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你或許沒有細想的英文單字一把抓。你知道嗎?
camp 野營,紮營
campus 大學校園
campaign 戰役
champion 鬥士,冠軍
以上文字溯源起來,都和拉丁語的 campus 相關,意思是開闊的鄉間田野。感覺很平和的鄉間,其實不總是如此,古代打會戰或軍事演練都需要一塊開闊的土地,於是「鄉下」就這樣和「戰鬥」扯上了關係。就連德語都受到拉丁語的影響,有了 Kampf 戰鬥這個字。
而 campus 這個字用來指大學的校園,始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所以說以後蓋大學都需要大平台 ?! ——根據 Merriam-Webster 字典,此用法最早出現在 1774 年。順帶一提,喬治華盛頓將軍就真的在獨立戰爭期間,1777 年在普林斯頓擊退英軍,打了一場個人少有的勝仗。
羅馬帝國崩解後,西歐和南歐進入了全民亂講拉丁語(也就是通俗拉丁語 vulgar latin)時期,久而久之民間的創造力開始重新塑造拉丁語的發音,總之總之最後 campus 變成了法語的 (le) champ 就是田野的意思。
總之,法國人並不是讀了孟浩然: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改成 champ 的 #耍冷要註明
最有名的 champ,非巴黎的 Champs-Élysées, (Avenue des) 莫屬了,一般稱為香榭麗舍大道,空耳則會聽成「瞎賊力賊」。
畢竟知道了 champ 的意思是田野,大家或許會猜~嘿~那一定是大道從前是塊田,屬於某位叫 Élysée 的王族之類的。
那就微妙的答錯了。原來 Champs-Élysées 的命名超級有格調,是直譯源於希臘神話裡,英雄升天後靈魂居住的至福樂土:Field of Elysium ; Ἠλύσιον πεδίον。#聖鬥士
到這邊就會想到一個問題,法國的總統府: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的愛麗舍,和大道的愛麗舍,誰先誰後呢?只要查一下就知答案是大道先,早在 1709 年就得名如此了。愛麗舍宮則要到 1787 年才改為這個名字。不久的兩年後,法國貴族要去的就不是樂土而是斷頭台了。🥶
不只田野,法文也用 champ 來稱呼物理中的場(對應的英語是 field)例如電場、磁場、向量場、重力場。
總見到網友表示說科宅的文章一貫雜亂,東拉西扯跳來跳去,但說真的我是那種輕易屈服於誘惑的人,總想著今天難得碰到了邊,不提一下驚人的奇怪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機會講到呢。這邊就硬是提一下在查這個主題的時候最讓我嚇一跳的事情。
事情就是「喔~瞎賊力賊 喔~瞎賊力賊」的那首舉世聞名的法文歌 Champs-Élysées,的前世竟然是一首默默無名的英文歌!是經高手魔改過之後,才變得渾然天成的法國風情了(所以說,是否法國風情純粹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很多人或不知其存在的英語的原曲,叫 Waterloo Road 欸?! 是滴,倫敦的滑鐵盧路。從濃濃倫敦風情的一條路被改成巴黎的招牌大道該曲的命運也未免太奇妙了。
說到哪?我們拉回來說一下中世紀,在拉丁語的緩慢毀壞、重新形塑、並與法蘭克和日耳曼人的語言融合的過程之中,便演變出了 champion 這個字,起初的意思是強悍的鬥士(gladiator 那樣的形象),字典記錄到英語中最早 champion 用來稱呼「冠軍、第一等的競爭者」的用法是在 1730 年。
因此英文片語 champion of 某人、某事物、某願景的意思是,不僅大力支持,更在其人其事受到威脅損害時,願意站出來捍衛的地步。有一種大護法的感覺。
話題就來到 Queen 皇后合唱團的名曲 We Are The Champions,這首歌乍看或許會以為是為了那些「我們贏球、我們最強」的足球 [消音] 量身訂做的歌。但越是細看歌詞,越是覺得案情不單純。歌裡的 champion 更像是獨自歷經艱辛、忍辱負重前行的一名捍衛者。雖然只是我個人的心得,那就是不一定每一個 champion 最後都會是 champion,但如果我們站在一起一同付出,那我們都是 champions 大概是這樣。
最後,香檳 Champagne 當然也不是因為奪冠軍了要開香檳,才叫香檳的啦。法國的香檳區,和義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亞大區 Campania (拿坡里所在的區)都是古羅馬至今的紅白酒產地,滿山遍谷的葡萄園與大糧倉。故取拉丁語 campania felix 肥沃之鄉的意思。住的不是冠軍,也不是一日球迷,而是 campagnard (法) 鄉下人。
_
圖片: Delair Wine field DT18 by Delair Tech,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資料來源: www .etymonline .com;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Wikipedia (fr/en)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僕的戰爭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僕的戰爭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mywar歌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mywar歌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mywar歌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評價兩極化!進擊的巨人最終季OP〈我的戰爭〉創作背景故事 的評價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半熟倫敦 #EP12 #多佛豔陽天
#聯合副刊專欄 #SomeSunnyDay
忙完學期作業,趕在論文開始動工前,為自己安排一趟小旅行。記得當時選擇來英國,總希望能到歐陸各國走走,沒想到一場疫情讓人寸步難行,好一陣子甚至連倫敦都出不去,遑論跨國旅遊,不過或許也因此讓人更能向內看,發現那些近在身邊,容易忽視的趣味。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多佛(Dover)不只是直爽活潑的「擺渡人」,也是歷史悠久的古城。作為最靠近歐洲大陸的英國城鎮,多佛港一直扮演歐洲貨運進出大不列顛島的門戶,地理位置造就它成為數一數二的繁忙海港,自古以來也是英格蘭抵禦外侮入侵的重要前線。
去年過世的英國傳奇歌手薇拉·琳恩(Vera Lynn),在1940年代有「軍中情人」的美稱,她用名曲《多佛白色懸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撫慰二戰時期無數英國人的不安。正因多佛是英格蘭的第一張臉,八十年前受困於法國敦克爾克(Dunkirk)的二戰英軍終於得以撤退時,多佛白崖是他們第一眼所見到的「家」的樣貌。多佛也是英格蘭的第一面盾,兩千多年來,愈修建愈堅固的多佛城堡迎戰過羅馬人、中世紀法軍、二戰德軍和冷戰威脅,我和同行朋友開玩笑說,台灣有神山,這應該可說是英格蘭的「護國神堡」。
天氣好時,站在多佛白崖上能清晰望見對岸的法國,抵達時果真如此,甚至連電信公司都以為我到了法國境內,咫尺距離在承平時期是樂趣,在過去則是不安與危機。閉上眼,想像風和日麗的蔚藍海洋曾是砲火連連的戰場,感受這座市鎮的經緯和重量,依山傍海,它的美麗也襯著無限哀愁。
褪去戰爭傷痕,多佛是一座小而美的城鎮,商店聚集於市中心街區,認真走大約一小時就能逛完,我在這兒待兩天,想緩慢與當地人一同生活。旅行時,那些行程間的空隙則是真實得以填補之處,我發現人們之間的距離相當貼近,早餐時刻坐在戶外,身旁客人向好幾群路過人們彼此打招呼,鄰里不大,居民幾乎都認識彼此;或是夜晚在海濱喝著啤酒,隨意併桌,聽著濃濃口音的多佛阿姨介紹自己的家,給人與大城市截然不同的樣貌和氣質。
聽著薇拉·琳恩的另首經典歌〈我們終將重逢(We'll Meet Again)〉,這首去年封城時曾被女王引用的歌詞──「不知何時何地,但我知道我們終將重逢,在某個豔陽天(Don't know where, don't know when. But I know We'll Meet Again. Some sunny day)」,現今聽來又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此刻的英國,也終於迎來撥雲見日的豔陽天。
網頁版:https://reurl.cc/l0GO1d
#MediumWellLondon #16MAY2021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常書評]
《#文青養成指南:#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國立臺灣文學館編,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1。
.
年假期間,想推薦一本可以輕鬆購入、輕鬆閱讀、輕鬆吸收的臺灣文學史——《文青養成指南: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
讓臺灣文學的養分向下滲透紮根,甚至能夠進入中小學的國民教育,是關心臺灣文學發展的人們近年來努力的方向。若是經歷過國立編譯館時期的人,看到模擬「高級中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副標題,應該會會心一笑。
看似輕鬆,背後的著力卻是深刻的研究實力與用心。《文青養成指南》是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常設展的延伸專書,結合邱貴芬教授主持的「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文學史研究成果所編成的「簡明臺灣文學史」。全書分成11個主題,用流暢易讀的文字分述各階段的文學發展與代表作家,並用大18開本、多層次的封面裝幀、可攤平閱讀的裸背穿線裝訂,佐以彩印的文學館藏品圖錄和作品摘文成書。
全書橫跨台灣史上各個時期,從口傳文學、臺灣古典文學、白話字與台語文學,日治時期「漢文新文學」、戰爭時期的文學,反共文學及其同時代的伏流,美新處與現代主義,鄉土文學與「回歸現實」浪潮,大眾文學的發展,解嚴前後的議題爆炸,1990年代以後的臺灣文學。讀者可以勾勒出一片臺灣文學星圖,涵納各時代、各文類、各族群、各性別、各語言、各議題、各種文學風格。
由於對日治時期之前的臺灣文學史相對陌生,讀來最有收穫的地方,一是原住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神話、口頭傳說、民間故事和歌謠諺語。二是臺灣古典文學從明鄭、清領到日治時期蓬勃發展的歷史。此外,由於去年開始接觸台語(漢字、羅馬字)課程,「從教會到社會:白話字與台語文學之路」這一章,也讓我初步了解白話字、漢字書寫的台語文字流變。特別是這一節還介紹了「歌仔冊」——記錄「唸歌」歌詞的文本。這種說唱藝術來自民間,也影響了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而台語文學的發展雖被壓制,仍有點點星火在民間傳承,在解嚴後迸發出來。
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灣,各種文學觀念的衝撞、重整,新文體的發展、書寫語言的激辯,潛流其下的是對文學思潮、臺灣文學、臺灣主體意識的辯證。臺灣古典詩中出現了飛機、大砲等「現代」事物,「新文學」開始萌芽,「臺灣文學」是什麼,該以什麼形式的語言書寫、該書寫什麼樣的內容,知識分子迫切地吸收新知,也反省舊有的觀念。
一頁一頁翻讀,「文明開化的夢與傷」、「空襲警報下的歌」、「窒息年代的游擊戰」、「囚室裡僅有的窗口」⋯⋯經歷日本殖民、度過最長的三十八年戒嚴體制,這些歷史無論重讀幾次,總讓人嘆服臺灣作家克服重重壓制,竄出勃勃生機的創造力。80年代本土意識愈發抬頭,以至解嚴後的百花盛放、眾聲喧嘩,亦展現作家們立基於臺灣經驗,從殊異的面向思考與臺灣相關的議題,並以不同的文學形式再現。除了純文學,書中也將大眾文學放置在文學史的脈絡當中。恐怖、科幻、推理、武俠、愛情這些在出版市場頗受歡迎的類型小說,也有細緻的梳理。
當然,11個章節無法窮盡臺灣文學史的豐富命題,必然有所取捨。囿於篇幅,有些作家只能以排排坐點名的方式出現。若以文類來看,敘述上還是偏重小說史和詩史,散文和戲劇相對較少。1990年代以後的文學史分期,由於以「後殖民」、「新本土」命名,文學表現主要在小說領域,詩與散文的討論在此缺席。
但是,它確實是一冊精要的入門說明手冊,除了可以按圖索驥上「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看推薦書單,也可以在書店、圖書館搜尋作家作品來讀。它更歡迎不滿足的讀者,對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史有更多的閱讀、討論和補完。如同臺灣文學經由無數作家、學者不斷地寫作、辯證,有了如今的階段性成果,它也並非鐵板一塊,而容許搖晃、挪移、碰撞和顛覆,永遠能有新框架詮釋,永遠能用新眼光描敘和想像。
我很喜歡「後話」中以臺灣這塊島嶼的地質生成為喻,描述臺灣文學的累積成果:
.
「如同岩層一般,堆疊累積起來的文學史中,有著星星般閃耀的礦石。那是臺灣人的生活、情感、夢想與才華。
新的浪潮還會繼續來,繼續改變文學史的地貌,沉澱下新的礦物。新的作家寫下新的作品,但他們也都將持續傳承這座島嶼的文學意志。他們時時回顧,將過去轉化為未來的養分。
文學平時是安靜的,但只要每一代人都繼續把心血貫注到文字中,我們永遠都能期待下一次的板塊運動,下一次的火山噴發。」
.
以此作為開春閱讀,我想是再適合不過的新年讀物了。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僕的戰爭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僕の戦争》—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歌词{英日中译罗马假名} ·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627032... 这是我最后的战争. This is my last war. La ... ... <看更多>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mywar歌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推薦與評價
mywar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 ... mywar歌詞的問題,我們從推特中找到了很棒的解答,包括以下推友們的回覆: ...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 ... <看更多>
我的戰爭歌詞羅馬 在 僕的戰爭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僕の戦争》—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歌词{英日中译罗马假名} ·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627032... 这是我最后的战争. This is my last war. L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