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的思想對我影響比較大。我這個人讀書比較雜,而且有些別人讀不下去的書,有時我會硬著頭皮往下讀。讀進去了,體會了,人有時就變了一個人。借用我之前介紹過的印度哲學的說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自己,是因為自己曾經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算,在我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哈耶克思想的成分。
哈耶克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陌生,得到上有不少介紹哈耶克思想的內容。這封信我和你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哈耶克的《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這本書,也翻譯成《自由秩序原理》。這本書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曾經被美國的《國家評論》雜誌評為20世紀最好的一百本非虛構圖書的第九名,哈耶克的另一本名作《通往奴役之路》在這個榜單里排第四名。英國已故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在英國保守黨的一次會議上拿著《自由憲章》對大家說,這本書才是我們應該信仰。
接下來我們就借著這本書,來介紹一下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
哈耶克如何定義自由?
說到自由主義,你可能會想到現在美國歐洲的各種左派思想,通常人們也會說左派是自由派,右派是保守派。但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和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正好相反。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其實更偏向於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結果平等,反應在社會政策上就是高稅收、高福利,政府要提供很多服務。而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意願、行動和經濟活動的自由,主張政府要少干預個人和商業的行為,同時強調法律和法治。也就是說,其實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放在今天,就屬於保守派。
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非常看重個人的自由,但通常只是出於一種本能,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的人在追求自由時給自己套上了枷鎖,還有一些人打著自由的幌子干涉其他人的自由。比如現在在美國,有的年輕人認為警察妨礙了人民的自由,應該減少警察的經費;但是,警察的活動減少了,犯罪分子就猖獗了,大家反而晚上不敢出門,社會缺少了秩序,其實是變得更不自由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一下那些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概念,不只是本能地追求自由,還要真正理解自由的內涵,更好地維護我們自由。
哈耶克是怎麼定義自由的呢?他是用人與他人的關係來定義的,他講,所謂自由,就是他人不強制我們的行為。當然,這件事要對所有人成立的話,我們也不能強制他人的行為,因此自由並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據這個定義,一個宮廷里的高級官員,並不比一個農民或者工匠更自由,因為宮廷官員每天都對國王唯命是從,而一個農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
因此,哈耶克講的自由並不意味著的一定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活動範圍、更多的資源,而是意味著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想法選擇機會。就我自己而言,很多人都會問我,我有很多資源,為什麼不利用起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其實道理很簡單,我不願意過不自由的生活。很多公司的朋友對我講,你來做我們的CTO或者首席科學家吧,我們給你多少多少股份。我對他們講,現在我們是以朋友身份相處,我也自由,你也自由。要是我真的接受了你們的職務,我顯然不自由,你也要天天考慮不能讓我有意見,又怕壞了朋友關係,你也不自由。
如果自由只是可以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資源,那自由對人到底又有什麼好處呢?哈耶克認為,人類文明的開啓以及後來社會進步,靠的就是人們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標。一個人為了達到目標,需要擁有更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又會讓他人受益。
同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就會有競爭,而自由競爭就是維持一個開放系統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了自由競爭,這個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內部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同樣的道理,商業的自由也是如此,一個商業被壟斷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商業的自由其實是人的自由的一種體現。
不過,自由的社會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發展的不均衡性。因為人的智力和體力不同、經歷不同、運氣不同,因此在一個人人自由發展的社會,每個人得到的結果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結果一樣了,那就是平均主義,不是通過人的自由發展得到的。
一個社會只要在進步,就不可能是社會全體同時進步的,新知識、新的機會(包括財富)一定是先在某個小範圍內誕生,再向多數人傳遞和分享。因此,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但這不是實質性的不平等。按照哈耶克的觀點,不平等的現象應該依靠發展來解決,而不是人為調整來實現。
當然,一定會有人不同意這樣。比如有人會想,那憑什麼張三就比我先富起來呢,為什麼不能多掙了錢就大家平均分,所有人一起同步富起來呢?哈耶克講,如果這樣,那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富起來。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是因為那些創造出新東西的人可以先一步獲得創造出新事物的成果,如果沒有了這一點,社會的進步本身就會停滯。因此,哈耶克講,經濟上的不平等並不是一種罪惡,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消除貧困。
實際上,中國社會通過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歷程,也是遵循了這個規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這固然是因為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但也有一個重要的制度原因,是避免了走平均主義的道路。實際上,現在的一些歐洲國家就存在這個問題,過於追求結果平等,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通往自由之路
哈耶克講,通向自由的道路有兩種,或者說,人類獲得秩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自發誕生的秩序,古典自由主義信奉這樣產生的秩序才是最好的。第二種則是人為設計秩序,北歐的福利社會主義就更偏向於這一種。
哈耶克認為,自發誕生的秩序才反映了自由的本質,採用漸進的經驗主義方法,比較少涉及強制;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是理性主義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自發秩序講究有機生長,緩慢地試錯;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陷阱,試圖創造不可能的烏托邦。
從哲學上講,自發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亞里士多德式的哲學思想,人為設計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柏拉圖式的哲學思想,前者強調來自客觀世界的經驗,後者強調人的理性。如果我們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人常常是自私的,那麼就應該對理性設計秩序這種方式有所警惕。
當然,自由不是不講規矩,自由要服從的規矩就是法律。哈耶克講,服從於法律不等於服從於他人。如果我們是服從於一個具體的個人,那是奴役;但如果我們服從於社會共同的、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依然具有自由。
不過,對於什麼叫做公正的法律,哈耶克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人在法律意義上是平等的,這意味著法律不能歧視任何人;但法律意義的平等不是現實中的完全平等。而且,如果我們要在法律意義上承認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能侵犯任何人的正當權利,那麼在現實的發展中,就必然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如果要扯平這種現實的不平等,就需要在法律上制定具有歧視性的條款,對一部分人區別對待。也就是說,哈耶克認為,法律的平等和現實的平等是不可兼得的,要實現現實的完全平等,就要犧牲法律上的平等,反過來也是這樣。因此,哈耶克講,人們可以自己選擇,是要法律的平等,還是要現實的平等。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犧牲現實的平等,那弱勢群體怎麼辦呢?哈耶克認為,只能靠人善良的天性照顧他們,從博愛和正義的角度對他們進行一些補償。比如說,清華和北大在招生時,會拿出少數名額給一些教育資源差的偏遠貧困地區,這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給予的補償。其他人要考清華北大,還是要按同樣的標準。但是如果清華北大把招生制度整個改掉,不是按分數決定誰上清北,而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每個省有多少人上清北,那就不是補償,而是改變了整個系統。
自由和私有財產
最後,講一講哈耶克對於自由和私有財產關係的看法。哈耶克講,保護私有財產是保護個人自由的一部分,而保護私有財產的基石就是契約制度。而契約,則是人們之間基於自願而非強制的互利合作決定。
比如你使用某家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和它簽一個自願的互利合作協議,這就是契約。合理合法的契約可以保障你的數據資產以及你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互聯網公司悄悄定了一個霸王條款,讓在你不之情的情況下就同意了,這樣的契約就會讓你失去一部分自由,你的數據資產也就得不到保障。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和你談了哈耶克的思想,主要是討論了一下自由這個概念。有些時候,我們討論一些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這些理論基礎往往就存在於那些經典的著作中。比如今天我們談網絡個人權利,談數據資產,理論根源其實還是在那些哲學、經濟學、政治哲學的經典著作中。哈耶克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書通常不好讀,你如果打算自己去閱讀,不妨耐心一些,多讀幾遍,仔細體會。」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成立公司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顆顆 LM Record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成立公司好處 在 簡單講解了成立有限公司的好處和壞處。 .... - Grant Lead ... 的評價
成立公司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成立公司好處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成立公司好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廣州市荔灣區一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發一場有關「回港易」熔斷門檻的爭議,直至昨晚,港府始宣布,以爆疫小區而非全省作為熔斷單位。港府去年底提出「精準抗疫」,控疫措施避免一刀切,今次爭議卻反映當局知行未合一。內地抗疫雷厲風行,縱有零星個案,亦能迅速撲滅,具備「基本清零」能力,這是「回港易」可以實施的前提。內地早已不搞全面封城的一套,封閉小區精準控疫模式行之有效,從防疫角度,「回港易」的熔斷門檻,沒理由比旅遊氣泡或航班熔斷機制更嚴,僅因一宗個案便全省叫停。
蘋果頭條
消費券下半年開波在即,儲值支付工具吸客大戰如箭在弦。其中積極備戰的AlipayHK,股東之一李嘉誠旗下長和(001)去年持股被溝淡至4成,不再與馬雲旗下螞蟻集團平分秋色。本報進一步發現,原來長和同時將4810萬股份售予螞蟻集團,令持股不足2成,港資味進一步減褪,兩間公司亦越行越遠。有學者分析,由於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本身持有香港電訊(6823)旗下拍住賞Tap&Go,即使淡出AlipayHK,仍無阻李氏食消費券大茶飯,兼且長和旗下屈臣氏、百佳、豐澤本身網點眾多,已經是消費券大贏家,估計往後亦有機會完全出售股份。
東方正論
臭罌出臭草,壹傳媒黎智英多行不義,七宗罪為禍香港,黎已經官司纏身被判監,壹傳媒財困陷絕路,但由其成立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卻繼續運作吸取款項,巧立名目設立專戶募捐,善款更被質疑涉及助暴為虐,若果不杜絕這漏洞,黑暴隨時春風吹又生。「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是《稅務條例》第88條認可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透過香港《蘋果日報》籌集讀者的捐款,表示接收市民捐款用作慈善用途,但2020年2月「蘋果基金」成立「撐學生專戶」計劃,聲稱向社會人士募捐,資助因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無法繳交學費及宿費的大學生,其他學生則不能獲得資助。
星島社論
前年「八‧一一」反修例暴力示威期間,身處現場的女義務急救員突然右眼受傷淌血,示威者群起指責警方發射布袋彈導致其眼球爆裂,惟傷者一直拒絕公開受傷情況,真實傷勢成謎;不過,有報道指原來她於去年九月前往台灣,登機前雙眼未見有明顯傷痕,「爆眼」似有誇大其詞之嫌。本報獲得消息,警方早已取得其醫療報告,雖未能完全確定傷勢因何造成,但據了解其眼球及內部組織未有嚴重受損,警方正追查她曾否參與暴動,一旦有相關證據將發出通緝令,同時調查「黑暴」勢力是否串謀隱瞞其傷勢及散播謠言,藉機煽動連串「還眼」暴力示威,矢言追究到底。
經濟社評
疫苗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令人關注身為前綫的醫護沒打針,如何能護己護人。當局除要盡速檢視問題,確保負責接種的醫護要符合最基本要求,更應設法鼓勵醫護盡快打針,才能在最前綫守得穩穩妥妥。有立法會議員昨天就官涌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質疑前綫醫護有專業知識,明知打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卻沒打針,要求政府正視問題,並催谷醫護打針。事實上,事件曝露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接種中心存在隱患,就是負責接種的醫護並非人人都已打針,一旦染疫有機會將病毒傳染給接種人士。
成立公司好處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10年期債息逼近1.6厘,債市未來走勢會如何?投資者應該如何部署?今集《#致富解碼》邀請到債券猛人 #鍾富榮 (Will)進行季度檢討,分析Q1表現和Q2走向。
【第26集主題:#債券】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鍾富榮 Will(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兼固定收益投資主管)
鍾富榮擁有逾20年的專業經驗,尤其是在戰略性資產配置及債券投資等領域。他所管理的債券基金自成立以來取得出色穩定的絕對收益,並多次囊獲海內外知名基金評選機構的獎項和提名,享譽金融界。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註冊會計師(CPA)資格。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19 債市及財資市場表現如何?
02:20 今集邀請光大控股定息債券負責人鍾富榮(Will)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3:02
03:34 適逢美國長債息上升,持有債券及相關產品的投資者應如何處理?
05:19 聯儲局講明直到2023年都不加息,為何股市、債市近來出現拋售潮?
08:16 如何衡量哪些是跟隨趨勢或價值的股票?
10:29 債券、定息產品的波幅相對不大?
14:38 2020年第4季受地緣政治影響,2021年第2季走向如何?
17:50 正在結構性轉變嗎?
21:40 中國資產值得投資嗎?對中國債務有何看法?
26:35 對財資市場有甚麼看法?現時是否進入熊市?
28:40 虛擬貨幣會否影響股市和債市?
29:47 有何未來忠告?
➤ 【透視IPO】全新單元,深入分析IPO新股的知識 31:49
32:11 香港IPO會否看齊其他主要市場,縮短結算時間?
32:56 為何現時IPO由定價至掛牌上市需時T+5?
35:05 認購新股時間長短如何影響隔夜息?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書籍推介: 《證券分析》卷II 債券與優先股的投資原則(Benjamin Graham, David L. Dodd)
實體書、天窗會員9折、全球運送:https://bit.ly/2PlevPd
======================================================
【更多推薦影片】
➤ 鍾富榮:散戶如何部署投資債券?https://youtu.be/5FN98yHhcZ4
➤ 梁劍平:4大因素看賺錢公司 https://youtu.be/WPilYAJ_JXs
➤ 曾淵滄博士:2021年新、舊經濟股表現 https://youtu.be/Ej2M5Cmjwkg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bit.ly/3938XAx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wealthub-%E7%9D%BF%E5%AF%8C/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光大控股 #定息 #投資 #固定收益
成立公司好處 在 顆顆 LM Record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買房經驗 #房事#第二次 #預售屋 #中古屋
預售屋的好處是頭期款可以拆分付款,但讓很多人猶豫不決的是「賭注」因為看不到蓋好的房子,卻又要付出近乎一生的積蓄,所以如何挑好建商,絕對是預售屋的最大重點!
想要預售屋不踩雷,可以透過以下網站查詢,整理提供大家參考:
1.查詢公司資本額和核准設立日期 / 網站連結:
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
基本上資本額不能太少,如果只有五十萬,你敢相信把你的積蓄投注在他身上嗎?搞不好會收了你的錢惡性倒閉。
或 成立只有一兩年,或是只蓋過一間房子,那真的很沒保障,建商好壞都是的口碑累積的。
2.只要建商有案底,判決書都可以查到 /網站連結:
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很多建商剛蓋完就漏水、預售屋蓋完跟當初說好的不一樣,這些通通屬於民事訴訟,大家可以從網站中查詢,就一覽無遺,知道建商曾經「被吿」或「判決」的狀況。
*此影片無廠商贊助,歡迎「不略過廣告」贊助我們,啾咪^^
/
追蹤 IG :_keke.huang_
粉絲團:顆顆 ㅋㅋ • 流氓夫妻
來信邀約:[email protected]
成立公司好處 在 簡單講解了成立有限公司的好處和壞處。 .... - Grant Lead ... 的推薦與評價
2.有獨立法律地位,並獨立於其股東好處有以下五點:所有資產由公司名義擁有。公司本身可立約及負債。除非公司清盤,否則將永久存在。公司本身可告人或被告 ... ... <看更多>
成立公司好處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推薦與評價
受惠於板上及網路各位前輩分享資訊,
去年九月順利開設一人公司,
於是我也想統整一些開立公司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眉角,
流程都很完整了,我來作一些實務上的補充說明XD
Medium 排版好讀版:
https://reurl.cc/e9bqzm
=====正文開始=====
這篇文章要來聊聊成立公司這件事,
更具體的說是圍繞著「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
說是懶人包沒錯,但通篇流程可能不會講得太細緻,
因為事隔半年多,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最重要的是一些會影響你決策的大概念。
如果你現在是斜槓青年/SOHO族/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等朋友,
現在想要踏出第一步,這篇文章很適合你,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為什麼要成立公司?
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人可能大半會有這種疑惑,
因為我有,所以你們也會有。(請自動加入刪除線)
可能會想,我是一個人創業,
明明只是工作室的Business model,有需要到公司嗎?
這就來到了一個思考誤區,覺得成立公司會很花錢、行號比較省,
這個答案我只能說:
對,也不對。
談幾個讓我決定成立公司而非行號(商號/工作室/企業社)的主要原因
營業稅
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以下,屬於核定課稅(免開統一發票),不論經營盈餘或虧損,每
三個月要繳交營業稅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年終須繳交約一萬多元營利事業所得稅。
如果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呢?因為每年銷售額已超過240萬元以上,具有相當經營規模
,國稅局將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稅率為5%,但相關進項稅額可提出扣抵(小規模營業人
進項稅額最多只能抵10%),此類營業人必須每2個月向國稅局申報一次銷售額並自行繳納
營業稅額。
至於公司不論營業額多寡,每2個月都須申報並繳納5%營業稅額,對於剛創業的小夥伴,
每月營業額若達二十萬有難度,那麼相對的就是行號每三個月的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固定支
出,但如果是公司,賺多少錢繳多少營業稅,賺100元繳5元營業稅,沒有賺錢就不用繳營
業稅,相比之下我認為更加彈性。
有限責任
行號的權利義務主體是自然人,負擔無限清償責任;
公司的法律定位為法人,故為有限清償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什麼事,比如合約毀約需負擔賠償金,
行號在你的資本額賠完後,仍必須繼續賠償,
然而公司的資本額若為20萬,則賠償的部分就到這麼多,
雖然不會有人帶著惡性倒閉的目的創業,
但基於理性的考量上,也不必要負擔額外的風險。
統一發票
如果你是為了能夠開立發票,以開拓B2B客源的話,
免用統一發票的收據對企業是不具吸引力的,
除了合法憑證可供銷帳外,
憑證是否能有效扣抵銷項稅額也是很重要的,
還是乖乖開統一發票吧!
所以如果既不想多了營業稅的硬性支出,也沒必要負擔無限清償責任,再者比起行號,有
限公司的抬頭也能增加顧客信任,那麼就成立公司吧!
有一個不是那麼重要,但又需要知道的是,行號的收入會併在個人綜所稅上,即你個人每
年收入多少,就必須繳多少的稅,牽涉到課稅級距問題。而一人公司的收入是屬於公司的
,要如何分配、調控每年的個人所得稅級距,你是擁有選擇權的。
成立公司有哪些成本?一次性支出、固定成本
前面有提到行號固定課徵營業稅,公司按比率課徵5%營業稅,
乍看之下吃多少付多少的公司自助餐香爆了,
但是公司因為需要每2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每年申報營所稅,
所以通常情況下,你必須找個會計事務所來負責帳務處理,
印象中的價格是一個月2000左右,一年會收14個月左右,
然後有機會針對你的行業類別,會計能進行各種合法節稅的花式表演,
又或者只是一個會計系的大學打工仔幫你Key資料。
但因為我雖然不是客家人,但是某任前女友是客家人,所以大概有某種處於客家人的疊加
狀態吧,所以我是自己報稅的,報稅成本零,但說來都是血淚,這筆錢要不要省呢?看你
的鈔能力,當然話術是你應該要把你的精力專注在你最擅長的本業上,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
事實上創業之初沒有多少案子,也因此沒多少帳目,精力過剩的你不會開源至少懂得節流
。
我是去年九月中正式成立公司的,然而開始流程是八月初,
是不是都要跑這麼久?
不是,成立公司的流程是趨近線性的,也就是說你無法在做第一個流程時,順便放著第二
個申請流程給他跑行政時程。所以我就乾脆慢慢來,期間這篇:2020如何成立一人公司?
【設立登記申請流程教學】(圖+連+文) (mrworkertw.com)惠我良多,堪稱成立公司界
的「搶救國文大作戰」,下面我會按上面連結的文章提到的流程按步提點一下,所以請搭
配服用。
如果不找成立公司代辦,
(記得是約一萬多的代辦費,你可能還是要在某些時刻出面、親簽等)
而是選擇像我一樣線上成立公司,你需要的一次性花費是:
公司名稱預查 150元
統一發票章150元
公司章我花160元
小章沿用自己的私章0元(不建議)
會計師資本驗證(驗資)1800元
公司設立登記網路申辦規費 700元
工商憑證 420元
當然如果像我一樣成立公司想順勢翻新Logo(這也是我跑流程慢慢來不急的原因,想要一
起上線)或是註冊商標又是一筆花費。
第一步、公司名稱預查
預查可能就要跑兩天,所以如果有時間考量,所以準備中就可以先丟幾個名稱等他預查完
成了。
第二步、刻印大小章
印章的部分我吃過一次虧,因為我覺得傳統印章很蠢很醜也沒有防偽功能,所以自己設計
了大小章,傳給店家訂製光敏章,簡單說就是最潮的連續章,不用每蓋一次就要沾油墨,
也不會有傳統連續章墨多墨少的問題。聽起來一切都太棒了,然而卻是年輕而犯下的錯。
雖然公部門或其他用途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銀行規定必須是硬質章(不會因為多次用印
而造成磨損,如石、木、玉章),所以我還是重新刻了一組便宜大小章,可憐,印章這種
東西作為法定憑證實在是不合時宜(怪東怪西)。
第三步、銀行開立「籌備處」帳戶
預查及印章處理好後,可以去銀行申請籌備處帳戶,
有些銀行需要備「OO有限公司籌備處」章,
這個迂腐的行政流程不免讓人翻白眼,
本來要去國泰世華辦帳戶,但因為人太多所以去永豐,
至少永豐是不用這個蠢章的。
台新銀行:私章
玉山銀行:私章
國泰世華:私章 沒存款往來,要兩周審核期
永豐銀行:私章 餘額證明要一個月
如果未來有貸款計畫的話,建議直接去官股銀行開帳戶,
近期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未來在辦理政府補助性質的貸款會相對省事一點,
即使民營銀行也號稱大力響應政府的貸款政策,
最終我在臺企銀簽的文件簽到手快斷掉。
第四步、存入資本額
沒有什麼問題,可能會有的問題,或是只有我自己有的問題是:
資本額驗資完後能不能動用?
如果你提出來、轉到其他帳戶準備購買軟硬體設備等資本性資出的計畫,或是有公司的零
用金等需求,是不會構成資本額不實的問題。
一人公司有一點含糊的曖昧性在,不要不小心自己掏空了自己的一人公司。
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或任由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五步、申請存款餘額證明
每個人具體情況及花費或多或少會不一樣,連結提到第五步驗資需要有「餘額證明」,但
我是轉入資本額隔天刷籌備處存摺掃描翻拍給會計事務所即可,據悉有三種方式:臨櫃申
請存款餘額證明書、存摺影本(掃描或拍照)、親自拿存摺給會計師。
第六步、會計師查核簽證
弊公司位設立於新北,但我於PTT版上尋到台中的記帳事務所配合的驗資是1800元,而非
連結內的2000元。因為我只有作驗資沒有後續記帳問題,郵件往來即可處理這件事,所以
我不太在乎地點,當然可以見面處理是最好。
要注意的是查核報告書「有限公司」的描述必須是資本額確實充足,「股份有限公司」是
實收資本額確實充足,因為我的查核報告書多了實收兩字這點,歡樂的一站式線上申請作
業導致我需要親跑新北市政府補件,線上補件不行嗎^^
第七步、公司設立登記
很多一人公司都會徵求地址當作營業登記使用,一個月租金大概一千多,可能包含收信等
服務(剛開公司會有一堆廣告寄來,畢竟公司是公開資訊),最多再來個響亮的地址,忠
孝東路一段1號等,讓客戶覺得好棒棒(雖然一查就知道是空頭地址)。
而如果是現成住家作營業登記使用,則會有房屋稅、地價稅負擔的問題,這部分我後面稅
籍登記會提到。
第八步、銀行開戶(籌備戶改公司戶)
各位觀眾,雖然21世紀可以開放「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的現在,
但是注意設立登記表雖然都是電子版本,卻有分正本和副本,
正本有蓋章,副本沒蓋章。
平平都是PDF電子公文,不知正本副本的區分有任何意義;
或是這個章有徒具形式外的任何意義嗎。
這還不是最惱人的,
在設立登記表遞交通過後,
網站上還是只有副本,沒辦法下載正本公文!
網站上下載的應該要有蓋章的正本,以供設立銀行公司戶使用,
但沒有。
我是這麼以為,銀行也是這麼以為,新北市政府經發局也是這麼以為。
所以找一個正本公文變成了捉迷藏,最後正本的具體位置在於電子郵件內,與設立核准函
同一連結,網頁上有兩個超連結,是這樣子標示的,下載「公文」和備註「附件」這兩個
意義有點含糊的詞彙,理所當然的我選了下載「公文」,他也符合我期待的確實是設立登
記核准函公文正本。
而設立登記表在「附件」的連結,下載才會有,
Why?Why「附件」?
直接標明是登記表很難嗎?
或是直接和設立登記核准函打包下載作一個連結很難嗎?
完全沒必要分兩個連結啊!
而且連銀行經辦、公部門的人都不知道這設立登記表的正本到底在哪裡!
電話轉接又轉接後還一直要我去一站式網站找!!!
一直要我找到帶有那個可愛印章的設立登記表才能開戶。
公文和附件兩個按鈕容易讓人混淆,
因為公部門附件常有兩種格式,比如word和開放文件odf等等,
下載公文時讓我誤會附件也是同樣的東西只是不同格式。
除了上面這個血淚烏龍外,銀行對電子正本的辨識度也有待加強,
在我再一次殺去新北市政府經發局找一紙設立登記表電子正本的時候,
辦事員直接建議我改申請傳統紙本的,一是銀行會不認得,
二是電子版沒有印公司大小章……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
或許大家都花錢代辦,很少像我一樣客家人親自跑線上一站式,
銀行確實大多不認得電子的設立登記表,只知道傳統的紙本設立登記表,
兩種形式的表格長得不一樣,需要各位在多多去教育銀行了,
至少政府開始線上化是好的開始啦。
話說申請銀行公司戶時,
必須提供設立登記表正本和核准函正本我認為是一件極其弔詭的事,
既有設立核准函了,機關網站上也查得到公開資訊,
提供登記表正本以資佐證的意義在於?
因為必須提交設立登記表才會有設立核准函啊……
有了權威性更強的憑證B,何必要A呢?
第九步、國稅局營業稅籍設立登記
假設你的工作室在家裡的其中一間房間,非全家都是作營業使用,稅籍登記時房屋地價稅
可申請僅課徵六分之一為營業使用,負擔相對不大,這部分需要另外申請現場會勘。
說來籠統,我舉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房屋稅原3074元(住家稅率1.2%,有六分之一變為非住家3%),則一年多769元。
地價稅原1744元(自用住宅稅率千分之二,有六分之一變為營業用千分之十),則一年多
1162。
加起來為1,931元,再看看設址商辦的花費,我想真的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如果是SOHO族、網拍業者之類,根據時代力量彭盛韶等人倡議一人SOHO新創房屋稅地
價稅比照自用住宅一案或可主張現場無營業事實等,而不必多花這六分之一,增添草創期
的營運負擔。
財政部107.07.23台財稅字第10704004880號令摘要:
實際營業活動均以行動裝置完成之營業人,以住家房屋作為稅籍登記場所,
未僱用員工,未供辦公或存放設備及物品者,准申請按住家用稅率及自用住
宅用地稅率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
雖說感念前人努力,但上行未必下效,作為線上及外出接案、服務的行業別,我曾經努力
申請過,卻遭駁回,理由為:
實際營業活動並非均以行動裝置完成工作內容,尚需至客戶指定地點拍攝,後製以筆電或
外包方式處理,與上開函釋不符。外出的行為都叫做「外勘」,只要有外勘,舉如外出拍
攝、開會等,就不符合釋函的「營業行為『均以』行動裝置完成」。
大致情況上是由於會勘人員是政府外包人員,薪酬採論件計酬,這個行政命令既年輕,案
例也少,又難申請,一個區的國稅局可能每年通過一兩件。所以既不好賺,如果放行又會
被上級查核重點指導……自然而然變成了看的到吃不到的政策。雖有眾多不合理之處,使
得本應嘉惠年輕人的釋涵變了質,我也尋求彭先生甚至有提起訴願爭取過,不過失敗告終
,希望後面有人有好消息。
除了房屋、地價稅的成本負擔外,還有勞健保級距問題,
勞健保我原本是保在台北電影職業工會,
而一人公司不用成立勞保單位,繼續保工會沒有變動暫且不論
(進階搜尋關鍵字:勞退、就業保險、國民年金)
健保部分我是保最低薪資,每月原645元,
成立公司後須以公司負責人名義投保,最低投保級距不得低於34,800元。
2020年的保費為1632元,
2021年調漲為1799元,還是蠻痛的。
如果有眷屬在名下的話
快跑吧。
如果是寄生在原公司發展副業,而不是投保在工會的聰明玩家們,
可以忽略這段,你們不受影響。
第十步、國稅局領取統一發票購票證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拿到統一發票購票證的,
所以統一發票章還是一定要刻。
如果需要開手開三聯式紙本發票,去農會買,一本50元有50張,
有分B2B和B2C的,如果有需要那就兩本都要買,
即使你一期可能只開到5張。
然而作為一間環保愛地球,關注永續發展、實踐節能減碳精神的前瞻性企業,
電子發票是理所當然的吧?
簡單來說需要B2B、B2C電子發票就找第三方電子發票加值中心代開電子發票,
文件填一填、印一印、交一交,Do re mi fa就好了,真的豪簡單。
這個細說篇幅比較長,我也就不浪費時間了,
我是用速買配,電子發票開一張0.1元,成本就初期合約掛號費,和預儲值500元用到吐,
詳情都在訊航科技電子發票加值中心 (einvoice.net.tw),他有很多金物流服務,但我只
用開電子發票功能,競品都比較好了,沒有一間能打的,就是他了,不用麻煩了。
有人說自己開公司後才學會怎麼手開發票,怎麼壓印章
還別說,照這個路數下次要是我幫別人開公司,搞不好對方負責人一手電子發票,一手光
敏章,還真沒有這個問題。
第十一步、CTP申報(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
這個我忘了當初有申報還是沒有,
雖然不是很急,
但還是趕快處理為好。
你應該要知道,但不會有人告訴你的事
申報扣繳憑單
每年一月底前要去國稅局申報扣繳憑單,
就是員工和你的薪資,
我根本沒拿過這個扣繳憑單這種東西QQ
只知道如果逾期申報自首罰鍰是750元哦!
負責人資訊申報
每年三月底前要上「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申報,
不然你會收到逾期申報通知。
線上成立健保單位
理論上聽說是成立公司一個月後如果你保在區公所或工會會收到信函,
但我是今年三月才收到來函要求成立,
而且表列級距還是2020年的,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該注意的是填完表單一定要按送出審核上傳。
營業稅
營業稅每兩月一期申報,1、2月為第一期,3/1~3/15之間申報,
以此類推每年六期,
會有很大的篇幅,等我有空在更新一下。
btw,可以先說的是大家知道農漁牧是零稅率的嗎^^
建議報帳不要有這類東西,申報有夠~麻煩。
營所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為企業一整年結算下來所需負擔的年度稅,
五月底前申報營所稅,如果公司虧損的話不用繳營所稅。
稅額是以該年度淨利的「20%」來計算,淨利之換算可選擇採用查帳或同業標準率(書審,
擴大書審益率),年淨利低於12萬免徵營所稅。
營業收入×純益率(以我為例影片製作業5%)=營所稅課稅所得額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以下:免稅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 至 200,000 元: ( 課稅所得額 — 120,000 元 ) ÷ 2 =應納
稅額
課稅所得額 200,001 元以上:課稅所得額 × 20% =應納稅額
也就是說若我公司營收兩百四十萬之內免繳營所稅,
但是因為公司去年九月成立,目前還沒有申報過,這邊先資訊可能待釐清。
以上希望有幫到大家,或有問題也歡迎詢問(medium有社群平台資訊),有錯誤的地方也麻煩指正,
各公部門具體問題請參考下方,都是創業前被我騷擾過的地方電話。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0800–589–168 創業諮詢服務專線一年三次免費線上顧問
國稅局 0800–000–321
健保署 0800–030–598
勞工局 02–2396–1266
=====正文結束=====
如果反應好的話第二篇我可能會分享經濟部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因為剛好這兩種貸款我都有申請到,並且是在不同的銀行申請的,
應該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7.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618731684.A.8F9.html
※ 編輯: kkaakkaa2435 (58.114.17.253 臺灣), 04/18/2021 15:42:48
... <看更多>