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河開工推書: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
在承接「有河不可」成為「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經營者之前,我是精神科臨床護理老師,像雜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我在護理領域所學會的本事,熱愛護理教育,一度把護理臨床指導老師作為終身志業,醫院實習場域是個小型社會縮影,養成教育著重協助護生提早社會化以求適應。我在臨床指導老師處在學校體制與醫院鐵板般的制度二大板塊的重壓下,發現學校課程、護理教科書裡護理技術、知識與實際上的臨床護理實務教學,經常有難以接續的斷層。醫療現場醫護集體無感,視而不見的別開頭去,忽略病人的真實狀態與問題,只求用SOP的標準流程快速完成醫護技術與工作,讓我在教學現場常有如霧中尋路般的痛苦,只能靠著直覺摸索,苦於自己到底能帶學生往哪去的無解困窘。
作為一個臨床指導老師,身處醫院與學校體制之中,除了從中找出隙縫安置自身,更渴望從護理實務教育中貼近理解學生年輕世代的生活世界,協助護理學生領略護理之美。但對於各種臨床現象常有一堆問號的困思如濃霧罩頂,被各種田野經驗故事土石流掩埋,我常常無法提取護理實踐知識脈絡與社會、體制、結構、護病間的關係,這是我為何離職進入輔大心理研究所學習行動研究的原因。
我的碩士論文為《困獸猶鬥、霧中取徑:四十解惑的精神科護理臨床老師專業自主歷程》,論文中表明「我離開護理,只為了重返護理」,從一個離職唸心理所又重返精神科臨床實習指導老師工作的主體位置,進行困獸猶鬥般的行動研究探索歷程,開始學習個人身上原有的團體整體的系統位置,不放棄尋出路找方法的可能性。
《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這本書時提出:「沉默」極可能一種活在不利處境中的人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其所表現出來的依賴權威的現象,不見得代表她們沒有自主思想; 只是她們學會隱藏,甚至是裝死式的木訥呆滯。由這個角度來看,「沉默無聲」是一種對不利處境與不公對待的一種無言抗拒; 在「沉默」中,生命得以無聲地避免招惹壓迫而苟且生存著! 「沉默」不只可能不簡單,它更應該被細膩與尊嚴地了解。
過去的我在護理臨床處境裡經常是使用這種策略,沉默地在縫細之中尋找讓自己得以生存可能性的空間。後來校護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鄭麗貞接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邀請毫無組織經驗的我擔任祕書長,讓我看到校護當年創協進會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血汗歷程,所有豐碩的果實從來都不是憑空而生。在學會工作沒錢沒人,也要創造條件讓校護實務工作者寫出自己的實踐知識、動不動就要跟上有關學校護理有關的時事投書發揮作用力、力擋品質不良的學生健康檢查、投入88風災的救災相關後續行動、開記者會指出校護兼職問題等等…,我開始學習面對不公不義,面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勇於發聲!
心理諮商所畢業後,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籌組工會,二份工作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強度負擔都大,日夜不停沒有假日,組工會無償卻爆肝,只因不捨畢業學生回來哭訴護理勞動現況的種種沉疴,創辨基護工會企圖影響護理學生,即便醫療市場重視護理人力成本大於專業、營利邏輯至上,但仍應堅守護理專業價值,捍衛勞動權。基護工會在2011年籌備會期間,發現短短半年已有七起護士身亡新聞事件,因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各種相關活動,目的是喚起護理人員長期缺乏的勞動意識,集結組織護理人員。201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個工會,更是一個護理體制外的勞動教育場所,因此主張工會理事長採直接民主以及常務理事輪值制,不應一人獨覽話語權,而是讓付出努力有所改變學習的人,輪值當理事長,學習拿麥克風踏上「護理師」這個公共角色與社會對話。
基護工會的民主精神與文化,延續到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我和另外三名工會資深幹部作為書店出資者,我們自稱「書店女工」而不是老闆,對等的合作關係讓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時俱進。其經營理念著重在「書店作為社區護理的平台」,強調三段五級的預防重於治療,與民眾對話「好生好死」的觀念。我們在臨床經常看到許多「無效醫療」宛如地獄的現場,醫護人員泰然自若地快速工作,隔絕感覺停止深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醫院龐大結構的小螺絲丁,稱職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缺乏人文反思的醫療,將讓人深陷「活不好也死不了」的處境而不自覺。無論是我創辨基護工會或是接手書店,我都意圖在醫療體制外,開拓護病之間對話空間,尋找一個醫護人文繁花盛開的精神花園。
台灣的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健康並不只在身體,心理及靈性亦是,希望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在選書方面,身心靈系列、文學、生態、藝術人文、歷史與社會勞動等是我們著重的類別,也透過不定期舉辦新書分享、讀書會、藝術體驗,以及生態環境、勞動教育、醫護講座等各類活動,促進對話與交流。近期又與陳光國醫師合作性治療身心聯合門診,創立「性好門診」,滿足個案生理、心理、性衛教諮詢的需求,並擔任性健康管理師的培訓工作。在離開醫院的這些日子裡,我們想做的永遠是將護理從醫院帶出來,走到民眾身邊,讓大家知道護理是獨立且美好的專業。
作為全球首家書店兼居護所,期待未來能再拓展長照功能,實踐「小規模多功能」的社區護理之多種可能性。即便開書店經歷各種艱難,經濟狀況屢屢拉警報,但精神層次的提升與各種故事的開展,讓我感激這份遇合,書店是超越夢想不可置信的美好存在。我從護校一路摸索到心理研究所,求學之路曲折無人引導,與各種書的相遇餵養了我的靈魂,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Paulo Freire說:「所有知識都要服務於人往前的行動;所有的行動都要朝向社會變革;所有社會變革都要指涉更正義的未來」。期待這本「護理的一百種可能」,可以作為護理主體現身的小踏腳墊,讓尚在框架裡的人們,踏上之後望見更寬廣的蔚藍天空。
本文摘錄至《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作者 梁秀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成 大 醫院 學生健康檢查 在 翁章梁 Weng Chang-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早我來到南新國小關心學生健康檢查的狀況,這次一共健檢一、四及七年級9522位國中小學生,未來我們會將健康檢查的資料作大數據分析,瞭解我們的孩子狀況,以後可以強化健康教育的方向。
感謝慶昇醫院團隊不計成本大力支持,讓我們嘉義學童有優質的健檢,每年我們都得到全國評比的好成績。
從小養成健康檢查習慣很重要,台灣的醫療水準排世界前三名,定時檢查身體,可以提醒自己預防大病發生。希望我們的小朋友都能維持最好的身體狀況,健康長大。
#健康檢查 #慶昇醫院 #養成良好健康習慣 #健康長大
成 大 醫院 學生健康檢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面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隨著疫情的發展,無論是台灣還是世界各國,都出抬了很多相關的規定,這些規定呢,都是要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所以我在這邊也特別呼籲一下哦,不管是戴口罩,還是社交距離,還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等的。
請我們所有的聽眾,當你聽到這裡,請你務必遵守這些部分,不僅保護你自己,也是保護其他人。
面對這麼大的疫情威脅,在規定上面採取一種「如果你違反就處罰你」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也不免想到的,有沒有可能用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鼓勵的方式,或者是用正面獎勵的呢?
就像是歐美,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甚至於他們把所有的人際距離,或者是禁止外出這樣的規定,視為一種不必要的;甚至於還看到很多戲虐的影片,彷彿把它當成是一個笑話一樣。
當然了,我相信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高,然後死亡人數也越來越多;我想整個情勢發展到此刻,應該也不會有人把它當成是個玩笑了!
就像是美國總統川普,他剛開始也覺得這次的疫情,彷彿就像是過往的流感一樣;然而很快的,他的說法還有很多的規定都變得不一樣。
只是如果回到人的行為的長期塑造,往往用懲罰式的思維,是不會有太長期而且穩定的效果。
就像是從小到大我們被規定的很多事情,不可以交男朋友、不可以交女朋友、不可以晚回家、考試不可以作弊…像是這樣的禁令,你回頭想想你真的有100%遵守嗎?
還是等到你覺得差不多,可以測試一下爸媽對於門禁的底線,你就會用各種方法去測試他們呢?
的確,在人性的部分來看,用禁止的跟用獎勵的,其實它的長期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好的長期效果,其實用獎勵的方法,會是永遠比用禁止懲罰的方式來的好很多。
舉個例子吧,在南非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Discovery,他們公司並不是用警告保戶「未來你會生病,所以你要保險」這樣的一個訴求。
他是展開一項獎勵的計劃,他們的客戶呢,每一次在超市裡面,只要買水果、蔬菜、上健身房,或者是去接受健康檢查,都可以立即累積一些點數,而客戶呢,可以用這些點數來兌換很多的商品。
而這個計劃非常的有效,非常的成功,人們採行了更健康的行為,因此到醫院看病的次數也就減少了,那對保險公司來說,跟對客戶來說都是雙贏的結果。
可是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就是如果威脅和警告的效果是有限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想要改變別人的行為的時候,還是常常利用懲罰和威脅呢?
即使你我都心知肚明,但是我們發現,我們還是會常常去警告學生,如果不努力唸書,就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是警告我們的子女,不穿外套就會感冒。
我們應該告訴學生,努力唸書,就會寫出好報告,就會找到好工作;告訴自己的女兒,穿上外套,既漂亮又溫暖還能保持健康,這樣才能去參加朋友的聚會。
我們理性上都知道該這麼說,但事實上,我們要改變說法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按了快轉鍵。
其實演化的結果,讓我們的大腦對威脅會特別的敏感;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會很直覺的去想到,如果他不做什麼,就會有什麼損失;或者是如果他做了什麼,我就要懲罰他,像是這種比較負面的方向。
因為你想想看在演化的長河裡,如果你的祖先是那種,看到威脅或者是看到可能的危險,不會有特別反應的人;那我想你也不會有機會聽我這一段分享,因為你的基因根本不會被留下來啊!
所以呢,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學生不用功,我們的大腦就會立刻進入他的未來,去看到他沒有達成生命的目標、找不到工作。
而這樣的立即反應,會讓我們的大腦,會比較習慣去看到災難,於是就會說出悲觀、負面的語言。
不過當你聽到這邊,千萬不要覺得很挫折或很無助,其實要讓自己能夠改變說法,這需要有意識的學習跟練習,這也是為什麼我推出【自信表達力】這門課的主要原因。
因為表達這件事情,如果你只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基本上你不用學習,因為你根本不用care別人聽得懂聽不懂,或者是別人聽得進聽不進這種事情。
然而如果你的表達是希望讓別人能夠聽得進,而且會去做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的表達卻觸發了對方的抗拒心理,或者是對於負面感受的排斥,這樣的逆反心態,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是越努力越挫折。
就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有多少師長跟前輩,對我們所謂的苦口婆心,但是一點用都沒有,最後再丟下那三個字叫做「為你好」,你還更生氣!
可是當你有一定的年紀和歷練的時候,你回頭想起他們曾經講過的話,你可能都會覺得他們說的,某些層次上是對的。
但當下你就是聽不進去,可是更可悲的就是,你現在面對自己的晚輩的時候,你卻重蹈覆轍,你不覺得這樣子,好像有點蠢嗎?
所以呢,在我的【自信表達力】課程裡面,我就特別的讓你,除了去建立起你在表達之前的思考模式之外。
當你在設計跟鋪陳你要表達的內容的時候,你怎麼樣去說到別人的心裡,能夠引發對方想要行動的動機;也讓對方在感性上覺得,配合你說的去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簡而言之呢,就是說那些有感的話,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疲於奔命,累的要死,說了一堆,別人還翻你白眼。
然而聽到這裡,無論你會不會參與我的【自信表達力】課程,我都很希望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用在自己的身上。
其實有太多的狀況底下,你的理性上都知道你該去做什麼,但是你就是不願意甘願的去做,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心中總有一個權威者,來要求自己、來恐嚇自己,而那恐嚇的句型正如同你恐嚇和別人一樣;你可能會告訴自己,如果這個時候不好好的學習閱讀,那我未來會看不到希望。
然而其實你也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只要開始閱讀,我就可以多增加未來的可能性,都是在指涉同樣一件事,你想哪一種表述,會讓你的心更願意跟自己配合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希望你能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課程,相關的內容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很期待你的加入,也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QyUiCr8l3A/hqdefault.jpg)
成 大 醫院 學生健康檢查 在 黃氏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成為頻道第三成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_S2S-Zs8LeuJxK-T3RQQg/join
詳細頻道會員介紹 http://bit.ly/2GHQ3oP
..
這次竟然換哥哥身體出問題了!
去年檢查出來明明就還是個健康寶寶的說...
哥哥...不要太操勞,我都開始擔心你的身體了
去年影片:https://youtu.be/LR0xbECqX6c
【外婆家體驗露營!百萬露營車vs簡約帳篷【黃氏兄弟】外婆家系列8】https://youtu.be/7tRiKkfEXzc
【兄弟到學校學廚藝,哲哲用刀意外見血!學生上課還要經營餐廳【黃氏兄弟】開平餐飲 #轉學兄弟 EP06】https://youtu.be/jCwkBXIKk6E
🎓畢業108系列單曲🎓
EP.01【我的新座位】MV 👉 https://youtu.be/ZWYFHrJj4dI
EP.02【不專心】MV 👉 https://youtu.be/0GzLgn2fgcI
EP.03【多想告訴你】MV 👉 https://youtu.be/BT2tg7QphVU
🔥2020年單曲
【專家模式】MV👉 https://youtu.be/x8AP-2aLEeE
【室友】MV 👉 https://youtu.be/kaP4JUyI0uc
【兄弟日常Vlog】:https://goo.gl/Q1rtWR
【兄弟互整】:https://reurl.cc/2K44n
【外婆家系列】:https://goo.gl/n82tCk
【兄弟小秘密】:https://goo.gl/aoX4Wk
IG 追蹤 👉 huangbrotherss
FaceBook 專頁 👉 https://goo.gl/UcZf4Y
訂閱我們 👉 https://goo.gl/pPGJbv
👉 兄弟倆日常;喜歡拍試吃、開箱、搞怪、整人影片、都市傳說、實驗、運動、黑暗料理(?)、TikTok、Vlog
( 呃....就是生活中想拍什麼就拍什麼www )
► 每週一、三晚上六點,週六早上十點發片!會不定時直播跟追加影片(一定要開鈴鐺收通知!)
► 追蹤臉書專頁、IG 關注我們動態
( 大家多多分享、按喜歡,你的支持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
#健康報告 #診斷 #健康 #報告 #擔心 #異狀 #身體 #醫生 #健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VNoNeReWo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