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開始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樣的感覺,總之我是覺得,台灣大部分的政治爭論,都在「雙重標準」偏差上打轉。
大概有兩種類型:
1. #前後不一:「他以前那麼說,現在竟然這麼說。」或是「他對那件事反應那麼激烈,對這件事卻默不作聲。」(或是相反)
2. #因人而異 或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他對自己人都那樣那樣,對外人跟敵手就這樣這樣。」
從我喜歡到我唾棄的政治類粉專或 KOL,都不斷在對方的「雙重標準」偏差上攻防,使用各種犀利或粗暴的文字、圖像、影片......雖然一陣一陣主題都不一樣,但在我看來每天滿滿都是同類型、同層次的討論。(儘管如此我還是有的喜歡、有的唾棄,人嘛......)
然而,如果一件事能更深入地談、更貼近事情發生當下的脈絡去談,通常就能揭開雙重標準的黑白外殼,看見裡頭的糾葛來盤算去的千絲萬縷。
不過大部分的人注意力與時間有限,議題又多又雜,難以如此深入,所以要嘛就無感,徒留個某某人雙重標準的印象就洗洗睡,要嘛就是打定主意選邊站,覺得自己已經清楚了是與非。
可是若什麼事情都要深入再深入,擔心自己不在脈絡裡誤稱他人雙重標準偏差,那也很「ak-tsak」,而且可能變得溫吞到沒有勇氣,在壞行為面前懦弱。
此刻,我都還沒有拿捏好分寸。
---------------------
過去的經驗讓現在的我不喜歡妄下論斷,但矛盾的是,我其實很不喜歡遲遲無法下論斷的感覺。
更難受的是,當我察覺自己那種非得在網路上把自己的論斷喊出來才覺得自己存在的衝動,覺得自己有點噁心。
我曾經長時間放縱那種衝動,表面上是因為身為言論自由的信徒,我相信更多的言論會讓民主更好,但實際上,只是因為我「可以」放縱自己。
在不太了解事情狀況之下,指出別人犯了雙重標準偏差,特別當那個別人是我所反對的對象、或站在我不支持的立場,或來自我碰觸不到的高層級,那種感覺實在 #太好了。久而久之,我誤以為我在批判時事、參與政治、當個好公民,其實我只是在洩欲。
這慾望包括單純的發表慾,也包括平台用瀏覽率、用讚、用轉發、留言互動數等等量化手段設計給我們的迎合群眾欲,或是故作清高慾。因為過去的我想發表、想評論的慾望,超越了我想把事情弄清楚的慾望 (也就是好奇心)。
所以雖然現在的我時常覺得自己噁心,但這噁心的感覺也提醒了我:別妄下論斷、別讓評論慾壓過好奇心。
「但你不是還是每天在寫東西、發表內容嗎?」
對啊,所以現在的我寫東西壓力其實是很大的,因為不想再走回頭路,但又真的還沒拿捏好分寸。雖然就數據上來說,以前(包括部落格時代)一直到前兩年,寫的東西還更多人看,社會影響力好像比較大,但現在寫起來,心比較安。
---------------------
那到底這分寸怎麼抓?
我現在是這樣做,大家隨意參考參考:
第一,我要求自己遵守「無知者宣言」。
「1.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2. #我不吝嗇地分享所知、3. #我不會因為被更新、#更好的證據打臉,#就惱羞成怒,#而是會因此改變立場。」
第二,我警惕自己對時事議題要「慢、準、冷」。
如果我沒慢下來、精準掌握議題、冷淡對應,我會感受到前面說的那股噁心感,因為我知道自己又衝動想要蹭熱點了。
第三,我用「故事跟表演」的角度看世界。
把現象、言論、行為看成故事與表演,幫助我注意各種言行都是前台的戲碼,#隱藏的後台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事。而說故事跟表演必然會有的虛構跟省略,同樣也能讓我比較冷靜,省下不必要的力氣,把注意力跟好奇心留給那些會深刻影響到自己跟關心的人的事情上。
最後,就是把缺點跟目標曝露出來。就好像要減肥最好公開地把目標讓身邊的人都知道,藉由外力來督促,否則光是自己心裡想想,很快就放棄了。這篇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閒聊結束
#來去睡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的網紅田雅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民急需民意代表幫忙發聲 #疫情期間 #新竹市藍綠兩黨竟違法禁言 #漠視人民的痛苦 #只想爽領出席費 #今日的田雅芳就是明日每一位女性議員 💸💸💸竹市議會定期會一次開30日💸💸💸 💸💸每1日每1位議員可領總共2450元💸💸 💸💸💸1個定期會就要花人民納稅錢9百97萬多元💸💸💸 這次定期會遇到疫...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越是無知的笨蛋就越是沒有能力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 怪奇 ... 的評價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為何笨蛋都不認為自己笨! 無知的人越對自己有自信?《VS ... 的評價
- 關於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怕異性覺得自己很無知- 感情板 的評價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韓國瑜。
因為他幫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都能有所警惕,別再不懂裝懂。
前情提要:時代力量的高雄市議員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在市議會質詢關於自由經濟示範區、保稅倉庫/工廠,以及與馬英九總統提出的版本有何異同時,韓國瑜 市長以及副市長葉匡時的回應,讓很多看過質詢影片的人,都頗為傻眼。
我的很多朋友,早就認為韓市長(以及其團隊)專業非常欠缺,只是憑著話術跟形象上位,所以看到這樣的質詢跟回應,並不驚訝,也不禁訕笑。
我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有點誇張,但再想想,其實不懂裝懂不只是韓市長或葉副市長的問題,也不只發生在自經區這個議題,而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太樂觀了。
( 黃議員質詢影片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FongshanHuangjie/videos/305580537002663/
建議看完整版: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nxhtP9Q1Y )
--------------------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以為知識就是我們學習之後留在我們記憶裡頭的那些資訊,就像是電腦裡的硬碟,儲存大量資料,要用的時候就提取出來,好像打開一個文件資料夾,選取一個文件檔案,然後點兩下開啟一樣。你可能覺得電腦之所以被稱為電腦,不就是因為它模仿人腦的運作方式嗎?而且這跟我們日常的體驗也蠻符合的。
但,要是其實人腦根本不是這樣呢?要是擁有知識只是一種假象,而我們根本沒有什麼來自心靈深處的內在信念,全都只是大腦根據感知到的訊號掰出的故事呢?
這聽起來很反常識,但心理學及認知科學界對人類的心智狀態已經越來越有共識,若要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人類比自己以為的來得更無知且更淺薄。不相信嗎?那來試試看吧!
請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當然,請別問別人也別查資料,自己好好回答:
一、若從一到七分,請你自評你對魔鬼氈的原理的理解有幾分呢?(最低為一,最高為七)
好了嗎?再來是下一題:
二、魔鬼氈運作的原理是什麼?請盡可能地詳細描述所有步驟。
大多數的人在回答第一題時都會高估自己的理解程度,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是魔鬼氈的專家,你大概在回答第二題時遇上了麻煩,說不出個所以然,頂多只能跟韓市長一樣回個幾句話就鬼打牆。
這代表你並不真的理解魔鬼氈的原理,那麼接下來就請你回答第三題:
三、現在,請再次從一到七分,自評你對魔鬼氈的原理的理解有幾分呢?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先前對魔鬼氈的理解真是高估了。不只是你,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高估自己的傾向。
如果連魔鬼氈,你我都無法好好解釋它的原理,我們又怎能理解現在生活中各種複雜的系統呢?從智慧型手機到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從基因改造到區塊鏈、從 AI 到自由經濟示範區,可以說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聲稱自己對這些主題擁有完整的知識,如果我們對所有事情都是一知半解,那又怎麼有資格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呢?
說到這,當然不是要大家洗洗睡了,以後再也別關心公共議題,而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對某個議題有 #很強烈的立場,不妨 #先試著讓自己解釋看看,我們討論的那東西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然後我們極有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知道得不多,而那不知為何而來的強烈立場,也值得校正一下。
如果 #知識的假象 是個常態,那該怎樣避免無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起碼避免讓自己像韓市長一樣)
人類自以為自己知道很多知識的這個假象,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我們得反駁一般對知識的錯誤理解,那就是以為知識就是固態的、不變的,知識是在圖書館、維基百科裡、或是某些專家腦子裡的東西。其實知識是液態的,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遭的環境、工具、社群之間流動著。
人類其實是一種透過「 #知識共同體」來思考的生物,知識共同體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擁有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於腦中,大部分都是存在人的身體、周遭的環境,還有其他人身上(例如市長把知識存在副市長身上,副市長把知識存在過兩天要給議員的文件上)。
到了現在,知識共同體也包括了各種科技工具,特別是網際網路。如果要更白話一點,就是人類很懂得如何互助跟合作,自己不會或記不得知識沒關係,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記憶庫,大部分的事情別人會、別人記得就行了。我們可以很有默契地知道別人知道些什麼,別人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知道些什麼。於是人類藉由群體的智慧,超越了個體的能力,集思廣益就是這麼一回事。
以開車考駕照為例,如果你把交通規則跟汽車功能都背牢了,那筆試通過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沒有自己練習過開車、或是上駕訓班請教練指導,那路考要過就很難。這是因為開車的知識不只存在腦裡,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
而就算你拿到駕照,可以開車上路了,要是其他路上的駕駛都隨便亂開,那你也會遭殃。你之所以敢上路,是因為 #你知道 絕大多數上路的駕駛也知道車要怎麼開、交通規則要怎麼遵守。而如果你覺得你已經很會開車了,但突然讓你到不熟悉的環境開車,例如從左駕的台灣到左右駕都有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我去過),兩個地方的交通法規、號誌、以及人群過馬路的方式、警察執法的嚴格度等等都不同,你也會一下子覺得不太知道怎麼開車了。
而要是你跟你的車子突然被傳送到一望無際、沒有手機訊號、沒有加油站的蒙古草原(我去過),車子沒油了,或是結凍了,肯定會讓你不知所措吧。這就是因為開車的知識,也存在於周遭的社群、環境、以及科技工具裡,如果沒有整個「開車知識共同體」的配合,光是自己會開車,也是行不通的。
好啦,聽起來知識共同體很棒、很重要啊,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從老祖宗群體狩獵、到建立金字塔、再到探測重力波、拍下事件視界的照片.....我們透過知識共同體,讓文明在過去數萬年來快速發展,問題就在於,當我們活在知識共同體中,就會分不清自己具備哪些知識,以為所有知識都在自己的腦袋裡,但其實多半是儲存在周遭的環境跟群體裡,這就是知識的假象。
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自己腦裡的知識,別人腦裡應該也有,或是覺得既然某個知識別人腦裡有了,懂了,那我就不用花時間自己了解了,但卻沒察覺其實 #別人也只是以為他們自己懂。
還有的時候,你跟你周遭的人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沒有共識,那你可能會為了維持和諧,選擇從眾。你會覺得只有自己對這事情不太肯定,可是其他人都很肯定,那......應該是自己錯了,而且要是你在群體裡提出疑問,甚至唱反調,會讓群體跟自己都不舒服。於是就更不敢發揮好奇心跟思辨力,就像「指鹿為馬」這句成語所描述的那樣。
我前面提到的「知識的假象」,就來自於同名的書籍《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作者是兩位美國的認知科學家,斯洛曼跟芬恩巴赫。他們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兩則虛構的新聞,給受試者看,兩則虛構新聞的內容類似,一則是說地質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的岩石,能自體發光,而科學家已經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另一則新聞大致相同,差別在於這則說科學家還不明白到底為什麼這個岩石會發光。接著再問看新聞的人對這個發光岩石的理解,結果以為科學家已經搞懂為什麼岩石會發光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比較了解,而認為科學家還沒搞懂的人,則認為自己也不懂。這就好玩了,明明新聞是虛構的,科學家跟岩石都是不存在的,但人們對這個發光岩石的理解,竟然會因為科學家理解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這代表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理解的「感受」,取決於他人對這件事情是否理解。
你想想,如果你周遭的人都一副很理解農產品銷售、基因改造、核能發電、自由經濟示範區...是怎麼回事的樣子,那你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很懂,儘管其實你根本就不懂,而恐怖的是,你身邊那些看起來很懂的人,其實知道得也不多,因為他們也是受到身邊的人所影響。這就是一種假象,而這種假象還會互相強化,我們越固執,就覺得看法有憑有據,誤以為自己見多識廣。
我們要了解,人類在許多時候自以為是,不懂裝懂,這種愚蠢不能說是缺點,而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特點,因為這個特色,我們才能互相依賴,透過知識共同體打造出如今的文明,其他動物可做不到。
這個特點使我們在不理解一件事情的情形下,卻能有「理解的感覺」。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別人跟自己的科學思辨力,減少不懂裝懂的問題,單靠知識傳輸,是不夠的。
要提升科學思辨力,我們得要先讓人知曉自己在特定議題上知識的不足,#當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態度就會比較軟化,#願意接受新知跟改變態度。
另一個重點,就是要讓人們能夠獲得與其他知識共同體互動的機會。一個人通常所知有限,因此對於新的議題、新的科技和科學發展,很難提出有見地跟深度的觀點,只能選擇跟信任的人抱團取暖,但由於我們的同溫層所知同樣不多,儘管我們身處在特定知識共同體,有時仍會對科學產生誤解,假如不改變所屬共同體的共識,或只待在相同的共同體裡,再怎樣培養科學思辨力也只是枉然。
有些人擔心自己知道得不夠多,要嘛就因此對參與討論退卻,要嘛就焦慮地逼自己囫圇吞棗,什麼都想靠自己學。這其實是被錯誤的獨立思考給框架住了。#我們應該跨出原本的共同體,到其他的共同體去汲取與分享知識,這才是更好的做法。
寫這篇,倒不是要替韓市長及其團隊辯護,畢竟韓市長是提出政見的人,也是執行者跟倡議者,他與團隊就有義務比一般人更了解議題,並且提早讓自己擁有逼近專家等級的知識,而不是像影片中呈現出的那樣,幾近無知又不願面對自己無知。
我認為黃捷議員的質詢毫無找碴的意味,她所提出的問題正當也中肯,希望韓市長能夠好好調整心態,提升自己的執政專業度,利用這個好機會展現出自己是個能改進的政治人物,讓自己真的變專業,來扭轉一時的挫敗吧。千萬不要又像我在上一篇裡頭說的一樣,把討論「簡化」操作成政黨對立了。
(回顧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hotos/a.553668551795182/595164664312237/?type=3&theater )
最後,再次分享我的「無知者宣言」,與大家共勉:
第一,#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第二,#我不吝嗇地分享所知。
第三,#我不會因為被更新、#更好的證據打臉,#就惱羞成怒,#而是會因此改變立場。
(回顧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6304222864948 )
--------------------
本文大部分內容原出自我的線上課《科學思辨力》
https://panschool.asia/product/%E7%A7%91%E5%AD%B8%E6%80%9D%E8%BE%A8%E5%8A%9B-%E7%8F%BE%E4%BB%A3%E4%BA%BA%E9%83%BD%E9%9C%80%E8%A6%81%E7%9A%84%E7%94%9F%E5%AD%98%E6%BC%94%E7%AE%97%E6%B3%95
#我也不懂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何利弊
#所以我還不能說我支持或反對
#但我願意讓自己更懂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泛知識節開幕致詞
謝謝大家,歡迎來到台灣知識密度最高的活動, 泛・知識節,我是主辦單位,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鄭龜。
知識就是要用,不是空談。我的好朋友, 哇賽心理學的總編,睡眠心理學專家, 蔡宇哲 (Yu-Che Tsai) 老師曾經跟我說,如果一場演講,開頭能先收集三個Yes ,這場演講成功的機會就會比較高。
所以現在呢,我會說三個陳述,如果你同意,請大聲說 Yes,不同意,就大聲說 No,不確定就不用出聲。
第一,#我認為自己很無知。Yes or No
第二,#我不吝嗇地分享所知。Yes or No
第三,#我不會因為被更新、#更好的證據打臉,#就惱羞成怒,#而是會因此改變立場。Yes or No
謝謝大家,剛剛這三句話,就是我的「#無知者宣言」,如果剛剛你的回答都是Yes,我比較有把握你會喜歡接下來的兩天,如果不是全都 Yes,那我希望接下來的兩天能帶來一些改變。如果剛剛你的回答都是 No,那就謝謝你買票進場。
每年的泛知識節,也像是我們公司的成果驗收,接著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過去我們做了什麼。
但一開始,我要先講失敗的部分。因為如果沒有面對失敗,就只是自欺欺人。
首先是 #大環境:去年的選舉跟公投結果,給我很大的衝擊。我們過去花了那麼多時間推廣科學思辨,但選舉與公投的過程以及結果,表示我們做的完全不夠。
再來是 #產品。跟我的朋友,優秀的策展人 蘇仰志 舉辦的 雜學 ZA SHARE 雜學校 比起來,泛知識節參加者少多了;照慣例本來應該在去年底舉辦的泛知識節,因為資源調配不佳而延期到今天;泛答這個我寄與厚望的問答平台,因為我們能力不夠,失敗; 泛科幻獎 找贊助非常非常辛苦,以至於原本規劃的大型推廣跟衍生計畫也縮減。
最後是個人層面。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爆紅,優異的表現,凸顯了泛科的缺點,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我自己,所以我決定卸任,把總編輯的職務交給我信任的年輕同事 雷雅淇。
所以,在接下來我介紹比較成功的部分之前,我需要大家幫我,用強烈的刺激讓我振作起來。
有沒有人自願?我需要三位現場朋友到台前來。謝謝。
請用很嗆的語氣復述我說的話,嚴厲地對我說:「為什麼理科太太那麼紅,泛科學不會紅?」
#對不起!
(附註:這句話是一則PTT上的熱門討論: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7017758.A.16B.html )
「為什麼雜學校好幾萬人參加,泛知識節人那麼少?」
#對不起!
「為什麼你們泛科跟主流社會一點共識也沒有?」
#對不起!
感謝三位,我記住你們了。
我已經打起精神來了!如果這兩天還有人有種當面嗆我的(笑),也請把握機會。接下來,讓我來講一些我們做得比較好的部分。
———
首先,承蒙夥伴的支持,在激烈競爭之下,泛科知識獲得了第 17 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新創事業獎 #金質獎。
我們也在2018年,和一樣對未知領域充滿探索熱情的好夥伴「FlyingV」結盟,推出了陪伴迷茫職場原始人的線上課程。我們也和中興大學一同成立了 #興大泛科學院,共建越來越茁壯的知識經濟生態系!
2018年,我們也把好奇心的疆界推到極致,舉辦了以科幻文學寫作為主的「泛科幻獎」!我們相信,透過科幻能帶領我們想像未來、揭露還沒發生卻至關重要的議題、航向前人未竟的宇宙冒險,回答那些科學還沒辦法回答的事。
待會,我們也將舉行第一屆科幻獎的頒獎典禮,不管怎樣,我們將會持續舉辦泛科幻獎!對未來充滿無邊際想像的你,請好好把握機會,趕快搭上火箭!
泛科知識旗下有好幾個垂直媒體,包括 PanSci 科學新聞網、 @娛樂重擊 Punchline、 PanX 泛科技新聞網 、 旅飯 PanTravel 與 Taster 美食加,今年我們將會以策展方式製作內容,不只有線上文章,還有不同形式的影音、線下活動。
娛樂重擊則將推出全新功能!讓你可以建置屬於自己的 #觀影履歷,以及一個完整的台灣戲劇與台灣電影資料庫!以上各式各樣的產品,還請夥伴們多多給我們鞭策和鼓勵。
而說到了新內容,我們就在此公開你這輩子保證沒有看過的東西!泛科學全新企劃「可能性調查署x布袋戲」登場!(播放影片)
———
知識就是力量。1924 年,距今 95 年以前,有一群台灣人辦了一場 #無力者大會,這段歷史故事對我個人有很深刻的影響。希望約略百年之後,我們一起參與的這場「無知者大會」— 泛知識節,能帶來同等的影響。
各位知識的胚胎,泛知識節,台灣知識密度最高的活動,台灣無知者的大會,正式啟動!
這兩天,就讓我們一起浸在知識的羊水裡頭,兩天之後,我們就是不一樣的人了。
謝謝大家。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民急需民意代表幫忙發聲 #疫情期間
#新竹市藍綠兩黨竟違法禁言
#漠視人民的痛苦 #只想爽領出席費
#今日的田雅芳就是明日每一位女性議員
💸💸💸竹市議會定期會一次開30日💸💸💸
💸💸每1日每1位議員可領總共2450元💸💸
💸💸💸1個定期會就要花人民納稅錢9百97萬多元💸💸💸
這次定期會遇到疫情嚴峻
新竹市議會藍綠兩黨私下協商
捨棄可以視訊的方式,就決定
❌市府「工作報告」改書面報告
❌市長「市長工作」改書面報告
❌議員「單位質詢權」改書面報告
❌議員「市政總質詢權」改書面報告
❌就連今天審議提案(總共86案)改1個議員只能發言3分鐘
那乾脆也改書面報告、審查⋯
哦!原來審議提案依法要議會現場審議⋯
如果覺得疫情嚴重可以改採視訊會議呀!
不是利用疫情合理化來私下協調限制審議提案應有程序!
疫情期間如果要對市政府疫情控管監督發言?
至今300多條人命死於疫情了⋯
雖在疫情期間, #市民仍有「知」及「共同監督」市政的權利。
市民可能對每一個「提案」比較不了解
雅芳簡單解釋「提案」就是決定市府可以怎麼花每一個人民的納稅錢
但這麼重要的「審議過程」,藍綠兩黨可以自己私下協商後
決定1個議員只能發言三分鐘
#明確違反相關法令的規定
今天 #民進黨劉康彥、 #民進黨陳建名、 #國民黨陳慶齡 竟還可以亂解釋議員發言權是合議制
這些第一次當議員竟就如此無知且離譜
請新竹市民好好檢視
在現場大部分的議員都沈默認為針對這麼多提案(共86案提案)的審議
規定一個議員對(共86案提案)有意見,也只能發言3分鐘
所以若雅芳發言超過3分鐘
就是不尊重議會合議制,不重視疫情的離譜謬論
還遭藍綠兩黨大團結來抵制雅芳發言
對於身負地方立法重任的民意代表權
竟能這麼義正言辭的說出違反法律的言論
真的令雅芳覺得很不可思議
#針對藍綠兩黨不實指控說【雅芳不重視疫情】
有在關注雅芳粉絲專頁的朋友就知道
雅芳非常非常非常關心疫情的狀況,
尤其是自疫情發生後就大量接收市民陳情
紓困方案也是盡量仔細的協助市民申請
而且就是疫情嚴重,人民無發聲管道
光是疫苗施打的陳情
就有很多市民一直拜託雅芳一定要在議會替人民爭取疫苗
就連雅芳現在一邊打這文章一邊都有市民打來哭訴說衛福部又跳票
明明之前都告訴大家一定有疫苗
今天卻說不知道
在這個疫情嚴重生死交關的時候
議員本更應該幫人民好好監督政府
#針對藍綠兩黨不實指控說【雅芳發言超過三分鐘,違反程序,不尊重議會合議制】
雅芳用最簡單的例子
讓市民來了解雅芳為什麼說藍綠兩黨違法
議會的確是合議制
但議會的 #合議也不能抵觸法律
以藍綠兩黨今日的邏輯
假設:今天新竹市議會合議通過「殺人無罪」,那在新竹市就可以殺人了嗎?
這種荒謬的邏輯明顯就違法
所以法律明確規定
⭕1個提案一個議員可以發言10分鐘⭕
那今天審86案➔議員有意見依法就可發表86次的十分鐘
不會因為今日藍綠兩黨私下違法協商表決
就代表「法律規定」就可以突然改為❌全部提案統包審理❌1個議員只能發言3分鐘
雅芳認為身為民意代表
不但原本每個月就有約7萬5千元的薪資
每次開會都可以再領出席費、交通費、膳食費
這次定期會就花人民超過九百萬的納稅錢
更應該盡到監督市政之責
為人民好好審查每一個提案
當然;若是藍綠兩黨議員覺得對提案都沒有意見那是你的權利
但 #對提案要仔細審查,提出意見建議,也 #是雅芳身為議員法律賦予基本的權利及義務
在人民現在很多因為疫情收入減少,甚至沒有收入時
新竹市議會還有一堆人簽個名就可以領人民納稅錢進口袋
雅芳嚴厲的抗議藍綠兩黨這種浪費民脂民膏的行為
針對眾多議員只簽名不盡開會之責等相關詐領開會出席費的證據
雅芳也會一併提交相關檢調機關偵辦
田議員的line
https://lin.ee/iuNgk3Q
田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user/tienyiyuan
#田雅芳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新竹市議員田雅芳
「我是田雅芳,我以公益青年從政,堅持為無助人民發聲」
需要預約服務請點 https://forms.gle/6pMfXRsYXmrwNnnB6
田雅芳
*雅芳的聲音比較小,是因為麥克風被消音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老是用問A答B的方式逃避,一直北部醫院北部醫院,鄭文燦都出來開記者會了,難道他不是桃園市長嗎?
先講,我個人認為這次染疫的醫護人員很值得尊敬,國家該補貼,該額外賠償的費用一定要給,而且多給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是在明知有感染風險的狀況之下勇敢執行勤務,這可不是為了自己啊!跟一直說謊的紐西蘭及伊朗裔長榮航空機長天差地遠,所以該幫他們兩人爭取的權益一定要給,加倍我都不反對!
但問題是指揮中心遮遮掩掩,一堆綠營民代側翼出來說不要多問,不要多知道,連個桃園都說不出口,更別提是哪家醫院了,請問這樣到底是安撫了誰?你當民眾都白癡,一聽到醫院名稱就會拿著火把跑去要燒死人嗎?我粉絲團還一堆智障側翼說這是造謠,拿來政治鬥爭爽得很,結果呢?現在都裝死不出來了!
【資訊越透明、防疫越有效】這句話不就是蔡英文總統講的嗎?怎麼現場會昨天晚上還說是謠言,今天早上周玉蔻就知道的比所有人都多,講得還比政府記者會詳細,只有親政府媒體人可以透明,其他人通通不准嗎?請問周玉蔻消息來源是誰,指揮中心要不要處罰周玉蔻破壞民眾對防疫政策的信任?要不要查誰洩密?要不要懲處她在確定傳染源之前就亂傳謠言?
在那邊住院的,看病的,足跡有交錯過的民眾為什麼沒有知的權利?今天早上該院門診急診還照常開設,為什麼民眾不能擁有知情退避權,一定要讓民眾處在無知的狀況下擔心受怕?而且醫院名稱不能透漏,結果民間企業的資料直接被指揮中心公開:【大江購物中心、星巴克國際店、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他們難道比醫院更不需要被保護嗎?同一間醫院上個月還被爆出檢測分流不確實,結果連名字都不能透漏,這樣要如何監督?如何讓民眾避開這家已經被檢舉有疏漏的醫院,這到底是護短還是避免民眾恐慌?
事實上,民眾還是恐慌,而且恐慌到以為每家突然關店消毒的商廠都有危險,不公開透明,只想資訊管制,就是不對!
【訂閱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加入YT會員在這裡: https://reurl.cc/3NDYYX 右上有個加入按鈕就是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為何笨蛋都不認為自己笨! 無知的人越對自己有自信?《VS ... 的推薦與評價
原創授權✓陳羽檔案 https://reurl.cc/4gvZRV #真正聰明人都很謙卑#快點標記那個傢伙 創作者全面徵稿中▷https://goo.gl/ISUxJs 按讚VS MEDIA臉 ... ... <看更多>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怕異性覺得自己很無知- 感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 很自卑(用個人魅力是因為每個人欣賞異性的角度不同,我的角度是有正義感或能觀察到別人需求並提供幫助的人) 我本身條件應該是不差,內在部份我個人認為 ... ... <看更多>
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在 越是無知的笨蛋就越是沒有能力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 怪奇 ...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猜測認為,太醜太帥之所以會沒有自覺,很可能是因為顏值低的人,會將自己與其他顏值低的人相互比較,導致他們認為自己長得還不錯(好啦就我啦)。 相對的,高顏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