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1.08.W4
.
本週分享以下五則遊戲新聞:
📺《如何解決可玩廣告痛點?我們採訪了Mintegral創意實驗室負責人》
📺 《混合變現腦洞大,高收入手遊如何巧妙植入激勵視頻廣告?》
📺 《遊戲交互設計師是如何提高遊戲品質感的?這裡有一份全流程指南》
📺 《投稿|Adjust與您分享超休閒遊戲營銷的獨特之處》
📺《蘋果重大讓步!APP之外使用第三方支付,蘋果不抽成》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yrsLd2
.
📺《如何解決可玩廣告痛點?我們採訪了Mintegral創意實驗室負責人》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7916.html
.
可玩廣告(playable ads)最早是出現在2018年的google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
意思就是說這廣告不僅讓你看,還能動手玩,讓廣告變得更加有趣,是很新穎的廣告模式。
.
但如何在短短的幾秒內,讓玩家感受到遊戲好玩的地方,其難度可能又比廣告影片還要高
.
因此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要訣,
內文提到:「製作可玩廣告時,可以先延用廠商已有的優秀視頻廣告創意,通過測試調優,敲定效果最好的創意方向。同時遵循三個要點:玩法輕量化、創意內容本地化、創意要素非原生化。」
.
另外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優點在於分享可玩廣告的操作並非放在休閒遊戲上,
而是分享中重度遊戲如何執行可玩廣告,
大大增添其閱讀性。
.
📺《混合變現腦洞大,高收入手遊如何巧妙植入激勵視頻廣告?》
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8/451394
.
文章分享了幾款中重度遊戲在植入激勵廣告上的操作:
●《CODM》推出幸運轉盤,每看一次廣告可以參加一次,可獲得各項虛寶;另外玩家可以通過觀看廣告的方式,在下一次比賽的時候獲得雙倍武器經驗
.
●《June’s Journey》:日常劇情/視覺進度當中的廣告投放;玩家們可以通過觀看廣告的方式換取30分鐘內以更少能量進入
隱物關卡的機會
.
●《Two Dots》在步數用完且沒能達到關卡目標之後,遊戲為玩家提供觀看廣告隨機獲得額外步數(+1、+3或者+5)或增值道具的機會
.
●《War and Wit》玩家們每觀看一次廣告(每天最多可觀看10次),他們都能得到這種廣告幣(還包括其他獎勵,比如遊戲內貨幣)。這種廣告幣有著獨立的商店,玩家們積累足夠數量之後就可以購買各種道具、角色碎片等,除了商店購買功能之外,還專門為長期觀看廣告設定了“里程碑”獎勵。
.
●《Dragon City Mobile》推出Dragon TV,它是玩家小島上的一個獨立“建築”,在這里,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廣告位置。
.
●《Top War》在合並單位的時候觀看廣告獲得更多,或者觀看廣告獲得更多的好友捐贈單位。
.
由於中重度手遊玩家對於廣告的出現會更敏感些,
因此出現的時機點也很重要,
結合遊戲本身的特性,
在用戶最關鍵的遊戲行為或需求上跳出廣告,
就更有機會激勵玩家心甘情願地看完廣告,
而不是時時跳出來煩他們。
.
📺《遊戲交互設計師是如何提高遊戲品質感的?這里有一份全流程指南》
http://youxiputao.com/articles/22357
.
這篇比較偏開發,
但可以看到遊戲交互設計師在幫助企劃實現需求時,
需要做非常多的資料收集與分析。
.
就好比設計轉蛋好了,
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抽卡方式其實是神魔之塔的抽卡機,
卡牌可以隨著指尖拖動,
當快從卡匣中拉出來時還會有光影噴出,
我記得以前就很期待噴出來的光是白光之類,
網路上也會流傳一堆抽卡方式。
.
因此好的UI/UX加上聲光效果絕對是能提高玩家付費意願。
.
📺《投稿|Adjust與您分享超休閒遊戲營銷的獨特之處》
http://www.nadianshi.com/2021/08/302667
.
會選擇這篇主要是因為想紀錄一些關於超休閒遊戲的數據與特徵,例如:
.
1.遊戲應用第 1 天的留存率最高,接近30%,超休閒遊戲緊隨其後,為 27%。但到第 7 天,超休閒遊戲的留存率僅為 7.5% ,與所有類別15.2%的中位數形成鮮明對比。到第 30 天,只有 1.75%的用戶會返回超休閒遊戲。
.
2.超休閒遊戲的機制簡單,且開發者常常利用"滾雪球效應" 將用戶引流至其產品組合中的其他遊戲 — 這兩個因素至少在部分程度上導致了超休閒遊戲留存率低的現象。
.
3.超休閒遊戲必須在應用下載的初始 2 天內最大程度的從用戶身上獲得高額收入,因為 2 天後用戶留存率就會急劇下滑。
.
4.每分鐘展示 4 則以上廣告的超休閒遊戲會觸及收入天花板,每月的收入在 35,000 美元左右徘徊。最適中的廣告推送頻率是每分鐘 2 - 3 則廣告,這種做法最高能將超休閒遊戲公司收入提高10%。
.
📺《蘋果重大讓步!APP之外使用第三方支付,蘋果不抽成》
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8/452514
.
近年平台抽取的分潤以及規範是否合理公平不斷被拿出來討論,
像上週韓國國會的法治司法委員會在 24 日推動修改一項名為「反 Google 法」的電氣通信事業法,
主要就是希望 Google 和 Apple 必須開放開發者使用非平台方的其他付款方式。
.
而這則新聞則表示為了解決與美國應用程序開發商的集體訴訟官司,蘋果在抽成、用戶溝通以及App Store透明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讓步。
.
1、開發者可以與用戶直接溝通,允許iOS系統外支付
2、加入Apple News也可以減免15%抽成
.
延伸閱讀:https://technews.tw/2021/08/27/app-store-pay/
.
以上就是本週的遊戲新聞觀察,下週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愛傳遞給對的人事物❤ 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成立滿一周年了!結合各界善心資源,迄今已媒合9億3,067萬多元 的市值物資和善款, #超過190萬人次受益,感謝各界企業、宗教、公益團體及圓夢英雄共襄盛舉! 你知道嗎?在這座城市有許多低調卻默默付出的 #無名氏,貢獻了大大小小的愛心,串連無盡的...
成 大大 體 捐贈 在 林獻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維新二週年!
今天是台灣維新創黨二週年,因為疫情關係沒有舉辦任何活動!謹以此函向各位黨員同志先進致意!
全球疫情因Delta變種病毒而再度擴散,也証明光靠疫苗仍不能解決問題。但沒有疫苗問題更嚴重。疫情預防及治療,仍有些瓶頸待突破。
過去一年世界局勢有很大的變化。美國總統川普連任沒有成功,民主黨拜登上任,大家擔心的美中台關係是否對台轉為不利,不過半年多以已証實大家多慮;防中、反中已是美國兩黨及民意的大勢。尤其過去一年多,中共對香港以港版國安法對自由民主人士強力的逮捕及鎮壓,特別是違反法治大原則,採取溯及既往的方式大力追殺。其中黎智英及蘋果日報重要幹部幾乎全部被關押,蘋果日報被迫關門。中共沒收香港民主自由,不但已造成歐美各國對中共反民主自由非常不滿的共識,也在台灣年輕及中壯世代形成堅強反對中共保衞台灣的共識。國際局勢對台灣非常有利,美日歐各國也屢次對台灣遞出橄欖枝。
近日阿富汗變天,美國倉皇撤僑及撤軍,傾中人士每以「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來唱衰台灣,離間美台關係。台灣維新認為:「阿富汗情況跟台灣完全不同」。阿富汗戰爭是美國反恐戰爭的重要開端,結束阿富汗戰爭,撤出阿富汗、伊拉克的反恐戰爭,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也是美國明智的戰略轉進,讓美國可以更集中力量在印太戰略的佈署,對台灣更有利。
不過台灣應該要有充分備戰的決心及意志;小英政府應該全面恢復義務役徵兵制。如果不能恢復徵兵制,則保衞台灣祇是口惠而不實,並沒有真正展現台灣人捍衛台灣的決心及意志。
由於中共領導人習大大走向更集權、國進民退、破壞市場經濟;摧毀香港自由經濟區,引發歐美仇中情緒;加上近日河南鄭州雨災究責,已在中共內部形成元老派與習大大強烈的矛盾。最近北戴河會議剛結束,原來習近平篤定要繼續連任的情勢,已發生重大的變化;汪洋可能接班的情勢已經浮現。未來中共變局恐值得關注。
至於台灣內部情勢,五月份中旬台灣社區感染疫情大爆發以來,証明小英政府一年多的準備,完全沒有準備好。不但社區感染的SOP沒有,也沒有實際演練;導致醫院病床快速塞滿。隔離檢驗中心不足;確診輕病的收治中心不足;確診輕症在家沒有藥物治療自生自滅。PCR檢驗能量嚴重不足,校正回歸一個多月,破世界紀錄。要快篩沒有快篩,開放的速度又慢。致死率高達5.2%,遠超過國際的2%左右;到現在也沒有徹底解決這種高致死率問題的決心。而且死亡者也未依法訂定救助標準。而當全民需要疫苗注射時,發現政府訂購量嚴重不足。當民間要購買捐贈政府時,政府也故意製造障礙以拖待變,拖延了一個多月,才同意放行。甚至8月3日才正式簽署BNT的EUA。但反觀國產高端疫苗在未經EUA,政府就簽約採購。而且二期臨床試驗尚未正式通過,就以中和抗體效價未經第三期有效性臨床試驗,就率先國際採取免疫橋接方式授予EUA,顯然是圖利高端,以人民為白老鼠。而不積極向國際疫苗生技公司摧貨,顯然有逼大家去打國產疫苗高端。民眾的不滿,反應在小英政府的民調上;小英支持度已經掉到45.3%左右,不滿意到41.5%。未來在野黨發揮空間很大。
台灣維新秉持台灣的立場,認為維新改革是台灣必走的大道。台灣整體創業環境惡化,不祇是年輕人創業困難,中小企業生存也困難;台灣正面臨大量貧窮化的困局,台灣必須要有大破大立的改革。
創黨二週年,雖然財力困窘,人力單薄,但我們的志氣並沒有稍減。其實台灣到處都是機會,最近公視上映「斯卡羅」連續劇爆紅,正是告訴大家,台灣許多機會其實就是你我的身邊!
加油!台灣維新!
召集人:蘇煥智
秘書長:林獻山
成 大大 體 捐贈 在 中環十一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索羅斯(George Soros)明顯違反國安法,投稿WSJ抹黑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必須舉報,因為這是不對的。
附上中文譯本,讓大家評評理:
中國的統治者習近平,正飽受若干內部矛盾的困擾,這大大降低了他的領導凝聚力和有效性。
習的信念和行為之間存在矛盾,正如他對公眾聲稱想讓中國成為超級大國,和他作為國內統治者的行為之間的衝突。這些內部矛盾,是在美中衝突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暴露出來的。
這場衝突的核心,是兩個國家所代表的截然相反的治理體系這一現實。美國代表民主的開放社會,政府的作用是保護個人自由。習近平認為,毛澤東發明了一種優越的組織形式,他正在加以繼承,即一個個人服從於一黨制國家的極權封閉社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是優越的,因為它更有紀律性、更強大,因而將在競爭中獲勝。
中美關係正在迅速惡化,並可能導致戰爭。習近平明確表示,他打算在未來十年內佔領台灣,並正在相應地加強中國的軍事實力。
他在國內面臨著2022年的一個障礙,屆時他打算打破既定的繼任制度,終身擔任國家主席。他感覺至少還需要十年,才能將一黨制國家及軍隊的權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中。他知道這一計劃會有很多人反對,要確保他的敵人沒有能力阻止他。
當前金融市場的動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出乎很多人意料,讓他們不知所措,混亂加劇了動盪。
雖然我不再從事金融市場業務,但我曾經是一個活躍的參與者。自1984年以來,我也一直積極參與中國事務。當時我將中國共產黨的改革者,介紹給我母國匈牙利的同行。他們互相學習了很多東西,我隨後在這兩個國家設立了基金會。那也是我稱謂的政治慈善事業的開始。我在中國的基金會獲得了近乎完全的獨立,這是獨一無二的。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屠殺之前,當我得知它已被中國政府控制後,就將其關閉了。當習近平成為統治者時,2013年,我恢復了在中國的積極參與,但這一次是作為一個直言不諱的反對者,反對至今已成為極權主義的政權。
我認為習近平是世界上開放社會最危險的敵人。整個中國人民都是他的受害者,但國內的政敵、宗教、和少數民族遭受的迫害更多的多。尤其令我不安的是,那麼多中國人似乎對社會信用監控系統不僅可以忍受,而且認為很有吸引力。它免費為他們提供社會服務,並告戒他們,如何通過不發表任何批評習近平或其政權的言論,避免陷入困境。如果習能夠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並確保大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他的政權就會更加穩固。但在這兩方面,他肯定都會有麻煩。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一些歷史背景。習近平於2013年成為國家主席,他是其前任鄧小平大膽改革議程的受益者,鄧小平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有著截然不同的概念。鄧意識到西方要發達得多,有很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鄧希望中國在西方主導的全球體系之中崛起,而不是截然與之對立。鄧的方法奇蹟般地奏效。中國於2001年被接納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享有欠發達國家地位帶來的優惠。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期,它甚至比發達國家更好地應對了2007-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習近平不理解鄧小平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把鄧的成功認為是理所當然並加以利用,而他對鄧懷有強烈的個人怨恨。他認為鄧小平對其父親習仲勳的遭遇負有責任,其父親於1962年被從政治局撤職。習近平因此在非常困難的農村環境中成長,他沒有受到應有的教育,沒有出國,也從沒學過一門外語。
習近平極力消除鄧小平對中國發展的影響。他個人對鄧的敵意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其他因素也同樣重要。他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希望中國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他也深信,中國共產黨必須是一個列寧主義的政黨,要用政治和軍事力量來強加自己的意志。習近平強烈認為,為確保中國共產黨足夠強大,這是必要的,為實現他的目標需要必要的犧牲。
習近平意識到,為完成其人生使命,他必須維持無可爭議的統治地位。他不懂金融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但他很清楚自己在2022年必須做什麼才能繼續掌權。他打算超越鄧小平規定的任期限制,這一限制保證了習近平的兩位前任胡錦濤和江澤民的繼任。由於許多政界和商界精英可能會反對習近平,他必須阻止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他。因此,他的首要任務,是使任何富有到能夠獨立行使權力的人屈從於他。
這一進程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展開,並在最近幾周達到高潮。它始於2020年11月,阿里巴巴的螞蟻集團被突然取消新股發行,其前執行主席馬雲暫時銷聲匿跡;隨後於2021年6月,對在紐約上市的滴滴出行採取了紀律處分措施;最終三家美國投資的補習公司被封殺。這對國際市場的影響比習近平預期的要大得多。中國金融當局試圖安撫市場,但收效甚微。
習近平正在進行一場系統的運動,清除積累了大量財富的人或抵消其影響。他最新的受害者是孫大午,一位與政治保持距離的億萬富翁養豬戶,孫先生已被說服,將其大部分財富“捐贈”給慈善機構。
這場運動在威脅著要摧毀下金蛋的鵝。習近平決心將財富的創造者置於一黨制國家的控制之下。他將雙重管理結構重新引入大型民營企業,這一做法在鄧小平改革時期已基本放棄。現在民營和國有企業,不僅由他們的管理層經營,還有一個級別高於公司總裁的黨代表。這會產生一種不當誘因,即不去創新而是等待上級當局的指示。
中國最大的高債務槓桿房地產公司恆大,最近在償還債務方面遇到了困難。推動經濟復甦的房地產市場陷入混亂。當局一直以其足夠的靈活應對危機,但他們正在失去靈活性。舉例來說,一家國有企業國藥控股生產的疫苗,已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但其性能不及其他廣泛銷售的疫苗。因此國藥控股不會為中國贏得任何朋友。
為了在2022年獲勝,習近平已經將自己變成了獨裁者。他不是讓黨告訴他應該採取什麼政策,而是他授意政策,讓黨遵循。國家媒體正在播放一個驚人的場景,習近平率領政治局常委,在他身後奴隸般地重複對黨和對他個人忠誠的誓言。這一定是一種屈辱的經歷,即使是曾經接受了習的人,也很可能對他產生反感。
換言之,他已經廢除了鄧小平的認同性統治遺產,把他們變成了唯唯諾諾,惟命是從的應聲蟲。對習近平來說,幾乎沒有製衡機制的餘地。他很難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調整其政策,因為他靠恐懼來統治的。他的下屬因為害怕激起他的憤怒,不敢告訴他現實情況已經發生變化。這種事態危及中國一黨制國家的未來。
索羅斯先生是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的創始人
原文:
https://www.wsj.com/articles/xi-jinping-deng-xiaoping-dictatorship-ant-didi-economy-communist-party-beijing-authoritarian-11628885076
成 大大 體 捐贈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將愛傳遞給對的人事物❤
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成立滿一周年了!結合各界善心資源,迄今已媒合9億3,067萬多元 的市值物資和善款, #超過190萬人次受益,感謝各界企業、宗教、公益團體及圓夢英雄共襄盛舉!
你知道嗎?在這座城市有許多低調卻默默付出的 #無名氏,貢獻了大大小小的愛心,串連無盡的愛、撐起無數的家庭。
「有需要的地方,就用愛心灌溉。」好日子愛心大平台不只 #扶助貧困兒少、 #關懷弱勢家庭、 #協助身心障礙者,因應疫情也設立 #防疫基金,集結眾人善心體恤一線醫護及防疫人員的辛勞,一起讓新北成為友善的幸福城市🌈
更多愛心故事,都在「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https://goodday.ntpc.gov.tw/pwntpc/

成 大大 體 捐贈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成 大大 體 捐贈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