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賽克特改革─中德合作的巔峰
1933年,一個德國人無法忘記的時刻,這年的1月30日,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正式開啟所謂的「納粹掌權」時代。
很快的,希特勒開始不遵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開始大規模擴軍,這對當時的歐洲,特別是昔日死敵的英法兩國無疑是個充滿壓迫的壞消息,但對當時的中國卻反而是個良機。
由於德國缺少原物料,尤其是當時高科技工業必備的稀土,擴軍的納粹政府必須尋找到穩定的貨源,那猜猜哪一個國家擁有最多的稀土?答案就是中國,而且還非常多(中國的稀土蘊藏量占了全世界的90%)。而且對於正在蓬勃發展的德國國防工業,它們也亟需開闊海外市場,一直與德國合作且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革的中華民國,無疑是個誘人的客戶。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完全不甩凡爾賽條約限制的納粹德國政府,將可以進行更大規模極力度的軍事合作,這無疑是利大於弊的好消息。
於是中德兩國政府簽訂《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顧問團的性質也從最初的民間志願組織,轉變成有國家力量支持的軍事組織。而賽克特正是在此背景下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這代表……他比之前任何一位團長擁有更高的權限以及更豐沛的資源,更何況他就任之前就深獲老蔣信任,而他也懂得如何使用以上所說的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建軍問題上,賽克特反對蔣介石及國軍將領打算整編60~80個師的計畫,他認為「與其打造量多質差的大軍,不如先組建量少質精的精銳」,所以他提出只需先整編6~8師的新軍,之後再擴大規模至18個師(約30萬人)。
這個方案立刻遭到眾多國軍將領反對,其中以宿將─陳誠最為激烈,他認為:「中國那麼大,賽克特組建軍隊規模太少,根本不符合我國國情呀!就算要追求品質,起碼也整編30個師的規模比較洽當吧。」
其實老蔣也覺得賽克特的建軍方案不合己意,所以他順水推舟的將反對意見傳遞給賽克特,結果賽克特只是一句:「如果不按照我的方案,那我寧願辭職回國。」眼看對方態度堅決,老蔣只能批准賽克特的方案。
之後,賽克特奉命組建江南的防禦系統,除了建構出要塞及防線等硬體設施草案,他另外主張:「應當在江南地區鋪設鐵路,一方面這能解決剿共結束後被遣散軍人的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是解決日後作戰時的運輸問題。」
從以上建議可看出,賽克特的眼光不只侷限於戰場,而是將國防與經濟及政治進行高度的結合。而且更厲害的一點,是賽克特後來推薦德國廠商負責鐵路相關事宜,如此就能為母國賺取收益,還能更綁緊中德兩國間的合作利益。一個建議能達到多項收穫,可見賽克特的才智之高。
接下來,賽克特繼續強化中國軍工產業,讓老字號卻殘破不堪的漢陽兵工廠恢復生產量並能生產新式的毛瑟步槍;擴建金陵兵工廠,並使之生產機關槍及衝鋒槍;又在鞏縣兵工廠設置中國第一個化學兵工廠,讓國軍擁有製造防毒面具以及毒氣的能力;另有株州炮廠、南京兵工署軍用光學儀器設備廠等新式工廠開始動工,這都成為之後抗戰重要的國防資源。
除了以上貢獻,賽克特任內最引起我關注及興趣的措施,則是裝甲兵團的擴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軍的裝甲部隊成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3月1日,當時稅警部隊將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移交給教導第一師騎兵團使用,但這批戰車的狀況不佳,以至於出現「鐵牛鐵牛,一走三拋錨」的揶揄。
後來魏澤爾強化特種兵的分類時,這批超輕型坦克就轉移至交通兵科,並搭配汽車、卡車等裝備進行搜索任務。
坦克雖然是兼具攻擊、防禦、速度的陸戰霸主,但造價昂貴而且極耗資源(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打造1輛主炮口徑88mm的虎式坦克所耗用的鐵,可以用來打造21座105mm口徑的火炮),這對於國力貧弱的中國實在是很難用的奢侈品,所以國軍本來對坦克部隊不甚重視。
但後來國軍在與日軍的諸多衝突中,發現日軍坦克在戰場上威攝力極大,於是在1934年11月,國軍購買32輛坦克擴充實力,分別是16輛的英製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16輛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裝甲部隊的規模也隨之擴大。
新購入的武器中,維克斯六噸坦克搭載47公釐火炮,是國軍第一款擁有火炮攻擊能力的坦克(之前超輕型坦克只有配備機槍)。而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則是蠻有趣的存在,看名字也知道它擁有渡河的能力,由於國民政府核心統治區域是中國東南一帶,當地水道縱橫,這或許是國軍購買該款戰車的原因。但這款戰車的武器只有一挺機槍,11公厘的裝甲厚度則會被反坦克步槍輕易貫穿,真要說有何特長,除了水陸兩棲外,大概就是速度比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略快了(英國的數據是時速43公里,國軍則說他們曾經催到64公里的時速)。
雖然客觀來看,國軍採購的坦克不算優質,但在資金有限的狀況下,政府已經是盡量擠出預算企圖提昇坦克部隊的實力,這樣的用心還是很值得肯定的。而經過一番補強,戰車隊擴編成為戰車營,下轄三個連(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卡登·洛伊德輕型戰車),以及警戒排、通訊排、戰車偵查排等輔助單位。
話說到此處,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不是中德合作嗎?怎麼國軍是採購英國坦克?
這時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下一戰到二戰之間的國際形勢。
首先,德國在一戰戰敗後被規定「不得成立坦克部隊」,所以德國直到1933年希特勒執政前,德國軍隊是沒有裝備坦克的,日後以閃擊戰聞名的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曾在他的回憶錄提到,德國最初只能用紙糊的假戰車當作演習,所以有些前來參訪的87學生還會拿鉛筆戳穿紙坦克,可見德國早期坦克裝備及研發上的弱勢。
另外,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製造出坦克的國家,所以在最初,英國坦克的質量其實較有優勢 (補充一點,即便後來德國在二戰中曾運用閃擊戰擊敗英法聯軍,但在坦克的攻防能力上其實是處於劣勢的。在古德里安的回憶中,德國坦克射出的炮彈,完全被法國的B1坦克彈開;而在相同距離下,法國的坦克炮卻能擊破德國坦克。所以真正成就德國坦克部隊威名的關鍵,在於德軍將坦克集中使用,運用高機動力打穿對方防線並包抄到敵軍後方,形成迅捷有力的鉗形攻勢。所以德國在二戰初期的勝利,更多是來自訓練的精良以及突破傳統思維的出奇制勝)。
不過既然是中德合作,沒有德國坦克就實在太說不過去了(畢竟德國不少軍火業者可是等著賺錢呀),於是在1937年,國軍採購17輛德國一號坦克A型(火力是兩挺機槍,裝甲厚度7~13公厘,時速約40公里),並裝備於戰車營第三連。至此,戰車營的編制為:
3個戰車連
(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德國一號坦克B型)
1個補給連
(負責燃料、彈藥、衛生、行李運輸)
另有通信排、特務排、搜索連等單位。
只可惜當國軍採購德國坦克時,老將賽克特卻無法看到裝甲部隊真正落實德國化的場面了......
圖片為:
抗戰之前,國軍裝備的坦克型號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心得] 新手的國家車種選擇建議- 看板Wargam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心得] 新手美系輕中坦方向推薦- 戰艦世界- WOT 的評價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戰車世界小教室】3分鐘學會玩重型戰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戰車世界:閃擊戰》玩家討論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新手該不該儲值下去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問題] 戰車世界回鍋真新手請益 - PTT 問答 的評價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明的十字路口|土耳其伊斯坦堡
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就是伊斯坦堡Istanbul。它對土耳其是經濟文化與歷史中心,對近代西方,則是東方的起點,是一窺其神秘的櫥窗。在走訪中東、北非幾個伊斯蘭國家後,我也覺得伊斯坦堡是絕佳的伊斯蘭文化入門城市。
▌伊斯坦堡的歷史
伊斯坦堡其實改名未滿百年,1923年之前,它仍叫做君士坦丁堡。 此名源於西元330年,建都於此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此城更是在12世紀時成為歐洲規模最大也最繁榮的城市。
然之後隨拜占庭帝國國力日漸衰微,最終在鄂圖曼帝國的久攻下,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陷落。除了成為鄂圖曼帝國的新都外,也是這個伊斯蘭帝國在天主教歐洲擴張的起點。
然而這個領土一度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在十九世紀後開始逐漸崩解,最後在一次大戰後不久滅亡,由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繼承。而伊斯坦堡雖不再做為首都,但在歷史長河中,各文明勢力消長下,留下錯綜交織的各式精彩。
▌聖索菲亞大教堂 Hagia Sophia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我在伊斯坦堡最期待的景點。除了過往在歷史課本上讀過此處外,也因為我對拜占庭帝國十分好奇。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伊斯坦堡中比較完整的拜占庭帝國遺跡,也是拜占庭式建築的經典,因此讓我十分嚮往。
聖索菲亞大教堂依希臘語意譯,為神聖智慧教堂。此教堂曾被摧毀兩次,目前所見是六世紀所興建,是當時世上最大的教堂,直到一千年後,才被塞維亞大教堂取代。
1453年鄂圖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後,領軍的蘇丹穆罕默德立刻下令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寺內許多基督聖像開始逐漸被石膏覆蓋。這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則是伊斯坦堡的主清真寺,直到藍色清真寺興建完成為止。到1930年代,土耳其世俗化後,這些基督教圖像才又重新被展示。
▌藍色清真寺 Sultan Ahmet Camii
藍色清真寺又稱蘇丹愛哈默德清真寺,是鄂圖曼時期的皇家清真寺、今日的國家清真寺。建於西元1609年,原址為拜占庭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宮,與聖索菲亞大教堂與古君士坦丁堡賽馬場相望。建築樣式融合了拜占庭與伊斯蘭宮格,是鄂圖曼古典式建築的經典。
伊斯蘭教認為有人物形象會讓膜拜轉移重點,因此清真寺內的裝飾都是以幾何、花草與經文為主。藍色清真寺也依循了這個原則。但特別的是,因為內部使用了大量的藍色磁磚,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
▌蘇丹艾哈邁德廣場 Sultanahmet Meydanı
這個廣場在拜占庭帝國時,是一座用以舉辦賽馬與二輪戰車賽車的場地,是羅馬競技場的一種,在古希臘、羅馬與拜占庭時期,是常見的城市設施。據估計,當時這座賽馬場的規模,可以容納十萬觀眾。但現今的賽馬場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殘跡,實際的跑道也在地下兩公尺處,僅有兩座方尖碑與蛇柱,可以用憑弔昔日的賽馬場。
值得一提的是,賽馬場北端原有四尊塗金的銅馬,是由當時的拜占庭皇帝下令,從希臘的希俄斯島運來裝飾賽馬場,據說是四世紀時希臘雕塑家留西波斯的作品。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被劫至威尼斯,之後就放在聖馬可教堂上。後來拿破崙拿下威尼斯後,又當作戰利品帶回巴黎,放在杜樂麗花園中的卡魯索凱旋門上。拿破崙退位後,才輾轉經由奧地利,回到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托普卡匹皇宮 Topkapı Sarayı
托普卡匹皇宮是當初鄂圖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後,在1459年所興建的皇宮。在1853年之前的400多年間,這裡是龐大鄂圖曼帝國的權力中心。皇宮結構上,大致可分為外庭跟內庭。但內廷很多地方都禁止拍攝,相當可惜。
有頂大市集 Grand Bazaar
建於1455年的大市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市集之一。裡頭有61條有頂街道與超過四千間店舖,方向感差的人,甚至可能會在裡頭迷路。大市集與世紀以前一樣,幾乎各式商品皆有販賣,當然,也有著名的土耳其軟糖(Turkish delight)
▌Galata Bridge加拉塔大橋
加拉塔大橋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側,橫跨金角灣,是一座現代的橋樑。此橋最大的特色是,上面有著滿滿的釣魚者。搭配背景的中世紀加拉達石塔,又是一幅經典的伊斯坦堡景象。此橋下方有眾多的魚餐廳,橋的一側也有販賣著名烤魚三明治的料理船,真的是產地直送的產業鍊。
▌博斯普魯斯海峽游船
若要同時盡覽波斯普魯斯海峽歐洲側與亞洲側的風光,搭乘遊船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一趟航行中,可以看到諸多過去的皇宮、清真寺、雄偉的跨州大橋、水岸第一排的眾多豪宅,我甚至還看到了海豚!推薦在下午光線不那麼強烈、氣溫不那麼炎熱時來游船。在微風輕拂下欣賞伊斯坦堡景色,真的是很棒的體驗。
伊斯坦堡在歷史、文化、宗教甚至人種的多樣性,都超乎我行前的預期。可惜我這趟行程只有在伊斯坦堡停留兩天,很多地方例如新城區,沒有時間前往,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再訪嘍!
▌更完整的呈現旅行時刻
我除了在Instagram上發布旅行攝影的作品外,也分享了一些拍攝當下的短片與空拍影片,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呈現我所到訪的地方。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泛科推坑】 T4M ( Time For Machine ) 現貨熱銷中。全球最頂尖的機械動力魔術師,Denis Okhrimenko。身為全球木製機械模型的原創者,Denis 的腦袋不曾停歇,這次在金屬素材上他依舊大展身手。
關於機械年代,從 15 世紀以來,運用在機械錶、音樂盒、節拍器上的恆久動力結構。金屬素材滿足了機械模型需要的精準度,製作過程中,超越了各種弧度的可能,它的耐久性也提升了整體創作的質感,更重要的是,它的組裝非常簡單!
世界第一台參與戰爭的戰車 Mark系列,以 Mark IV 為原型的坦克,漫威坦克 Marvel Tank ➡️ https://bit.ly/2VOgbDN 如同真實坦克車一般,可以在桌面上,翻山越嶺!
推薦收藏:傳奇經典老爺車,賓利 Speed Six 「藍色列車」,經典賽道跑車「銀色子彈」,老車迷們千萬不要錯過。
#台灣全島免運
#在DIY組裝過程中習得機械動力運作原理
#銅製發條動力運作速率穩定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心得] 新手美系輕中坦方向推薦- 戰艦世界- WOT 的推薦與評價
而缺點當然就是他的小水槍要打穿中重坦需要仔細的瞄準弱點 另外裝甲只擋的掉敵方輕坦的搔癢不過M7是非常好的輕坦入門車 想玩好輕坦的一定會喜歡=w= M4A3E8 Sherman ... ... <看更多>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戰車世界小教室】3分鐘學會玩重型戰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戰車世界 中文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XGhqopONKICvUus7X0oiQ歡迎新車長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如果有任何遊戲上的問題或心得, ... ... <看更多>
戰車世界重坦推薦 在 [心得] 新手的國家車種選擇建議- 看板Wargam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警告+注意
以下"所有"的內容全來自我個人的實戰經驗(SEA服)和wiki鍵盤分析
甚至很多車我沒有親自開過
如有和使用者經驗不符的地方請鞭小力點
也請新手在挑選此資料時三思
正文:
WOT是個很迷人的遊戲
多國坦克寫實風格不同特性
常常會讓新手們有點不知所措
因為玩遊戲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遊戲體驗"
假如剛開始就玩很順
有了信心就更容易玩下去
所以新手最大的問號常是:
玩哪一國 什麼車比較好?
當然一切有愛最美
但如果沒有特別的喜好(德國粉、祖國粉)(ps:WOT裡指的祖國是俄國 不是對岸=w=)
要如何挑選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假如你完全沒做功課 又想聽聽一些過來人的心得
小弟我想給點淺見
希望做為參考能讓更多人玩得更愉快
God bless WOT
首先先來點基本觀念
WOT裡分成五種車種
輕坦LT
中坦MT
重坦HT
驅逐坦克TD
自走砲SPG
每種車有自己的"大方向"定位
(也就是說某幾台車可能是例外)
LT通常炮小 體積小 速度快
常用來偵查敵方位置 或是偷襲對方不易自保的落單車輛如SPG或TD
HT通常裝甲厚 速度較慢 炮不錯
常常是構成戰線 阻止對方的推進 並用火力突破對方陣線
MT通常界於輕重坦之間 裝甲、速度、火力平均
常常用速度繞到側面 用火力打擊側面
TD通常有很棒的炮 兼具攻擊力、準度、填彈速度 通常沒有炮塔 要隨時保時面對敵人
常常是站在二線 面對敵人 不斷輸出傷害
SPG具有"上帝之眼"(按Shift鍵) 可以在非常遠的距離用拋物線炮擊敵方
擊毀隊友看的到打不到的目標 破壞敵方陣線
再來是六個國家
每個國家每一車種都有自己的特色
只能模糊的描述 參考參考
美:
整體來說很平衡
火力 速度 視野都很不錯
除了重坦以外裝甲都普普或偏低
另外炮的"俯角"很不錯(往下射的能力)
不論新手高手都滿意
私心認為最好上手的國家
英:
初期(和中期)以裝甲見長 速度較慢
炮威力小但射速較快
中後期裝甲開始變薄 速度靈活度增加
加上不錯的火力輸出和同樣不錯的俯角 威脅度開始增加
但對新手而言初期跑的慢火力低
不太適合一開始就上手
法:
除了最初期的幾台輕坦裝甲很厚
整體來說以紙片裝甲聞名
中後期火炮威力 速度水準都很高
但由於初期沒速度沒火力 中期火力OK沒裝甲
大家普遍不建議新手選擇的路線
德:
很難評論的國家(笑)
不論什麼車種都有不同的特性
火力OK 準度非常好 速度OK 裝甲普普 引擎容易壞=w=
神車和坑車交雜出現 難以評斷整體好壞
由於特性不好捉摸
新手可能會有些辛苦 不過比起英法還算OK
俄:
很能感受其特色的國家
如果美國是因為整體平衡而好上手
俄國就是風格突出但還是好上手
要速度有高速車 要裝甲有重型重坦
甚至還有速度+火力的突擊型重坦和TD
一台車可能優缺點明顯 但很多台一起看就很平衡=w=
平均火炮威力強 準度射速低 速度OK 裝甲OK
小心彈藥庫和油箱容易發光發熱=w=
挺推薦喜歡明確風格的玩家
中:
其實不太敢評論這國家
因為鍵盤分析起來和俄國80%相似
不過說他沒有自己的特色感覺又很不負責任
我比較有感覺的就是俯角很差永不低頭這樣=w=
俄國該有的優缺點都有
不過我比較不建議玩中國線
因為相比之下車種選擇很有限
甚至沒有SPG和TD
WOT還是要多玩玩不同種車才有趣嘛~~
以上兩個分類提供選擇路線的參考
但真的要評論還是要各國各車種交叉比對很複雜
現在先這樣=w=
等最近忙完再做更為精密的分析
以上!
--
我只是喜歡
天~馬~行~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50.75
※ 編輯: Pegasus99 來自: 123.50.50.75 (04/20 11:47)
※ 編輯: Pegasus99 來自: 123.50.50.75 (04/20 11: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