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創造一些可望文生義的詞語,像
#催眠通靈(TCH)
這幾個字,是當初我想要以特殊技術實行有些人所謂的靈界溝通時,自然而然出現在我腦海裡的。而既然有人已經提出「儀器輔助通靈」(透過儀器的媒介,像是錄音機、電視螢幕或是電腦,與往生者接觸)這個名詞,那麼對我來說,在催眠的狀況下進行「死後聯繫」,使用「通靈」這個詞也是合情合理。
#腦意識分析(CAC)
亦即西方世界所稱之「心智」的東西,是一種由我們的小小神經元不斷發出的巨大隆隆喧鬧聲,阻止我們的直覺意識(CIE)獲取精妙而細微的資訊。
#直覺意識(CIE)
其實與唯靈論者的「精神」並無太大差異。
利用催眠通靈與冥想,我們得以令喧鬧不停的腦意識分析訊息沉寂,從而與自己的直覺意識連結。通常當我們要下重大決定時,我們的腦意識分析便會立即啟動,以衡量得失,做出假設,想像行為的後果或是創造錯誤的恐懼,從而找到解決辦法。我們會繞著問題打轉,找不到解決辦法,頭疼不已。
這些想法與反覆思考並非徒勞,因為解決辦法並非在於我們的神經元,而是在神經元之外——是的,就在我們的直覺意識裡。
我也是透過冥想而得以做出對人生較好的決定。
當我的腦意識分析對我說:「不,您瘋了嗎,千萬別這麼做!」我的直覺意識則是高喊著相反的意見。
我學到了我們的直覺指引我們的能力,勝過思考與最高效能電腦的邏輯千百倍。
所以我們得循著自己的直覺,信任直覺所傳給我們的不同訊息。
.
催眠通靈的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催眠狀態,讓與感知相連的腦意識安靜地進行分析,以便獲得直覺意識的超感知信息。
腦意識分析經常甦醒,會破壞催眠通靈的完整。事實上,我們需要讓腦意識分析放手。
腦意識分析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篩選並淘汰與自己所習得的一切不相符的資訊。這是視錯覺的原則:當我們要將一個不連貫的圖像形象化時,我們的腦意識分析會對圖像進行改造,使其符合邏輯,可是這個重新打造的圖像事實上並不存在。
.
摘錄自《#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作者:尚賈克·夏博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有不少人對這個主題有興趣,誠心建議要看這本書之前,先聽一下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68232571664580
我們的大腦,其實會扭曲這個環境,像是各種錯覺。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想法,也可以是某種濾鏡,讓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符合我們想法的事物。
我很感謝大腦的聰明智巧,但我同時知道大腦的限制。有些內在的聲音,會被大腦屏蔽,我們有時得要放開我們的執著,內外在廣袤的世界才會再次展開。
很多時候,大腦卡住了,我們便需要直覺的幫忙—靜下心來,讓答案自動浮現出來。練習靜心冥想,有時候能讓我們更清楚掌握到,暫時關掉大腦嘈雜的聲音之後,還有另外一個充滿創意與安寧的環境。
即將進入清明節,有些不想人擠人的朋友,差不多也開始要準備提早緬懷先人。也許這本書裡面,隨處可見的愛與撫慰,能讓我們懂得珍惜,並且學習感謝。
祝願您,在這本書所描述的幻夢世界裡,找到面對現實世界的力量!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68232571664580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一個法國醫生以催眠引領眾人,前往靈界的療癒之旅
尚賈克·夏博尼——著
黃琪雯——譯
博客來 http://bit.ly/2My8v7W
誠品 http://bit.ly/2ZPrspw
金石堂 http://bit.ly/3bH9ifd
讀冊生活 http://bit.ly/2ZSy2LX
遠流博識網 https://bit.ly/2ZSiTu7
遠流粉絲團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分享] 昨日的將軍指導明日的戰爭會有"勝算"嗎? -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從歷史反思現代PTT推薦book 的評價
- 關於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心得]《人類大歷史》從歷史反思現代-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直播_靜靜地用文字陪伴自己,撫慰一顆追憶的心
.
我習慣說自己就像個公車司機,載著催眠通靈參與者去旅行,沿途會有幾個休息站(就是靜默階段)。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搭上行駛中的車,來趟不同的旅行,以比公車快或慢的速度往目的地去,心情好的話,也可以再坐幾趟,不用擔心要負什麼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旅行。要是他們覺得我給的某個建議不合適也沒關係,就試試下一個吧;但要是不顧自己的感覺而強迫自己接受,腦意識分析就會啟動。要是下一個建議也不行的話也一樣,千萬不要去強迫或強求什麼。
我們曾經有過一位天生耳聾的催眠通靈參與者,她聽不見我的任何建議,可是卻做了連續三次的回溯,並且獲得了非常美好的經驗。她在報告的時候告訴我們,自己與這整個會議廳的能量連結,從耳機裡接收到的幾個振動就足以讓她脫離身體。
◎準備起飛
終於,他們全都坐上自己的紅色扶手椅了。期待的時刻來臨了。幾對夫妻情侶相互貼臉親吻,彷彿即將踏上漫長的旅程,其他人則是彼此牽起了手;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安心的方式與癖好。
不過在讓他們完全進入催眠之前,我還會對他們提出一連串的叮嚀:「你們會保持同一個姿勢超過一小時,所以你們得找個舒服的姿勢。你們可以脫鞋子,讓自己自在一點;也可以把腳打開、把手臂張開。你們的頭,得靠在椅子上或者是你們帶來的枕頭、墊子上。不要讓毯子蓋住耳機線。鬆開你們的褲子、皮帶、裙子,不要讓腰間有任何妨礙。
「在進入催眠的時候,你們的腹部肌肉會非常放鬆,以致於在吸氣時,當橫隔膜下降讓空氣進入肺部,你們的肚子會脹起來。呼吸的頻率會降低,有可能降到每分鐘十五次,而在安靜狀態下,呼吸的頻率是每分鐘高於二十次。為了讓這種特殊呼吸更為順暢,我們在活動開始之前會做兩到三分鐘的過度換氣練習——這是一種大呼吸運動,讓靜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而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引發延髓的反射,導致呼吸頻率降低。
「你們要用鼻子慢慢地用力呼吸,盡可能吸進最多的空氣,接著以更慢的速度用嘴巴吐氣。你們吸氣大概算個三秒,吐氣大概算個五秒。要是你們因為感冒或是長鼻息肉,覺得用鼻子呼吸不順的話,可以用嘴巴吸氣和吐氣沒問題。
「在催眠過程當中,心跳頻率也會逐漸降低。心跳有可能在你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像是看見逝者或是聽見逝者的聲音,出現零星的加速現象。這種激動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可理解的,但是很快就會恢復如正常生活般的平靜,不會有醫學禁忌症發生。而且在催眠通靈當中,一切都處於休息狀態。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無數回覆,讓我們敢說催眠通靈參與者在催眠通靈過後的幾天當中,通常都會覺得精神奕奕。」
接著,我要參與者看著天花板上的一到兩個細節,評估其高度為何,再要他們看著眼前的一到兩個細節,評估與自己之間的距離多少,再以同樣的模式找出在自己左邊或右邊的物品或是圓點。在建議脫離軀體時,這個練習是讓他們用來在空間當中精準定出自己的位置。
當會議廳慢慢變暗,我要求他們仔細觀看我投射在銀幕上的照片。那是一棵低矮的樹,樹幹粗壯,可以想像肥大的樹根深深地牢牢扎在土裡。稍後在催眠當中將會提到這個圖像,讓他們有一種身體在土地扎根的感覺,使脫離軀體的過渡階段不會有任何問題出現。
最後一張投射出的圖像,是個盤腿打坐的人體線條。脊椎部位到頭頂之間分布著七個彩色小點。參加我的催眠通靈會的人大多都認識這些能量中心,因為大部分對於靈性世界有興趣的人已經聽過「脈輪」了;而某些參與者本身就是靈性教練或是治療者,也經常利用脈輪治療他們的客人。
馬克再次過來進行最後一次的調音,而艾提安則是在講台上安裝他的混音器。等這些動作都完成後,我們便邀請參與者戴上眼罩與耳機。他們必須利用幾個建議的方法,測試聲音是否可以從右邊傳到左邊,因為我們在催眠通靈過程當中,會運用聽覺交替刺激右腦、左腦,藉以加強催眠暗示的立體效果。
接著,我站上了馬克的位置,下「催眠開始」的指示。
艾提安在我身旁,手握著滑鼠。他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一切都已經OK,催眠通靈之旅可以出發了。
此時,這整個會議廳沉浸在黑暗之中。
我們即將起飛……
.
那些進入另一個次元的人建議我們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而且不應該覺得悲傷或是不幸,我們活著的人在地球上是為了獲得協助我們靈性提升的體驗。
他們還對我們說:「沒有什麼事是嚴重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三點:
■ 催眠的日常運用
—其實我們都進入過輕微的催眠狀態
■ 完成未竟事務的重要性
—關係的結束與開始,有相同的重要性
—活在當下,需要好好將過去完結
.
討論書籍: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一個法國醫生以催眠引領眾人,前往靈界的療癒之旅
尚賈克·夏博尼——著
黃琪雯——譯
博客來 http://bit.ly/2My8v7W
誠品 http://bit.ly/2ZPrspw
金石堂 http://bit.ly/3bH9ifd
讀冊生活 http://bit.ly/2ZSy2LX
遠流博識網 https://bit.ly/2ZSiTu7
遠流粉絲團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直播預告_靜靜地用文字陪伴自己,撫慰一顆追憶的心
.
我習慣說自己就像個公車司機,載著催眠通靈參與者去旅行,沿途會有幾個休息站(就是靜默階段)。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搭上行駛中的車,來趟不同的旅行,以比公車快或慢的速度往目的地去,心情好的話,也可以再坐幾趟,不用擔心要負什麼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旅行。要是他們覺得我給的某個建議不合適也沒關係,就試試下一個吧;但要是不顧自己的感覺而強迫自己接受,腦意識分析就會啟動。要是下一個建議也不行的話也一樣,千萬不要去強迫或強求什麼。
我們曾經有過一位天生耳聾的催眠通靈參與者,她聽不見我的任何建議,可是卻做了連續三次的回溯,並且獲得了非常美好的經驗。她在報告的時候告訴我們,自己與這整個會議廳的能量連結,從耳機裡接收到的幾個振動就足以讓她脫離身體。
◎準備起飛
終於,他們全都坐上自己的紅色扶手椅了。期待的時刻來臨了。幾對夫妻情侶相互貼臉親吻,彷彿即將踏上漫長的旅程,其他人則是彼此牽起了手;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安心的方式與癖好。
不過在讓他們完全進入催眠之前,我還會對他們提出一連串的叮嚀:「你們會保持同一個姿勢超過一小時,所以你們得找個舒服的姿勢。你們可以脫鞋子,讓自己自在一點;也可以把腳打開、把手臂張開。你們的頭,得靠在椅子上或者是你們帶來的枕頭、墊子上。不要讓毯子蓋住耳機線。鬆開你們的褲子、皮帶、裙子,不要讓腰間有任何妨礙。
「在進入催眠的時候,你們的腹部肌肉會非常放鬆,以致於在吸氣時,當橫隔膜下降讓空氣進入肺部,你們的肚子會脹起來。呼吸的頻率會降低,有可能降到每分鐘十五次,而在安靜狀態下,呼吸的頻率是每分鐘高於二十次。為了讓這種特殊呼吸更為順暢,我們在活動開始之前會做兩到三分鐘的過度換氣練習——這是一種大呼吸運動,讓靜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而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引發延髓的反射,導致呼吸頻率降低。
「你們要用鼻子慢慢地用力呼吸,盡可能吸進最多的空氣,接著以更慢的速度用嘴巴吐氣。你們吸氣大概算個三秒,吐氣大概算個五秒。要是你們因為感冒或是長鼻息肉,覺得用鼻子呼吸不順的話,可以用嘴巴吸氣和吐氣沒問題。
「在催眠過程當中,心跳頻率也會逐漸降低。心跳有可能在你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像是看見逝者或是聽見逝者的聲音,出現零星的加速現象。這種激動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可理解的,但是很快就會恢復如正常生活般的平靜,不會有醫學禁忌症發生。而且在催眠通靈當中,一切都處於休息狀態。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無數回覆,讓我們敢說催眠通靈參與者在催眠通靈過後的幾天當中,通常都會覺得精神奕奕。」
接著,我要參與者看著天花板上的一到兩個細節,評估其高度為何,再要他們看著眼前的一到兩個細節,評估與自己之間的距離多少,再以同樣的模式找出在自己左邊或右邊的物品或是圓點。在建議脫離軀體時,這個練習是讓他們用來在空間當中精準定出自己的位置。
當會議廳慢慢變暗,我要求他們仔細觀看我投射在銀幕上的照片。那是一棵低矮的樹,樹幹粗壯,可以想像肥大的樹根深深地牢牢扎在土裡。稍後在催眠當中將會提到這個圖像,讓他們有一種身體在土地扎根的感覺,使脫離軀體的過渡階段不會有任何問題出現。
最後一張投射出的圖像,是個盤腿打坐的人體線條。脊椎部位到頭頂之間分布著七個彩色小點。參加我的催眠通靈會的人大多都認識這些能量中心,因為大部分對於靈性世界有興趣的人已經聽過「脈輪」了;而某些參與者本身就是靈性教練或是治療者,也經常利用脈輪治療他們的客人。
馬克再次過來進行最後一次的調音,而艾提安則是在講台上安裝他的混音器。等這些動作都完成後,我們便邀請參與者戴上眼罩與耳機。他們必須利用幾個建議的方法,測試聲音是否可以從右邊傳到左邊,因為我們在催眠通靈過程當中,會運用聽覺交替刺激右腦、左腦,藉以加強催眠暗示的立體效果。
接著,我站上了馬克的位置,下「催眠開始」的指示。
艾提安在我身旁,手握著滑鼠。他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一切都已經OK,催眠通靈之旅可以出發了。
此時,這整個會議廳沉浸在黑暗之中。
我們即將起飛……
.
那些進入另一個次元的人建議我們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而且不應該覺得悲傷或是不幸,我們活著的人在地球上是為了獲得協助我們靈性提升的體驗。
他們還對我們說:「沒有什麼事是嚴重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三點:
■ 催眠的日常運用
—其實我們都進入過輕微的催眠狀態
■ 完成未竟事務的重要性
—關係的結束與開始,有相同的重要性
—活在當下,需要好好將過去完結
.
討論書籍: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一個法國醫生以催眠引領眾人,前往靈界的療癒之旅
尚賈克·夏博尼——著
黃琪雯——譯
博客來 http://bit.ly/2My8v7W
誠品 http://bit.ly/2ZPrspw
金石堂 http://bit.ly/3bH9ifd
讀冊生活 http://bit.ly/2ZSy2LX
遠流博識網 https://bit.ly/2ZSiTu7
遠流粉絲團
直播時間:
3/14(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人世間因為很容易聽信於相信結果就把自己混亂了被入侵了而不自知⋯⋯。 P S在生活中非常多的心法道法用了符咒或物品,當大家不知不覺中就被生命給污染了給入侵 ... ... <看更多>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心得] 《人類大歷史》從歷史反思現代PTT推薦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本書裡他想要藉由理解我們的祖先「智人」是如何從七萬年前脫穎而出,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然後又是如何藉由三大 ... ... <看更多>
我把萬人送到生命彼岸 在 [分享] 昨日的將軍指導明日的戰爭會有"勝算"嗎? -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註:看到有一篇比較完整不認同李喜明構想「具體操作」方面的退役中階軍官(雖然是政
戰體系)文章。但是我先不提出我的看法(我還在消化),想聽聽大家不論是對此作者的
觀點的評論,或代替此作者對李喜明構想的評論。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3917
黃澎孝 2022年09月13日 07:00:00
李喜明還停格在馬英九和歐巴馬的時代!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掛名的「台灣的勝算」在聯合報系的「聯經」出版了。我在第一時間就
去購買,並花了幾天功夫把它讀完。可真讓我的老眼,經歷了一場「超限戰」!
先說結論吧!
他對美國的戰略認知,還停留在「歐巴馬時代」。
他對美中台三方的互動,還定格在馬英九時代。
台灣不能靠昨日的將軍,來指導明日的「勝算」。
李喜明本是前國防部長李傑的辦公室主任。在馬英九總統2008年5月20日─2016年5月20日
任內,李喜明獲得了不次拔擢:
2008年11月1日-2010年9月31日擔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2010年10月1日-2012年6月30日,擔任國防部常務次長
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31日,擔任短暫的海軍副司令
2013年8月1日-2015年1月29日,擔任副參謀總長
2015年1月30日-2016年5月31日,升任海軍司令
從以上所列李喜明的晉升軌跡可看出馬英九對他的賞識是從他擔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開始的。因此,在「台灣的勝算」一書中,不時會流露出李喜明與馬英九「戰略主張」的
「心意相通」。譬如反對購買潛艦,停止雲峰長程飛彈的研發…
由於該書篇幅鉅大而龐雜,因此,李喜明建議讀者,如果想要快速掌握要點,「不妨從第
五章開始切入」。該章的標題是「台灣應有的國防思維」。
李喜明認為「防止戰爭的發生是政治領導人責無旁貸的任務」。要防止戰爭的發生,李喜
明主張政府應積極消弭「仇中、反中情緒」,「營造兩岸和諧氣氛」,即使兩岸官方齟齬
,亦無需「唇薄舌尖地酸言以對」。
李喜明更進一步表示:「兩岸想要防止衝突、避免誤判…諸多作法中,沒有一個比軍事交
往、雙方建立軍事溝通管道更為有效」。
馬英九擔心「造成政壇負面衝擊而裹足不前…」
他認為中國關閉兩岸溝通大門,是因為:2016年台灣不再承認「九二共識」。他更嚴詞批
評2020年初「美中對抗升級,台灣選邊站隊」造成兩岸敵意「達到政府遷台以來的新高」
,兩岸互相怨懟,「怎能樂觀認為戰爭不會發生?
總而言之,這幾年兩岸緊張情勢的升高,是因為蔡英文不該不接受「九二共識」、不該「
站隊美國」、不該痛批習近平在香港的所作所為…?
從以上李喜明的言論,讓我不免質疑:李喜明是爬不出深藍的醬缸?還是,掉入了中共的
紅色認知陷阱?
難怪他會以一整章來描述「當中國成為東方不敗」,另一章則痛批「台灣的美國情結」。
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他引用美國歐巴馬總統時代一位曾在國防部亞太安全部門擔任「
高級政務主管」的不具名官員的言論說:如果美國航母接近到大陸1500公里內,就有可能
遭受中共反艦導彈飛彈的攻擊,美國會願意為台灣冒這樣的風險嗎?
可笑的是,他引用的「證據」是中共退役空軍大校王湘穗「透露」:2020年8月中共試射
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和東風26B中程導彈,擊中數千公里外,西沙海域的移動靶
船。
這位王湘穗與喬良合著的「超限戰」,曾被譏為中國現代版的「武俠小說」。如果他所透
露的「訊息」可信,那麼金庸筆下的「降龍十八掌」毀滅美國航母就已綽綽有餘,何勞東
風-21?
他叨叨絮絮的舉證「美國介入的戰爭似乎結局都不理想」,甚至認為「厭戰似乎成為近期
美國領導者的共同心理」。這句話對照歐巴馬似乎還有點道理,這也是歐巴馬會被歸類為
過於軟弱的美國總統,當初若不是他的軟弱,中國哪能在南海如此擴張?
然後,李喜明還撿出一條早已在美國被丟到戰略垃圾堆的「棄台論」來嚇唬台灣人,說什
麼有美國學者認為:「台灣不是美國的優先利益」,所以我們若把台灣自身的安全,完全
託付給美國,「確實是冒險的行為」!總而言之,他這些顯然已經背離現實的論述,讓我
們看到了馬英九的名言:「美國不會來」,「首戰即終戰」。
說了半天後,李喜明推出了他所謂的「台灣防衛的新希望:整體防衛構想」。然後又花了
一堆的篇幅來説教:什麼是「整體防衛構想」以及「不對稱思維」?
坦白說,只要是受過指參教育的軍官,有哪個不知道什麼是「整體防衛構想」或「不對稱
思維」的?差別在於李喜明喜歡跩英文,而以前軍方就是直白的指稱「台灣防衛作戰構想
」以及那句「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老話罷了。
在軍校,我比李喜明高一個年班,但是,我早在上尉低階,就已超前受完了指參教育。因
此,我曾親聆前海軍中將葛敦華將軍和郝柏村上將,淺顯易懂的台灣防衛構想,以及所謂
的「不對稱作戰思維」。
所以國軍早在兩蔣時代,就已經想方設法地發展核子武器、飛彈、經國號戰鬥機…。推動
「佳山計劃」、台東志航基地以及蘇澳的潛艇基地,以及排除萬難,不計成本地從荷蘭購
買兩艘潛艦。
這些前人的努力,難道不是基於「整體防衛」和「不對稱作戰」思維所進行的建軍成果嗎
?難道非要用李喜明喜歡使用的洋名詞ODC才是「現代」的建軍思維?否則就是「傳統」
的老把戲?李喜明也未免太自以爲是了吧?難怪他的那套ODC,飽受國軍高層的批評!
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最難以接受的是他不贊成購建潛艦,也反對發展遠程飛彈。他所提
出的「整體防衛構想」是主張非常非常的被動: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縱深防
禦
簡單的說;
戰力防護」就是根本放棄了「先發制人」的念頭。而坐待敵人「第一擊」來臨時如何「保
存戰力」?
「濱海決勝」和「灘岸殲敵」就是推翻了「源頭打擊」的構想。坐待敵人過了海峽要登陸
了才開火。
「縱深防禦」更不可取,那是要建立所謂的「國土防衛部隊」,以全民皆兵的概念,與敵
人在台灣本土上進行城市巷戰或山區游擊戰…。
坦白說,他的這套主張頗迎合老美的胃口。讓台灣成為美中軍事博弈上的「戰略誘餌」,
讓解放軍有更多的機會登陸台灣,然後讓台灣的「國土防衛部隊」藉著城市巷戰、山岳游
擊戰,演出一場兩岸華人廝殺的劇碼。最大程度消耗中國國力…。然後,美軍再姍姍來遲
地「割韭菜」。這樣子的結果,我們台灣人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事實上,我認為李喜明除了有迎合美國之嫌外,他還有若干認知偏差:
從1950年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杜魯門總統下令,美海軍第七艦隊巡弋台海、協防台灣
並訂定「台灣海峽中立政策」,都不是「為台灣而戰」。而是基於台灣的戰略地位攸關美
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防衛安全。除非美國準備放棄世界霸主地位,否則絕不存在「棄台
」的問題。我們沒有事事遷就美國的必要。
未經實戰驗證的武器或戰力都是武俠小說式的「傳說」。中國能否成為「東方不敗」?別
說是美國,日本那關都未必贏得過!甚至於,以台灣現有實力,中國都未必付得出攻台代
價。
我們要堅持台灣自身的戰略利益,不能坐待敵人的「第一擊」,致使我們的子弟兵冒著嚴
重的生命危險。我們應該要憑自我標準和判斷,在敵人露出攻台徵兆後,我軍就要堅決地
「先發制人」。這種「攻勢思維」才是阻嚇敵人最有效的利器。
我們要讓美國清楚明白,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脆弱性」與民意的多元性。一旦解放
軍完成登陸,不可指望台灣人民會不計代價抵抗到底,「投降」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因此,美國如何協助台軍源頭打擊,拒敵於彼岸,殲敵於海峽是完全必要的準備,否則可
能會後悔莫及!
最後,我要幫李喜明說出心底話:
台灣防衛的「新希望」與台灣的「勝算」就是讓蔡英文總統趕快任命李喜明為台灣的國防
部長吧!否則的話,就像他在趙少康的節目上所說:「台灣最好趁早與中國大陸好好談談
!」
看來蔡總統沒讓他當國防部長,還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78.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63460132.A.B1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