意願,他還一度行使總統權力否決法案,只是被國會推翻而已。這是因為列根和戴卓爾夫人領導的美英政府,都評估曼德拉為「共產主義恐怖份子」,擔心他一旦獲釋,就有機會結集力量推翻南非政府、「建立共產政權」,令南非「赤化」。順帶一提,儘管曼德拉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美國要到2008年才正式將曼德拉從恐怖分子名單上剔除,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曾形容此為「外交尷尬」。
雖然站在黑人角度而言,這些都是列根的「缺點」、「弊政」,但與此同時,列根對冷戰的堅定鬥爭態度,卻令他成為20世紀民望最高的美國總統之一。他能對南非貫徹始終,反映黑人議題在任內並未成為真正重要的關鍵,也不足以改變列根的民望。最終南非和平演變,主導權反而在於南非白人政府,而不是美國。黑人認為美國在過程很重要,其實有點一廂情願。
奧巴馬的黑人身份認同有多高?
電影上映時成為話題,自然與現任總統奧巴馬的黑人身份息息相關,電影最後一幕安排奧巴馬出場,也別具象徵意義。但究竟奧巴馬有多強調自己的黑人身份認同?這卻也值得討論。奧巴馬的生父來自肯雅,這是眾所週知,但他除了肯雅盧奧族(Luo)血統,還有白、黃血統。奧巴馬參選總統之前,出版過《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一書,講述自己作為有色人種的成長心理歷程。奧巴馬的生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他跟隨母親曾遷居印尼、夏威夷,十八歲才移居美國本土。奧巴馬在著作和媒體訪問中也多次公開,自己青少年時期一直為混血身份,以至作為有色人種所面對的際遇而感到困惑,又坦言曾經逃學、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之類毒品。這些都說明,他的身份認同不完全是「黑人」,而只是「美國非白人叛逆精英」。
2007年,只擔任了參議員兩年的奧巴馬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時,《華盛頓郵報》刊登過一篇名為《Effect of Obama's Candor Remains to Be Seen》,探討奧巴馬一早坦承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叛逆歲月,對選情有何幫助。文章引述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Richard J. Durbin指,不少政治家推出自傳書籍,記述自己的過去時總是選擇性失憶,但奧巴馬的手法卻反而令選民受落。美國精神分析學者Stanley Renshon在2011年出版《Barack Obama and the Politics of Redemption》一書,認為,奧巴馬少年時期對自身種族、社會角色身份認同的不確定甚至自卑,形成他模糊的政策取態,並將之命名為「救贖政治」(politics of redemption)。奧巴馬在幾次訪問或演說中,都提到「雜種狗」,其中幾中更以此自嘲自己的混血身份,Renshon認為這顯示奧巴馬「還沒有完全與自己的混血種族和文化背景妥協」,解釋了為何公眾輿論很難把奧巴馬的政治立場歸類為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還是溫和派等等,因為「奧巴馬採取了政治模糊戰略,即羅夏墨跡戰略,以最大限度實現他的抱負」。而這些,而不是膚色,才是奧巴馬真正的身份認同所在。這就像2016年的總統大選,又何嘗可以簡化為黑白分明的選擇?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8月
#美國黑人 #黑豹黨 #種族隔離政策
延伸閱讀:美國黑人的身份認同:從騷靈音樂教父James Brown談起
http://bit.ly/1XxVAQk
戴卓爾夫人自傳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工黨領袖高賓是極左馬克思主義者,主張解散英軍、退出北約、與拉登和伊斯蘭國「和平會談」、國有化,成為新聞。
保守黨暗中竊笑,覺得工黨服用了自己奉上的山埃,行將鳥獸散。工黨內部的右翼和理性勢力開始辭職退黨,另行分裂,有如一九八一年威廉士夫人、歐文、曾建時、羅渣士四人,因不滿工黨內部由極左知識分子庫特、工會領袖把持,自行分裂出走,另組社民黨。工黨分裂,造就戴卓爾夫人連任之機。那時就像宋楚瑜分裂國民黨,令李登輝坐大,戴卓爾夫人輕鬆連贏三任,實現經濟私有化而中興。
然而,今日保守黨政府,如果因此而得益,也不應得意忘形。因為一個健康的議會民主制度,需要的是一個強大而不是弱小的反對黨。反對黨強大,監督力愈有效,則即使得選票而執政的政府,也不會被權力腐化而隻手遮天。十九世紀英國首相格拉斯東的名言:「良好的管治有賴於強大的反對黨。」這種胸襟、氣量、見識,自然不是極權帝王統治慣的民族所能悟方領悟於百分之一。如果保守黨獨大,工黨解體而消弭,對英國民眾沒有好處。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性中庸,左右搏擊,像老頑童周伯通的一套拳法,令人在不同觀點之中清醒思考,得到合理的結論。這是英國政治文化優越於世界的理由。
高賓是一名糟老頭,不但缺乏個人魅力,而且管治經驗形成空白。他在下議院的反對黨領袖演說,聲稱世界進入網絡時代,已經不太需要領袖。他要求全國選民,用手機網絡發表對英國前途走向的意見。這是赤裸裸地鼓吹民粹。
高賓此一高見,當然也有氣候。二十年來,貝理雅的工黨,竊取了戴卓爾主義的市場經濟,背叛社會福利主義,適逢網絡和電子經濟全球化,造就一陣泡沫繁榮。但同時「中國製造」進一步蠶食英國工業,生產線紛紛流失,傳統的工人階級,除了挖煤、開火車,沒有幾樣工種。工會長期潛伏不滿,也不可忽視。但貝理雅和金馬倫任由英國經濟向金融服務型滑落,而出現「香港化」的傾向,如非國土遼闊,有紮實的農業和創意科技的基礎,英國早已變成另一個房地產的泡沫中國。
高賓的原教旨馬克思主義復辟,破土而出的怪獸就是工會。工會勢力在八十年代已被戴卓爾夫人剷除,現在要復辟回朝。但對於金馬倫這一代,如果對付工黨,卻缺乏經驗。高賓起用了三十年前曾經支持愛爾蘭共和軍、主張暗殺戴卓爾夫人的一名極端份子,進入影子內閣。工會之中有流氓、潛伏的共黨分子、當年蘇俄的間諜和空想狂熱的極左社會學家。這股烏合之眾,當然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高賓得到工會四成會員支持,但在全國登記的選民之中,支持的不到百分之一。
英國大選是由全國選民投票,而非工會分子。所以,以目前形勢,工黨土崩瓦解之勢難免。如果我是普京,我會馬上下令捐款資助高賓的工黨,邀請他訪問莫斯科,等高賓做了英國首相,而美國選出杜林普,英美的戰後聯盟瓦解,那時就是發動世界大戰的時勢。
London Eye
民主與理財(文:嚴亢泰)
要人民高興不是容易的事。保守黨就想改變「為有錢人服務」的形象,所以今屆財政預算有點出其不意:二十五歲以上人的最低工資提升到每小時七英鎊二十便士,而且不斷上升,至二○二○年將達九英鎊。這種做法原來是工黨的主張,現在保守黨竟然先發制人!財政部長聲稱:「英國需要漲工資。」這跟過去工會組織的口號相似。所以這次捧保守黨的人立刻拍手稱快,說這是一個「為工人階級利益着想的預算」。
穿工黨衣服看看效果
但是還有許多人在想,保守黨這次之所以能上台,是因為大家認為,這個黨在理財方面比工黨強。現在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這筆錢從哪兒來呢?財政研究學會認為,政府準備裁減社會福利,取消一些免稅項目省下來的錢遠遠超過增加最低工資的費用。看來保守黨這回是利用心理戰術,穿一下工黨的衣服,看看效果如何。
英國的權力鬥爭是公開的,但又是極其微妙的。西方政權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這個概念深入人心。近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促使政治有向左轉的傾向。英國工黨這次落選,所以要換領袖,最後,由左傾國會議員 Jeremy Corbyn 爆冷勝出。他是工黨裡的反叛分子,自從一九九七年開始他在國會投票反對自己工黨的政策達五百三十四次!他反對英國出兵伊拉克,其實就是反對所謂「新工黨」政策。他主張的政策是很極端,但他對自己的政治信仰很坦白公開,而且還歡迎別人對他的政治觀點評價或指責。他連年在他的選區當選為國會議員也就不奇怪了。
權力鬥爭的中心是「理財」
英國的媒體一直對 Corbyn 在工黨裡初露頭角乃至當選有許多評論,大多數都認為,如果他上台,那工黨就絕對不能當選,工黨的政治生涯就算吹台了。還有的甚至說,保守黨情願花錢僱人到工黨去投 Corbyn 的票,這樣保守黨就能長期當權了,因為英國人口絕大部分是中產階級,不會同意 Corbyn 的極左主張,諸如銀行國有化之類。英國政壇的權力鬥爭一目了然。權力鬥爭的中心看來是「理財」。
英國政府拿着納稅人的錢,哪個政黨用得其所,使大多數人滿意,哪個政黨就能得權。如果政府花錢的目的就是為了能保住自己的權勢,那這個政府就會倒台。民主制度就是大家都能參政,有權對「理財」提意見。如果「理財」保密,政府的一切行動必將優先考慮政治利益,即使建造體育館,劇院,博物館等等也都是優先考慮政治效益,清除空氣污染也是出於政治考慮,至於人民健康問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都次於政治考慮。
因此,從「理財」這件事就可以判斷是「為人民服務」呢,還是「被人民服務」了。
(全文見 CUP Magazine 164 期「尋找星星的回音」專欄)
***
(生於上海大家族的嚴亢泰,曾於中央廣播電台工作,自一九七五年加入倫敦 BBC 監製節目。在新書《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這部自傳中,嚴亢泰憶述在紛亂時代知識分子飽經憂患的曲折命運、無辜者受野心家誣陷的浮沉榮辱,還有作者自身在文革期間,到幹校思想改造,最終逃離中國的經歷。
《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現已出版,各書局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